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虫卵计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粪中日本血吸虫卵计量变异特征。方法对清溪二村民连续7次收集粪便,用改良Kato法涂片2张;对44倒粪检阳性者,再涂片10张。结果一村粪检累计检出率从单次42.38%增加到7次的68.26%,二村从17.02增加到35.98%。虫卵在同一粪便中的分布并非完全随机。结论改良Kato法的敏感性与人群感染度及粪便取样部位有关;个体内虫卵计量变异,可用负二项分布来描述其特征。 相似文献
2.
3.
徐国余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3,15(5):358-359,F003
目的 观察和计数南京血吸虫(Schistosoma nanjingi)感染兔尿液中的虫卵和孵出的毛蚴。方法兔感染s.natotngi尾蚴1000条,75d后解剖,取出膀胱,观察和取出膀胱表面静脉丛中血吸虫,观察和计数膀胱内尿液中的血吸虫卵,尿液水洗后孵化及计数毛蚴。结果 膀胱表面静脉丛中取出血吸虫14对(28条),膀胱中尿液发现虫卵18840只,卵壳表面有很小的颗粒状附着物,兔尿中有变性卵和变黑卵。尿液水洗后孵化,共孵出毛蚴874只,占虫卵总数的4.6%。结论 S.nanjingi与S.japonicum不同,兔感染S.nanjingi后,尿液中有很多血吸虫卵,且能孵出毛蚴。 相似文献
4.
5.
日本血吸虫虫卵的二维数据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设计人门静脉内日本血吸虫虫卵过滤器孔眼的大小。方法 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虫卵的周长、面积、长径、短径、等效直径、圆球度。依据长径、短径数据算出虫卵的体积和均值。结果 长径最大值84.55μm,最小值39.19μm;短径最大值57.22μm,最小值23.2μm。体积最大值131
039μm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虫卵组分抗原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经7.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后可分为23—28条不同分子量的组分带.应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技术,显示感染血吸虫的兔血清可识别其中18条组分带.经吡喹酮治愈后不同时间的兔血清识别这些组分时,发现针对分子量为107kD和121kD2个组分的抗体消失较其他组分为早(治愈后7wk反应明显减弱,11wk时则消失).应用电洗提技术可把这2个组分抗原提纯,并用于ELISA检测相应抗体,显示治愈后兔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可明显下降,提示该2种组分抗原具有潜在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7.
8.
日本血吸虫虫卵核糖核酸的提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成功地提取了日本血吸虫虫卵总RNA,琼脂糖电泳结果呈现18S一条主带,与日本血吸虫成虫RNA的电泳结果一致。日本血吸虫虫卵RNA的抽提成功为虫卵cDNA库的构建以及虫卵有效抗原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免疫耐受对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免疫耐受对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10、100、和1000μg的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腹腔注射1周龄小鼠,诱导其对虫卵抗原产生免疫耐受性。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42、56、70和84d分批剖杀小鼠,取出肝脏作病理切片测量肉芽肿的大小。结果 100-1000μg SEA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性,使虫卵肉芽肿反应减轻。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耐受性逐渐减弱或消失。结论 SEA诱导的免疫耐受性可以减轻血吸虫感染早期的肝脏肉芽肿反应,但对慢性期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0.
11.
日本血吸虫虫卵的二维数据在教科书及文献早有记载。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其成熟及未成熟虫卵的多种数据并进行比较尚未见报道。为了设计人门静脉日本血吸虫虫卵过滤器孔眼的大小并比较成熟与未成熟虫卵的相关二维数据 ,分别测量了2 2 8个未成熟虫卵及 118个成熟虫卵的 6项数据 ,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家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 4 2~ 4 5 d,处死取肝 ,制成匀浆 ,生理盐水冲洗 ,用 15 0目和 2 6 0目过滤筛滤出虫卵 ,保存于 5 %甲醛 -生理盐水中。取该液滴于玻片上 ,光学显微镜下随机选取若干视野 ,用 HPIAS- 10 0 0型图像分析仪 (同济医学院… 相似文献
12.
应用等电聚焦技术将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分为20个不同等电点(pI)的组分(等电点范围为1.86—11.40),测定其各组分的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及体外诱发肉芽肿形成反应。结果表明等电点酸性区的组分(pI3.78-5.54)在日本血吸虫肉芽肿形成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抗体,在感染的早期(5wk)也与肉芽肿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日本血吸虫虫卵的二维数据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设计人门静脉内日本血吸虫虫卵过滤器孔眼的大小。方法: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虫卵的周长,面积,长径,短径,等效直径,圆球度,依据长径,短径数据算出虫卵的体积和均值。结果:长径最大值84.55um,最小值39.19um;短径最大值57.22um,最小值23.2um,体积最大值131039um3,最小值14423um3,结论:长难99%范围内的最小45.49um,短径99%范围内的最小值27.43um,体积99%的范围内的最小值17817.59um3,本研究结果为设计人门静脉内日本血吸虫虫卵过滤器孔眼的大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9岁,株洲市人。因阵发性腹痛伴腹胀,腹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于2001年11月813入院,住院号11-1013。 相似文献
16.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流行性疾病,血吸虫病的主要病理损害是由宿主对沉积于肝脏内的血吸虫虫卵产生免疫应答而引起的肝脏肉芽肿继而肝硬化所致.已有的研究表明,血吸虫虫卵多聚糖在诱导宿主免疫应答进而诱导肝脏病理变化及血吸虫逃避宿主免疫攻击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综述近几年关于日本血吸虫虫卵多聚糖的结构特征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用特殊染色方法,观察了日本血吸虫成虫及各发育期虫卵内胶原及网状纤维成分,并对其分布及含量作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观察。同时,对上述物质的生理学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日本血吸虫卵的平均长径和短径教科书中早有记载[1 ] 。用图像分析仪测其多种数据 ,经查阅中国医学科学院 1981年元月至 1999年 6月的光盘资料 ,未见有关报道。为了设计人门静脉内日本血吸虫卵过泸器孔眼的大小 ,测量 5 15个虫卵的多项数据 ,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家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 42~ 45天处死 ,取出肝脏 ,用匀浆机捣碎 ,生理盐水冲洗 ,以 15 0目和 2 6 0目的过滤筛滤出虫卵 ,保存于 5 %甲醛生理盐水 2 4h。将含新鲜虫卵的上述溶液滴在载玻片上在光镜下观察 ,随机取若干视野用同济医科大学千屏影像工程公司HP 10 0 0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度对个体内虫卵计量变异的影响。 方法 以血吸虫病流行区江西省星子县渚溪村常住居民为对象,采用改良加藤法(Kato-Katz)连续7次重复检测其粪便中虫卵,每次涂制粪样厚片2张,任1张涂片查出虫卵即为阳性,完成者570人。用变异系数(CV)比较个体内变异,以年龄、性别、职业、感染度为分组因素,了解各组间的个体内变异。 结果 随着检测次数的增加,阳性检出率逐渐升高,7次累计阳性率比单次平均阳性率提高23.5%(P<0.01)。累计阳性者感染度随检测次数增加而逐渐下降,单次阳性者平均感染度(EPG)(111.06)高于7次累计感染度(42.51)。累计人群感染度随检测次数增加而逐渐升高,单次检测人群平均感染度(EPG)(4.78)低于7次累计感染度(8.75)。个体内变异,女性大于男性(P<0.05)。0~9岁组大于其他年龄组(P<0.05),其他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渔民组低于其他职业组(P<0.05),其他各职业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感染度为分组因素,随着感染度的增加,个体内变异程度逐渐降低(r=-0.717, P<0.01),呈负相关。以感染度为分层因素进行分层分析,感染度相同,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组间的变异系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 改良Kato-Katz法检测血吸虫卵,单次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实际感染率和人群感染度。感染度是影响虫卵计量个体内变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