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脏有余不足是说初生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这是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是肾水为基础,肝为主导,五脏间五行乘克制化规律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袁斌教授从五脏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经验。[方法]通过介绍袁斌教授从"肺脾气虚、心肝有余、肾不足"角度辨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经验,总结其学术观点和辨治方法,并附典型验案一例。[结果]袁斌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心肝有余为生理基础,肺脾气虚为病理特点,后期涉及肾阴亏虚。治疗分期而论,急性期辨证为风毒瘀热证,从心肝入手,治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祛风解毒,自拟丹芍方,迁延期辨证为肺脾气虚证,着眼于肺脾肾三脏,治以益气固表、健脾助运、滋阴补肾,选用玉屏风散、四君子汤加减。[结论]袁斌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有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万全是明代著名医家,《万密斋医学全书》中附有349则医案。从万全医籍所附医案探讨其小儿五脏观,得出以下四点结论。①以五脏有余不足释小儿生理,提出“三有余、四不足”之说,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阳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不足、阴常不足。②以调理脾胃作为治疗重点,主张脾与胃异同论,提倡节饮食,适寒温,遵“中和”之道。③小儿疾病以五脏为纲,从肝、心、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进行分证论治。④小儿亦有五脏情志病,怒、喜、思、悲、恐等情志活动与五脏密不可分,需顺欲治疗。  相似文献   

4.
多数医家认为HIV/AIDS常侵袭肾、脾、肺三脏,而对肝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重视不足。"肝为将军之官",肝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气血得畅,脏腑阴阳功能协调;相反,肝气虚衰,气血失和,变证迭起,诸病丛生,故"肝为五脏之贼"。本文通过辨析"肝为五脏之贼"的内涵,强调肝与其他四脏的生理、病理关系,从而为HIV/AIDS从肝论治提供理论依据,并总结相应方药供临床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5.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有内、外因之分,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内伏,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饮食、情志失调等,外因触动伏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搏结于气道,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而出现喘息。主要病位在肺,治疗上以治肺为主。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上下相应,肺气郁滞不降,则大肠腑气不通,肠腑气机壅滞又会进一步影响肺的肃降,因而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通腑法可较快缓解喘息。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辅助使用通腑法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医整体观念,五脏是一个整体,它们在生理情况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病理情况下相互影响。"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因而四时之气的生、长、收、藏皆得"土"助益。据脾胃与四脏之间在生理病理方面的密切相关,王庆其教授在临床上主张治脾胃可以安五脏、治五脏能够调脾胃,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咳嗽是小儿慢性咳嗽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张涤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疗效显著,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肺脾常不足,最易为风邪所伤,本病病位在肺,与肝脾密切相关,风痰为其主要病理因素,风痰伏肺,肺失宣降为其主要病机。以宣肺祛风、化痰止咳为基本治法,临床中审机制方,随证加减,注重辨质护理,强调鼻部保暖。  相似文献   

8.
从哮喘缓解期的病理因素出发探讨哮喘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原因,阐述了痰饮与瘀血对于哮喘缓解期发病的重要性。认为"痰伏于肺"是哮喘的夙根,是哮喘缓解期发病的根本病理因素,而瘀血亦贯穿哮喘发病的始终,是哮喘缓解期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津血同源,痰源于津,瘀本于血,痰、瘀互为因果,可相互胶结,阻滞气道,从而使病情难愈,痰瘀互结、留伏于肺是哮喘缓解期治疗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哮喘缓解期的治疗不能见痰治痰,见瘀治瘀,应当充分考虑到痰瘀之间相互化生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赵坤教授从痰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哮喘,究其病源,以痰饮为主,而痰饮的生成和肺、脾、肝、肾关系密切。肺失治节可生痰;脾失健运可生痰;肾气亏耗可生痰;肝气怫郁可生痰。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易受外邪侵袭,直接或问接影响到肺、脾、肝、肾4脏功能,导致水谷精微不归正化,津液代谢失常而形成痰饮。宿痰留伏,阻滞于气道,碍肺之宣肃、气之升降,在外因的作用下而易诱发哮喘,故有“无痰不成哮”之说。赵教授认为痰饮贯穿小儿哮喘发病的始终,从痰治喘为治疗小儿哮喘发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五、中医儿科 (一)小儿五脏生理和病理特点是什么? 答:小儿生机蓬勃,发育旺盛,表现在五脏生理特点是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心常多火,肾气常虚。(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小儿患病易虚,易实,发病急剧,易趋康复。表现在五脏方面的病理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肝常有余”理论,探讨化肝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思路。[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从“肝常有余”理论与儿童的生理、病理联系着手,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和论治规律,并阐释化肝煎的来源、方义及其在儿童慢性咳嗽中的应用,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肝常有余”理论分别阐述了儿童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生理上的“有余”体现了小儿良好生长发育的生理机能状态;病理上的“有余”指生理上的“有余”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转化为病理上的“亢盛”表现,是小儿疾病向“易实”转化的病理基础。由此探索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通常与感受外邪、饮食不适、情志不遂等因素有关,核心病机多为肝郁化火,木火刑金,症状特点多表现为春季多发、情志异常、夜间发作、病程日久,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调肝,同时联合治肺诸法,以达肝肺同治。化肝煎的主要功用是疏肝解郁、降逆散火,符合小儿慢性咳嗽的核心病机特点,临证可加减使用。文末所举小儿慢性咳嗽医案辨证为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证,治以疏肝泻火、化痰止咳为主,方用化肝煎加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肝常有余”理论可用于指导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运用化肝煎治...  相似文献   

12.
消渴病传统的病机认识是阴虚燥热,本宗《内经》“五脏皆柔弱,善病消痒”之论,结合近年研究与认识,分别探讨了五脏柔弱与消渴病的关系,提出五脏脏真不足在消渴病发生和转归中有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痰,瘀等病理产物是消渴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治疗该病不可局限于滋阴清热一祛,注重五脏之不足,且兼顾痰、瘀等病理产物的祛除,是提高中医药治疗消渴病及其并发症中医药治疗疗效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3.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Asthma,CVA),临床上也称其为"过敏性咳嗽"、"隐匿性哮喘"、"咳嗽性哮喘"等,属于一种特殊发作类型的哮喘,是诱发儿童慢性咳嗽的众多因素中较常见的一类,其发病在全球呈上升趋势。该症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剧烈和持续咳嗽,双肺听诊无哮鸣音,常伴清晨或夜间发作性咳嗽,无痰或少痰,运动时加重,无明显感染证据,可反复发作,此时往往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等疾病。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理生理改变与哮喘病同为持续性气道炎症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嗜酸粒细胞炎症  相似文献   

14.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下简称复感儿 )是指小儿每年有 7~ 1 0次或以上的呼吸道感染 ,其中包括数次下呼吸道感染 ,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 ,约占 6岁以下儿童的 1 0 %。尤其常见于 3岁以下的儿童。本病属中医学感冒、咳嗽范畴。目前西药虽能有效控制症状 ,但难以防治其反复复发 ,因此 ,探讨用中医药防治本病 ,有较大的临床意义。1 病因病机 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五脏六腑的形气皆属不足 ,其中以肺脾肾 3脏表现突出 ,而心肝 2脏相对有余。《育婴家秘·五脏论治总论》提出“五脏中肝有余 ,脾常不足 ,肾常虚”。复感儿卫外功能不固 ,…  相似文献   

15.
肝咳属五脏咳之一,肺外脏器的病理变化可累及于肺,引起的咳喘,小儿咳喘从肝风论治便是其中之一。从小儿咳喘的发病成因、病机、病理、病性,论证与肝咳有关且互相影响;从小儿咳喘的病理产物"伏痰"又称风痰的形成与治疗均与肝失疏泄有密切关系;从五行生克关系来论述肝风,小儿咳喘病变涉及主要脏腑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均与肝相互制约生化有关并会与肝产生动风关系。小儿咳喘从肝风论治,无论从理论意义,还是临床意义,都是非常重要的,结合中医辩证论治能有效提高咳喘疗效。  相似文献   

16.
孙晓旭  马淑霞  管志伟  丁樱 《中医学报》2020,35(6):1237-1239
丁樱教授根据小儿"三不足、二有余"生理特点及"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中医经典理论,认为脾虚湿困,痰湿内蕴,上扰于肺是慢性湿性咳嗽的主要病机,治疗主张"运脾泻肺,肺脾同治",脾转枢之机恢复,脾胃健运,气机升降如常,痰湿酿生无源,阻断痰液生成,则气道通畅,肺中痰自除,肺脏清灵,咳嗽渐平。在临床诊治中,对慢性湿性咳嗽患儿多运用六君子汤、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人参五味子汤、升阳益胃汤加减。  相似文献   

17.
小儿哮喘内因责之于"伏痰",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有关;外因则与六淫之邪、饮食调护、环境因素、情志因素等有关。湿邪与小儿哮喘具有重要的相关性,主要包括:脾虚生湿酿痰,上贮于肺,留为伏痰;肺脏气机失调,湿由内生,哮喘迁延;肾虚水湿上泛,聚而为痰,动则为喘;湿邪侵袭肺卫,触动伏痰,发为哮喘。无论内伤或外感,湿邪在小儿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故在本病的治疗中应注意祛湿方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肝常有余"的源流与沿革,阐述小儿"肝常有余"的生理、病理特点和属性,并分析小儿对病邪的反应及病理变化的倾向性,探讨"肝常有余"在儿科疾病如肺系疾病、脾胃疾病、惊风、夜啼、多发性抽动症诊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五脏为藏精之脏,但有以通为用之特性,其通主要表现为气机的升降出入和谐有序,血清精的畅通无阻,脏气通达,人即安和,分别从心,肝,脾,肺,肾各脏的生理,病理讨论了五脏以通为用的机理,提出了治五脏之疾,应以通为要务。  相似文献   

20.
蔡宛如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病位多在肺、脾、肾三脏,病程迁延,易出现"痰"、"瘀"等病理产物,常因虚致实从而导致急性加重事件的发生,临床多表现为正气不足、痰瘀内阻所致诸症。因此,蔡师认为"治未病"思想应贯穿该病治疗始末,该思想基于中医五脏生克乘侮规律,根据疾病传变特点,并且结合体质辨证,强调扶正培元的重要性,在治疗上多采取补肺健脾、温肾益气等方法,处方灵活,配伍严谨,在控制病情及预防急性加重等方面收效显著。由此,蔡宛如教授治未病思想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实用价值,值得传承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