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及鉴别价值。方法选取5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与4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灰阶超声与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影像学资料与病理资料完整,并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由2名有经验的超声造影医师根据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并作出诊断,统计诊断符合率。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超声影像学表现。结果 5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超声确诊46例,符合率为92.00%;40例乳腺癌患者超声确诊32例,符合率为80.00%。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超声表现为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或欠清、低或更低回声斑、微小钙化、腋窝淋巴结结构清晰;乳腺癌患者超声表现为肿块形态不规则、可见毛刺、回声低而不均匀、砂粒样钙化、腋窝淋巴结紊乱甚至消失。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癌患者血流信号分级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V_(max))和阻力指数(RI)均显著小于乳腺癌患者(P<0.05)。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具有明显的特点,可指导临床鉴别诊断,但应避免完全依赖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与30例正常人进行研究。结果非哺乳期乳腺炎组患者的CD3+、CD8+的数目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非哺乳期乳腺炎组患者的CD56+CD16+NK的数目、IgM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C3、C4及B因子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与正常人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的慢性良性疾病,虽然是良性,却被冠名为“最难治的乳腺炎”。因为其坚硬的肿块,“似癌非癌”,临床常常表现为酷似乳腺癌,虽有红肿热痛的症状,但多属于慢性炎症状态,“此炎非彼炎”。更麻烦的是后期还会破溃流脓,形成瘘道及慢性难愈性创面,反复发作,病情迁延数月甚至数年。有些患者可导致乳房瘢痕累累,形态改变,对身心造成巨大伤害。本病西医往往以口服糖皮质激素或手术治疗,由于不良反应多,疗效不理想,常常建议患者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4.
非哺乳期乳腺炎为非哺乳期间发生的一种乳腺炎性疾病,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有效且常用的方法,不同病情及患者的不同要求,选择的手术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如病灶切除、皮下腺体切除、即刻乳房重建术等,但手术切除病灶对乳房形态影响较大,即刻安置乳房假体可能出现假体感染、重建失败的风险。针对对术后美容要求高的患者,可选择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腺体全切、即刻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Ⅱ期更换假体的手术方式,其几乎可避免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复发,同时达到较好的美容效果。本文主要对双侧乳腺皮下腺体切除联合扩张器植入乳房重建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1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乳头溢液,51例乳腺肿块,28例乳管瘘,10例乳房脓肿形成者行相应手术治疗,5例乳腺炎性肿块保守治疗后缓解。其中1例患者脓肿病灶外上象限发现乳腺癌灶,行乳癌改良根治术;1例乳管瘘患者病理发现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手术时病灶彻底切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同时不能忽视乳腺肿瘤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哺乳期乳腺炎是乳汁未能及时排出而在乳腺内积存,形成乳汁淤积性乳腺炎,其临床表现为乳腺胀痛、体温略升高、乳房局部皮肤表面充血伴轻度压痛。若吸出积存乳汁,炎症常可消退,若未及时处理,可继发细菌感染形成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大部分哺乳期乳腺炎治疗较为容易,但仍有部分类型乳腺炎治疗较为困难,易形成乳腺脓肿,故称为难治性哺乳期乳腺炎。作者拟就几种难治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224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并观察疗效;抽选同期就诊的无症状正常哺乳期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乳房情况、哺乳方式、饮食情况等进行调查统计,筛选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相关危险因素28项,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良情绪、乳头清洗频率、乳房外伤、哺乳时间、非医务人员按摩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显著影响因素(均P0.05)。患者治愈率为95.98%,回乳率为11.61%,脓肿形成率为9.37%。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产后应采用正确的吸乳方式,按需哺乳、注意清洁,以减少急性乳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徐娟 《健康生活》2023,(10):18-19
<正>急性乳腺炎是一种乳腺的急性感染,通常发生于哺乳期女性。其实,非哺乳期女性和男性甚至是新生儿都会患上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常见症状包括乳房肿胀、疼痛、红肿、发热等。急性乳腺炎患者除了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密切监测病情、适当按摩乳房、保持乳房清洁干燥、保持饮食清淡而有营养、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定期到医院复查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评价其诊断准确率。结果 59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声像图表现复杂多样;结合临床、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征象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有区别于乳腺其他疾病的超声特点,高频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冰 《家庭医学》2022,(4):11-11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类发生于非哺乳期的、非细菌感染的化脓性乳腺疾患。由于其表现多样、病程缠绵,机制不清,对本病的命名亦争论不休。病理报告上常常同时出现肉芽肿形成、乳腺导管扩张、炎性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等名词,命名上还有“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等,无论哪种命名都是对于疾病发展某一阶段或某一特征性表现的概括,统属非哺乳期乳腺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治疗措施,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8月-2019年7月确诊的14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40例作为对照组,乳腺专科检查无异常并且无其他系统严重病变,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情况,对比两组的临床因素,包括年龄、体质指数、婚姻状况、初潮年龄、乳头内陷、流产次数、生育次数、初育年龄、口服避孕药史、哺乳期积乳史、哺乳时间,通过统计学分析判断以上各项是否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危险因素。记录病例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病变多位于乳头乳晕区及外上、内上象限,病理学分型以乳腺导管扩张症及导管周围乳腺炎多见。两组体质指数、初潮年龄、乳头内陷、生育次数、哺乳期积乳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年龄、婚姻状况、流产次数、初育年龄、口服避孕药史、哺乳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体质指数、初潮年龄、乳头内陷、生育次数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危险因素。单纯手术治疗19例,药物治疗121例,其中三联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85例、皮质醇激素治疗36例,临床效果肯定。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受到体质指数、初潮年龄、乳头内陷、生育次数多因素影响,针对患者疾病情况积极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5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自拟清乳消痹汤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自拟清乳消痹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各症状,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化脓性乳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产褥期化脓性乳腺炎患者60例为哺乳期组,非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患者60例为非哺乳期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切开引流情况,收集患者乳腺脓肿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采集外周静脉血,分析两组患者IL-6、CRP、ESR水平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以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为主要临床表现,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引流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 120例乳腺炎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2株,检出率为85.00%,检出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绝对优势,共71株占69.6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70.00%,对头孢唑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哺乳期组患者血清中IL-6、CRP、ESR水平高于非哺乳期组(P0.05)。结论化脓性乳腺炎以感染革兰阳性菌患者居多,临床症状多为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伴乳晕旁窦瘘或窦道,哺乳期患者血清中IL-6、CRP、ESR水平均升高,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可有效缓解化脓性乳腺炎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4.
陈燕 《现代养生》2014,(10):199-199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将11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治疗及护理干预的有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P<0.05)。结论: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脓肿形成机率,缩短治疗时间,保障了产妇的健康及喂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乳腺炎是由于乳腺导管阻塞、乳汁淤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常见于哺乳期妇女,常伴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局部或全身症状。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若拒绝使用药物,不合理使用药物或担心药物的安全性通常会导致母乳喂养过早中止,会对婴儿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本文总结了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用药原则、药物安全性评估及合理用药方法,以为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展为乳腺脓肿的病原学分布、耐药性及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医师早期干预和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乳腺外科收治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328例病历资料。根据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有无进展为乳腺脓肿,分为乳腺炎组276例和乳腺脓肿组5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展为乳腺脓肿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原学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 328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发展为乳腺脓肿52例,发生率为15.8%;共分离出64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3株,占89.8%。MSSA和MRSA均对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等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经Logicstic回归分析,初产、乳头(或乳晕)区发病、非医务人员按摩史等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发生乳腺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乳头(或乳晕)区发病者进展为乳腺脓肿的风险最高(OR=4.33,P=0.000)。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发生乳腺脓肿危险因素较多,其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应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并结合细菌耐药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减少乳腺脓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不同阶段的最佳治疗方法及四级预防方案的可行性。方法:0级预防是通过指导围产期母乳喂养,防止发生乳头皲裂和乳汁淤积;1级预防是在乳汁淤积期,采用"理疗+乳腺按摩+电动奶泵吸奶"三联治疗,防止进展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急性炎症期;2级预防是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急性炎症期采用"理疗+乳腺按摩+电动奶泵吸奶+敏感抗生素治疗"四联疗法,防止形成乳腺脓肿;3级预防是指在乳腺脓肿期,采用微创治疗方法,最大限度保留母乳喂养功能。结果:0级预防:研究组病变发生率为16%,对照组32%(P0.05);1级预防: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8%;对照组总有效率65.1%(P0.01)。2级预防:"理疗+乳腺按摩+电动奶泵吸奶+敏感抗生素治疗"的四联疗法效果最好;3级预防:穿刺抽脓和置管冲洗引流是乳腺脓肿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四级预防方案可以指导临床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不同阶段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防止病情向下一阶段发展,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保留母乳喂养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郑州市某医院收治6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同质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心理现状调查结果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描述性分析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  相似文献   

19.
想必这个问题实在是困扰了不少的妈妈们,尤其是处于哺乳期,更是谈"炎"色变!其实乳腺炎是临床常见的哺乳期病症,一般情况下并无大碍,哺乳大可按部就班!乳腺炎的起因首先,与其思量乳腺炎能否哺乳,倒不如一开始就防患于未然,将乳腺炎扼杀在摇篮里。我们就先来学学乳腺炎是怎么来的吧?哺乳期妈妈常常可能出现乳腺炎的情况,其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几种:乳汁不能有效排空哺乳间隔时间长或者不能排空乳房,比如没有及时哺喂或者吸  相似文献   

20.
吴建华 《健康向导》2014,20(6):24-24
<正>哺乳期乳腺炎主要是乳汁淤积,细菌侵入繁殖,排乳不畅引起,且起病较急,疼痛严重,影响正常哺乳,给产妇造成很大的生理不适和心理压力,影响母婴健康。哺乳期母亲通常缺乏乳腺炎的相关知识,发病后不知所措四处求医,错失医治时机,延误病情,因此做好对哺乳期乳腺炎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1.及时正确处理乳胀:产后可用橘核30克,水煎服,一般2~3剂可防止乳汁淤滞。原发性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