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比较睫状肌麻痹前后散光度数及其矢量成分的变化,探讨睫状肌麻痹对散光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视光专科就诊并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成人近视患者261例(18~48岁),对其进行眼轴、小瞳综合验光、睫状肌麻痹下(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检查。收集被检者年龄、性别、眼轴、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数,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睫状肌麻痹前后散光度数及各矢量变化进行分析。每例均取右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被检的261例均完成本研究。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度数减少了(0.37±0.47) D(P <0.05)。在本研究中睫状肌麻痹前后柱镜度数≥0.25 D的人数为243例,占93.1%。散光类型以顺规散光为主,其后依次为斜轴散光、逆规散光。睫状肌麻痹后高度散光比例稍有增加,从37.13%增加到40.33%,同时高度散光组中顺规散光比例从71.13%增加到了77.55%。但是睫状肌麻痹前后,散光度数及各矢量成分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成人近视患者而言,散光检出率高,且以顺规散光为主。睫状肌麻痹可降低等效球镜度数,但对散光度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9~13 岁初发近视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主觉验光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上近视儿童的验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7 年5-9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近视儿童90 例,所有受检者行非睫状肌麻痹主觉验光,然后测量并记录其隐斜量、正负相对调节力、调节反应值。之后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点眼3次,45 min后测量电脑验光并复测主觉验光。均取右眼数据用于统计,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睫状肌麻痹主觉验光屈光度为(-1.09±0.30)D,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屈光度为(-1.27±0.40)D,睫状肌麻痹后主觉验光屈光度为(-1.09±0.33)D,睫状肌麻痹前、后主觉验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柱镜度高于主觉验光(P<0.001),而球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差值不受年龄(β=0.044,P=0.699)、屈光度(β=0.091,P=0.430)、隐斜(β=-0.059,P=0.599)、调节滞后量(β=-0.064,P=0.576)、正相对调节能力(β=0.043,P=0.709)等因素影响。结论:在排除调节或集合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大部分9~13岁初发性近视儿童可采用非睫状肌麻痹主觉验光获得比较准确的屈光度。  相似文献   

3.
两种睫状肌麻痹剂验光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必诚 《眼科新进展》2002,22(4):295-296
屈光不正是影响视力最常见的原因。目前 ,矫正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是验光配镜。麻痹睫状肌后进行客观检影验光 ,是目前准确测定屈光不正度数的主要方法。然而 ,由于不同睫状肌麻痹剂对睫状肌麻痹程度不同会影响验光结果的准确性 [1 ] 。我们对目前最常用的复方托品酰胺和阿托品 2种不同睫状肌麻痹剂进行临床验光效果比较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 2 0 0 1年因幼儿园、小学等体检发现视力差来我科就诊者。由于怕影响学习 ,暂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验光检查 ,明确视力下降原因 ,或者由于家属怀疑复方托品酰胺验光欠准确 …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综合验光仪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的眼动参数与验光方法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在眼科门诊就诊的7~14岁的近视患者208人.先给予HUVITZMRK-3100型电脑验光仪+HUVITZCRT-4000型综合验光仪检查,确定CAMP状态的验光结果后测量眼动参数,包括BCC,PRA,NRA.然后使用睫状肌麻痹剂3d后复查电脑验光再给予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检查,确定CAMP状态的验光结果,分别记录.结果 分别计算出散瞳前、后的CAMP状态的镜度值(散光度数以有效球镜度计算),然后比较不同的BCC,PRA,NRA值下,散瞳前、后球镜度是否有差异.对于符合BCC值<+0.25D、PRA值>-1.75D、NRA值<+1.75D、NRA值>+2.25D条件之一的青少年确实有必要行散瞳验光检查.结论 综合验光仪测量的眼动参数,对决定青少年近视患者的验光方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双眼开放视野自动验光仪(WAM-5500验光仪)在睫状肌麻痹前后测量人眼屈光状态的结果与睫状肌麻痹后主觉验光结果的差异。方法 序贯收集89例(177只眼)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分别在睫状肌麻痹前后对患者进行WAM验光仪的客观验光以及睫状肌麻痹后的主觉验光。计算球镜度数(SD)、等效球镜(SE)与散光轴的符合率并进一步比较分析两者SD、SE、JO、J45散瞳前后数据的一致性和差异。结果 睫状肌麻痹前,WAM验光仪SD、SE、柱镜度数与散光轴与睫状肌麻痹后主觉验光相比,符合率分别为75.1%、73.4%、81.4%、90.4%。睫状肌麻痹后,WAM验光仪SD、SE、柱镜度数与散光轴与睫状肌麻痹后主觉验光相比,符合率分别为85.9%、87.0%、81.4%、94.4%。睫状肌麻痹前,WAM验光仪所测得SD均较睫状肌麻痹后主觉验光结果偏负0.3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E也有相应趋势(P<0.001),而J0和J45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P=0.207)。睫状肌麻痹后,WAM验光仪所测得SD,SE,J0和J45结果与主觉验光相...  相似文献   

6.
张国梅 《实用防盲技术》2009,4(1):38-48,F0003
验光方法分为客观验光与主觉验光,而规范的主觉验光应在综合验光仪上进行。综合验光仪是将各种测试镜片组合在一起,不仅用于验光,而且用于隐斜等视功能的检测。通过规范主觉验光,可减少调节因素的影响,达到最佳矫正视力,并获得双眼调节平衡(图1)。  相似文献   

7.
比较OPD-Scan Ⅲ在明光和暗光下自动验光与非睫状肌麻痹下主觉验光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于2018年7月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102例 (204眼),所有患者分别用OPD-Scan Ⅲ进行自动验光,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对这2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球镜度(S)、柱镜度(C)、等效球镜度(SE)、180°和90°轴位的Jackson交叉柱镜值(J0), 135°和45°轴位的Jackson交叉柱镜值(J45)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2种仪器所测得数据的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种仪器所测得数据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OPD-Scan Ⅲ在明光下测得S、C、SE、J0、J45与主觉验光的结果均呈正相关(r=0.797、0.877、0.806、0.918、0.623,均 P<0.001)。OPD-Scan Ⅲ在明光下测得S、C、SE和J45较主觉验光的测量结果分别高-0.33、-0.08、 -0.37、0.0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32、3.058、4.741、-2.342,均P<0.05),J0与主觉验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D-Scan Ⅲ在暗光下测得S、C、SE、J0及J45与主觉验光的结果均呈正相关(r=0.877、 0.629、0.894、0.753、0.466,均P<0.001)。OPD-Scan Ⅲ在暗光下测得S、C和SE较主觉验光的测量结果分别高-0.57、-0.41、-0.7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64、8.777、3.263,均P<0.001),J0、J45 与主觉验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D-Scan Ⅲ在明光和暗光下自动验光与非睫状肌麻痹下主觉验光度数的相关性及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但OPD-Scan Ⅲ在明光下自动验光的结果与主觉验光的差值较小,临床可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屈光不正儿童使用10g/L环戊通眼液和10g/L阿托品眼用凝胶后检影验光结果的差异情况。

方法:对40例80眼、年龄4~12周岁的屈光不正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先用10g/L环戊通滴眼液点眼,每5min 1次,共3次,45min后行验光检查; 3d后再使用10g/L阿托品眼用凝胶点眼,每天点眼3次,连续3d,于第4d复查验光。比较两种药物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值差异。

结果:在4~8周岁组和9~12周岁组的近视眼组中,使用环戊通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平均值与使用阿托品散瞳后屈光度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1,0.924)。在4~8周岁低度、中度和高度远视组中,环戊通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平均值明显低于阿托品散瞳后屈光度平均值,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7,0.009)。9~12周岁低度远视眼组使用环戊通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平均值与使用阿托品散瞳后屈光度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2),但在中度和高度远视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12)。

结论:10g/L环戊通眼液和10g/L阿托品眼用凝胶对低龄儿童都能起到使睫状肌调节放松的作用,但在远视儿童,两种药物的睫状肌麻痹效果仍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使用合适的睫状肌麻痹药物。  相似文献   


9.
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科学、规范的验光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近视患者72例,年龄18-35岁,进行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将检测结果用配对t检验。结果 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临床验光应科学规范,医学验光首推。  相似文献   

10.
电脑验光仪验光结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自动电脑验光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NIDEK AR-820型电脑验光仪对106例210眼分成两个对照组进行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网膜检影、睫状肌麻痹前后电脑验光的对照分析。结果 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视网膜检影的符合率分别为r=0.9897(球镜值)和r=0.8653(柱镜值),呈正相关。柱镜轴差异与柱镜值大小成反比,柱镜值≥0.75D以上差异均值x^-=6.00。睫状肌麻痹前后电脑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使用VX120多功能眼检查仪检测的客观验光与主观验光结果的一致性。 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拟行屈光矫正术的患者71例(142只眼)。采用CANON全自动验光仪和VX120多功能眼检查仪分别进行客观验光检查,包括球镜光度(S)、柱镜光度(C)、等效球镜光度(SE)、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柱镜光度(J0)及45°柱镜光度(J45);再结合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观验光检查校正。采用Rosner-Glynn-Lee法对双眼检查数据进行校正,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不同设备的测量值进行组间比较;对无统计学意义的数据再采用组内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 95%一致性界限法衡量其一致性。 结果VX120多功能眼检查仪在明视模式和暗视模式下所测S的中位水平分别为-5.63(-7.25,-4.25)和-5.75 (-7.00, -4.25); VX120在明视模式和暗视模式所测C的中位水平分别为-0.75 (-1.50,-0.50)和-0.75 (-1.50,-0.50);VX120在明视模式和暗视模式下所测SE的中位水平分别为-6.19(-8.09,-4.63)和-6.20 (-7.84,-4.53);VX120在明视模式和暗视模式下所测J0的中位水平分别为-0.02(-0.22,0.21)和0.03(-0.15,0.30);VX120在明视和暗视模式下所测J45的中位水平分别为0.04(-0.22,0.34)和0.04(-0.22,0.34)。主观验光所测S的中位数为-5.50(-7.00,-4.25),C的中位数为-0.50 (-1.00,-0.25),SE的中位数为-6.02 (-7.50, -4.50),J0的中位数为0.00 (-0.21,0.10),J45的中位数为0.00 (-0.21,0.10)。CANON全自动验光仪所测S的中位水平为-5.62 (-7.37,-4.50),C的中位水平为-0.62 (-1.12,0.00),J0的中位水平为0.00(-0.20,0.03),J45的中位水平为0.00(-0.10, 0.08)。主观验光与VX120在明视模式下验光所测的J0和J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1,1.64;P>0.05)。两者所测J0和J45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5%CI=0.88,0.96)和0.93(95%CI=0.89,0.97),一致性较好。Bland-Altman 95%一致性分析显示,数据点多分布在95%可信区间内,两者一致性较好。主观验光与VX120在暗视模式验光所测的S和J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1,-0.24;P>0.05);两者所测的S和J45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CI=0.98, 1.00)和0.90 (95%CI=0.86,0.94),一致性较好。Bland-Altman 95%一致性分析显示,数据点多分布在95%可信区间内,两者一致性较好。 结论VX120多功能眼检查仪在暗视模式和明视模式下检测的客观验光结果与主观验光结果的差异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且可为主观验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医学验光和常规验光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科学、规范的验光方法。方法:随机抽取近视患者190例(380眼),年龄14~35岁,进行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的对比。结果:(1)球镜柱镜度数的差异:差异均在0.50D~0.75D范围最常见,与其它各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2)柱镜的轴位的差异:差异在6~10度范围最常见,与其它各组比较有近两倍以上的差异。结论:临床验光应科学规范,应广泛推广医学验光。  相似文献   

13.
黄小珍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6):1112-1113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对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散光及轴向变化的检测结果情况.方法:选取经主观验光法发现存在屈光参差儿童患者60例12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3~6岁组14例28眼、7~9岁组29例58眼、10~12岁组17例34眼,三组患者均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散瞳,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测三组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患者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散光轴向,并进行自身对照分析.结果:睫状肌麻痹前后各年龄段儿童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散光轴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睫状肌麻痹后全自动电脑综合验光仪验光结果与检影验光结果符合率中,3~6岁组患者球镜、柱镜屈光度符合率低于7~9岁组和10 ~12岁组.结论: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在儿童睫状肌麻痹后可较为准确地获取屈光度,操作简便,与检影验光比较符合率较高,可作为3~12岁儿童配镜处方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 time course of the effects of three drugs on accommodation was assessed using conventional subjective methods and by an objective infra-red optometer, over a time period of up to three hours after drug instillation. Pupil diameter was monitored using the television display of the optometer. 1% and 0.5% Cyclopentolate, 0.5% Tropicamide and 10% Phenylephrine were separately employed on the same five subjects. The cholinergic antagonists Cyclopentolate and Tropicamide had similar initial time courses for both cycloplegic and mydriatic effects. Tropicamide typically produced incomplete cycloplegia with a short duration, and recovery was essentially complete after three hours. Cyclopentolate left only a small amount of residual accommodation of variable duration: the effects of the 1% and 0.5% concentrations employed were very similar.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ssessments of 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 showed similar time courses. The adrenergic drug 10% Phenylephrine produced only a small cycloplegic effect of variable time course. Mydriatic effects of the cholinergic drugs showed similar initial time courses to the cycloplegic effects: no recovery occurred before the experimental session was complete. 10% Phenylephrine produced less mydriasis than the cholinergic drugs: the duration of the mydriasis was variable and recovery began within the experimental session. Intersubject variability occurred for both mydriatic and cycloplegic effects.  相似文献   

15.
老视眼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老视患者科学规范的验光方法。方法:收集老视患者157例,年龄46~61岁,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7例进行常规验光;B组80例进行医学验光,对两组验光结果和舒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视力矫正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长期戴镜的舒适度比较显示,B组优于A组(P<0.01)。结论:老视的验配应进行医学验光,以达到清晰、舒适、持久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成拾明  周霞  李岩  许玲 《眼科研究》2012,30(12):1135-1138
背景睫状肌麻痹后医学验光是目前准确测量屈光不正度数的主要方法。常用的睫状肌麻痹药物阿托品和托吡卡胺各有优缺点,环戊通(盐酸环喷托酯)是一种新的选择,但目前尚缺乏对各种药物睫状肌麻痹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的研究结果。目的系统评价环戊通与阿托品对儿童睫状肌麻痹效果的差别。方法采用严密设计的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EMbase、Google学术搜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1980年1月至2011年5月公开发表的有关环戊通与阿托品睫状肌麻痹效果比较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的最终指标为环戊通与阿托品睫状肌麻痹后的检影结果及残余调节力,用屈光度“D”表示。采用RevMan5.1.0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加权均数差(WMD)、95%可信区间(c,)为分析统计量。结果共有7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纳入研究,研究设计包括队列研究和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共纳入1232眼。分析结果表明,环戊通与阿托品在远视儿童睫状肌麻痹后的检影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1,95%CI:-0.47~0.06,P=0.13);环戊通与阿托品应用后近视儿童的检影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10,95%CI:-0.36~0.15,P=0.43);二者在屈光不正儿童睫状肌麻痹后的残余调节力研究表明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30,95%C1:-0.10~0.71,P=0.15)。结论环戊通与阿托品在儿童睫状肌麻痹方面的效果相同,在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中可相互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国产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对人眼睫状肌麻痹和瞳孔散大的效果。方法:入选者48例左右眼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滴用10g/L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托吡卡胺滴眼液,每次1滴,隔5min再滴1次。于给药前1/6,给药后1/3,3/4,5/4,24,48h检查瞳孔直径和残余调节量。结果:国产盐酸环喷托酯的散瞳效应较托吡卡胺弱(P<0.01),但持续时间较长(P<0.01);盐酸环喷托酯的麻痹睫状肌效应较托吡卡胺强(P<0.01),持续时间也较长(P<0.01)。结论: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睫状肌麻痹剂,其麻痹睫状肌的效果优于托吡卡胺。  相似文献   

18.
美多丽与阿托品对青少年远视散瞳验光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美多丽眼液与阿托品眼膏对青少年远视散瞳验光结果的影响。方法:用美多丽眼液与阿托品眼膏对116眼(8~16岁)青少年远视患儿进行散瞳视网膜检影验光。结果:远视球镜度数116眼两次验光结果相同或相差≤0.50D者94眼,相差0.75D以上22眼,远视球镜度数符合率为81.0%,52眼复性远视柱镜度数符合率为92.2%,散光轴向符合率为84.6%,28眼远视年龄在8~12岁者,两次验光结果验光度数相同和相差≤0.50D,散光轴向≤5°者7眼,符合率25.0%,88眼年龄在12~16岁,符合率97.7%,≥0.75D者两例均合并有内斜视,本组两种不同散瞳剂散瞳验光结果对比远视球镜或复性远视柱镜度数相差0.75D以上者均为美多丽散瞳年龄≤12岁者或有斜视者,低于阿托品散瞳验光度数。结论:年龄≤12岁的远视和初步诊断远视合并斜视患者,需用阿托品眼膏散瞳视网膜检影验光,对于年龄大于12岁的青少年远视无斜视者可以用美多丽眼液代替阿托品眼膏散瞳视网膜检影验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在远视儿童散瞳验光中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02/2015-03于本院进行散瞳验光的84例远视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采用托吡卡胺和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进行散瞳验光,然后将两种方法的屈光度结果、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的瞳孔直径及残余调节量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种方法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的屈光度检查结果、给药前的瞳孔直径及残余调节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给药后20、40、60 min及24 h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残余调节量均小于托吡卡胺(P<0.05),给药后60min两种方法的瞳孔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48h两种方法的瞳孔直径均与给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在远视儿童散瞳验光中的综合应用效果较好,对于睫状肌麻痹的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