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在Lauge—Hansen旋后一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自2009—08--2012—09将88例Lauge—Hansen旋后一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治疗组术后第2天被动持续运动,对照组术后主动活动踝关节。对比2组出院时踝关节肿胀程度,术后半年AOFAS评分,患者初始下地时VAS评分,术后半年踝关节的活动范围,术后切口并发症。结果患者出院时治疗组踝关节周径平均(35.2±1.2)cm,对照组平均(40.3±1.9)cm;术后半年时治疗组AOFAS评分平均(92.4±4.5)分,对照组平均(85.4±5.7)分;治疗组术后半年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初始下地活动时,治疗组VAS评分平均(2.3±o.9)分,对照组平均(3.1±1.2)分;2组以上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并发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可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可获得更好的关节活动度,以及减轻患者初始下地活动时的疼痛,并不增加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背部软组织情况对PKP手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7-06采用PKP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71例,依据术前MRI的脂肪抑制序列(fatsuppression,FS)表现情况,将之分为两组:损伤组20例,FS序列提示软组织挫伤明显;未损伤组51例,FS序列提示软组织挫伤不明显。对两组患者术后1、3、7 d的站立位和卧位VAS评分进行评价,并比较术后1、3、7 d下地活动的人数。结果 (1)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损伤组3例(15%)、未损伤组9例(17.6%)出现骨水泥渗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2)VAS评分: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3、7 d的卧位和站立位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相比,损伤组术后1 d的卧位VAS评分显著高于未损伤组(P0.05),其术后1、3 d的站立位VAS评分亦显著高于未损伤组(P0.05)。(3)截止术后7 d时,两组所有患者均恢复下地活动。但术后1、3 d的下地活动率比较,损伤组均显著低于未损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可显著影响PKP术后早期疼痛缓解程度,且明显推迟了术后下地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症状性椎体血管瘤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2011年,应用PKP治疗28例30椎症状性椎体血管瘤,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24h、3d、7d、90d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 cales,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2~65min,(58.0±8.5)min;出血量5~30ml,(16.0±10.4)ml。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表现,局部无血肿发生,穿刺口一期愈合。VAS评分术前,术后24h、3d、7d、90d分别为6.39±1.10,4.43±0.84,1.75±1.08,0.50±0.79,0.25±0.59;ODI指数分别为(72.36±6.62)%,(78.57±4.65)%,(55.71±7.50)%,(23.50±6.41)%,(6.07±4.06)%。各时点间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F=245.80,P=0.000),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并呈递减趋势,两两比较除术后7d与术后90d无显著性差异(P=0.872)外,其余各时点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ODI指数各时点间有显著性差异(F=770.16,P=0.000),术后24h较术前增高(P=0.002),考虑系卧床活动受限造成,以后逐渐下降(P=0.000)。结论PKP作为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方法,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与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使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治疗效果,为此类骨折提供更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本研究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于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103例诊断为OVCF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PKP组和PKP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组(即PKP+阻滞组),比较两组之间基线资料(年龄、性别、骨密度、手术节段),比较术前、术后1天、术后7天及术后3个月的临床功能量表评估(VAS评分、ODI评分、MBI评分)等指标。结果 与PKP组相比较,PKP+阻滞组术前的资料(年龄、骨密度、VAS评分、ODI评分、MBI评分)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评估中,PKP+阻滞组的临床量表评估(VAS评分、ODI评分、MBI评分)均优于PKP组(P<0.05);术后第7天评估中,PKP+阻滞组的临床量表评估(VAS评分、ODI评分)优于PKP组(P<0.05);术后3个月评估中,PKP+阻滞组的临床量表评估(VAS评分、ODI评分、MBI评分)也均优于PKP组(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KP术后骨水泥形态分布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56位患者共67个椎体进行PKP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骨水泥形态以及分布,将其划分为点式支撑组(A组15个)、平面支撑组(B组25个)以及立体支撑组(c组27个),比较术前、术后7天、术后3月VAS评分、术后3月椎体高度丢失率以及临近节段术前以及术后3月椎体骨密度变化,使用F检验以及q检验,检验效能a=0.05。结果:A组、B组、C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为7.10±0.17,7.34±0.21,6.91±0.24,各组间比较P〉0.05,术后7天VAS评分2.10±0.21,2.34±0.14,2.01±0.22各组间比较P〉0.05,术后3月VAS评分分别为2.20±0.23,1.54±0.21,2.31±0.21,各组间比较P〉0.05,术后3月椎体高度变化A组为0.24±0.02,B组为0.14±0.01,C组0.13±0.02,A组与后两组间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术后3月临近椎体平均骨密度T值变化A组为1.22±0.11,B组为1.32±0.12,C组为1.65±0.21,A组B组两组比较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P〈0.05。结论:PKP术后,平面支撑组对临近节段骨密度影响较小,同时术后椎体高度变化较小,远期VAS改善情况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体成形术190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大宗病例的统计分析,探讨X线透视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下俯卧位经皮椎弓根椎体穿刺190例(275个椎体,男80例,女110例;年龄53-91岁,平均66岁),注射PMMA。术前、术后3个月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和止痛药使用评分的评定,比较改善情况。结果:190例275个椎体均手术成功,VAS术前平均(7.8±1.4)分,术后3个月平均(2.1±0.1)分,分数下降。活动能力评分:术后3个月平均(1.21±0.36)分。较术前平均(2.71±0.71)分明显改善。使用止痛药评分:术后3个月平均(0.89±0.43)分,较术前平均(2.12±0.56)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为微创性手术,早期止痛效果好,术后下地时间早,避免了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且手术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与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患者俯卧在能透X线的手术床上,头胸部及髂嵴下肢垫高,使腹部悬空,在C形臂X线机下进行过伸复位,然后联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并在术前,术后3天,术后3月进行椎体压缩率,矢状面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SF-36健康调查评分进行对比。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6-8小时疼痛迅速缓解,术后1-2天均能下床活动。椎体高度压缩率由术前(7.8±0.14)cm增加至术后第3天(14.2±0.26)cm,COBB角由术前28°±2.9°矫正至术后20.20°±2.7°,VAS评分由术前(7.0±1.38)分降至术后第3天(1.30±0.90)分,SF-36健康调查评分由术前(30.90±4.30)分提高至术后第3天(43.7±3.20)分,各项目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过伸复位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效并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技术在椎间盘镜(MED)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自2011—12—2012—08采用MED椎间盘镜+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单节段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比较术前、术后3d、7d腰痛、腿痛VAS、JOA评分。结果本组获随访6~13个月,术前VAS腰痛、腿痛评分分别为(4.84±2.58)分、(7.59±2.17)分。术后3d(1.10±1.04)分、(2.50±2.35)分,术后7d(0.38±0.27)分、(1.66±1.20)分。术前JOA评分(9.15±2.58)分,术后3d(18.65±2.43)分,术后7d(20.70±2.34)分。术后各时间点腰痛、腿痛VAS评分,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与术前相比,腰痛、腿痛VAS评分平均改善3.74分(P〈0.05),5.09分(P〈O.05),JOh评分平均改善9.50分(P〈O.05)。术后3d与7d相比,腰痛、腿痛VAS评分平均改善O.72分、0.84分,JOA评分平均改善2.05分。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优良率为97.5%。结论在MED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中应用射频消融技术具有低温安全,可以有效清除突出髓核组织和破碎纤维环,进行纤维环固缩成形,临床疗效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主研制的镍-钛记忆合金椎体支架(memory alloy vcrtebral stent)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将成人尸体胸腰椎脊柱标本制成压缩性骨折模型,分成球囊扩张后植入镍-钛记忆合金椎体支架组(PKP+支架组)、直接植入镍-钛记忆合金椎体支架组(PVP+支架组)及球囊扩张后骨水泥填充组(PKP+PMMA组)。手术前后测量椎体高度,比较3组压缩椎体复位程度。结果3组术后椎体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KP+支架组、PVP+支架组和PKP+PMMA组的椎体高度分别从术前的(1.59±0.08)cm、(1,68±0,08)cm和(1。66±0.11)cm复位至术后的(2.00±0.09)cm、(1.87±0.04)cm和(1.99±0.09)cm(t=-9.781、-7.952、-18.213,P=0.000、0.001、0.000)。各组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差比较,PKP+支架组[(0.39±0.09)am]和PKP+PMMA组[(0,33±0.04)cm]明显大于PVP+支架组[(0.19±0.06)cm](P:0.000,0,003),而PKP+支架组与PKP+PMMA组差异无显著性(P=0.172)。结论镍-钛记忆合金椎体支架能有效地支撑、复位压缩的椎体终板,是对无神经症状的椎体骨折治疗方式的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在乳腺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协会分级I一Ⅲ级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复合静脉麻醉,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患者按均衡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3例)术后仅行芬太尼静脉镇痛,研究组(63例)术后采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静脉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24及48h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和舒适度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不良反应发病率。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1大、第7天观察患者T细胞亚群和IL-2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各时间点,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镇静效果评分明显高于时照组(P〈0.05)。两组舒适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术后第1天,研究组与对照组CD4+、CD8+T细胞、CD4+/CD8+、IL-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对照组CD4+、CD4+/CD8+、IL-2分别为(45.68±5.82)%、(1.45±0.25)、(1.51±0.37)μg/L,研究组CD4+、CD4+/CD8+、IL-2分别为(52.35±6.34)%、(1.82±0.31)、(1.75±0.48)μg/L,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D4+、CD4+/CD8+、IL-2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和研究组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26.25±3.37)%、(21.23±2.78)%,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可以提高静脉镇痛的效果,减少静脉镇痛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改善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30例)和术后按传统治疗方案给予全肠外营养组(TPN组,30例),两组均行营养支持7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1、3、7天检测免疫学指标:CD3+、CD4+、CD8+、CD4+CD8+比值;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并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EEN组和TPN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66.5±7.3)h比(75.1±6.8)h,P=0.000],住院时间[(7.8±1.1)d比(9.3±1.3)d,P=0.000]和住院总费用[(3.62±0.38)万元比(3.97±0.40)万元,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4/30)比20.0%(6/30),P=-0.488]。术后第3和第7天EEN组患者CD3’、CD4’、CD4+/CD8+、ALB和PA均明显高于TPN组(均P〈0.05):而CD8+水平显著下降,与TPN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对免疫功能影响,加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混合痔内扎外剥术后平衡镇痛的临床效果,将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组术后给予平衡镇痛,B组手术结束时采用局部注射复方盐酸利多卡因进行术后镇痛,C组手术结束时单纯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结果显示,A、B、C3组患者术后2--48h内疼痛VAS评分均值分别为(O.92±0.35)分、(3.91±0.51)分和(3.73±0.75)分(P〈0.01);术后首次排便时VAS评分均值分别为(1.59±0.34)分、(3.98±0.75)分和(3.86±0.59)分(P〈0.01)。结果表明,平衡镇痛用于混合痔术后是一种切实可行、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KP术后骨水泥形态分布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从2007年1月~2010年8月,收集56例患者共67个椎体进行PKP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骨水泥形态及分布,将其划分为点式支撑组(A组,15个)、平面支撑组(B组,25个)和立体支撑组(C组,27个),比较术前、术后7天、术后12个月VAS评分,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丢失率,以及临近节段术前及术后12个月椎体骨密度变化。使用多样本均数比较方差分析,检验效能α=0.05。结果:A组、B组、C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为6.87±0.32、6.78±0.22、7.110.23(F=0.542,P=0.58);术后7天VAS评分为2.67±0.33、3.2±0.30、3.13±0.26(F=0.764,P=0.47);术后12个月为4.20±0.23、2.54±0.21、2.31±0.21(F=96.4,P=0.003),通过LSD检验,A组与B组比较P=0.003,A组与C组比较P=0.002,B组与C组比较P=0.181。术后12个月三组的椎体高度变化分别为0.24±12、0.14±0.1、0.13±0.08(F=66.4,P=0.013),LSD检验,A组与B组比较P=0.001,A组与C组比较P=0.001,B组与C组比较P=0.211。术后12个月临近椎体平均骨密度T值变化A组为1.22±0.11,B组为1.32±0.12,C组为1.65±0.21(F=55A,P=0.021),LSD检验,A组与B组比较P=0.171,A组与C组比较P=0.023,B组与C组比较P=0.031。结论:PKP手术的骨水泥充填形态会影响术后病椎椎体高度的维持以及临近椎体的骨密度,平面支撑的骨水泥形态具有较好的应力分配特性,术后椎体高度丢失以及临近节段的骨质疏松程度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穿束0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肿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采用PKP治疗肿瘤性VCFs患者16例28个椎体。结合体检、X线与MRI检查确定靶椎体,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进入病椎瘤灶内,行肿瘤活检,置人可扩张球囊,扩张球囊复位塌陷的病椎,并形成骨水泥充填空腔,注入团状期骨水泥强化稳定病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手术前、后疼痛及功能变化情况,观察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度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16例28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d内疼痛均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7±1.3)分降为术后2d、3、6、12个月时的(2.3±0.5)、(2.4±0.3)、(2.5±0.6)、(2.7±0.2)分(P〈0.05);ODI评分由术前(75.6±6.7)分降到术后2d、3、6、12个月时的(25.6±2.8)、(26.7±2.1)、(27.5±2.2)、(29.2±2.4)分(P〈0.05)。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矫正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未发现骨水泥栓塞等并发症。共有4例4个椎体(14.3%)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术后即刻及随访中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应用PKP治疗肿瘤性VCFs,具有确切的缓解疼痛与改善功能的效果,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病椎高度的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也具有良好的效果,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孔法隐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8月。2010年4月70例良性胆囊疾患随机接受2种隐瘢痕Lc,其中三孔法35例,单孔法35例。比较2种隐瘢痕Lc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和美容效果。结果三孔组术中出血量(21.3±11.8)ml与单孔组(24.3±11.2)ml相比无显著差异(t=1.091,P=0.270);三孔组术后住院时间(1.5±0.6)d与单孑L组(1.5±0.7)d相比无显著差异(t=0.000,P:1.000);三孔组住院费用(8639.6±617.4)元与单孔组(8631.2±8lO.7)元相比无显著差异(t=-0.049,P=0.961);三孔组术后第2天VAS评分为(1.1±0.4)分与单孔组(1.2±0.4)分相比无显著差异(t=-1.046,P=0.299);三孔组美容满意度评分(1.1±0.4)分与单孔组(1.1±0.3)分相比无显著差异(污0.000,P=1.000)。三孔组手术时间(15.1±5.9)min比单孔组(45.5±11.0)min明显缩短(t=14.408,P=0.000);三孔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2.9±1.4分)比单孔组(4.6±2.0)分显著降低(t=-3.985,P=0.000)。65例(三孔组33例,单孔组32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均无并发症。结论三孔法隐瘢痕腹LC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脊柱转移肿瘤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3月,对21例脊柱转移瘤28个椎体行PKP联合RFA治疗,采用术前、术后当天、1周视觉疼痛评分(VAS)和患者术前后服用止痛药的剂量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疼痛均缓解,术前VAS评分(7.5±0.5)分,术后当天VAS评分(3.0±0.5)分,术后1周VAS评分(4.0±0.5)分,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446.67,P=0.000).术中每个椎体填充骨水泥3.0~7.5 ml,平均4.5 ml.术后无皮肤灼伤、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死亡,余20例均入住肿瘤科行放疗及化疗.20例术后3个月VAS评分(4.5±0.5)分,15例术后6个月VAS评分(5.0±0.5)分.结论 PKP联合RFA对脊柱转移瘤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C臂机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高龄椎体压缩骨折应用的优势。方法对79例高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KP,术中应用双c臂机47例(A组),单c臂机32例(B组)。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次数及患者对手术过程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组15~55(21±10)min,B组26~90(41±1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A组7~35(10.5±6.3)次,B组11~41(21.5±11.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穿刺次数:A组2~9(3.2±1.7)次,B组2~12(5.6±2.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满意度:A组3~9(6.6±2.4)分,B组手为2~5(3.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椎体压缩骨折PKP中,应用双C臂机可缩短手术时间,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骶神经调节术(SNM)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采用骶神经调节测试系统经皮穿刺,刺激第3骶神经根,治疗7例复杂便秘患者,其中4例患者既往进行过至少1次的便秘手术。通过排粪日记、Cleveland便秘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7例患者在接受体外临时测试治疗后,便秘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6例接受永久性骶神经调节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未见并发症。术后随访中位时间4(2~12)月,6例患者的每周排粪次数由治疗前(0.6±0.5)次/周,增加到(8.0±2.5)次/周(P<0.01);排粪时间从(22.9±11.5) min减少到(3.7±0.8) min(P<0.01);Cleveland便秘评分从(24.6±4.2)分下降到(9.0±0.9)分(P<0.01);VAS评分从(8.1±0.9)分增加到(82.5±5.2)分(P<0.01)。结论 SNM是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一种微创而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患者的80个骨折椎体施行PKP,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的变化,评估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59例均获24个月的随访。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的VAS值分别为6.06分±1.02分、2.45分±1.04分、2.80分±1.13分和2.90分±1.90分;后凸Cobb角度分别为24.62°±4.71°、21.71°±3.92°、22.20°±3.60°和22.90°±3.28°;椎体高度值分别为19.0mm±1.80him、26.3mm±2.10mm、25.9mm±2.00mm和24.2mm±2.03mE;术后各时段与术前比较3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12个月、24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00%、81.72%、72.09%。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安全,能迅速缓解疼痛,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9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PVP治疗20例,PKP治疗1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月使用VAS及SF-36评分系统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Cobb角矫正程度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及Oneway ANOVA(P〈0.05)。结果3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PVP组出现8例椎旁静脉骨水泥栓塞及2例肺栓塞,PKP组出现6例椎旁静脉骨水泥栓塞及1例肺栓塞,两组骨水泥栓塞出现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478)。1例PKP组肺栓塞患者出现呼吸困难,5d后缓解,其他患者无明显相关症状。无论是PVP组还是PKP组,所有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6月的VAS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评分明显改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3),术后6月评分较术后1周评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587)。VAS及SF-36评分术后6月与术前评分的差值,PKP组与PV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423)。Cobb角方面,PVP组和PKP组,术后1周及术后6月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31),术后6月较术后1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637)。Cobb角术后6月与术前的差值,PKP组与PV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35)。结论PVP与PKP均可显著缓解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有效纠正后凸畸形,骨水泥渗漏常见,但有临床症状者极少。在疼痛缓解、后凸矫正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PKP比PVP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