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16例冠心病患者,男96例,女20例,年龄(57±14)岁,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5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2例桡动脉穿刺虽成功但试行球囊扩张失败,其余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可行,但穿刺较困难,导引导管支撑力较差,应警惕局部血管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崔美顺 《吉林医学》2007,28(16):1797-1798
心脏介入治疗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标准方法,其穿刺途径常规经股动脉,但临床上不断出现并发症。近年来,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逐步被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无需卧床,局部出血、血肿和血管并发症少,尤其是术后不需停用肝素抗凝治疗等。我院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86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介入治疗己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介入途径目前主要分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介人两种,研究发现[1,2],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加支架术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我科于2004年开始尝试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不适感轻,并发症少,现将其中1225例病人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皮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CAG)和介入治疗(PCI)是心脏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新途径。它较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创伤小,局部穿刺并发症少,及术后无体位限制等优点,通过介绍258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从术后观察、体位、伤口护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急诊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97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扩张病变血管包括右冠32支,前降支52支,回旋支13支.结果 93例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 3例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但头臂干迂曲、升主动脉扩张,在造影后改行股动脉途径PCI成功.97例患者靶血管植入支架共221个,21例患者术中须更换导引导管.术后股动脉穿刺局部较大血肿2例,桡动脉闭塞2例,前臂皮下淤血2例.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可行,但穿刺较困难,需选择支撑力较强的导引导管,应警惕局部血管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Transradia approach coronary intervention,TRA)与经股动脉(Transfemoral approach coronary intervention,TFA)两种途径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0—2014年曾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 0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进,对照组中患者以经股动脉(TFA)冠状动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以经桡动脉(TRA)冠状动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所得到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6.0%,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2.0%,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显著;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造影剂量:观察组中患者的穿刺时间及手术之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造影剂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明显;观察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两组患者直接差异较明显。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冠心病均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方法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方法,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临床上可优先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80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4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3例桡动脉穿刺虽成功但试行冠状动脉造影失败,其余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可行,穿刺较困难,导引导管支撑力较差,术后并发症和痛苦少,但应警惕局部血管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上肢垫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5月本院心内科三病区收治的628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有无采用介入上肢垫进行术后穿刺部位护理,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98例(介入上肢垫护理)和对照组330例(非介入上肢垫护理)。通过护理记录对两组术后6 h穿刺部位疼痛、肿胀、出血、指端紫绀等局部症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局部疼痛、肿胀、出血等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介入上肢垫能有效减少TRI术后患者肢体的局部相关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6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后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加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弓静 《当代医学》2010,16(4):109-10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方法是选择股动脉途径穿刺,近年国内外报道,经桡动脉穿刺是PCI的一项新技术,桡动脉具有位置表浅,周围无重要静脉和神经相邻,且桡动脉和尺动脉有良好的侧支循环,选择该动脉穿刺后,具有损伤小、术后可迅速止血、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少等特点。我院2008年7月~2009年6月共完成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98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日至2015年3月2日于我院采取经桡动脉行CA或PCI介入手术治疗631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结果本次治疗无一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腰痛、腹胀、黑便等不良临床表现;本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6±1.4)d,术中出血量为(215.46±11.26)ml,手术平均时间为(54.2±0.3)min。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理想,手术风险低,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陈君蓉 《当代医学》2012,(27):63-64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10月~2010年10月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68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桡动脉穿刺成功670例,成功率为97.8%;桡动脉插管成功650例,成功率为94.9%.其中265例病人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血管迷走反射3例,桡动脉痉挛30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3例,前臂肿胀4例,桡动脉搏动减弱5例,未见其他不良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行CAG和PCI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体位不受限制,活动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女性冠心病的时间、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行介入治疗的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资料,其中经桡动脉介入(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组40例,经股动脉介入(transfemor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FI)组40例.随访30 d,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未成功率相似(95%及97.5%,P=0.55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分别为(61±16)min与(61±10)min,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999).但TRI组的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TFI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时间及成功率相似,但前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可减少术后穿刺部位的并发症,避免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及限制活动给患者带来的不便等。因此近年来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操作中常常选择的入路。但桡动脉较细,存在导管操作较困难等缺点.对于复杂血管更是如此,因此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性治疗面临一定的挑战,故我们对比研究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和传统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现将观察方法及结果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45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桡动脉插管成功420例,成功率为92.5%;其中161例病人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血管迷走反射12例,桡动脉痉挛7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3例,前臂肿胀1例,桡动脉搏动减弱3例,未见其他不良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行CAG和PCI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体位不受限制,活动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16.
苏婉霞 《右江医学》2006,34(6):687-689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微创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与经股动脉介入相比较,具有操作方便,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尤其是术后不需停用肝素抗凝治疗等诸多优点。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999年9月至2005年10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为182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其中经桡动脉35例,男28例,女7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543例,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2例,男10例,女2例。护理措施及体会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心导管术了解不足,易产生恐惧、悲观、无助情绪,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及严重程度的可靠手段.传统的手术路径为经股动脉途径.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以及介入材料的不断改进,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以其具有安全、快速、有效等优点,逐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因患者个体存在差异,术前、术后如果护理不当会引起手部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引起手部缺血坏死.因此,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传统的途径是股动脉穿刺,随着经验的积累及冠状动脉介入器材的小型化,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一种有益的替代途经,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易于止血、无需卧床、局部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易被医生、患者及家属接受。我科自2009年10月~2011年8月行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共217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现总结护理  相似文献   

19.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杰山  梁岩  徐国帆  蒋学军 《重庆医学》2006,35(14):1297-1298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在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4月~2005年8月,89例患者疑似冠心病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结果82例患者成功接受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92.1%,过程顺利,无冠脉开口损伤、穿刺口血肿和肌间血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临床效果好,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齐海峰  金莲顺 《吉林医学》2006,27(10):1242-1242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项新技术。桡动脉位置浅表,周围无重要静脉和神经相邻,而桡动脉和尺动脉有良好的侧支循环,选择该动脉穿刺后,止血可靠易行[1]。我院2004年1月~2005年9月共完成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例,现将其配合及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0~66岁。6例患者均有冠心病史2 ̄7年,其中3例伴高血压,1例伴糠尿病。4例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术,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手术均获得成功。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向患者说明采用桡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