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评估以维替泊芬进行光动力疗法(PDT)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VKH)继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的效果。方法:研究纳入来自6例VKH患者发生中心凹下CNV的6眼,进行标准PDT治疗。根据渗漏的持续情况决定是否重复行PDT,每次PDT间隔3月。对各项视功能指标及血管造影结果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应用维替泊芬进行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继发于血管样纹(AS)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解剖—功能结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评估10例连续的继发于AS的CNV患者(10眼),所有患者应用标准PDT维替泊芬治疗方案。主要评估指标是经ETDRS视力表测量视力(VA)下降<3行患者的比率,次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应用Verteporfin光动力疗法治疗继发于视神经玻璃膜疣的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情况。1例28岁女性患者于罹患视神经玻璃膜疣后继发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合并明显的视物变形,应用Verteporfin行光动力治疗。治疗数周后,视物变形消失,视力提高到20/20,荧光造影未发现渗漏。治疗后16个月,患者情况稳定,视力保持在20/20。应用Verteporfin的光动力疗法可能是继发于视神经玻璃膜疣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有效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治疗继发于视神经玻璃膜疣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audhry N.A. @Lavaque A.J.$New England R…  相似文献   

4.
一项旨在评价使用verteporfin进行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病理性近视引起的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效果的临床试验,为期两年,结果显示:这种治疗方法和安慰治疗相比视觉功能有明显改善,因而证实了此前的一些发现。研究初始的主要指标是视功能下降小于1.5行的眼所占比例。随访1年时,verteporfin治疗组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主要指标有显著差异。两年后,verteporfin治疗组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更多视功能改善(更多经  相似文献   

5.
术后眼内炎仍然是眼科临床中一个严重问题,发生率大约为0.5%。其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致病原的毒性。眼内炎玻璃体切割术研究(The Endophthalmitis Vitrectomy Study,EVS) 是一项前瞻性的随机临床试验,比较了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者经不同诊治后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应用维替泊芬对继发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的主要为黄斑中心凹外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进行光动力治疗(PDT)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20只眼)黄斑中心凹外、以典型性CNV为主的AM D患者接受维替泊芬PDT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  相似文献   

7.
报道1例伴有脉络膜痣(CN)的典型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成功的病例。干预性病例报道。对一53岁女性患者行眼科评估,包括荧光素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前瞻性分析临床检查及血管造影资料,以评估视力变化及血管造影变化。TTT治疗3个月后,患者视力由20/100提高到20/40。荧光素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显示CN V无渗漏。经过15个月随访,最终视力为20/32。虽然还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TTT的治疗参数,但TTT可能是治疗伴CN的典型黄斑下CN V的一个正确选择。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伴脉络膜痣的黄斑下脉络膜新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静脉注射光敏剂(Visudyne)结合689nm波长非热能激光照射治疗30例CN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治疗经过顺利,2例出现一过性背痛。3个月后复查,1例视力下降2行,19例患者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10例患者视力稳定,无光敏反应发生。结论PDT治疗CNV具有安全、方便及有效的特点,而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不良反应,详细的出院指导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应用1/2常规维速达尔剂量进行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维速达尔光动力疗法治疗19例患者20只眼的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剂量为据TAP研究小组提出计算公式按6mg/m2体表面积计算出所需总量,然后减半.激光为波长689nm的半导体激光,功率密度为600mW/cm2,激光照射病变时间为83 s;总能量密度为50 J/cm2,复诊及再次治疗标准均与TAP研究小组标准相同.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1.8年.[结果]20只眼中8只眼视力改善,9只眼视力保持不变,3只眼视力轻度下降.荧光造影显示治疗后7只眼荧光渗漏逐渐停止,10只眼渗漏减少,3只眼渗漏增加.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见明显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应用低于常规维速达尔剂量的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亦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示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国人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最佳光敏剂剂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出一些新的术语并判定其在OCT分析中的可靠性,比较临床观察囊样黄斑水肿(CM O)和视网膜下液(SRF)与OCT检查的结果,研究光动力疗法(PD T)对黄斑形态的影响。方法:对继发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主要在黄斑下的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 V)患者行PDT治疗后对其进行最佳矫正LogM AR视力(VA)、裂隙灯生物显微镜、立体荧光血管造影(FFA)及OCT等检查。用于描述O CT扫描的新的术语包括:视神经视网膜黄斑厚度(NFT)、双层黄斑厚度(BFT)、外层高反射带厚度(OH RBT)、视网膜内液(IRF)、视网膜下液(oSRF)以及玻璃体黄斑的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曲安西龙(IVTA)和采用维替泊芬的光动力疗法(PDT)在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 D)引起的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48例患者因AM D引起的中心凹下CNV的48只眼,24只眼采用联合PDT及IVTA治疗,并与单独接受PDT治疗的24只眼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患者近中心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以维替泊芬作为光敏剂,用标准参数对连续30例患者的30只A M D伴近中心凹CN V的眼行PD T治疗。对患者行12个月随访,如仍有CNV渗漏,则每12周再行治疗。19例患者(63.3%)为优势经典型CN V、8例(26.7%)为完全隐匿型CNV、3例(10%)为轻微经典型CN V。27例(90%)的病变≤3M PS视盘直径,且≤3M PS视盘面积。结果:在这12个月中,视力下降程度与症状持续时间呈正相关(P<0.02),对于优势经典型CNV,症状持续时间与病变大小呈正相关(P<0.005)…  相似文献   

13.
<正>光动力疗法(PDT)又称光敏疗法、光化学疗法,是目前眼科治疗的新进展,正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主要用于眼科肿瘤治疗,主要集中在眼部的黑色素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而用于治疗眼科非肿瘤性疾病多见,主要有老年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特别是对老年AMD的治疗机制较为明确,疗效令人满意。老年AMD系眼底新生血管异常增生,虽为良性病变,但发病率高,对视力影响严重。PDT  相似文献   

14.
15.
光动力疗法及其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静脉给予光敏剂,在有氧条件下,使用能量极低的激光照射与光敏剂结合的生物组织,通过光化学反应形成氧自由基和单线态氧作用于靶组织.不仅可以直接诱发细胞凋亡和坏死,还可以引起微血管损伤,使供血减少,从而导致病变细胞死亡[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高度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 48例55眼高度近视CNV患者,注射光敏剂VisudyneTM后予50 J/cm2的红光(690 nm)照射CNV病变区83 s,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48例55眼视力稳定或提高,视物变形改善,荧光血管造影(FFA)及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检查提示6只眼CNV完全闭合,30只眼CNV部分闭合,17只眼CNV小部分闭合或未闭合,出现明显活动性渗漏,2只眼出现新的CNV。3只眼接受再次PDT治疗。结论 PDT治疗高度近视所致的CNV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病理性近视、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中应用光动力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09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74例(85眼)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病灶大小及渗漏情况及视力进行观察。结果 22例(24眼)为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12例(14眼)为病理学近视,40例(47眼)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经过6个月的治疗,以上三组最佳矫正视力稳定及提升率分别为95.83%、92.86%、91.49%;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减少及停止三组分别为75.00%、64.29%、61.70%;与治疗前相比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减轻的患者分别为91.67%、78.57%、93.62%。结论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中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效果确切,对病变进展可有效控制,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的护理措施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总结了157例接受光动力疗法治疗CNV患者的护理经验,在治疗前后实施相应护理措施。结果:157例行PDT的患者中,除1例输液性背痛外,未发生其他护理并发症。结论: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PDT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前瞻、公开、双中心、非对照干预性系列病例研究。伴病理性近视的近黄斑区CN V连续病例被收集,并按标准剂量行维替泊芬PDT治疗。对患者行1次/3个月的随访,如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发现有渗漏时行再次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1年随访当中与最初视力相比较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改变,以及视力平稳(改变<1行和视力改善患者的比例。结果: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近黄斑区CN V的11例患者的11只眼被收集,且均完成了1年的随访。就诊时的平均年龄为44.8…  相似文献   

20.
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 ,PDT)于1995年首次被应用于眼科,是从静脉中泵入一种特殊的光敏剂维替泊芬(Visudyne),然后利用689nm波长的激光照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区域.PDT选择性地破坏CNV,由于不产热,不会损伤邻近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患者的视力[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