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量新疆汉族、维吾尔族正常男性人群定量CT(QCT)骨密度(BMD)值,研究新疆地区正常男性人群骨密度现状,比较两种民族男性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差异。资料与方法对20~82岁以上的704名符合健康标准的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汉族、维吾尔族男性体检者进行腰椎骨密度QCT测量,按不同民族每5岁分为1个年龄组,比较两组各年龄段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结果汉族、维吾尔族男性腰椎出现骨峰值的年龄段相同,维吾尔族男性骨峰值较汉族男性高(P<0.05)。随年龄增大,两民族男性骨密度均逐渐下降。65岁以后,汉族、维吾尔族男性骨量有加速下降的趋势,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增加,65岁组及≥70岁组汉族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15.91%、27.59%,维吾尔族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21.43%、36.84%,≥70岁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维吾尔族男性腰椎骨密度变化规律相似,65岁以上男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维吾尔族老年男性更易罹患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分析江苏地区绝经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江苏地区某社区内绝经1年以上、年龄≥50岁的4 526例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A组(50~59岁,n=1476)、B组(60~69岁,n=2 058)及C组(年龄≥70岁,n=992);根据患骨质疏松症情况分为非骨质疏松组(n=2 108)与骨质疏松组(n=2 418)。比较各年龄层髋部与腰椎部骨密度、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分析患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结果绝经女性髋部(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与腰椎部(L1、L2、L3、L4)骨密度比较,A组、B组均高于C组,且A组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部股骨干比较,A组、B组均高于C组,且A组高于B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42.07%(621/1 476),B组为56.32%(1 159/2 058),C组为64.31%(638/99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年龄、生育数、绝经年限及存在骨折病史率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体质量指数、运动情况均低于非骨质疏松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女性的高发病,女性绝经时间越长、生育个数越多,女性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也越高,应鼓励绝经女性积极参与运动、适当提高自身体质量指数,以防范女性出现骨质疏松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西安地区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的发病状况,为O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SXA3000骨密度分析仪对西安地区23~76岁的人群522人进行跟骨BMD检测。结果:男女骨峰值均在21~30岁年龄段,随年龄段增高BMD逐渐下降,50岁以上女性和60岁以上男性骨量呈快速下降(P<0.01);骨量减少发生率男女性各年龄段均较高,60岁以上年龄组骨量减少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而严重骨质疏松发生率则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骨质疏松发病率与年龄和性别相关。从青年起定期监测骨密度,并尽早调治骨量减少是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及其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45例女性RA患者(绝经前26例和绝经后19例)和45例正常女性(绝经前24例和绝经后21例)的前臂、腰椎2~4以及股骨颈、Ward区和大转子的BMD,并同时测定RA患者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19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中,11例患者(57.9%)有至少1个检测部位为OP,7例患者(36.8%)表现为至少1个检测部位骨量低下,总体骨量丢失较绝经前RA患者明显(P<0.0001),与正常绝经后女性无差别(P>0.05)。除桡骨远端外,绝经后RA患者各测定部位BMD均低于绝经前患者(P<0.05);绝经后女性RA患者股骨Ward区和2~4BMD低于正常绝经后女性(P<0.05),其余各测定部位的BMD与正常绝经后女性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绝经:OR=14.144[(2.303-86.877),P=0.004]为女性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绝经后女性RA患者的BMD明显降低,骨量丢失较绝经前RA患者明显。绝经和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为女性RA患者O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胶东地区健康人群数字吸收法骨密度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测定胶东地区健康人群手指骨密度(BMD),确定各年龄段骨密度分布情况以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并通过给定的骨密度值对骨折危险性进行预测。方法:选取长期居住胶东地区的健康人群共3306例,其中男1302例,女2004例,由锐柯数字化放射成像系统摄片后经OsteoGram 2000软件系统处理,得到被检者非优势手第2、3、4指中节指骨的长度、体积、骨矿含量、BMD指数值以及T值和Z值,按5岁为1个年龄段进行分组统计。结果:男性和女性的峰值骨密度均出现在30~35岁,女性峰值骨密度维持在20~45岁,55~60岁出现快速骨量丢失,75岁以后略有反弹,男性骨峰值后骨量逐年减少。以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批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胶东地区正常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1.07%,其中女性患病率为14.87%,男性患病率为5.22%。结论:胶东地区正常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低;女性骨峰值维持年龄段较长;骨密度峰值以及男性各年龄段骨量丢失率符合中国汉族BMD正常数据库的一般特征。对55岁以后女性骨密度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质疏松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53例(男8例,女45例)RA患者和63例(男18例,女45例)正常人的前臂、L2~4以及股骨颈、Ward区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并同时测定RA患者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除股骨颈外,RA患者各测定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05);18例患者(34.0%)有至少一个检测部位骨质疏松,21例患者(39.6%)表现为至少一个检测部位骨量低下,总体骨量丢失较对照组明显(P<0.05)。53例RA患者中发生骨质疏松组较非骨质疏松组年龄更大(P<0.0001),关节功能更差(P<0.001),HAQ积分更高(P<0.01),握力更低(P<0.05)。28例服用糖皮质激素的RA患者中有46.4%(13/28)发生骨质疏松,高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组的20.0%(5/25)(χ2=4.113,P=0.043),服用激素组仅L3的骨密度低于未服用激素组(t=2.163,P=0.035)。19例绝经的女性RA患者中有57.9%(11/19)发生骨质疏松,明显高于未绝经女性RA组的15.4%(4/26)(χ2=8.927,P=0.003),除前臂外,绝经的女性RA患者各测定部位骨密度均明显低于未绝经女性RA患者(P<0.05~0.005)。结论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较正常人更高,多部位的骨密度均显著降低。其骨质疏松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与年龄、关节炎的严重程度、绝经及服用糖皮质激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椎定量CT(QCT)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例健康无症状中老年人行QCT与DXA检查测定骨密度,并对骨密度值及2种方法对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不同年龄段(50~59、60~69、≥70岁)人群及不同性别人群腰椎QCT检查结果。结果:QCT对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与DX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733、14.376,均P0.05)。QCT对60~69岁人群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显著高于50~59岁人群(χ~2=7.520、6.281,均P0.05),而与≥70岁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CT对女性骨量减少检出率为35.96%,骨质疏松症为21.05%,显著高于男性的19.77%、9.30%(χ~2=6.246、5.036,均P0.05)。结论 :腰椎QCT能提供精确的骨密度值,且年龄、性别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有助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骨密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了300例绝经后妇女腰椎正侧位骨密度,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38岁。结果:诊断为骨质疏松者123 例,占41% ,骨质疏松病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岁年龄组与50岁年龄组比较无差异(P> 0.05),而以上2组分别与60岁以上年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骨质疏松患病率还随绝经年限增长而增加,绝经5 年以下者患病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绝经5 年以上者患病率明显增高(P< 0.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60 岁以后或绝经5年以上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能CT定量参数联合血清骨硬化蛋白(SOST)、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O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77例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为OP组(92例)和非OP组(84例)。采用双源CT扫描研究对象的L1~L4腰椎,测量钙的CT值、钙浓度及脂肪分数。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对腰椎L1~L4的骨密度值(BMD)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的SOST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中Hcy的水平。结果:OP组与非OP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绝经年限和糖尿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组的BMD显著低于非OP组(P<0.05)。OP组钙的CT值及钙浓度显著低于非OP组(P<0.05),两组间的脂肪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组的血清SOST、Hcy水平显著高于非OP组(P<0.05)。钙的CT值、钙浓度与BMD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血清SOST、Hcy水平与BMD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多因素二元Log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职工在各年龄段、性别的健康状况差异而为提高职工体质制定保健方案.方法 对2016年2月-11月3 802例18岁以上每差10岁分成七组的受检者进行部分阳性结果统计分.结果 超重1 352例(35.6%),肥胖484例(12.7%),血糖升高1 055例(27.7%),LDL偏高1 629例(42.8%),50岁以上颈A斑块1 038例(54.5%),高血压992例(26.1%).50-59岁组LDL偏高、60-69岁组超重与肥胖、>80岁组血糖升高、高血压与颈A斑块的患病率高于其它年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超重、肥胖、血糖升高、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女性LDL偏高的患病率高于男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职工应提高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生活方式,降低潜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济南城区正常成人腰椎骨矿密度Q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QCT检测成人腰椎骨密度,探讨济南城区成人BMD正常参考值、骨质疏松症分级诊断指标。方法:采用日本东芝Aquilion螺旋CT机及所配骨密度软件对12个年龄段1 173名(男648名,女525名)符合条件的健康志愿者进行L1和L3椎体松质骨BMD检测与分析。结果:①峰值骨密度女性位于25~29岁年龄段,BMD值198.1±23.2 mg/cm3,男性位于30~34岁年龄段,BMD值202.6±26.9 mg/cm3。②峰值骨量过后BMD随增龄而逐渐降低(P<0.01),男性40岁、女性45岁年龄段时,男女均进入骨量减少期。女性55岁、男性60岁年龄段时BMD均值进入骨质疏松期。③以BMD测定值比同性别峰值减少30%以上作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并提出骨质疏松Ⅰ~Ⅲ级诊断指标。结论:①QCT诊断骨质疏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仅检测L1椎体即可明确骨密度状态。②骨质疏松Ⅲ级诊断指标可为临床诊断、疗效观察、骨折危险性预测及科研提供具体客观数据。  相似文献   

12.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在女性绝经后有一个明显的骨丢失过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onopause osteoporosis,PMOP).此外在男、女性均有与年龄增加相伴的骨丢失,尤其在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更加明显,并常出现临床症状,称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Senile osteoporosis).到目前为止,对PMOP的研究较为成熟.但对男性,特别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相关研究还很缺乏.虽然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和PMOP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在病因学、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仍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与正常体检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水平,以及骨量丢失(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的差异。方法 选择在武警总医院随访的肾移植患者177例(男104例,女73例),根据女性是否绝经和男性年龄将入选者分为<50岁男性、≥50岁男性、绝经前女性和绝经后女性移植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人群250例(男131例、女11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所有人的腰椎、右股骨颈和右全髋BMD,比较各移植组与对照组BMD以及骨量丢失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各肾移植组患者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50岁男性肾移植患者腰椎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1)。男性和绝经后女性移植患者骨量丢失(包括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肾移植患者骨密度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检人群,且骨量丢失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建议肾移植患者术后在维生素D和钙剂的基础上,选用双膦酸盐防治骨质疏松和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糖尿病患者痴呆的患病率。方法:选择湖南省慈利县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中的糖尿病患者641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非糖尿病患者64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入户调查问卷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的筛查,对MMSE低于划界分者由神经内科医师组成的专家组做进一步检查,并按照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标准进行痴呆的诊断。结果:(1)观察组完成调查624例,罹患痴呆33例,患病率5.28%(95%CI3.33%~7.82%);对照组完成调查619例,罹患痴呆14例,患病率2.26%(95%CI1.14%~4.01%。观察组痴呆患病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50~59岁、60~69岁、70~79岁及80岁以上4个年龄段中痴呆的患病率分别为2.23%(5/224)、4.74%(11/232)、7.33%(8/109)、13.15%(10/76,趋势χ2=16.27,P<0.01);对照组相应年龄段痴呆患病率分别为1.35%(3/222)、1.70%(4/234)、3.57%(4/112)及4.10%(3/73,趋势χ2=8.37,P<0.05)。(3)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痴呆患病率分别为3.72%(9/242)和6.01%(24/399),男性和女性痴呆患病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痴呆患病率分别为1.68%(5/238)和1.98(8/403),虽然女性痴呆患病率高于男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痴呆的患病率非常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而且女性糖尿病患者痴呆的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糖尿病患者,且两组人群痴呆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绝经妇女肌肉力量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2名健康绝经妇女进行肌肉力量和骨密度测试。运用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测量全身、腰椎(L1-4)和股骨骨密度,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量髋关节和腰背屈、伸肌群向心收缩和等长收缩肌力。结果:(1)绝经妇女髋关节90o等长伸肌力和等速屈肌群(90o/s)肌力分别为175.73±51.31 Nm、44.31±11.16 Nm,腰背屈、伸肌群30o/s等速肌力分别为65.36±18.96 Nm、127.35±35.99 Nm;(2)全身骨密度、L1-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分别为1.07±0.08/g/cm2、1.07±0.15 g/cm2、0.90±0.18 g/cm2;(3)髋关节90o等长伸肌力和等速屈肌群(90o/s)肌力与股骨颈骨密度、Wards三角骨密度、股骨的骨密度之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但分别与全身骨密度有相关关系(r=0.359,P<0.01;r=0.361,P<0.01);髋关节90o等长伸肌力与L1-4骨密度相关(r=0.356,P<0.01);(4)腰背屈、伸肌群30o/s和60o/s等速肌力均与L1-4骨密度显著相关(r=0.396,P<0.01;r=0.390,P<0.01;r=0.341,P<0.05;r=0.295,P<0.05)。结论:绝经妇女髋关节肌力与全身骨密度显著相关,腰背屈、伸肌群肌力值与L1-4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某高校退休职工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现状,分析骨质疏松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6月于北京交通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常规体检的785名该校离退休教职工,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XA)测腰椎(L1-4)、股骨颈、Ward三角区、大转子区的骨密度,并进行标准的问卷调查及实验室常规检测,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 OP患病率为23.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压力、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饮牛奶、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病史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增龄、大WHR、吸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为OP可能危险因素,高文化程度、高BMI为OP保护因素。结论 退休教职工OP状况严峻,患病率较高,年龄增大、女性、向心性肥胖、吸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生OP。  相似文献   

17.
绝经后女性因受雌激素分泌减少的影响,骨量可在数年内迅速丢失,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增加。据调查,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18%~25%,为男性的3~5倍。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女性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绝经后的5~15年间,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身高逐渐缩短,与年轻时相比可缩短5~10cm或更多。严重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做一些轻微动作(翻身、提重物)时就有可能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且其发生率为男性患者的4倍多。因此,绝经后女性必须及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骨科、内分泌科和老年科收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O)患者158例,分为单纯骨质疏松组(88例)和骨质疏松合并IR组(70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骨密度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定,分别以测定值(g/cm2)和T值表示;椎体压缩骨折以X线和MRI判断为新鲜骨折,IR指数(HOMA-IR)采用稳态模型评估公式计算。结果骨质疏松合并IR组骨密度测定值和T值低于单纯骨质疏松组[(0. 61±0. 14) g/cm2vs.(0. 69±0. 09) g/cm2,-(3. 24±0. 22) g/cm2vs.-(2. 84±0. 11) g/cm2],且OVCF的发生率明显增高(51. 43%vs. 18. 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进一步在骨质疏松合并IR组行亚组分析发现,随着HOMA-IR值升高,OVCF的发生率也进一步升高,而骨密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关性分析表明HOMA-IR与OVCF发生率呈正相关(r=0. 415,P=0. 005),而与骨密度测定值呈负相关(r=-0. 315,P=0. 028),但与骨密度T值无明显相关性(r=0. 215,P=0. 184)。结论骨质疏松合并IR组的患者具有更高的骨折风险。IR可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发生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为今后临床预判绝经后女性发生OVCF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陕西咸阳地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定量CT测量咸阳地区1 646例健康查体者腰椎(L1~3)皮质骨密度及松质骨密度,分别计算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腰椎皮质骨密度及松质骨密度.结果 ①腰椎皮质骨密度的峰值骨密度男性为(300.38±35.68) g/cm3、女性为(318.74±31.83) g/cm3;腰椎松质骨密度的峰值骨密度男性为(159.39±21.17) g/cm3、女性为(165.30±22.49) g/cm3;②得出咸阳地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腰椎皮质骨密度比同性别骨密度均值降低2 SD以上,腰椎松质骨密度比同性别骨密度均值降低3 SD以上;腰椎皮质骨密度比同性别骨密度均值降低20%以上,腰椎松质骨密度比同性别骨密度均值降低23%以上.结论 根据本研究所得出陕西咸阳地区的骨质疏松定量诊断标准:腰椎皮质骨密度男性为235 g/cm3以下、女性为242 g/cm3以下;腰椎松质骨密度男性为117 g/cm3以下、女性为98 g/cm3以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腰椎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ies,BMD)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将行腰椎双能量X线吸收测定(dual X-rayabsorptionmetry,DXA)的60例绝经后女性根据T值分为3组:骨质正常组(T>-1.0)20例,骨质减少组(T=-1.0~-2.5)20例,骨质疏松组(T<-2.5)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 MR spectroscopy,~1H-MRS)、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分别测定L_3椎体FF和ADC值.采用组间t检验对不同骨质组间FF、ADC值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3组间FF、ADC值与BMD的相关性. 结果骨质疏松组脂肪含量[(59.1±8.8)%,P=0.003]与骨质减少组脂肪含量[(54±7.6)%,P=0.039]均比骨质正常组[(49±9.1)%]高.骨质疏松组比骨质减少组椎体脂肪含量高(P=0.045).椎体骨髓ADC值与T值无相关性.所有绝经后女性患者FF值与T值呈负相关(r=-0.46,P<0.01),与ADC值间呈轻度负相关(r=-0.25,P<0.05),但骨质疏松组中FF值与ADC值间呈较明显负相关(r=-0.72,P<0.01).ADC值与T值无相关性(r=0.315,P>0.05).结论 绝经女性椎体骨髓脂肪含量随着BMD的减小而增大.MRS可作为BMD检查的辅助手段.MRS与DWI可以无创性了解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髓的生理、病理变化,单纯DWI并不能反映BMD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