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对肝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9例肝内静脉内实质团块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超CDFI检查,并与临床最后证实有肝癌存在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9例门静脉癌栓患者,24例经CT、MRI、穿刺及病理证实,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超声诊断的门静脉内实质团块为门脉癌栓,从而证实了患者肝内肝癌的存在.本组超声诊断39例,符合39例,诊断符合率100 %.结论 二维超声+CDFI检查肝内门静脉系统癌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练森  吴永强 《吉林医学》2015,(4):720-721
目的: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患者,探究其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中随机抽出100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取根治性手术,而对照组患者采取姑息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56.00%,3年生存率为44.00%,无人死亡;而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6.00%,3年生存率为0.00%,死亡率为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及时早期进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3.
4.
鉴于国内尚未见磁共振 (MRI)诊断肝胆总管内肝细胞癌 (HCC)癌栓 (以下简称HCC癌栓 )的专门报道 ,特将我院近来所见 2例作一报告 ,以期提高MRI对本病的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  例 1.4 8岁 ,男 ,因进行性无痛性黄疸 2 0d被当地诊为“梗阻性黄疸”治疗无效转入我院。入院查血清总胆红素 (T -BIL) 2 71 5 μmol/L(正常 0~ 35 μmol/L) ,结合胆红素 (D -BIL) 16 7 7μmol/L(正常 0~ 2 0 5 μmol/L) ,MRI检查发现第一肝门区偏右侧有一 2 5cm× 2 8cm大小、呈T1W1低信号、T2 W1略高信号、…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年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影响HCC预后的重要因素是伴发门静脉癌栓(PVTT)。HCC合并PVTT发生率为62.2%-90.0%,PVTT的出现是HCC中晚期病程表现,预后很差,既往多采取保守治疗,甚至放弃治疗。如果不治疗,中位生存期仅3个月啦。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的进展、治疗技术的提高及对PVTT病理学的进一步研究,国内外陆续报道HCC合并PVTT患者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可能会降低术后的复发率,但只有部分患者适合手术治疗并有望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以往多数学者认为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病人已属晚期,由于门静脉内血供受阻,癌栓难以完全取出,手术和其他姑息疗法亦无意义,采取保守治疗支持维持生命2~3个月。本院近年收治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42例,行手术取栓,门静脉、肝动脉双插管、肝动脉栓塞、门静脉穿刺化疗等综合处理,改善症状延长了生  相似文献   

7.
成建华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153-15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CDFI对85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肝内血流进行分析。结果:CDFI能准确显示全部病例的门静脉出现异常血流信号,血流变细或充盈缺损、斑点状血流束等,94.1%出现肝内动脉扩张。结论:CDFI通过对门脉、栓子周围及内部血液动力学的分析,为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PHC)是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易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PVCT)。这类病人预后差、发展快,就诊时多已属中晚期。目前临床上以综合治疗为主。门静脉癌栓发现的迟早直接影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和预后。我科19...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HICC)的危险因素及肿瘤标志物CA199、癌胚抗原 (CEA)等血清学指标检测HI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我校华西医院确诊为HICC 58例患者(HICC组)及按性别、年龄匹配的同期单纯肝内胆管结石(IHDS)189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HICC发生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学指标CA199、CE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等对HICC预测的准确度。结果 HICC 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仅体质量下降一项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胆肠吻合手术(P<0.001)、家族肿瘤病史(P=0.001)、以及发病早期行取石(P=0.003)。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OR=3.621,95%CI:1.333~9.834,P=0.012),肿瘤家族史(OR=16.830,95%CI:1.937~146.21,P=0.010),胆肠吻合史(OR=5.115,95%CI:1.733~15.098,P=0.003),CA199>100 IU/mL (OR=5.478,95%CI:2.539~11.820,P<0.001)为HICC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早期取石(OR=0.315,95%CI: 0.128~0.771,P=0.011)是其保护因素。诊断性分析表明CA199及CEA升高鉴别HICC与IHDS组诊断价值偏低,以CA199及CEA联合诊断(满足CA199>100 IU/mL或CEA>5 ng/mL即可),联合诊断检测HICC的曲线下面积为0.807,敏感性达71.05%、特异性为82.05%,准确性较高。 结论 胆肠吻合手术史、糖尿病、是否早期取石及结石取尽否是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CA199及CEA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诊断HICC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报告2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病人肝动脉造影的X线表现,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肝癌并门脉癌栓并非栓塞治疗的禁忌症,伴门脉侧支循环者治疗是安全的。27例治疗效果也说明了肝动脉栓塞治疗优于肝动脉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内胆管结石(H L )合并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结石相关性胆管癌的认识和防范。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5年1月该院普外科收治的25例H L合并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术中冰冻情况、术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阳性情况及有无远处转移、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B超、CT、磁共振成像(MRI)对结石相关性胆管癌(IHHCC)患者的诊出率分别为52.0%、64.0%、32.0%。20例行肝叶/段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5例因肿瘤广泛转移仅行肿瘤活检术。8例患者术后Clavine分级Ⅰ~Ⅱ级,1例患者术后Cla‐vine评级Ⅵ级,最终死亡,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0.0%、12.0%、4.0%,5例仅行活检的患者术后均在3~6个月内死亡,手术切除患者与未切除患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69,P<0.001)。结论 IHHCC患者的早期症状易被HL症状所掩盖,且患者发现时均为中晚期,对HL患者应警惕胆管癌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外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例均行肝癌连同PVTT切除或经门静脉断端取栓或切开主干取栓。术后10例行门静脉化疗,其中5例同时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术,单纯行TACE术6例,未做化疗3例。结果;术后存活1年13例(68.4%),3年4例(21.O%),存活5年、7年各1例(5.3%)。未发现转移及复发,而未做化疗3例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肝癌合并PVTT的有效方法,术后辅以门静脉化疗及TACE术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手术治疗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德宏 《广西医学》1996,18(6):717-718
本报告在切除癌 时行门脉癌栓取出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20例,结果对肝癌并门脉癌病人解除了症状,延长了生存期,亦提高了生存质量,并为后续后治疗打下良了的基础,认为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的治疗,肝癌切除并门脉癌栓取出术不失为一种积极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癌门脉癌栓(PVTT)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应用超声对85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者进行图像观察。结果 PXTT弥漫型肝癌发生率最高,巨块型次之,结节型出现率最低;肿块呈多叶分布者发生率高,左叶分布比右叶发生率高。PVTT形成后以门脉主干分布最多,其次为左支,右支最少。癌栓的声像图表现:门脉内或其分支内单和(或)多个结节状、絮状光团,回声多为低或中等,细小致密,内部回声分布欠均匀。光团边界多不规则,呈菜花样改变或条索状改变。结论超声诊断PVTT价值较高,敏感性亦高,超声检查为门脉癌栓检出之首选,对弥漫型肝癌的诊断价值亦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价值.方法:对近2年我院2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手术方法:采用肝癌切除联合门静脉取癌栓术,术后部分患者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续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中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55%、35%,其中术后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患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70%、50%.术后肝动脉化疗存活率明显高于非化疗组(P<0.05).结论: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应采用积极手术治疗,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1岁。因发热2月,体重减轻2周入院。无恶心呕吐、腹痛、背痛、肩部疼痛及黄疸等。既往无烟酒嗜好及手术史。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血清生化均正常。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及癌抗原19-9水平均不升高。腹部B超可探及肝脏S2-4区有3cm×3cm低回声包块及肝内胆管积气,同时经CT及核磁共振检查证实。腹部及胸部影像学和内窥镜检查未发现肿瘤。初步诊断为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肝脏左叶有一包块,约3cm×3cm,包块呈灰白色,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胆总管与十二…  相似文献   

17.
弥漫型肝癌在原发性肝癌中最少见[1] ,但门静脉癌栓发生率最高。正确认识及细心观察门脉系统血管内有无癌栓及其所在的位置 ,对病变的确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我院 1990~ 2 0 0 1年共收治弥漫型肝癌 14 0例 ,其中合并门静脉癌栓 5 5例。现将超声检查的特征性表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4 0例弥漫型肝癌均经CT、B超、ATP、细胞学及手术病理等综合诊断确诊 ,其中合并门静脉癌栓者 5 5例 ,男 38例 ,女 17例 ,年龄 36~6 2岁 ,平均 4 7岁。伴有肝病史者 31例 ,(其中HBsAg阳性者 1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介入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对由B超、CT、DSA诊断的肝癌60例施行了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结果;6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化疗0例,2例肿瘤缩小(20%),生存期3、6、9个月分别为11%、4%0%。化疗加栓塞50例,48例肿瘤缩小(96%),生存期3、6、9、12个月分别为55%、38%、15%、12%。结论:肝动脉脂疗栓塞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均有疗效,且化疗栓塞疗效明显好于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19.
20.
2003年6月~2006年2月,我院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内及门静脉癌栓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法治疗肝癌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6例中男19例,女7例,年龄30~76,平均56.5岁。原发性肝癌23例(其中肝癌术后复发10例),转移性肝癌3例。病灶2个7例,3个5例,其余均为单个病灶。肿瘤直径<3cm13个,3~5cm之间10个,>5cm7个。门静脉癌栓右支20例,左支3例,左右支均有3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2方法使用日本东芝SSA-90A型超声仪,3.5MHz普通探头,22GPTC穿刺针(15~20cm)。患者取平仰或左侧卧位。超声定位后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部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