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地区 ,如何开展病原学监测 ,消除传染源后 ,阻断传播媒介 ,达到消灭丝虫病各项指标。于1985年基本消灭丝虫病之后 ,连续 13年在黄石市各流行区进行横向和纵向监测。1 方法1.1 病原学监测在辖区内选择流行较严重或防治中存在薄弱环节的流行区作为监测点 ,以行政村为单位 ,对 1岁以上的居 (村 )民进行常规血检 ,记录微丝幼数。1.2 微丝幼血症者的治疗 凡是血检发现微丝幼血症者均用海洋生常规治疗。成人 4.2 g 3个月 ,儿童剂量酌减。1.3 血清学监测 对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出生的人群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P) ,进…  相似文献   

2.
华容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容县位于湘北边陲 ,北倚长江 ,南临洞庭湖。全县辖 2 3个乡镇 ,412个行政村 ,16个居委会 ,总人口 70 492 9人。属马来丝虫病低底流行区 ,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为 4 0 7%,丝虫病分布于 5个乡镇 17个村 ,疫区人口为 7882 2人。经反复查治和疫区人群普服海群生药盐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于 1982年经省卫生厅考核 ;抽查 6个乡镇 6个村 ,血检 64 15人 ,查出微丝螺阳性 5例 ,微丝蚴率 0 0 8%,达到了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之后按照《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技术方案》 ,开展了病原学、血清学及蚊媒监测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曾是丝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 ,原 7个县及 5个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防治前全市人有微丝蚴阳性病人 1 3万人 ,经过 50多年的反复查治 ,于 2 0 0 0年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 ,同时开展了慢性丝虫病人的社区管理 ,收到了较好效果。防治概况 全市 50年共查治 873万人次 ,治疗微丝蚴阳性者 1 3万多例 ,微丝蚴感染率逐年下降。 1 984~ 1 987年 ,我市共检查 85个乡 (镇 )、1 1 1个村 ,血检 9 1万多人 ,微丝蚴阳性率为 0 0 5 % ,1 988年全市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1 )病原监测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 ,根据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解龙游县丝虫病流行历史、防治过程,总结经验,做好后期血测工作,力争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消灭丝虫病标准。方法 按照浙江省卫生厅《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监测技术方案》进行,开展病原学监测、蚊媒监测和晚期丝虫病人调查,以流行乡、村为单位确定监测点。在监测点内以5周岁以上居民为监测对象,血检采用双片法。采血时间晚上21时至次日凌晨2时之间进行。血片干后溶血,美蓝染色,镜检。结果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10年内(1992年)和10年后(1999年)的病原学监测,共监测5个流行乡中的10个流行村,血检人数4494人,占流行乡镇数的50%。流行区人口覆盖率为3.97%,均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蚊媒监测,解剖中华按蚊873只,库蚊149只,均未发现人体蚴丝虫阳性(感染),对基本消灭前的历史晚期丝虫病人进行个案调查,共查78例,其中已死亡38例,健在40例,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38岁,病程最长的64年,最短23年。流动人口病原学监测108人,均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结论龙游县自1984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后,采用病原学、血清学及蚊媒和流动人口等方法进行监测,均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此结果表明丝虫病传染源已被消灭,传播途径已被阻断,并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消灭丝虫病标准,2000年浙江省卫生厅下文公布龙游县成为衢州市消灭丝虫病达标县。  相似文献   

5.
武隆县属班氏丝虫中度流行区,防治前微丝蚴阳率597%。于1983年经原四川省考核:以村为单位微阳率降到006%,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1984年至1995年我县开展消灭丝虫病监测,现报告于后:1 监测对象和方法从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次年起开展:(1)病原学监测:10年内监测流行区人口的3%以上,乡覆盖面达30%;10年以上监测流行区人口1%以上,乡覆盖率达10%。(2)蚊媒监测:在进行过病原学监测的乡、村按不同方位和流行程度选三个点捕剖致倦库蚊3000只。(3)血清学监测:采流行区人群耳垂血清作丝虫抗体水平测定,并采非流行区人群血清作对照。丝虫病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郑州市丝虫病防治效果,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方法 按照河南省卫生厅《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监测 技术方案》,开展病原学监测,蚊媒监测和晚期丝虫病人调查。结果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0年外(2001年)的病原学监测,共 监测3个县(市)中10个流行乡中35个村,血检人数47618人,占流行乡镇的50%,流行区人口覆盖率为9.62%,均未发现微 丝蚴阳性者;蚊媒监测,解剖中华按蚊270只,库蚊8425只,均未发现蚊体蚴丝虫阳性感染;对基本消灭前的历史晚期丝虫病 人进行个案调查,共查2例,均健在,男性1例,女性1例。结论 郑州市于1984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2001年按卫生部要 求,进行10年外达标监测。我市已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于2003年3月河南省卫生厅下文公布。  相似文献   

7.
宜昌县历史上为马来丝虫流行区 ,主要分布在该县东南部的丘陵平原地带 ,范围涉及 8个乡镇 ,195 6年首次在土门乡进行调查时 ,发现当时人群微丝蚴阳性率高达 32 .9% ,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普查、普治 ,经过多年的综合防治 ,于1983年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自 1984年转入后期监测阶段 ,现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人群监测 以历史上丝虫病患病率高的村为监测点 ,开展人群监测。采血、制片、染色、镜检均按《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和考核方法的要求进行 ;对晚期病人进行广泛调查 ,并填卡建档。同时在流行区和非流行…  相似文献   

8.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我们于1984~1991年进行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阻断传播的监测。结果:在76个村中共血检91816人,人群微丝蚴平均阳性率为0.045%,阳性者血中微丝蚴平均密度5.68条/120ul。阳性者均在1987年以前检出,1988~1991年未发现阳性者。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出生的人群中也发现阳性者。  相似文献   

9.
根据卫生部制订的《消灭丝虫病标准(试行)》和《河南省消灭丝虫病方案》,为迎接卫生部对我省的消灭丝虫病考核工作提供依据。1998年在我区7县2市范围内开展了丝虫病原学及蚊媒方面的监测达标考核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111 常规镜检监测 对辖区(太康、淮阳、鹿邑、西华、沈邱、商水、郸城、周口市、项城市)9个县、市55个监测点范围内1周岁以上的居民进行全民血检。于7、8、9月份晚9时后采耳垂血120μg,涂制2张厚血片,常规方法染色镜检,记录微丝蚴条数。112 采用进口试剂盒(ICT卡)进行班氏丝虫循环抗原监…  相似文献   

10.
我县原属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为了解人群微丝蚴率降至部颁标准1%以下,以管理区为单位的丝虫病动态情况,我们于1988~1992年连续5年进行丝虫病病源及其传播媒介的监测。一、监测方法 1.选点:按我县的地理位置和丝虫病的原来流行情况,选定平谭镇独石管理区为连续5年纵向的病源学和昆虫学监测点。水口、良井二镇以前峰等13个管理区为1年横向的病源学监测点。监测点现场采取定人、定点和定时的“三定”方法进行监测。平谭、水口和良井三镇监测点在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分别为4.34%、2.45%和3.94%。  相似文献   

11.
我省于 1987年经卫生部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次年起连续进行了丝虫病横向监测 ,1997年按卫生部下发《消灭丝虫病标准》和《消灭丝虫病审评》文件精神 ,制定了达标监测方案 ,力求 2 0 0 3年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按照丝虫病达标审评要求 ,各级评审主要以资料为依据 ,考察资料的完整性 ,记录的详细真实性 ,数据的准确可靠性 ,通过资料反映实际监测情况是否符合消灭丝虫病标准的要求。丝虫病达标审评所需资料不仅包括现今监测资料 ,还包括既往历史资料 ,主要以基本消灭丝虫病考核后监测资料为主。河南省丝虫病防治和监测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92-1999年)人群丝虫感染及其抗体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10个监测点采用厚血片法进行病原学监测,并将监测点平均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进行双年(A组),单年(B组)的血清学监测。结果 10个监测点共血检114437人,未发现微丝蚴血症,1992-1999年A组血清学监测4次,人群丝虫抗体最性率依次为6.48%,2.71%,2.52%及1.66%。B组共监测4次,人群丝虫抗体最性率依次为9.85%,5.42%,2.12%和1.56%。结论 广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0个监测点人群未发现微丝蚴血症,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并已接近非流行区人群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鉴于全国尚未实现消灭丝虫病,监测工作仍需继续进行。为此我们于1998年6月选择原班氏丝虫病中、高度流行区的贵州省德江及沿河两县的纵向监测点,丝虫病消灭已8~15年。采用ICT对3~14岁儿童进行丝虫抗原血症流行病学监测。一、试验分组:1.班氏丝虫病纵向监测点:德江县青龙镇南客村、煎茶镇龙盘村及沿河县沙子镇中界村1971年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分别为29.8%、13.35%及24.9%,经3次查治加全民服药或全民普服海群生药盐,1976年人群微丝蚴率分别降至0.35%、0.80%及0.48%,此后每年…  相似文献   

14.
临沐县曾是班氏丝虫病的高度流行区,以淡色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据1958年调查,居民微丝蚴阳性率高达22.5%。经过20余年反复查治,1980年通过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为观察防治效果和流行动态,近几年又对特殊人群进行流行病学监测。!材料与方法1.l材料来源于历年县征兵办公室体检资料室及县卫生防疫站丝虫病防治监测记录。!.2方法12.l对应征入伍青年体检时血检微丝蚴。1.2.2选择2个原微丝蚴阳性率较高的村为本次监测点,全民血检微丝蚴。l、2.3对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出生的儿童采滤纸血,做荧光抗体测定。1.2.4对1…  相似文献   

15.
东莞市是中低度夜现周期性班氏丝虫病流行区 ,1970年微丝蚴率为 1 7%。经过 15年分 4个阶段的大规模防治 ,微丝蚴率显著下降 ,1986年经省考核验收微丝蚴率为 0 13%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为了解消灭后丝虫的感染情况 ,现对 1987~ 1999年的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监测点的选择 根据东莞市历史上丝虫病流行和防治情况 ,选择原微丝蚴感染率较高的行政村作为监测点。1 2 人群微丝蚴率  1周岁以上居民 ,采血 12 0 μl,涂成 2张厚血膜 ,经溶血及常规染色后镜检。1 3 晚期病人检测 选择 2个行政村 ,每村调查10 0 0…  相似文献   

16.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原为马来丝虫病中度流行区,主要传播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经积极防制,1979年达到基本消灭标准,从1980年起至1992年止,通过13年监测结果表明,当地丝虫病流行已经阻断,1997年经省市组织专家审评达到消灭标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流行和查治情况我县丝虫病查治工作始于1956年,嵩溪和林畬乡两个村微丝蚴率分别为9.6%和26.6%.1958年对全县14个乡镇106个村大规模调查,人群微丝蚴率9.24%(5301/57386),体征阳性422人,阳性率0.85%,流行率为10.05%.丝虫病分布在全县各乡村,属马来丝虫病中度流行区,主要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至1975年止,经4次全民查治和7~8次重点地区反复查治,共血检28.3万多人次,治疗1.5万余人次,同时对媒介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于1979年经省卫生厅组织专家考核验收,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此后步入全面系统后期监测阶段.  相似文献   

17.
宁阳县属班氏丝虫病流行区.1957年调查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居民微丝蚴感染率为15.2%.经多次普查普治和重点人群服用海群生药盐治疗,人群微丝蚴率降至0.5%.此后进行了抽查与监测.1983年通过了全国丝虫病防治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为进一步巩固防治效果,探讨在不采取任何有组织的病原防治措施条件下,丝虫病传播自然阻断的可能性.设定8个监测点自1984~1996年连续开展了消灭丝虫病的研究工作,1996年经省级考核确认已达卫生部颁发的消灭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18.
枣庄市原为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淡色库蚊为传播媒介。据 1958年调查平均微丝蚴率为 21%,最高达 40%。采取以消灭传染原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经过多次普查普治,1983年微丝蚴率以村为单位均下降到1%以下,经卫生部确认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此后工作的重点转入病区流行趋势监测阶段,现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纵向监测 选择原丝虫病流行较重的峄城区金寺乡 4个自然村为监测点,进行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滕州市消灭丝虫病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与总结回顾。方法:利用有关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不同阶段防治措施效果。结果:防治前的50年代,人群微丝蚴平均感染率为25.3%,晚期丝虫病患病率男女分别为46.8%和26.8%,性别差异显著(P<0.01),经过重点查治、普查普治、海群生药盐防治以及对晚期丝虫病人的查治等措施,1975年微丝蚴感染率降至1%以下,在全国率先达到了基本消灭的标准。基本消灭后,开展了长达20年的净化治疗及监测研究,自1980年后未再检出阳性者,2004年达到了《国家卫生部消灭丝虫病的标准》。结论:消灭丝虫病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科学合理、效果显著,特别“海盐”的研制成功和推广使用,是最终实现消灭丝虫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反映岱山县丝虫病、疟疾基本消灭后防治与监测结果,并对灭疟后期监测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投放“海酱油”疗法及复查治原阳性患者,以净化丝虫病传染源,进行人群及蚊媒监测,以进一步发现微丝螺阳性者,疟疾通过监测提出重点做好流动人口与门诊“三热”病人血检,是低疟区做好疟疾监测工作关键。[结果]丝虫病通过监测,全县仅在1985年发现2例微丝蚴阳性者,以后进行消灭丝虫病自行考核审评及省市复核审评,确认我县已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疟疾通过监测及时检出输入病例。[结论]今后应继续抓好“两病”监测以巩固和发展消灭丝虫病及灭疟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