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45株解脲支原体纯化株分型的初步研究吕中法张国威何云志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的纯化是对其做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我们就UU的纯化及45株纯化株的血清分型情况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UU1-14型株由加...  相似文献   

2.
解脲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脲支原体是人类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之。本文介绍了解脲支原体的血清学试验方法,血清学异质性,血清型和人类疾病的关系,解脲支原体的抗原特性以及解脲支原体感染的血清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重庆地区部分解脲支原体株的血清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地区部分解脲支原体株的血清型调查吕中法,张国威(指导者)何云志解放军533医院(邮政编码650224)解脲支原体(Uu)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并与多种泌尿生殖道疾病相关。国外研究表明,Uu不同的血清型可以引起不同的疾病[1,2]。目前...  相似文献   

4.
解脲支原体第一群各型在不同人群泌尿生殖道中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脲支原体 (Uu)为性传播疾病 (STD)中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分为 2个生物群和 14个血清型。第 1群包括 1、 3、 6、 14四个血清型,第 2群包括其余 10个血清型 [1]。在人类泌尿生殖道定殖或引起感染的 Uu绝大部分为第 1群 [2]。本研究首先用 Uu分群引物对 321份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 PCR扩增分群,在此基础上,对 Uu阳性标本进一步用分型引物结合酶切的方法进行分型研究。最后再根据型的酶切位点,用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对分型结果进一步验证,初步探讨 Uu分群分型在不同人群泌尿生殖道定殖与感染的关系。 一、材料与…  相似文献   

5.
172株解脲支原体的血清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为了探讨解脲支原体 (Uu)不同血清型与致病性关系。方法 对来自STD门诊的1 72株Uu作了 1~ 1 4型血清学分型。Uu株经纯化后 ,应用代谢抑制试验判定。结果 可分型Uu株达到 1 0 0 % ,属单一型有 1 5 0株 ( 87 2 % ) ,混合型占 2 2株 ( 1 2 8% )。出现频率高的血清型依次为 :4型3 1株 ( 1 5 4% ) ,1型 3 1株 ( 1 5 4% ) ,3型 2 4株 ( 1 1 9% ) ,8型 2 0株 ( 1 0 % ) ,1 4型 1 8株 ( 9% ) ,6型 1 6株( 8% ) ,其他血清型较少 (占 3 %~ 6 5 % ) ,未见 7型Uu株。结果显示 ,血清型与性别无关 (P >0 0 5 ) ,但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 3型Uu株女性多于男性 (P <0 0 5 )。 1 72株中 1 0 2株Uu系由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 ,单一型占 90株 ( 88 2 % ) ,混合型占 1 2株 ( 1 1 8% )。出现频率高的血清型为 4、1和8型 ,各占 1 0 %以上。其中以 4型为最高 ,占 2 5株 ( 2 1 6 % )。结论  4型与非淋菌性尿道炎发生呈显著相关。作者认为 ,Uu株 3型在宿主因素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寄居和致病状态可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6.
解脲支原体(UU)能引起男女生殖道感染,是导致男性不育和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受到生殖医学家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多采用传统的解脲支原体培养基予以培养检查。由于传统培养基中抑制杂菌生长的药物———青霉素不稳定,在低浓度的水溶液中,尤易分解丧失其活性;同时,我们在检查中发现,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如表皮、溶血、人葡萄球菌感染率很高,对青霉素耐药率达88.48%;酵母样真菌感染也很普遍,还有一定数量的非发酵菌等。上述这些细菌当不能被培养基中的抑菌剂抑制时,会导致培养基长菌混浊,从而影响UU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妇科门诊人群宫颈解脲支原体检出情况及分群分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调查妇科门诊人群宫颈解脲支原体检出情况及其分群分型。方法 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初筛妇科体检人群261例,初筛阳性的液体培养基用玻璃奶法提取DNA,再用PCR法进行分群分型。结果 261例中UU阳性159例(60.9%),其中生物一群151例(95.0%),生物二群8例(5.0%);生物一群中血清1型30例(19.9%),血清3型62例(41.1%),血清6型44例(29.1%),血清14型2例(1.3%),混合感染13例(8.6%)。结论 在妇科门诊人群中UU的检出率达到60.9%,以生物一群为主(95.0%),而且以1、3、6型单纯感染主为(90.1%)。所以妇科门诊人群中单纯从宫颈分离出UU并不意味着致病。  相似文献   

8.
解脲支原体造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阴道注入菌液的方法观察雌性大、小鼠阴道解脲支原体定植的成功率.方法:每周给大、小鼠分别皮下注射雌二醇一次,在第二次注射雌二醇后分别给予阴道注入解脲支原体菌液,在第四周和第五周取其阴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鉴定实验,计算大、小鼠各自的定植成功率并行统计分析.结果:小鼠的定植成功率明显高于大鼠,据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大、小鼠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若采用阴道注入菌液的方法,小鼠比大鼠更容易造模成功.  相似文献   

9.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脲支原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树文  王荷英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3):150-151,T003
我们根据已知的解脲支原体尿素酶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聚合酶链反应引物,该组引物对解脲支原体14个血清型均能扩增出286bp片段,但对实验所用的其它支原体或细菌不能扩增出任何片段,该283bp片段能被限制性内切酶HincⅡ降解为151,132bp两条片段,使用35个PCR循环,可检测出10^-14g的模板NDA,约相当于20个解脲支原体。通过梯度稀释试验证明40个PCR循环时,PCR的敏感性与培养法的  相似文献   

10.
解脲支原体体外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目的;了解UU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对UU的抗菌作用。结果: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抗UU作用最强,其余8种抗菌药物对UU的抗菌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交沙霉素、氯霉素、罗红霉素、白霉素、阿齐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螺旋霉素。结论:对UU进行耐药性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抗解脲支原体抗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ELISA间接法检测临床感染解脲支原体的患者血清抗体,与代谢抑制法相比,22例培养阳性的标本,其血清抗体检出率,ELISA法检出21例,代谢抑制法检出22例,其一致率为95%.在81例培养阳性的血清标本中,93.8%有IgG、30.8%有IgM,而在81例培养阴性的血清标本中,2.5%有IgG,3.7%有IgM.用ELISA不能检出型特异性抗体,这种交叉反应可能是由于在解脲支原体中有同源性抗原存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解脲脲原体(Uu)Parvo和T960两大生物群在体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及生物膜形成后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以Uu标准株3和8血清型及从21个女性患者宫颈分离出的21株Uu临床株为研究对象。以多条带抗原(MB-Ag)基因为靶位设计分群引物进行Uu生物分群检测。体外培养生物膜后扫描电镜及共聚焦激光显微镜鉴定生物膜形成,结晶紫半定量法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菌株生物膜形成前后进行药敏测定(四环素,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结果 Uu两生物群均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在生物膜形态及形成量上无明显差异,生物膜形成后对3种药物的耐药性均增高(P<0.05),但Pavor生物群变化更大。结论 Uu两生物群在生物膜形态及形成量上无明显差异,但形成生物膜后耐药性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脲支原体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待检标本中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实时FQ-PCR技术,检测标本765份,并用常规PCR技术,对比检测了85例。结果FQ-PCR检测的765份标本,UU-DNA阳性279份,阳性率36.5%,其DNA平均拷贝数为2.4×104。38例阳性患者治疗2周内复查,转阴率为44.7%,治疗3周后复查,转阴率76.0%(P<0.005)。常规PCR结果重复检测时,25例阳性者中2例变为阴性,而60例阴性者中4例变为阳性。FQ-PCR结果重复时完全吻合。结论实时FQ-PCR检测UU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体检和性罪错人群宫颈中解脲脲原体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解脲脲原体(Uu)在体检人群和性罪错人群的宫颈检出情况及生物分群分型。方法用支原体液体选择培养基筛查妇科体检人群和性罪错人群,对阳性标本再用PCR法进行生物分群分型。结果性罪错人群共筛查了卖淫妇女98例,体检人群共筛查了体检妇女164例。性罪错组中Uu液体培养阳性89例(90.8%),其中生物1群64例(71.9%),1+2群7例(7.9%),2群18例(20.2%);71例生物1群阳性的标本中,以血清1、3、6、14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时感染为混合感染,以血清1、3、6、14型的单独感染为单纯感染。性罪错组中混合感染17例(23.9%),单纯感染54例(76.1%);54例单纯感染中血清1型17例(31.5%),3型22例(40.7%),6型15例(27.8%)。体检人群组中Uu液体培养阳性104例(63.4%),其中生物1群97例(93.3%),2群7例(6.7%);97例生物1群阳性的标本中,混合感染11例(11.3%),单纯感染86例(88.7%),86例单纯感染中血清1型22例(25.6%),3型37例(43.0%),6型27例(31.4%)。结论Uu在性罪错人群中的检出率高于体检人群(P<0.01),在Uu培养阳性的标本中,生物2群的检出率性罪错人群高于体检人群(P<0.01),在Uu生物1群阳性的标本中,混合感染的检出率性罪错人群高于体检人群(P<0.05),而生物1群中各血清型的单纯感染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5.
解脲脲原体的耐药性分析及其耐氟喹诺酮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128株临床分离解脲脲原体(UU)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喹诺酮类耐药UU对5种喹诺酮药物的MIC以及gyrA和par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支原体分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检测UU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耐药UU菌株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MIC,用PCR和DNA测序及序列比较检测基因突变。结果UU对多西环素最敏感,其次为米诺环素、交沙霉素、司帕沙星及克林霉素,对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高度耐药。而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MIC范围在0.25~8μg/mL,抑制UU活性强于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10株喹诺酮类耐药UU中有3株只有parC基因第80位TCA→TTA的突变,氨基酸由丝氨酸→亮氨酸,1株GyrA基因第95位密码子GAC→GAA的突变,氨基酸由天冬氨酸→谷氨酸。6株两者同时存在。结论在UU治疗中可首选多西环素,其次为米诺环素和交沙霉素。gyrA基因95位密码子和parC基因80位的突变密码子与UU耐喹诺酮类药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六种抗菌药物体外对解脲支原体与人型支原体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方法,测定了6种国产抗菌药物对30株解脲支原体(Uu)、30株人型支原体(Mh)体外抗菌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乙酰螺旋霉素、氟哌酸和强力霉素有较强的抗Uu与Mh作用。乙酰螺旋霉素抗 Uu的 MIC50与 MIC90为0. 25mg/L与1mg/L,抗Mh为0. 5mg/L与1mg/L。氟哌酸抗 Uu与Mh作用相同,MIC50与MIC90为0.5mg/L与1mg/L。强力霉素抗Uu的MIC50与MIC90为0.5mg/L与1mg/L,抗Mh为0.25mg/L与2mg/L。Mh对红霉素有高度抵抗作用,MIC50与MIC90为64mg/L与128mg/L。6株 Uu、4株Mh对四环素高度耐药,MIC50与 MIC90分别为64mg/L与128mg/L和16mg/L与32mg/L,但对其它抗菌药物敏感。小檗硷抗Uu与Mh作用相同,MIC50与MIC90为4mg/L与8mg/L,对耐四环素的Uu与Mh也有相同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的基因分型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反相斑点杂交技术进行解脲脲原体(UU)基因分型,揭示正常携带状态及感染状态下解脲脲原体的基因型,并建立一个能用于临床标本直接分型的简单、实用、可靠性好的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对有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病例组和正常体检人群进行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先取阴道分泌物,采用FQ-PCR做解脲脲原体检测。设计分型引物,对FQ-PCR阳性标本用反相斑点杂交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型鉴定。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总检出率为89.1%。对照组中解脲脲原体以parvum群(微小脲原体)为主(79.3%),其检出率较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高(P=0.018),而且以其中的1,3,6基因型的单型别为主(82.6%)。病例组解脲脲原体两群感染(16.2%)较对照组高(6.9%),差异有显著性(P=0.033),其中以T960群与Parvum群1型的多型别感染较高(P=0.009);在多型别感染中1型的检出率病例组较对照组高(P=0.026),而单型别感染中1型的检出率在对照组高(P=0.000)。结论parvum群,尤其是1,3,6的单型别在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而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的两群感染较正常体检人群高,尤以T960群与parvum群中1型的多型别感染较正常体检人群高,提示T960群有可能和1型起协同作用或独自导致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肉汤稀释法对解脲支原体 (Uu)进行 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 ,并与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四环素耐药决定子的结果进行比较 ,探讨其临床及实验意义。方法  42个Uu分离株经三次传代成纯培养物后接种于 96孔板小孔中 ,药液倍比稀释成 6 4μg/ml~ 0 0 6 μg/ml ,37℃培养 ,加药组以 72小时后仍不出现培养基由黄→红色变化的最小药物浓度为该药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根据tetM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采用PCR方法进行扩增 ,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消化反应。结果 四环素抗菌活性较差 ,MIC≥ 8μg/ml以上的中度敏感有 1 2株 ,且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的MIC也多达 8μg/ml与 4μg/ml。尚未发现对三类抗菌药同时耐药的Uu分离株。 42个Uu株的tetM阳性检测率为71 4%,除 1例外均出现预期酶解片段。结论 ①Uu分离株对四环素族药敏性较差 ,临床上经四环素类反复治疗难以阴转 ,并有症状的Uu感染病例可换用另外两类抗支原体药物 ;②载有tetM的Uu株可能成为耐药株 ,应结合MIC进行监测及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