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声音嘶哑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心脏手术患者的围术期资料,按照是否出现术后声音嘶哑分为声嘶组与对照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麻醉信息、术后带管时间并作统计学分析;根据患者的带管时间分组,分别统计其声音嘶哑发病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218例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共有12例出现声音嘶哑,其平均术后带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且声音嘶哑的发生率随术后带管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结论 在行心脏手术的患者中,发生声音嘶哑患者的术后带管时间较长,且声音嘶哑发生率随带管时间延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初步探讨新型全麻插管口舌保护器有效性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11月我院耳鼻咽喉科手术患者594例,简单随机分为常规组394例和口舌保护器组200例。常规组全麻插管应用传统的压舌板,口舌保护器组应用新型全麻插管舌保护器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插管的移位程度及口腔损伤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术后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舌保护器组口腔损伤发生率为2.00%,低于常规组的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新型全麻插管舌保护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微创胸腔镜术中不同双腔气管插管方法观察手术野肺萎陷和肺通气的效果。方法以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不同将120例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单左管组60例和左右管组60例,采用不同的气管插管方法,术中观察手术侧肺萎陷程度,术后计算手术时间、出血量、胸腔引流量、肺漏气时间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左右管组麻醉中肺的萎陷度达到50%者占48%,肺萎陷度达70%者占32%,而单左管组肺萎陷度达50%和70%者分别占5.00%和93%(P0.01),差异有统计学著意义;单左管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反应指标均比左右管组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著意义。结论左侧双腔气管插管在术中控制肺膨胀和维持肺通气方面比右侧气管插管有明显的优势,建议无论左胸或右胸施行胸腔镜手术尽量选择左侧双腔气管插管麻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作用。方法:4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除常规治疗外,同时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结果:治疗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3h、24h的动脉血气分析示,PH、PaCO2及PaO2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0.05),气管插管率和住院死亡率较对照组低。结论:使用B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其方法简便、有效、并发症少,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早期应用,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8.
总结分析ICU5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患者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通过护理干预,消除或减弱了因心理问题带来的影响,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了气管插管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小剂量舒芬太尼与常规剂量舒芬太尼对全麻诱导喉罩置入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常规组(A组)和低剂量组(B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罗库溴铵0.6mg/ks,A组给予舒芬太尼0.5μg/kg,B组给予舒芬太尼0.25μg/kg,诱导完成后置入喉罩.分别记录麻醉前(T0)、诱导完毕(T1)、喉罩置入即刻(T2)、喉罩置入后1 min(T3)、2 min(T4)、3 min(T5)、4min(T6)和5 min(T7)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并观察有无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从麻醉诱导后到置入喉罩后5 min,A组较B组心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5例患者由于心率<55次/min而静注阿托品,B组为1例.与T0相比,A组在T1、T2、T6和T7时间点心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1和T2时间点心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所有患者在T1和T2时点SAP、DAP、MAP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SAP、DAP、MA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进行全麻诱导喉罩置入时,对心率的抑制作用较轻,可有效抑制喉罩置入的心血管反应,为喉罩置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中气管插管吸痰方法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燕 《医学信息》2009,22(9):1818-1820
在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的护理中,吸痰是最基本的操作技术,能否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将直接关系到呼吸机治疗病人的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婴幼儿采用气管导管外放置封堵支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5例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患儿,据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予单腔气管导管,观察组43例予气管导管外放置封堵支气管插管,在插管前后不同时间记录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插管后5 min和20 min时观察通气指标.结果:手术开始后两组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先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波动均比较小;插管后,5 min时两组患儿的通气指标无统计学差异;20 min时,观察组的气道压力、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导管外放置封堵支气管插管对单肺通气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提供较好的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研究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65例气管插全麻患者,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5例,对照组3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给予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麻醉诱导前、插管时及插管后1、3、5 min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R、MBP、DBP、SBP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后不同时段与诱导前相比研究组患者的MBP、DBP、SBP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无显著差异性,而HR水平较诱导前降低明显P<0.05有显著差异性;在插管时、插管后1、3 min与诱导前相比,对照组患者的HR、DBP、SBP水平增加明显,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且麻醉后的不同时段MBP与诱导前相比升高显著P<0.05。结论术前使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反应,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注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乌拉地尔对胆囊全麻手术患者气管拔管过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彩色B超/CT确诊住院且行胆囊择期手术患者128例(ASAⅡ~IV级),将患者分为异丙酚组(n=64)和乌拉地尔组(n=64)。手术结束时分别缓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至8 mL的异丙酚1.5 mg/kg、乌拉地尔2.5 mg/kg。用药后立即吸痰,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面罩吸氧10 min。双盲观察记录诱导前、用药后、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的收缩压/缩张压(SBP/DSP)、心率(HR)、pH、PaO2、PaCO2和SaO2,同时记录拔管期躁动性及患者完全清醒时间。结果患者拔管后异丙酚组呛咳(4.7%vs.26.6%)、躁动(3.1%vs.17.2%)和舌后坠(12.5%vs.21.9%)发生率明显低于乌拉地尔组(P0.05)。异丙酚组和乌拉地尔组在诱导前、用药前、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5 min和拔管后10 min,SBP/DSP和心率均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清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围拔管期pH、PaO2、PaCO2、SaO2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胆囊手术患者应用异丙酚预防围拔管期不良反应效果优于乌拉地尔,且不影响胆囊手术患者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全麻患者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及穿刺置管术的影响。 方法 304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PEEP=0 cmH2O)、B组(PEEP=5 cmH2O)、C组(PEEP=10 cmH2O)、D组(PEEP=15 cmH2O)。超声测量颈内静脉横截面;记录误穿动脉例数、进针回抽血液通畅情况、血肿形成及穿刺失败例数、心动过缓及低血压情况。 结果 C、D组PEEP后颈内静脉的横截面积均较PEEP前明显增加(P<0.05)。PEEP后,C组与D组横截面积较其A组与B组明显提高(P<0.05)。C组及D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及B组(P<0.05);在误穿动脉、局部血肿形成及穿刺失败方面,C组与D组均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在心动过缓及低血压次数上,D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 结论 适当的PEEP可以明显增加颈内静脉横截面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气管插管患者镇静镇痛药物的应用以及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使用镇静和镇痛药物的气管插管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观察患者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镇静镇痛治疗效果,并与常规护理组做对比。结果观察组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为(2.08±0.12)mg/d,镇静药物的使用剂量为(1.09±0.08)mg/d;其镇静镇痛治疗水平达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镇静镇痛治疗水平,其护理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观察全麻气管插管后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对吸烟和非吸烟患者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气道峰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既往有和无吸烟史择期手术的普通外科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既往有或无吸烟史患者各40例],随机分为4组(n=20):有吸烟史患者吸入七氟醚全麻组(SS组)和吸入异氟醚全麻组(SI组),无吸烟史患者吸入七氟醚全麻组(NS组)和吸入异氟醚全麻组(NI组).使用多功能麻醉气体监护仪监测患者吸入麻醉剂浓度达到肺泡最低有效浓度(1MAC)后4、8、12、16min的气道峰压、肺顺应性,同时用无创心功能测定仪监测气道阻力,记录各组患者在吸入麻醉剂期间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吸入前相比,所有接受全麻气管插管的患者在使用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维持4、8、12、16 min后均出现气道阻力和气道峰压的明显下降(均P<0.05),其中SS组和NS组8min后下降趋于稳定[气道阻力:SS组(10.38±1.12)cmH2O·L-1·s-1,NS组(9.65±1.04)cm H2O·L-1·s-1;气道峰压:SS组(13.52±1.01)cm H2O,NS组(12.86±0.94)cm H2O,1 cm H2O=0.098kPa],SI组和NI组则于12 min后下降趋于稳定[气道阻力:SI组(10.30±0.98)cm H2O·L-1·s-1,NI组(11.00±0.73)cm H2O·L-1·s-1;气道峰压:SI组(13.47±0.88)cm H2O,NI组(12.85±0.65)cm H2O],同时间点的非吸烟组下降幅度高于吸烟组(均P<0.05).4组患者在使用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维持后其肺顺应性较吸入前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同时间点的非吸烟组与吸烟组相比肺顺应性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全麻气管插管后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使患者的气道阻力和气道峰压出现明显下降,吸烟者比非吸烟者下降程度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术中肺保护性通气(LPVS)对肥胖患者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OI)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8月于我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的68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模式机械通气,观察组实施LPVS策略。比较气管插管后10 min(T1)、手术开始后60 min(T2)两组肺顺应性(CL)及氧合功能、血压(DBP、SBP)、心率(HR)及术前术后肺功能。结果 T1时两组CL、OI、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CL、OI、PaO2分别为(288.49±30.18)ml/cmH2O、(40.53±8.14)、(422.19±57.40)mmHg,均高于对照组的(221.54±28.67)ml/cmH2O、(31.68±6.70)、(331.74±36.5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两组DBP、S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分别为(1.37±0.43)L、(1.68±0.63)L、(81.29±11.76)%,均高于对照组的(1.06±0.32)L、(1.39±0.47)L、(74.83±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时进行肺保护性通气可降低患者肺泡塌陷,改善氧合功能,增加肺顺应性,有助于保护肺功能,且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祁海珍 《医学信息》2005,18(5):524-525
机械通气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其成为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患者上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丧失,加之许多患者年老体弱,肺功能差,抵抗能力较差,机械通气的较长期应用,更易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影响了机械通气作用的发挥。应用面罩无创通气,患者保持正常生理功能。我们通过我院自2001年以来对4l例呼衰患者应用面罩无创通气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椎管内麻醉及手术中呼吸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23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行双水平正压(BiPAP)通气,BiPAP呼吸机采用S/T模式,设定呼吸频率为15次/min,吸气相压力(IPAP)为10~16cmH2O,呼气相压力(EPAP)为4cmH2O,吸入氧浓度为50%。监测无创血压、呼吸、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麻醉前、BiPAP通气后1h及脱机30min后的动脉血气值。结果患者BiPAP通气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降低,从(62.6±13.1)mmHg降至(51.0±8.7)mmHg(P〈0.01);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增高,从(54.3±12.2)mmHg升至(71.4±14.5)mmHg(P〈0.01);动脉血pH显著增高,从(7.31±0.09)升至(7.39±0.07),(P〈0.01);脱离BiPAP通气30min后动脉血气比麻醉前基础水平略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在低平面阻滞麻醉及手术期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麻下高频喷射通气取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2005年5月期间采用全麻下高频喷射通气取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儿均成功取出异物,术后予以抗感染、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仔细询问病史、体检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而操作与麻醉、有效通气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