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实质劈离在促进门静脉部分结扎(PVL)大鼠预留肝脏(FLR)再生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PVL组、PVL+肝实质完全劈离(ALPPS)组、PVL+肝实质部分劈离(PVL+PLP)组、PVL+结扎侧肝叶劈离组(PVL+PLL)、PVL+脾脏射频消融组(PVL+RFA)和假手术组(Sham), 术后按1、3、5、7 d共4个时相点分别处死动物采取标本, 每一时相点4只大鼠, 每组共16只大鼠。分别测定预留肝脏质量和门静脉压力,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HG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及磷酸化组蛋白H3(pH3)的表达并计算阳性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多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 组间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法)行两两比较。结果 PVL+PLP组的FLR质量与体重之比(RML/BW)...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手术方法结扎门静脉分支,观察对侧肝脏的再生状态。方法 健康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均分成结扎组和假结扎组,在乙醚麻醉下行门静脉左支结扎和假结扎手术,分别在术后第1、2、3、7及14d用乙醚麻醉动物,心脏采血检测血清ALT值,取出肝脏后称重量;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计数肝细胞核分裂指数;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计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在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①血清ALT值结扎组与假结扎组比较在术后第1d升高(P〈0.01),但在第2d开始恢复正常;②肝脏重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肝细胞核分裂指数结扎组与假结扎组比较,术后第1~3d明显升高,第2d达高峰,第3d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结扎组(P〈0.01),以后逐渐恢复正常;④PCNA阳性细胞计数结扎组与假结扎组比较,术后第1~3d明显增多,第2d达高峰,第3d有所减少,但仍高于假结扎组(P〈0.01),以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①大鼠门静脉左支结扎后,引起未结扎侧肝细胞的活跃再生,再生后的肝脏可恢复原来的重量;②大鼠75%肝叶的门静脉分支结扎不影响肝功能,是安全可行的;③大鼠门静脉分支结扎可以作为研究肝脏再生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PVL)二步肝切除术(ALPPS)大鼠模型。方法:将健康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PVL组、ALPPS组、假手术组。PVL组行肝左外叶、左中叶、右叶门静脉分支结扎及尾状叶切除,保留肝右中叶分支;ALPPS组在PVL组手术的基础上,将肝左中叶与右中叶在缺血带处离断;假手术组仅游离出门静脉各分支,不结扎。检测大鼠术后肝再生率(HRR)、肝功能情况,以及肝左中叶病理损伤程度与肝右中叶Ki-67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LPPS组、PVL组术后各时间点肝右中叶HRR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第4、7天ALPPS组肝右中叶HRR明显高于PVL组(155.96%vs.118.15%;174.86%vs.133.55%,均P0.05)。PVL组术后早期肝功能指标好于ALPPS组(均P0.05),但后期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ALPPS组术后第1天肝左中叶坏死明显多于PVL组;ALPPS组肝右中叶Ki-67表达第2、4天明显高于PVL组(85.36%vs.61.84%;43.40%vs.29.06%,均P0.05)。结论:ALPPS与PVL均能促进肝再生,并且ALPPS比PVL能更快的促进肝再生;成功建立大鼠ALPPS模型,为研究ALPPS肝再生机制及相关并发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鼠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程度与肝再生状态的动态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程度与肝再生状态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假手术组;(2)正常大鼠肝切除组;(3)肝硬化大鼠肝切除组,建立大鼠肝切除模型,观察围手术期血清和肝组织匀浆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重/体重、肝再生率,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肝切除后肝硬化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显著,持续时间较长(P<0.05);PCNA在肝切除后肝组织的表达显著延迟(P<0.05),血清ALT和AST水平与肝再生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肝损伤程度和肝再生状态呈负相关,肝损伤的程度影响肝再生状态,肝切除后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的变化可以间接的了解肝再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部分动脉化对大鼠肝部分切除后肝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门静脉部分动脉化对部分肝切除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分为肝部分切除术后非门静脉动脉化组及门静脉动脉化组。动态观察术后2,6,12h血清ALT,AST,以及肝组织中ATP,ADP,AMP含量的变化,并计算EC值;同时取肝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与非动脉化组比较,动脉化组血清AST和ALT在术后2h无差异(P〉0.05),术后l2h动脉化组血清AST和ALT动脉化组明显降低(分别为P〈0.01及P〈0.05)。(2)动脉化组较非动脉化组术后各时点肝组织ATP和Ec均有明显增加(分别为P〈0.01及P〈0.05)。(3)非动脉化组肝组织病理变化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而加重;动脉化组病理变化较轻。结论门静脉部分动脉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大鼠部分肝切除并肝动脉离断后的肝损害,改善肝细胞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TGF-β1在90%极限门静脉分支结扎大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脏再生的关系。方法 SD雄性大鼠96只,随机平均分成假手术组和门静脉结扎(PBL)组,观察术后0.5、1、3、5、7、14、21和28d总肝脏和未结扎侧肝脏质量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未结扎侧肝细胞的形态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未结扎侧肝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TGF-α和TGF-β1的表达。结果 90%极限门静脉分支结扎后,结扎侧肝叶呈进行性萎缩、变小,未结扎侧肝叶占总肝质量的比例在术后1d内增加较缓慢,而在术后1~5d增加速度明显加快,5d以后增加变慢,于7d达"平台期"。与假手术组比较,PBL组术后肝组织中PCNA表达在术后0.5~3d明显增多(P〈0.01),术后5d达高峰,7d有所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以后减少接近假手术组。假手术组术后肝脏可见少量TGF-α和TGF-β1表达,PBL组大鼠未结扎侧肝叶术后0.5d开始两者表达量增加,分别至术后3d和1d达高峰(P〈0.05),术后7~28d下降并接近假手术组(P〉0.05)。结论大鼠90%PBL术后导致未结扎侧肝脏再生,而TGF-α和TGF-β1蛋白表达与肝脏再生启动和增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内干/祖细胞在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一期手术后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ALPPS组、门静脉结扎(PVL)组和假手术组,分别行ALPPS一期手术、单纯PVL和假手术。分别在术后1、2、3、7 d检测各组血清转氨酶、炎症因子水平与肝右中叶肝再生率(HRR),并检测肝脏组织中细胞增殖指标Ki-67与肝内卵圆细胞(干/祖细胞)标志物OV-6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LPPS组与PVL组术后1~2 d的转氨酶与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在ALPPS组的升高水平均大于PVL组(均P0.05);ALPPS组与PVL组术后肝右中叶HRR及肝组织Ki-67阳性率明显升高,但ALPPS组在术后3、7 d的HRR明显高于PVL组,术后2、3 d的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PVL组(均P0.05);ALPPS组与PVL组术后肝组织均有明显OV-6表达,但ALPPS组术后2、3 d的OV-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VL组(均P0.05)。结论:ALPPS一期手术诱导的肝再生明显优于PVL,机制可能为ALPPS术后较高的炎症状态使激活肝内干/祖细胞的动员和活化,从而促进快速肝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间断低氧预适应对大鼠肝切除术后残余肝脏再生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用SPSS软件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肝部分切除组(PH组)和间断低氧预适应组(IHP组)。PH组切除大鼠的左叶和中叶肝脏,约占70%。IHP组大鼠每日在低氧环境下暴露1h,连续进行1周后行肝切除术。于术后第1、3、5天每组随机选取6只SD大鼠处死进行检测。称取肝脏重量,计算肝脏再生度和再生指数。取下腔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残余肝组织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率。结果 IHP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残余肝脏的再生度和再生指数明显高于PH组(P<0.05),而术后第5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IHP组和PH组大鼠术后血清ALT和AST水平开始下降,但二者均明显高于SO组,且术后第1天IHP组明显低于PH组(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IHP组残余肝脏的PCNA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SO组和PH组(P<0.05)。结论 间断低氧预适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肝切除术后残余肝组织中肝细胞破坏,并且能促进肝脏的早期再生。但其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断低氧预适应对大鼠肝大部切除术后残余肝脏合并缺血再灌注引发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8只SD大鼠,用SPSS软件将其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n=6)、肝切除组(PH组,n=24)、肝切除合并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24)和间断低氧预适应组(IHP组,n=24)。以无创伤血管夹阻断IR组大鼠入肝血流后切除肝脏的左叶和中叶(约占全肝的70%),20min后开放入肝血流,残余肝脏发生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将IHP组大鼠暴露于10%的低氧环境中,每日持续1h,连续进行1周,最后1次低氧暴露后行肝切除术(同IR组)。SO组大鼠在术后2h取材检测,其余各组分别于术后2、6、12及24h进行检测。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和肝匀浆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术后2h,PH组、IR组和IHP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高于SO组(尸〈0.05)。在术后6、12和24h,IHP组大鼠血清ALT和AST均高于PH组,但低于IR组(均P〈0.05)。与IR组相比,IHP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残余肝脏中SOD活性明显升高,而MDA含量则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间断低氧预适应对残余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不同体积供肝的大鼠肝移植模型,探索边缘性体积供肝大小的适宜范围,为研究小肝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提供一种易于复制的小动物模型。方法将192只大鼠随机分为全肝移植组、半肝移植组、小体积供肝移植组及超小体积供肝移植组,每组48只,分别建立全肝、半肝、小体积供肝和超小体积供肝的大鼠肝移植模型。移植术后,4组各抽取24只大鼠用于观察存活率;抽取12只大鼠于移植术前,移植术后5、15、30、45及60min测定门静脉压力;另12只大鼠于术后24h测定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全肝移植组的7d累积生存率为100%(24/24),半肝移植组为87.5%(21/24),小体积供肝移植组为37.5%(9/24),超小体积供肝移植组均于术后48h内死亡。全肝移植组术中开放门静脉后,60min内其门静脉压力稳定;半肝移植组大鼠在开放门静脉后,其门脉压力虽有小幅升高,但仍保持相对稳定;而小体积供肝移植组和超小体积供肝移植组开放门静脉后,其门静脉压力均显著升高,15min时均达到高峰,之后该2组的门静脉压力开始回落,至45~60min时逐渐稳定。供肝的体积大小与开放门静脉后5(r=-0.942)、15(r=-0.947)、30(r=-0.900)、45(r=-0.825)和60min(r=-0.705)时的门静脉压力均呈负相关关系(P〈0.001)。肝移植术后24h,全肝移植组和半肝移植组ALT水平均低于小体积供肝移植组及超小体积供肝移植组(P〈0.05),且小体积供肝移植组ALT水平低于超小体积供肝移植组(P〈0.05)。供肝体积的大小与大鼠移植术后的ALT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85,P〈0.001)。结论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中,供肝与受体标准肝脏体积比(Gv/sLV)的安全界限为50%,GV/SLV为30%~35%的供肝可视为边缘性体积供肝,小于30%的供肝可视为超小体积供肝。  相似文献   

11.
术前门静脉栓塞术可使未被栓塞的肝叶代偿肥大,能提高残留肝的功能,为了证实上述观点,取Wis-tar鼠作实验,随机分成3组:门静脉结扎一肝切除组(PVL-H)在全麻下部腹.结扎供应左外侧叶和中叶的门静脉支,另两个对照组同样显露门静脉支但不予结扎(NPVL组)。7天后,3组反映肝功能的一系列指标基本达到平衡,均无明显差异,此时进行第二次手术。PVL-H组与NPVL-88%肝切除组(NPVL-88%)均切除88%肝组织,即肝左外侧叶、中叶和右外侧叶,仅留下层叶,NPVL-67%肝切除组(NPVL-67%)仅切除肝左外侧叶和中叶。整个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门静脉结扎术(PVL)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荷瘤大鼠不同肝叶肿瘤生长的关系.方法 将18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组.均为荷瘤大鼠,A组行PVL术,B组为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段,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结扎肝叶与非结扎肝叶肝动脉及门静脉血流速度,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测算结扎与非结扎肝叶上肿瘤的体积变化,分析血流变化与肿瘤体积变化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A组PVL肝叶肝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B组[(4.34±0.53) ml/min比(2.07±0.04) ml/min,P<0.05],且与结扎肝叶肿瘤体积增加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 PVL肝叶的肝动脉血流增加是PVL术后结扎侧肝叶肿瘤生长加速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酸对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随机分为胆酸组和对照组喂养1周,每组12只。对照组给以标准饲料喂养,胆酸组给以含0.2%胆酸的饲料喂养。1周后检测大鼠胆汁分泌速度及胆汁总胆汁酸(TBA)含量,检测肝功能、有丝分裂指数(MI)、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细胞核DNA含量。结果胆酸组胆汁分泌速度、胆汁TBA含量、血清ALB含量、MI、PCNA标记指数、细胞核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胆酸可以增加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胆汁分泌速度及胆汁TBA含量,促进大鼠肝功能恢复和肝再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E2)对四氯化碳(GE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中门静脉压力变化的作用。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C和D共4组,均采用CCl4诱导肝纤维化12周。另外,A组同时采用肌注E2(2mg/kg体重),2次/周;B组采用肌注E2(1mg/kg体重),2次/周;C组作为对照组;D组采用每日口服他莫昔芬6mg/kg体重。第13周将全部大鼠麻醉后测定门静脉压力(PVP)、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测量大鼠肝脏组织中核转录因子p65(NF-kappaBIN55)mRN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采用Massion染色检测大鼠肝组织中胶原纤维(CF)含量情况,并将不同组别大鼠肝组织中NF-kappaBIN55mRNA值、TGF-β1mRNA值、CF含量以及PVP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各组大鼠PVP高低为:A〈B〈C〈D,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712,P〈0.05);(2)各组大鼠肝组织中NF-kappa Bp65 mRNA的表达情况为:A〈B〈C〈D,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024,P〈0.05);(3)各组大鼠肝组织中TGF.1mRNA表达高低比较:A〈B〈C〈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4.969,P〈0.01);(4)各组大鼠肝组织CF含量比较:A〈B〈C〈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29,P〈0.01);(5)各组大鼠肝组织中NF-kappa Bp65 mRNA值和TGF-1mRNA值呈直线相关(r=0.724,P〈0.05),TGF-β1 mRNA值和cF含量呈直线相关(r=-0.871,P〈0.05),CF含量和PVP也呈直线相关(r=0.902,P〈0.05)。结论E2通过抑制大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NF-kappa Bp65 mRNA的表达,减弱了TGF-β1 mRNA的表达,使得肝组织中CF含量减少,以致PVP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门静脉结扎(PVL)和门静脉栓塞(PVE)后肝切除前剩余肝体积(FLR)增长率和其他围手术期结局指标。方法 检索相关数据库,收集关于PVL与PVE在肝切除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CCT),提取相关数据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项研究,共438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PVE组与PVL组FLR增长率、术后病死率、肝功能衰竭和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较PVE能明显增加FLR。结论 PVL与PVE在肝切除术中有着相似的FLR增长率、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ALPPS 相比PVE能明显加速FLR增长。  相似文献   

16.
常温下长时间阻断肝血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常温下阻断肝血供和选择性阻断肝静脉不同时期肝脏的变化,探讨肝脏的温缺血时间。方法 常温下阻断Wistar大鼠入肝血供30min、45min及60min,观察肝细胞的形态,结构,肝血窦内皮组织的超微结构,肝酶学指标ALT、AST的改变。结果 常温下鼠肝血流阻断在45min内肝脏的改变为可逆性改变。肝脏酶学A,B,C组ALT,AST明显高于正常(P<0.01),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C组ALT,AST高于A、B组(P<0.01),D组正常。结论 常温下阻断Wistar大鼠入肝血供和选择性阻断肝静脉的温缺血时间可达45min,而不出现肝脏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90%门静脉分支结扎后大鼠门静脉压力变化与肝再生的关系.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行90%门静脉分支结扎术,其中5只进行假手术作为对照.观察不同时相点门静脉压力和非结扎侧肝脏质量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非结扎侧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未结扎侧肝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UNEL法检测未结扎侧肝细胞的凋亡情况,并进行定最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95%(38/40)的大鼠存活.结扎侧肝叶进行性萎缩,非结扎侧肝叶占全肝质量的比例随时问推移而增加,12 h内增加较缓慢,仅为10.75%;而1~5 d则增加速度明显加快,达到27.57%;7~28 d达到平台期,缓慢增加到32.37%.术前门静脉压力为(9.1±1.8)cm H_2O(1 cm H_2O=0.098 kPa);结扎后立即升高,12 h达到高峰(15.8±2.7)cm H_2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7,P<0.05);1~28 d由(13.6±2.3)cm H_2O逐渐下降为(9.3±2.0)cm H_2O.术前大鼠PCNA阳性细胞计数为7%±3%,术后12 h至3 d由14%±5%上升至21%±6%,第5天达到高峰为26%±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9,P<0.05),随后逐渐恢复正常.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术前大鼠肝脏和术后各时相点大鼠未结扎侧肝脏仅见极少量凋亡细胞.大鼠门静脉压力与非结扎侧肝叶肝细胞PCNA的表达在术后1、3、5 d呈正相关(r=0.913,0.896,0.908,P<0.05),在术后14 d时相点呈负相关(r=-0.926,P<0.05).结论 大鼠90%门静脉分支结扎术后,引起未结扎侧肝细胞的活跃再生,再生后的肝脏可恢复原来的质量;肝再生以肝细胞增殖加速为主,而非肝细胞凋亡减少;门静脉压力变化在肝再生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氧化性损伤在大鼠梗阻性黄疸肝功能损害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褪黑素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4只,采用完全随机化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N组,n=16)、假手术组(SO组,n=16)、胆总管结扎组(BDL组,n=16)和胆总管结扎+褪黑素治疗组(BDL+MT组,n=16)。应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褪黑素治疗组大鼠手术前1 d至手术后7 d连续腹腔注射褪黑素0.5 mg(/kg.d),每日10∶00给药。分别于手术后第4 d和第8 d两个时间点采集标本,检测血浆中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变化,比色法测定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或活力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组织细胞凋亡,并计算肝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CN组和SO组比较,BDL组大鼠血浆TBIL、ALT、AST、AKP、GGT水平和肝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SOD、CAT、GSH-Px活力或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AI增加(P〈0.01);褪黑素治疗可使血浆TBIL、ALT、AST、AKP、GGT和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SOD、CAT、GSH-Px活力或GSH含量明显升高(P〈0.01),AI减少(P〈0.01)。BDL组肝组织MDA含量与血浆TBIL、ALT、AKP、AST、GGT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GSH、SOD、CAT、GSH-Px与血浆TBIL、ALT、AKP、ALT、AST水平分别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BDL组肝组织MDA含量的变化与AI呈正相关(P〈0.01),而GSH含量及SOD、CAT、GSH-Px活力分别与AI呈负相关(P〈0.01)。结论大鼠梗阻性黄疸时,肝组织自由基大量产生介导的氧化性损伤及其细胞凋亡,参与了肝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褪黑素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肝功能损害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拮抗肝组织过氧化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L—glutamine,GIn)对肝门阻断后肝脏细胞凋亡及Bcl-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和实验组(C组)3组。采用Pringle’s法进行肝门阳断,持续35min,肝门阻断前C组大鼠腹腔注射Gin。分别于肝门阻断前及再灌注后2,4和24h,每组各选取10只大鼠,测定血清ALT、AST、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含量;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 l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method,TUNEL)检测肝脏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c index,AD;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肝Bcl-2mRNA的表达。结果:与B组相比,再灌注后C组肝组织中MDA含量下降(P〈0.05),而GSH水平增高(P〈0.05);血清ALT、AST、LDH含量及Al均明显刚氏(P〈0.05);Bcl-2mRNA表达则显著增强(P〈0.05)。结论:Gin能够减轻过刘匕损伤,上调肝脏Bcl-2 mRNA的表达,抑8UST细胞凋亡,从而在肝门阻断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非酒精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tiis,NASH)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探讨其与细胞色素P4502E1的表达和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用高脂饮食制备非酒精脂肪性肝人鼠模型,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12W末处死各组大鼠,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ALT、AST、血糖、胰岛素,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测定肝组织CYP450及同工酶CYP2E1含量,TBA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肝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血糖、胰岛素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MDA及CYP2E1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肝脏的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成功复制NASH大鼠模型,CYP2E1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关,MDA和SOD在NASH脂质过氧化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