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角膜基质透镜散光标记器(简称散光标记器)在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正远视及散光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屈光科就诊的满足手术要求的远视及散光患者6例6眼,年龄20~36 (27.50±6.72)岁,所有患者均行飞秒激光辅助的瓣下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FS-LIKE)。供体角膜取自同期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的近视患者,术中利用散光标记器标记角膜基质透镜散光轴位并植入到事先标记好轴位的植床以矫正远视和散光。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所有术眼的裸眼视力(UCVA)、裸眼近视力(UN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采用标准矢量分析法对手术前后散光相关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术眼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 UCVA、UN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F=5.503、2.968,P=0.002、0.031),术后不同时间点UCVA、UNVA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安全性指数及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17±0.26、0.96±0.25。所有术眼术后BCVA较术前均未见丢失, 4眼无变化,2眼提高2行。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手术矫正散光量及角度误差分别为(2.24±0.98)D、(5.33±5.79)°。结论 散光标记器在FS-LIKE术中能有效标记散光轴位和受体角膜定位,能够有效安全地矫正患者术前远视及散光,为远视散光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的一体式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正远视的早期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对7例9眼远视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等效球镜度数、眼压、角膜曲率、角膜一般情况及神经生长情况等。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仅1例(1眼)术后4个月发生角膜排斥反应。术后早期角膜基质水肿,术后1个月、3个月水肿消失;术后6个月,透镜与周边组织完全融合,无法识别边界。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近视力、裸眼远视力、等效球镜度数均较术前改善,角膜平坦轴曲率、角膜陡峭轴曲率、中央角膜厚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角膜平均曲率及眼压与术前比较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角膜OCT检查显示(除发生角膜排斥反应的1眼外)角膜表面光滑,基质透镜透明、在位。术后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术后1周,角膜组织水肿,透镜组织及角膜基质层均可见活化的角膜基质细胞,随时间延长,角膜水肿消退,基质细胞逐渐呈静止状态,并可见神经纤维。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正远视早期是安全有效的,但其可预测性有待提高,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双焦点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散光矫正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20-08/2021-09间我院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双焦点Toric IOL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患者46例46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mo,评价术前及术后1、3mo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近视力(UNVA)、矫正远视力(BCDVA)、矫正近视力(BCNVA)及散光的变化。测量并计算IOL轴位旋转度,行问卷调查在不同距离使用眼镜的必要性以及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1、3mo UDVA、BCDVA、UNVA、BCNVA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均P<0.001),而术后1mo UDVA、BCDVA、UNVA、BCNVA与术后3mo比较均无差异(均P>0.0167)。术后3mo UDVA达到0.20(LogMAR)者46眼(100%),UNVA达到0.20(LogMAR)者40眼(87%)。散光矢量分析显示,术前角膜散光均值为1.88±0.70D,质心值为0.61D@177°±1.93D,术后3mo残余散光均值为0.33±0.30D,质心值为0.03D@34...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角膜基质透镜植入矫正远视的效果及其对角膜高阶像差和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20-2021年在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接受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的远视患者25例(31眼),年龄18~45岁。方法 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视力、屈光度、OCT及Pentacam眼前节检查。在Pentacam上获取角膜高阶像差值、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以及1 mm、2 mm半径圆环的后表面高度平均值,并比较手术前后的变化。主要指标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高阶像差、角膜后表面高度。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均<0.001)。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达到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26/31眼,最佳矫正视力优于术前者14/31眼。术后各时间点的等效球镜度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均<0.001),术后6个月时等效球镜度为(+0.36±0.93)D。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较术前明显增加,后表面曲率未发现明显变化。术后全角膜的总高阶像差和球差(0.98±0.34μm、-0.13±0.25μm)较术前(0.41±0.09μm、0.17±0.11μm)均有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术前伴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在植入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和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术后的裸眼视力,并探讨术前角膜散光的程度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裸眼远视力的提高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患者44例57眼的病例资料,其中球面组有23例27眼,非球面组有21例30眼,记录术前及术后1d裸眼远视力(UDVA)、术前角膜散光度数、人工晶状体型号及等效球镜度数、术中人工晶状体轴位.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d裸眼远视力(LogMAR)差别以及术后1d裸眼视力0.4以上患者的比例,并按散光度数进行分层,散光度数小于2.0D为低散光层,散光度数≥2.0D为中高散光层,比较两组术后裸眼远视力的提高效果.结果:球面组和非球面组术后1d裸眼远视力0.4以上患者比例分别为92.6%、93.3%,与术前14.8%、13.3%相比明显增加.两组术前、术后1d裸眼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d裸眼远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散光层内两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裸眼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术后1d裸眼远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不同程度散光的白内障患者在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后,术后裸眼远视力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术后1d裸眼远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球面及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以有效地提高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裸眼远视力,但在提高裸眼视力方面,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并不优于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6.
角膜磨削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角膜磨削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寻找低复发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接受翼状胬肉手术治疗的124例(195只眼)分别进行手术前后视力、泪液分泌(Schirmer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地形图变化的比较;并对其中的30例(49只眼)专项进行了手术前后视力和角膜平均散光的观察。结果术后4只眼复发,占2.1%;做专项光学比较的49只眼中除5只眼因翼状胬肉太大测不出之外,其余44只眼均有不同程度的散光,以顺规性散光为主。角膜地形图检查平均散光:术前为(3.40±2.76)D,术后1周为(1.41±1.27)D,术后1个月为(1.05±1.04)D,术后3个月为(1.02±0.98)D;术后1周、1个月与术前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与3个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0.05)。平均最佳矫正远视力:术前为(0.55±0.25),术后1周为(0.67±0.21),术后1个月为(0.80±0.23),术后3个月为(0.81±0.21);术后1周、1个月与术前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与3个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0(0.05)。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为3.78d;BUT恢复时间为(4.6±0.8)d。结论角膜磨削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低,角膜上皮修复快,散光得以改善,视力提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VisuMax全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矫正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40只眼)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行SMILE手术,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随访观察裸眼远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前节OCT观察角膜基质对合面愈合情况。结果飞秒激光透镜切除术中顺利。术后无感染。末次随访裸眼远视力提高至0.8-1.2,最佳矫正视力0.8-1.2,其中较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者4只眼,提高1行者10只眼,不变者26只眼,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者。术后眼屈光度数与目标屈光度数的差值平均为(0.27±0.21)D。角膜地形图显示无偏心,OCT显示手术后基质面对合良好。结论 VisuMax全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切除术中采用不同大小切口对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80例(160眼)行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切除术的近视患者按切口大小分为3组,A组(切口弧长19.0mm)50眼,B组(切口弧长5.0mm)50眼,C组(切口弧长2.5mm)60眼。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及Orbscan-Ⅱ检查模拟角膜镜读数(SimK值)、后表面Diff值、3mmIrreg值、5mmIrreg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3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3组SimK差值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术后3组间SimK差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组角膜3mmIrreg值、5mmIrreg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3mmIrreg值、5mmIrreg值C组<B组<A组,但仅5mmIrreg值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3组术后后表面Diff值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术后6个月后表面Diff值增加量(后表面前凸)C组<B组<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小切口的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切除术在术后角膜散光、角膜规则性和角膜后表面前凸方面都显示出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aser small incision lenticular extraction,fSMILE)对伴有眼球震颤的近视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fSMILE的伴有眼球震颤的近视患者的病历资料,共纳入13例26眼患者,其中, 10例20眼患者为先天性运动缺陷型眼球震颤,3例6眼为隐性眼球震颤。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屈光度、眼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患者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时的裸眼远视力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最佳矫正远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时的屈光度均优于术前,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屈光度和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fSMILE治疗伴有眼球震颤的近视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phacoemulsification aspiration,PEA)与双切口PEA对角膜的影响。方法 连续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医院行2.4 mm透明角膜单切口PEA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患者(100眼)(单切口组),并选择此时间段内与之眼轴、前房深度、晶状体核混浊等眼部和全身情况相匹配的行透明角膜双切口PEA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00眼)(双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总超声时间、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DVA)及矫正远视力(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10 mm范围内角膜体积(10 mm-corneal volume,10 mm-CV),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形态等参数。结果 单切口组术中总超声时间、CDE分别为(27.84±19.61)s、5.15±3.70,双切口组分别为(23.62±16.55)s、4.77±3.6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单切口组的UDVA和CDVA均高于双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单切口组10 mm-CV及CCT均小于双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单切口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6.82±3.39)%、(7.05±4.22)%、(7.06±4.37)%,双切口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8.08±3.31)%、(8.28±4.28)%、(8.37±4.8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早期ARC患者行单切口PEA对角膜的创伤程度较双切口PEA轻,术后恢复快,早期可拥有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部位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骞  郑广英  周尚昆  陈鹏 《眼科新进展》2007,27(3):213-214,217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不同方式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5例81眼。随机分为3组:A组实施颞侧透明角膜斜行切口22例(28眼),B组实施11:00钟位透明角膜斜形切口22例26眼,C组实施11:00钟位透明角膜隧道切口21例27眼。3组切口均长3.2mm,由同一医师实行常规的超声乳化手术。在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分别进行视力、裂隙灯、检影验光检查。对获得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大幅度提高,其中术后1d、1周A组与B、c组间视力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c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3个月A、B、C3组视力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A组的散光均小于B、C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C2组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角膜颞侧切口操作方便,术后对角膜散光影响最小,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好。是较理想的手术切口方位。角膜隧道切口和斜行切口对角膜屈光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别,但斜行切口操作更简便。[眼科新进展2007;27(3):213-214,21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1个月患者瞳孔中心和角膜顶点实际角膜基质透镜厚度与预计厚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4月在西安高新医院眼科屈光门诊行SMILE的患者66例(132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应用眼前节三维成像分析系统Pentacam测量患者瞳孔中心角膜厚度和角膜顶点厚度,检测患者视力及等效球镜度。将术前Pentacam检查结果作为“A图”,术后1个月检查结果作为“B图”,(A图-B图)数据即可得出每个坐标的角膜厚度差值,角膜厚度差值中瞳孔中心的差值(ΔCTp)和角膜顶点的差值(ΔCTv)即为实际角膜基质透镜厚度。角膜基质透镜厚度误差(E)=预计角膜基质透镜厚度-实际角膜基质透镜厚度,其中预计角膜基质透镜厚度为VisuMax飞秒激光手术设计软件预计的角膜厚度(LT),瞳孔中心角膜基质透镜厚度误差Ep=LTp-ΔCTp;角膜顶点角膜基质透镜厚度误差Ev=LTv-ΔCTv。分析实际角膜基质透镜厚度与预计厚度的关系。结果 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角膜水肿及炎症反应发生,眼压正常;132眼患者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132眼患者等效球镜度范围为-0.50 ~+0.50 D。患者ΔCTp为43~133(86.83±16.81)μm,明显低于LTp[55~130(96.89±15.9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1,P<0.01)。患者ΔCTv为43~131(86.95±16.66)μm,明显低于LTv[55~130(96.89±15.9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5,P<0.01)。患者Ep为-7~28(10.07±6.53)μm,Ev为-7~27(9.95±6.48)μm。实际角膜基质透镜厚度随着预计厚度的增加而增加。LTp每增加1 μm,ΔCTp增加0.97 μm [y=-7.5+0.97x(R2=0.85,P<0.01),x为LTp,y为ΔCTp]; LTv每增加1 μm,ΔCTv增加0.96 μm[y=-6.54+0.96x(R2=0.85,P<0.01),x为LTv,y为ΔCTv]。结论 SMILE手术实际制作的角膜基质透镜厚度明显低于预计厚度,实际厚度与预计厚度呈线性关系;角膜顶点位置的检测结果与VisuMax手术设计软件所预计的角膜基质透镜厚度更接近。  相似文献   

13.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浅层角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浅层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PTK治疗10例(12只眼)角膜浅层病变,术后随访观察1年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值作配对t检验,对数视力平均提高0.16(P〈0.001)。术后6个月,远视漂移度数平均为+1.6D。结论 PTK治疗浅层角膜病变安全有效,术后存在远视化和原有疾病复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角膜基质透镜的不同保存方式对于治疗远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济南明水眼科医院就诊行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治疗的中高度远视患者。选取患者36例(47只眼)。分为两组:A组32只眼,植入新鲜透镜,B组15只眼,植入甘油冷冻保存后的透镜,均进行全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基质微透镜植入术。结果 两组术后视力均有提高,角膜曲率增加、角膜厚度增加,情况稳定。共有9只眼(19.15%)出现了透镜混浊的情况。A组患者中有3只眼术后出现角膜基质1级混浊的情况,占比例为9.38%,B组患者中4只眼出现角膜基质1级混浊的情况,所占比例为26.67%,有1只眼出现2级混浊的情况,所占比例为6.66%。结论 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后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术后角膜混浊度与保存方式、保存时间有一定关联,冷冻保存后的基质透镜术后发生混浊比率较新鲜透镜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 PTK )在浅层角膜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 PTK治疗 8例 ( 10只眼 )角膜浅层病变,术后随访观察6~12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及术后 1、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值作配对t检验,对数视力平均提高0.15 ( P < 0.001).术后 6个月,远视漂移度数平均为 + 1.6 D.结论 PTK治疗浅层角膜病变安全有效,术后存在远视化和原有疾病可能复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矫治效果。方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白内障行手术摘除人t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病情稳定时间〉2年的屈光不正患者58例(66跟)行LASIK,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观察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情况。结果56眼(84.8%)LASIK术后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10跟(15.2%)LASIK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2行。结论LASIK是矫治自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散光患者5年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根据所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患者被分为SMILE组和FS-LASIK组,术后随访5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U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等效球镜度(SE)、散光、总高阶像差(HOAs)、球差、彗差、泪液分泌功能、泪膜破裂时间(TBUT)和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分析。结果 2组患者相比,术后UDVA、SE、HOAs、球差、彗差、泪液分泌试验、TBUT、OS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BCDVA、散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MILE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SE低于FS-LASIK组,而术后1~5年的SE均高于FS-LASIK组(均为P<0.05)。SMILE组患者术后3~6个月、3~5年的HOAs均较FS-LASIK组更低(均为P<...  相似文献   

18.
吴杰  魏静  罗斌  刘涛  余晓玲 《眼科研究》2013,(12):1159-1162
背景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的手术方法。Petacam辅助观察手术后IOL在眼内的位置,为评估手术安全性提供了良好途径。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式角膜接触镜(1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8例25眼的近期疗效,患眼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为(-17.52±1.73)D,平均柱镜度为(-0.75±0.28)D,术后随访6~32个月。均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术前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将小数视力换算成最小分辨角对数(10gMAR)视力,同时测定术前及术后术眼的等效球镜度和眼压,用角膜内皮计检测结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数目变化,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前房角度、术后ICL拱高的变化。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2个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本组25眼均成功植入ICL,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为0.26±0.15,明显高于术前的1.47±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1,P=0.00)。术后6个月术眼的等效球镜度明显低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明显少于术前,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等效球镜度:t=-48.60,P=0.00;角膜内皮细胞计数:t=13.07,P=0.00;角膜内皮六角细胞:t=10.79,P〈0.05);术后6个月前房角度为(25.02±4.77)°,较术前的(38.43±4.04)。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32,P=0.00);而术后6个月术眼的眼压和前房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眼压:t=-1.57,P=0.13;前房深度:t=1.46,P=0.16)。术后6个月ICL拱高为(542.17±39.46)μm,明显低于术后1周时的(363.33±44.3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6,P=0.00)。2例2眼术后出现轻度眩光,所有术眼观察期内均未发现晶状体混浊。结论ICL保留了生理性调节,对于高度近视眼的矫治安全、有效,但术后应检测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切口水润法与常规分离方法对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患者角膜上皮损伤、角膜主观感受、视力恢复及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眼科屈光中心行SMILE手术的患者60例(120眼)。将患者随机对等分成两组:常规分离组30例(60眼)和切口水润组30例(60眼)。常规分离组分离方法:用吸血海绵擦净结膜囊水分,用透镜分离铲起瓣,先后分离基质透镜的上下表面,再用微透镜镊取出角膜基质透镜。切口水润组辅助分离技术:用吸血海绵擦净结膜囊水分,透镜分离铲细头蘸1滴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浸润切口后起瓣,用透镜分离铲钝头蘸1滴平衡盐溶液浸润切口后,再分别分离基质透镜的上下表面,最后用微透镜镊头部蘸1滴平衡盐溶液浸润切口,之后取出角膜基质透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损伤、角膜主观感受、视力恢复以及对比敏感度。结果 术后1 d常规分离组发生切口周边角膜上皮损伤者21眼,切口水润组3眼,常规分离组术后切口角膜上皮损伤发生率高于切口水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分离组患者术后当天、术后1 d及术后3 d角膜主观感受评分均高于切口水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76、11.294、5.065,均为P<0.05)。术后1 d~1 a,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0.05~0.80干涉条纹视力下两组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在SMILE手术中使用切口水润法辅助分离技术,不仅能达到和常规分离方法一样的临床效果,还能减少切口角膜上皮损伤,改善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在合并低度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中行陡峭轴角膜切口和颞侧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变化。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合并角膜散光≤0.50 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60例(60眼)根据术中切口不同分成A、B两组。A组30例行陡峭轴切口,B组30例行颞侧角膜切口。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散光、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A组UCVA均优于B组(均为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为P<0.05)。A组UCVA术后3个月优于术后1个月、术后1个月优于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0.05)。A组BCVA于术后1个月基本稳定。术后1周、1个月、3个月,A组角膜散光均低于B组(均为P<0.05)。A组角膜散光术后3个月为(0.26±0.20)D,略低于术前的(0.32±0.13)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B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为(0.62±0.45)D,高于术前的(0.23±0.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组 SIA为(1.28±0.63)D,高于B组的(0.77±0.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SI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术前角膜散光≤0.50 D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时,选择陡峭轴切口并不能矫正术前角膜散光,但能减小术后总角膜散光,且可以有效提高术后UCVA,术后效果优于颞侧角膜切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