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PCI治疗和非急诊PCI治疗的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行PCI治疗的患者30例和非急诊PCI治疗(进行内科保守治疗或行溶栓治疗)30例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第一组患者发生并发症者明显少于第二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非急诊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多的情况,更应实施积极而全面的综合护理以减少并发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5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7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更加积极有效的全面护理,包括急救护理,病情监测,心理护理以及基础护理等。对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为90.54%,明显高于对照组72.13%;护理满意率为93.24%,明显优于对照组80.3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积极的全面的急诊护理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并促进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对抢救时间、抢救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2015年2月-2019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方案,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路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抢救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各项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行急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减少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立娟 《现代养生》2014,(16):78-78
目的:对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常规心肌梗死PCI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治疗组患者心肌梗死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ACS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取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to-B)、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D-to-B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行急诊PCI术治疗的ACS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及经验体会。方法 选取120例AMI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两组均实施PCI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PCI治疗的AMI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效果,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10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PCI治疗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CI治疗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4%(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2%(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全程护理方式对于行急诊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式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结果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方式对于行急诊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反应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护理沟通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101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常规护理; 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行急诊PCI的98例患者为观察组,在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以问题为导向模式进行护患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门到球囊扩张(D-to-B)时间、D-to-B时间达标率及签署PCI手术同意书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行急诊PCI的D-to-B时间[(90. 05±16. 05) min]、签署手术同意书时间[(19. 33±7. 36) min]显著缩短,D-to-B时间达标率(73. 47%)显著提高,与对照组[(104. 36±14. 11) min,(52. 90±36. 42) min,60. 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沟通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至行PCI的护理过程中,有助于缩短抢救时间,可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PCI治疗的AMI患者90例,分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1.1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1.1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行PCI治疗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服务,对加快患者康复及预防并发症有积极作用,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路径与急诊护理路径运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路径,而观察组则运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诊治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心肌梗死复发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住院、急诊抢救中断、急诊以及评估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分别为(71.2±4.2)分、(94.6±3.7)分,住院时间分别为(25.3±2.9)d、(16.2±2.1)d,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5%、8.8%,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健康教育中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经护理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以76.7%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者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优质化的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入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化的急诊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PCI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MI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优质化服务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P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急性心梗拟行急诊PCI治疗患者54例,分为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25例及对照组29例,比较两组出血并发症、血小板聚集率和1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并发症和1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PCD的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8,(3):377-378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和急诊救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球囊扩张时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43%(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过程中具有良好效果,能够缩短急诊抢救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配合和观察要点。方法对我科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中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严密的观察,细心的护理,及时的抢救。结果 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术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症状和体征变化,通过积极的治疗抢救和护理都成功的完成了急诊PCI治疗,术后患者病变血管灌注良好,心电图恢复良好,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急诊PCI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PCI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护理人员必须精通心脏介入治疗的全面知识和抢救技术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本院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0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PCI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4.12%,82.35%,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半年内死亡率以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够获得显著临床疗效,且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019年4月收治的361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180)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n=181)应用分级分区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急诊时间、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时间、支架置入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可缩短患者的急诊就诊时间,并发症更少,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平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5年1 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尾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传统急诊护理)与观察组(急诊护理路径),每组分别为31例.比较两组临床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抢救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将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全面提升抢救的效果,全面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