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多层螺旋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及DSA确诊的颅内动脉瘤16层CT血管成像资料,并与DSA进行对照.结果 32例共38个动脉瘤,其中6例为2个动脉瘤.MSCTA共发现34个动脉瘤, DSA发现36个动脉瘤.38个动脉瘤4个位于前交通动脉,7个位于大脑中动脉,9个位于后交通动脉,14个位于颈内动脉,4个位于椎动脉.结论 MSCTA可以作为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的MSCTA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DSA和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18例,所有的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别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法进行图像重组。13例行手术治疗,5例行DSA检查。结果:18例患者中MSCTA发现动脉瘤17个,其中大脑中动脉7个,大脑前动脉6个,大脑后动脉2个,颈内动脉2个。1例左侧颈内动脉瘤MSCTA漏诊,经DSA检查发现。MSCTA上动脉瘤显示直径3~20mm。MSCTA所发现的17个动脉瘤与手术及DSA所见的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基本一致。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位置及其与周围的解剖关系,为手术或介入治疗动脉瘤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6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和盯增强检查,对比分析颅内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F后处理技术分析结果与DSA结果。结果:36例受检者DSA发现36个动脉瘤,分别为10个位于前交通动脉,9个位于大脑中动脉,7个位于大脑前动脉,4个位于后交通动脉,4个位于大脑中动脉.2个位于基底动脉,36个动脉瘤中,26个为圆形或类圆形.10个为不规则形,平均最长径为5.2mm(2.2mm-15mm);多层螺旋盯横断面检出率为58.3%,MIP检出率为91.7%,VR检出率为83.3%,MIP+VR检出率为97.2%。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CT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A及数字减影CT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S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脑动脉瘤的MSCTA及DSCTA检查结果,并与DS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CTA、DSCTA共发现52个动脉瘤,DSA发现56个动脉瘤。56个动脉瘤中,16个位于前交通动脉,4个位于大脑前动脉,15个位于颈内动脉,5个位于大脑中动脉,10个位于后交通动脉,2个位于基底动脉,4个位于椎动脉。MSCTA检出的动脉瘤部位与DSA相同,其中8例为2个动脉瘤。MSCTA测量动脉大小与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A和DSCTA能准确诊断脑动脉瘤,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作为高危患者无创性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64层CTA-MIP、CTA-VR与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CTA-MIP),CTA容积再现(CTA-VR)与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动脉瘤(C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及DSA确诊的CA 64层CT血管成像资料,并与DSA进行对照。结果 32例共40个动脉瘤,CTA-MIP发现35个动脉瘤,CTA-VR发现37个动脉瘤,3D-DSA发现39个动脉瘤。40个动脉瘤中11个位于后交通动脉,16个位于大脑中动脉,4个位于基底动脉,1个位于椎动脉,2个位于大脑前动脉,3个位于大脑后动脉,3个位于颈内动脉。3D-DSA与C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A影像学诊断上,CTA-MIP、CTA-VR和3D-DSA各有优势,CTA可作为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CTA-MIP),CTA容积再现(CTA-VR)与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动脉瘤(C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及DSA确诊的CA 64层CT血管成像资料,并与DSA进行对照.结果 32例共40个动脉瘤,CTA-MIP发现35个动脉瘤,CTA-VR发现37个动脉瘤,3D-DSA发现39个动脉瘤.40个动脉瘤中11个位于后交通动脉,16个位于大脑中动脉,4个位于基底动脉,1个位于椎动脉,2个位于大脑前动脉,3个位于大脑后动脉,3个位于颈内动脉.3 D-DSA与C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CA影像学诊断上,CTA-MIP、CTA-VR和3D-DSA各有优势,CTA可作为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三维成像(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显示(VR)和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MIP),并对照手术或介入栓塞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A共发现24例28个动脉瘤,其中22例为单个动脉瘤,2例为两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7mm,最大35mm。MS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及其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23例与手术/DSA结果一致。结论: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部分取代DSA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16层螺旋CT机对怀疑有顷内动脉瘤的28例患者行CTA裣查,将啄始数据输入Vitrca2工作站,重建颅内血管三维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后处理,并对照手术或介入栓塞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A共发现28例33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3mm,最大25mm。MS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载瘤动脉及其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27例与手术/DSA结果一致。结论: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部分取代DSA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动脉瘤疑似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优缺点,CTA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表面覆盖法(SSD)。CTA重建采用0.75mm层厚、0.7mm层间隔,延迟扫描时间采用提前监控、静脉团注法。两位放射专家用盲法分析CTA、DSA资料,对颅内动脉瘤作出诊断。结果:36例SAH病例中,CTA发现32例37个动脉瘤,包括前交通动脉瘤15个、大脑前动脉瘤2个、后交通支9个、颈内动脉4个、大脑中动脉主干5个、基底动脉2个,其中1例CTA检查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直径<3mm,DSA检查为阴性,其余均经DSA证实。4例SAH病例CTA、DSA检查均为阴性。CTA能够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及毗邻关系,其敏感性为94.5%。动脉瘤直径大于3.0mm者,CTA、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CTA以VRT重建效果最佳。结论:CTA对于动脉瘤疑似患者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技术,能够精确显示动脉瘤的空间关系,可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64例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50例在1周内行DSA检查.采用减影方法进行后处理,分别得到VR,MIP,ISMIP图像,利用这三种方法重建图像综合评价脑血管病变.结果:①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者46例,其中36例有DSA对照,98.8%的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与DSA诊断一致,CT血管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8.5%、98.8%;②烟雾病3例,均有DSA对照,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远端分支异常增多;③脑动脉瘤患者12例,均有DSA对照,后交通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CT血管成像与DSA显示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层血管成像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结合减影处理方法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可作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7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头颈CTA(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资料,评价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术后情况。结果 176例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存在动脉瘤(157经手术治疗),共计 201个动脉瘤,其中19例为多发动脉瘤。首次CTA明确诊断动脉瘤171例(196个),漏诊5例,阳性诊断率97.5%(196/201)。171例(196个)中颈内动脉瘤112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前交通动脉瘤26例,基底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13例,大脑前动脉瘤5例,对照DSA再次重组首次漏诊的5例CTA图像,又发现动脉瘤2例,阳性诊断率提高至98.5%。结论 应用多层螺旋CT头颈血管联合成像选择合理的后处理方法,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与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术前评估与术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431例全脑血管造影,探讨颅内血管病变用DSA全脑血管造影的价值。材料和方法:92年至96年行DSA全脑血管造影43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置管行选择性或/和超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前交通及后交通动脉瘤经显微神经外科证实。结果:动脉瘤155例,血管畸形76例,占位性病变48例。颅内动脉瘤发生在大脑前动脉系统为42.58%,而前交通动脉瘤为大脑前动脉系统的74.24%。颅内动脉瘤为全脑血管造影阳性发现的首位,其次为血管畸形,颅内占位。本组阴性率为25.75%。结论:CT、MR发现颅内出血或血管畸形时,不一定全脑血管造影有阳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3.0T时间飞跃法MRA诊断颅内动脉瘤-与DSA对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3.0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0TTOF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提示颅内动脉瘤患者前瞻性行3.0TTOFMRA及脑血管DSA检查。所有图像由3名医师分成2组在工作站上进行读片。第1组由2名高年资神经影像组医师分别独立阅读重建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第2组由1名高年资神经影像组医师同时阅读MIP和原始数据图像(sourceimage)。以DSA诊断结果作为标准,评价3.0TTOF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率。结果DSA共检测20枚动脉瘤(19例),其中颈内动脉7例,前交通动脉5例,后交通动脉5例,大脑前、中动脉各1例。TOFMRA总体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94.8%、89.4%和91.4%。第2组的诊断有效性最高,两组间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2,P>0.05和χ2=0.172,P>0.05)。结论3.0TTOFMRA作为一种快速、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能够很好显示颅内动脉瘤。MIP结合Source图像可提高3.0TTOFMRA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CAT)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脑动脉瘤,19例行DSA检查,18例手术。用最大强度投影(MIP)法进行血管重建。结果 20例患者中DSA及手术发现21个动脉瘤,CTA发现0个。19例为单发,19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2个),DSA示位于基底动脉和左后交通动脉,CTA未能显示后者动脉径为3~33mm。1例有血管。靶重建、CTA像与原始图像后交通动脉,CTA像与原有显始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容积重建在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9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在行弹簧圈栓塞前进行二维DSA和三维容积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R-DSA)检查。结果三维VR-DSA显示105例患者有123枚动脉瘤,24例无动脉瘤。3例患者检测到3枚动脉瘤;12例患者同时检测到2枚动脉瘤;90例患者检测到1枚动脉瘤。所有的动脉瘤的形态在三维VR-DSA上均可清晰显示。二维DSA显示98例患者有110枚动脉瘤,31例无动脉瘤。1例患者检测到3枚动脉瘤;10例患者同时检测到2枚动脉瘤;87例患者检测到1枚动脉瘤。仅65例患者的动脉瘤的形态在二维DSA上可清晰显示。三维VR-DSA发现13例额外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10例,77%),位于前交通动脉(3例,33%)。大脑中动脉与椎基底动脉未发现额外动脉瘤。结论三维容积DSA不仅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及形态,而且能检测出二维DSA未检出的动脉瘤,特别是微小动脉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SCTA对最大径≤3 mm颅内微小动脉瘤(IM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826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患者住院前(发病后2 h~4 d)均采用16层螺旋CT行MSCTA,全部颅内动脉瘤均经DSA、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RA)或手术证实.MSCTA、DSA及3DRA等影像资料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进行分析.以DSA或3DRA为标准,计算MSCTA诊断IM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采用Kappa分析,评价DSA或3DRA与MSCTA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颅内IMA的一致性.采用X~2检验分析IMA与非IMA患者多发动脉瘤的患病率.结果 826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中,788例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单发706例,多发82例,共发现889个动脉瘤,38例MSCTA、DSA或3DRA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经DSA或3DRA检查证实,212例患者(271个动脉瘤)共有232个IMA.MSCTA检出229个IMA,假阳性1例,漏诊4个.以DSA或3DRA为标准,MSCTA诊断IM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8.3%(228/232)、97.4%(38/39)、98.2%(266/271).两种检查方法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27,P<0.05).IMA与非IMA患者多发动脉瘤患病率分别为21.2%(45/212)、6.4%(3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21,P<0.01).结论 MSCTA诊断IMA具有较高价值,鉴于MSCTA对IMA的检出达到≤3 mm水准,提出将颅内IMA影像大小界定从4~5 mm调整为≤3 m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平板DSA三维路径图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三维路径图技术在介入治疗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过程和结果。结果 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其中单发26例,多发2例;其中发生于后交通动脉13个,前交通动脉10个,大脑中动脉分叉处5个,颅内1个,基底动脉1个。30个动脉瘤中26个行完全栓塞,4个行部分栓塞,其中2个运用支架辅助治疗,所有患者均未有死亡和并发症。结论三维路径图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具有非常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为颅内动脉瘤16例患者行CTA检查,其中8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原始图像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结果:16例患者经CTA检出动脉瘤17个.1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2个),15例为单发动脉瘤.瘤体以圆形或卵圆形居多(13个),也可以显示为肾形(2个)、葫芦形(1个)和串蛛状(1个).瘤体最大直径18 mm,最小直径1.5 mm.8例行DSA检查的患者中,7例DSA所见与CTA结果一致,1例DSA漏诊1个动脉瘤.结论:16层CTA检出动脉瘤准确率高,快速、无创,可以作为诊断动脉瘤首选影像学方法,尤其适合于急诊情况下,并能补充DSA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