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道德的一门科学,以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德素质为教学目的,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加强医学生的医德素质教育,不仅是全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医学伦理学教学需要特别强化的一项重要职责.如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医德素质,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临床医学生的医德现状及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量表对广州医学院2006~2008级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8份。结果用U检验对数据的百分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在对医德与医术间关系、不良医风现象、医患沟通、知情同意等方面,学过医学伦理学的医学生有正确认识和态度的比例高于未学过者(P〈0.05);两组学生都认为医学伦理学应由复合型医学伦理学教师教学,以临床教师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最有效(P〈0.01)。结论应根据医学生的医德现状特点,强化临床教师伦理精神的示范作用。加强医患沟通技巧的训练.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各种道德冲突。  相似文献   

3.
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的历史任务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是其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 ,在向医学生传授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医德素质的教育培养。医德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 ,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医德教育 ,它又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 ,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绝不可能单摆浮搁 ,一定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配合。可以这样说 ,思想政治工作是医德教育的重要基础 ,只有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国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中国传统医德的内涵和核心内容以及将中国传统医德结合到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的必要性和现实教育启示,并探讨了两者相结合的医学伦理学意义。将中国传统医德融合到高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不仅为人文素养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为人文素质教育新方法的探索提供了参考和思路,也充分体现了当代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创刊30周年之际,从一个医学伦理学教师的角度简要回顾了自身从事医学伦理学工作的经历,并由衷地希望《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的同道和医学伦理学工作者继续努力,为杂志的发展奋斗,也借此机会对杂志和学科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二是医学伦理学教学、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三是要教学相长;四是要提高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疗卫生机构领导者的伦理意识;五是要加强学科间协作,不断提高医学伦理学工作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引导社会思潮的精神导向.医学伦理学实际上包括医疗职业道德和生命伦理学两个部分,对于医疗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的主导引领作用十分明显.而对生命伦理学的引领作用,有些体现在思想内容方面,有些体现在思想方法方面,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具体可依据不同的内容,采取借鉴吸收、改造创新和有机结合、充实提升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某高校创新医德教育体系的措施:将医德教育研究与实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融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以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并阐述了一些经验与体会:学校要高度重视,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医学生的成长规律,是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充分发挥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功能,在探索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积极主动配合学校的相关部门,使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得到发挥,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8.
在研读医学伦理学文献资料及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医学伦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既要聚焦伦理问题,又要有广阔的视野;既要重视具体问题,又要重视理论问题;既要坚持研究的独立性,又要关注时政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第二军医大学医学伦理学教研团队以创新精神为指导,坚持理论研究的推进是医学伦理学学科创新发展的基础,实践路径的拓展是医学伦理学学科创新发展的支撑,人才队伍的培养是医学伦理学学科创新发展的关键,推动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0.
对卫生事业有较大贡献率的医学伦理学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有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敢于直面重大而现实的问题,研究人员有相应的较完备的知识体系。但我国医学伦理学目前仍有一些不足,如创新性概念少、许多重大问题研究较少、一些研究者知识结构单一等。因此,需要注意学科发展趋势与规划的研究,注重知识创新、注重新概念、新理论的提出,注重数学方法的应用,注意引进其他学科知识,加强宣传、提高学科的公众知晓率。  相似文献   

11.
伍天章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6):712-716,719
在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之际,回顾并展望广东省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广州医学院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历程,其主要经验是:提高认识,把医学伦理学作为重点课程、学科来建设;建立研究机构进行专题研究与学术交流,举办骨干培训班;关注热点问题,开展生命伦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结合自身从事军医伦理学研究的经历体验,讲述了自己的"军医伦理学之路":走医学辩证法与医学伦理学兼容之路;走有军队特色的医学伦理学研究之路;走为军队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服务之路;走人才队伍建设与课题研究互补之路。  相似文献   

13.
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这一命题正在成为学术界和医疗卫生界的共识.对这一命题从医学的使命与目标、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医改的成败得失、道德资本和德源资产等多重维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潍坊医学院为适应当代医学对医务工作者更高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以培养医学生分子医学素养与综合能力为目标,以课程群建设为思路,打破学科界限,组建分子医学实验课程群。将分子医学知识融入到实验课程群教学中,合理整合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组建高素质教学团队,搭建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探索有利于医学生形成系统分子医学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实验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5):F0004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是我国目前惟一的关于医德医风和生命伦理学的大型刊物。她以实践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并重的特点,及时介绍卫生改革、卫生管理、临床医学、医学教育和生命科学中道德发展、道德标准出现的道德难题及对策。为卫生事业管理者、医疗机构管理者、医德教育工作者抓好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医疗机构竞争力和知名度提供有关管理理论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医学伦理学课程对医学生职业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平  冉隆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2):128-129
本实验教学研究将全新的教育新理念PBL教学模式引入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之中,将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主动学习与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注重挖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全方位培养医学生未来职业所需的综合思辩、分析判断与伦理决策的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短暂综合发展之后,便进入了分化发展阶段,形成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学科群,进入集群发展的新阶段。就目前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而言,应进一步培育学科发展方向,凝聚人才队伍,发展学科基地和营造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8.
右江民族医学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医德教育实践基地,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活动:依托附属医院为医德教育实践基地,搞好医学伦理学"床边教学";在敬老院建立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基地,促进医学生践行奉献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组织学生到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献爱心活动,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组织学生到社区和农村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发挥医学伦理学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
李恩昌等著的《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一书于日前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分公司出版。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应医学科学、生命科学的需要而诞生,因解决人民健康的“问题”而发展壮大。我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30年来,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其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越来越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并获得迅速的发展。该书以“矢志伦理为健康”为引言,首先,从理论上多角度、深入全面地阐述了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中的六个问题:论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基础性与战略性地位;综合、分化与集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医学伦理学;打造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优质课程群;医学伦理学研究的若干原则与方法;提高医学伦理学对卫生事业的贡献率。这些论述视角新颖、观点明确、论证严密。其次,涉及了健康道德、儒家家庭决定思想、道家哲学、器官捐献等与哲学、伦理学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对医学伦理学论文的写作及医学期刊编辑所具备的的素养和能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0月16日,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大会暨中国生命伦理学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卫生厅刘少明厅长,西安交通大学闫剑群副校长,《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首都医科大学纪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李义庭出席会议并致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