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116例在我院诊治的符合要求的乳腺癌的患者,收集并完善所有病例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16例乳腺癌中Luminal A型14例,淋巴结转移2例,转移率14.29%;Luminal B型61例,淋巴结转移25例,转移率40.98%;HER-2阳性型28例,淋巴结转移15例,转移率53.57%;Basal-like型13例,淋巴结转移4例,转移率30.77%。结论: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和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肿瘤大小(T)分期乳腺癌患者病理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指导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应用,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带来的术后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首次治疗为手术治疗、T在0~5 cm的2 10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分析不同T分期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比较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并对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不同T分期(1 cm< T≤ 2 cm,2 cm< T≤ 3 cm,3 cm< T≤ 4 cm)间各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分期为0 cm≤ T≤ 1 cm、1 cm< T≤ 2 cm、2 cm< T≤ 3 cm和3 cm< T≤ 4 cm时,Luminal B型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转移率分别为40.00%、29.41%、50.00%和65.22%;T分期为4 cm< T≤ 5 cm时,Her-2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为75.00%。在所有的乳腺癌T分期中,Triple-negative型均具有较低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Her-2过表达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特点不同。Luminal B型和Her-2型乳腺癌患者在前哨淋巴结应用时需要更加谨慎。Her-2过表达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子分型是对传统的乳腺癌病理分型及分期的重要补充,可以进一步提示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助于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方法对531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腋窝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1例乳腺癌中腋窝淋巴结转移263例(49.53%),无转移268例(50.47%);转移者(238例)中肿块最大径为(4.05±2.28)cm,无转移者(215例)为(3.13±2.28)cm,t=-4.2673,P=0.0000;肿块最小径淋巴结转移者(232例)为(2.09±0.94)cm,无转移者210例为(1.68±0.84)cm,t=-4.8787,P=0.0000;肿块/乳房最大径比值淋巴结转移者231例(0.32±0.23),无转移者207例(0.25±0.22),t=-3.0942,P=0.0021;腋窝淋巴结转移者260例年龄为(52.77±10.56)岁,无转移者264例为(54.72±11.49)岁,t=2.0261,P=0.0433;腋窝淋巴结转移者246例病程(452.57±73.22)d,无转移者253例(278.40±44.98)d,t=-2.0392,P=0.0420。结论一半多的患者腋窝淋巴结阴性,对他们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过度。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和病程、年龄、肿块大小及肿块/乳房大小比值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4.
郭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2):206-209, 213
目的分析乳腺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探寻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的新发女性病例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分析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105例病人中有45例(42.9%)发生了腋窝淋巴结转移。不同年龄、肿瘤长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及有无脉管癌栓浸润的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越长、有脉管癌栓浸润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肿瘤长径和脉管癌栓浸润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分组间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进一步缩小腋窝清扫范围的可能性。方法:选择87例未接受任何新辅助治疗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按统一标准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均在术中行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所获得的样本按淋巴结分组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Rotter's组,分别送检病理。分析各组淋巴结转移之间...  相似文献   

6.
影响临床T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预测T1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07年6月期间,125例诊断T1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4~71岁,中位年龄47岁;31例 (24.8%)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者21例,占68%;腋窝淋巴结转移大于等于4个者10例,占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肿瘤分级、淋巴管受浸润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41、0.000及0.000;在多因素分析中,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差、淋巴管受侵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13、0.035及0.000。结论 肿瘤小于1cm、分化程度好、没有淋巴管受侵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患者能从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T1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56例诊断为T1乳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156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11项临床和病理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次数、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微淋巴管浸润、癌周浸润方面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微淋巴管浸润和癌周浸润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微淋巴管浸润和癌周浸润是预测临床T1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8 年 12 月于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接受全乳切除术或保乳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的302 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体表皮生长因 子受体-2(Her-2)、Ki-67 的表达,并将患者划分为Luminal A 型、Luminal B 型、HER-2 阳性型及三阴 性型。分析前哨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分型的关系。结果 患者中Luminal A 型134 例、Luminal B 型91 例、 Her-2 阳性型32 例及三阴性型45 例,各亚型中前哨淋巴结阳性者分别有31、37、7 及6 例。前哨淋巴结 阳性组年龄≤ 52 岁、T2 期、Luminal B 型占比均高于阴性组(P <0.05),TNM 分期是前哨淋巴结阳性的危 险因素[Ol ^ R=3.531(95% CI :1.936,6.438),P =0.000],Luminal A 型[Ol ^ R=0.242(95% CI :0.121,0.483), P =0.000]、年龄[Ol ^ R=0.202(95% CI :0.101,0.405),P =0.000] 是其保护因素。前哨淋巴结阳性组年龄≤ 52 岁、T2 期、Luminal B 型占比均高于阴性组(P <0.05), 年龄[Ol ^ R=0.250(95% CI :0.063,0.987), P =0.000] 是前哨淋巴结阳性数的保护因素。检出组年龄≤ 52 岁、T2 期、阳性前哨淋巴结数量≥ 2 枚、前哨 淋巴结宏转移者占比均高于未检出组(P <0.05),前哨淋巴结阳性数量≥ 2 枚[Ol ^ R=27.926(95% CI :6.433, 121.222),P =0.000]、前哨淋巴结宏转移[Ol ^ R=10.662(95% CI :1.620,70.177),P =0.014] 是非前哨淋巴结转 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分子分型与前哨淋巴结阳性有一定关系,其中Luminal A 型患者前哨淋巴结阳性风险 低于Luminal B 型患者,但分子分型与是否伴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NSL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前哨淋巴结阳性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274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可能影响NSLN状态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74例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中,NSLN转移92例(3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0.013)、脉管浸润(P =0.031)、SLN转移灶大小(P=0.002)、SLN(+)/SLN比率(P<0.001)、分子分型(P<0.001)与NSLN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OR=1.452;95% CI:1.020-2.068;P=0.039)、SLN微转移(OR=0.140;95% CI:0.030-0.663;P=0.013)、SLN(+)/SLN比率(OR=3.533;95%CI:1.834-6.806;P <0.001)以及分子分型是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以Luminal A作为参考,Luminal B(OR=3.994,95% CI:1.961-8.131;P<0.001)和HER2过表达型(OR=3.252;95% CI:1.057-10.004;P=0.040)发生NSLN转移的风险显著增加,而三阴性乳腺癌发生NSLN转移风险并未明显增加(OR=1.560;95%CI:0.658-3.698;P =0.313)。结论:乳腺癌分子分型是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Luminal B和HER2过表达型更易出现NSLN转移。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临床触诊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应用双盲法对53例(55侧)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前触诊、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5侧中,病理证实41侧有淋巴结转移,触诊和超声检出侧分别为35侧和39侧,其敏感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8.3%和85.4%(p〈0.05)及63.6%和81.8%(p〈0.01)。结论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的准确性优于触诊,可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2月12例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经临床查体、超声、钼靶未发现原发灶的隐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例对乳腺及腋窝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所有病人均行甲状腺、胸部、腹部CT或全身PET-CT扫描排除其他脏器肿瘤转移,9例病人行单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3例病人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除的标本行活检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术后病人均行化疗、放疗,5例行内分泌治疗。术后随访最长10年,最短1年。结果隐性乳腺癌占同期本院1 550例乳腺癌的0.77%,病理检查2例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其余未发现乳腺病灶。术后随访1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结论磁共振检查对隐性乳腺癌有意义,化疗、新辅助化疗配合腋窝清扫术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锡宏  马小鹏  孔源 《安徽医学》2012,33(4):412-4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分子分型及肿瘤大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目、肿瘤大小及肿瘤的分子分型。结果 246例乳腺癌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者108例。其中Luminal A型28例,淋巴结转移4例,转移率14.29%;Luminal B型156例,淋巴结转移92例,转移率58.97%;HER-2阳性型56例,淋巴结转移12例,转移率21.43%;三阴性乳腺癌(Basal-like型)6例,淋巴结均无转移。随肿瘤体积的增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结论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分子分型及肿瘤大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江琴  曹博  杨兴霞  朱娟英 《浙江医学》2018,40(3):266-268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术前初步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3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脉管浸润、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Ki-67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或0.01),患者年龄、家族史、Her-2状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入模型的危险因素有7个,分别是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脉管浸润、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Ki-67(OR=1.902、0.563、2.821、0.183、1.528、2.236、1.498,P<0.05或0.01)。结论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脉管浸润、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按照病理诊断中有无脉管癌栓分组,通过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重要家族成员MMP、2,-9,-13,-14的表达;探讨乳腺癌转移中MMPs作用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30例乳腺癌组织MMP-2,一9,-13,一14mRNA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癌基因(HER2)、抑癌基因(P53)、核增殖抗体(Ki一67)的表达;采用t检验等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结果乳腺癌脉管癌栓阳性组淋巴结转移个数显著多于阴性组;脉管癌栓阴性组中MMP一2和MMP一13的表达较阳性组显著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脉管癌栓阳性组有更明显的淋巴结转移趋势。肿瘤组织中MMP.2和MMP.13对肿瘤细胞的内渗起着负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科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443例,将其中有前哨淋巴结转移的189例患者根据是否有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把研究对象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分析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对非前哨淋巴结的预测价值。结果 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组共有99例,未转移组有9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6)、前哨淋巴结转移数量(p=0.026)、脉管浸润(p=0.003)和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p=0.003)是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浸润(p=0.016, OR:5.057, 95% CI:1.351-18.927)、肿瘤大小(p=0.038, OR:1.952, 95% CI:1.038 to 3.672)、术前NLR(p < 0.001, OR:2.213, 95% CI:1.426 to 3.432) 对于预测早期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68(95%CI, 0.592-0.744),p < 0.001,最佳截断值2.7,敏感度62.6%,特异度87.8%。结论 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是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有效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电视乳腔镜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1  
Luo CY  Zhang J  Lin H  Yang Q  Huang X  Xue L  Zhang YZ  Li GH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2):1946-1948
目的 分析电视乳腔镜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 86例乳腺癌患者行腋窝脂肪抽吸后 ,采用乳腔镜施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5 5 3min。前 10例手术时间平均 10 3 2min ,后 76例平均 4 3 7min ,两者相差显著 (P <0 0 1)。术中出血很少 ,无一例因术中不易控制的出血而中转常规开放手术。平均每例取出淋巴结 15 3个 ,37例病理显示腋窝淋巴结受累 ,平均受累 3 6个。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 10 4个月 ,随访期间患者肩关节活动均良好 ,上肢无肿胀 ,无腋窝复发或套针处种植出现。结论 基于脂肪抽吸的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 ,临床可行 ,不仅微创又保留功能和美观 ,生活质量提高 ,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联合临床病理及超声图像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临床病理及超声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04例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超声资料,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SLN转移与病理和超声特征的相关性,对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内部回声、边界、边缘、血流分级五种超声特征及肿瘤增殖指数Ki-67、病理类型两种临床病理特征是乳腺癌SLNM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9,灵敏度79.7%,特异度67.5%。结论:乳腺癌S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超声特征中的肿瘤最大径≥20 mm、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边缘不光整、血流信号丰富(Ⅱ-Ⅲ级)和肿瘤增殖指数Ki-67>14%和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辅助手术治疗乳腺癌及对腋窝淋巴结分期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乳腺全切术治疗,观察组根据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病理结果确定是否对患者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探究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淋巴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0%,低于对照组的3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哨淋巴结活检检出率为97.56%(40/41),在每例患者中发现1~3枚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共57枚。通过开展HE染色和连续切片,发现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41.46%(17/41),其中微转移4例。结论乳腺癌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能有效评估腋窝淋巴结情况,准确判断是否开展腋窝淋巴结清扫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促进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中的优越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8月—2013年5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超声刀组和电刀组,每组60例。对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总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检出数目、术中副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声刀组与电刀组对比,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总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检出数目与术中副损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cus超声刀的优越性与安全性均优于传统高频单极电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器械,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第Ⅲ组淋巴结转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乳腺癌第Ⅲ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与转移规律,探讨术中对第Ⅲ组淋巴结清扫的原则与合理性.方法:对1999~2002年我院住院手术治疗行Ⅰ、Ⅱ、Ⅲ组淋巴结清扫术有完整病理资料的216例的Ⅲ组淋巴结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建立数据库,用SA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与第Ⅲ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腋淋巴结状况;而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手术方式无关.第Ⅲ组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28.7%.结论:对于腋淋巴结明显转移,肿块位于内侧及乳晕区的乳腺癌患者应行包括第Ⅲ组淋巴结的腋窝淋巴结完全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