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胃肠病,虽然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但影响其生活质量,并增加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生风险。鉴于此,有必要对IBS的中枢发病机制进行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是研究脑功能的一种非常有效、非侵入性活体观测技术,为评估IBS的“脑-肠轴”异常提供了新的视角。针灸治疗IBS效果肯定,但其中枢机制不完全清楚。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针灸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并对几种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方法在IBS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整理与分析了脊柱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机制、镇痛机制、生理和病理状态下推拿所诱发的中枢机制及相关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认为中医脊柱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应主要集中在生物力学机制,但生物力学机制不能完全解释手法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症状有效缓解还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技术(f MRI)的出现为研究脊柱推拿对中枢镇痛的机制提供了平台。结合中医整体恒动观及经络理论,f MRI可为动态观察脊柱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脑响应信息特征,为诠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枢镇痛效应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情感障碍主要是心境低落为突出特征的一类精神疾病。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脑内神经递质表达水平异常可能是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之一。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进行个体化治疗,利用中药和针灸对神经递质进行一定干预,起到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拟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与非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入手,探讨中医药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是以情感,认知和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当中,但对于自杀观念的改善作用尚未得到一致性结果。关于rTMS的治疗效果尚未得到统一的原因,很多研究认为与目前抑郁症病因学研究尚未明确有关。抑郁症作为一种神经精神疾病,与诸多脑区存在广泛关联,各个脑区又相互连接发挥作用,其中默认网络、情感网络、突显网络、其他皮质边缘网络以及认知控制网络视为当今的研究热点。目前认为rTMS通过刺激大脑皮层,通过脑网络中各种通路作为媒介对深层的脑区发挥治疗作用,引起目标脑区的活动性改变从而治疗抑郁症,但是究竟目标脑区应如何选取成为一大难题,本文从抑郁症脑网络发病机制与rTMS对于脑网络方面的影响分析rTMS对伴有自杀观念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改善抑郁症患者自杀观念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胃俞募配穴是针灸胃肠调节的经典用穴方案。目前胃俞募配穴协同效应中枢机制的研究,局限于简单的脑区功能定位,难以对脑区之间响应的因果关系和连接强度进行分析。采用条件格兰杰因果分析,度量脑区之间信息传递模式,可以构建脑区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对强度,更为有效地揭示了神经活动的动态过程,更加符合脑功能机制。将其运用于胃俞募配穴协同效应的中枢机制研究中,探寻脑网络区域间的因果传导有效连接模式,为其针刺效应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初步探讨平衡针疗法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对10例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患者,进行平衡针针刺前后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AFNI软件对与左侧杏仁核表现为显著联系的脑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结果:10例平衡针治疗好转的患者,脑功能连接分析显示丘脑、脑干、腹前核、腹外侧核、额内侧回、额上回、额叶眶上回、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海马回、扣带回、岛叶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结论:杏仁核是内源性痛觉调制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静息脑功能成像技术对杏仁核的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平衡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初步探讨平衡针疗法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对10例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患者,进行平衡针针刺前后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AFNI软件对与左侧杏仁核表现为显著联系的脑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结果:10例平衡针治疗好转的患者,脑功能连接分析显示丘脑、脑干、腹前核、腹外侧核、额内侧回、额上回、额叶眶上回、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海马回、扣带回、岛叶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结论:杏仁核是内源性痛觉调制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静息脑功能成像技术对杏仁核的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平衡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8.
推拿作为传统中医药非药物疗法的典型代表,在临床应用广泛,其中枢机制与特定脑区结构及功能活动密切相关。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发展,多模态MRI在探讨推拿中枢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多模态MRI无创、高空间分辨率等优势,可以进一步了解推拿起效的中枢效应,为其中枢机制研究提供客观可靠的神经影像学依据。因此,笔者对多模态MRI在推拿中枢机制研究中的进展进行述评,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疼痛作为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其相关机制一直以来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以血氧水平依赖效应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在急慢性疼痛的中枢定位、脑区联系等作用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作为直观、准确的研究工具,f MRI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常用静脉麻醉药物(如丙泊酚、氯胺酮及阿片类药物)镇痛效应的产生机制,丰富和完善了药物的药理研究成果,为临床合理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是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手法治疗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常用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手法治疗在改善颈椎病患者疼痛方面疗效显著,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临床对颈椎病患者脑结构及脑功能的可视化分析成为可能,从中枢角度提出的体感重塑学说成为研究颈椎病发病机制的新热点,基于中枢效应探究不同类型手法治疗颈椎病是手法研究的新方向。本文从调控大脑区域活动、改变默认模式网络、调节交感神经功能三方面阐述不同类型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中枢镇痛机制,发现手法治疗可通过加强中枢门控作用调节感觉运动整合过程的方式;或通过增强默认模式网络中感觉皮质和执行功能皮质的连接强度加快局部神经重塑,进而减弱负性记忆、情绪相关区域之间的白质纤维连接的方式;或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功能,恢复脑疼痛抑制机制和中枢敏化作用的方式来达到镇痛效果。本研究总结的疼痛激活相关脑区、脑功能网络及各种生物标志物与观察指标为今后研究提供方向。未来应用基础研究应循序渐进设计研究方案,注重研究人群的广泛性,多时点观测手法疗效机制,进一步丰富手法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三大脑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以回顾性临床文献研究的方式,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PubMed数据库近年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三大脑病的临床研究文献,结合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研究者对针灸治疗三大脑病进行了广泛研究,临床研究报道很多,为这一治疗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奠定了一定基础。结论:针灸治疗脑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希望相应的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尽快出台,使以后的临床研究更趋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针刺穴位、非穴位对大脑静息态功能网络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阐释针刺的神经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健康大学生20名,随机分为穴位组和非穴位组,穴位组针刺百会、双侧风池、双侧内关,非穴位组针刺上述各穴位旁开1.5~2.0 cm非穴位处.针刺30 min后,受试者即刻接受磁共振扫...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分为原发性抑郁症和继发性抑郁症。对于抑郁症的预防,可通过转变观念、平和心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穴位按摩、拔罐、灸法、刺血疗法、挑刺疗法和心理干预疗法等进行预防。针灸疗法则通过体针、电针、穴位注射、梅花针、耳针等针刺人体的穴位来影响人体的神经生化改变,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增加对脑组织及细胞的作用以及改善免疫因素异常等,从而来影响人类的情绪,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阐明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第5腰椎(L5)神经根性痛镇痛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对1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L5神经根性痛患者分别进行第1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针刺踝三针之"根痛2"穴位后功能像扫描和第2次静息态功能像扫描,应用相关软件对获得的试验图像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纯静息态激活的脑区有双侧的旁中央小叶、扣带回、丘脑、枕叶,及第三脑室周围、视交叉、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小脑蚓等部位。针刺时激活的脑区有双侧枕叶、颞叶、顶叶,中脑的左侧,小脑也有散在性的激活区域。出针后激活的脑区有双侧颞叶、丘脑左侧、胼胝体压部、视交叉、右侧内囊、脑桥、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等部位。结论 L5神经根性痛使大脑功能区发生变化,静息态默认网络的活动受到抑制,活动水平下降。针刺"根痛2"穴位后,其信号通过神经通路到达相应的脑功能区,使之被激活或者抑制,产生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搜集及整理相关文献,分析时间因素对针灸疗效影响的研究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个人展望。[方法]以针灸治疗、疗效、时间等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选取有关针灸疗效的34篇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文献,从介入时机、针刺时辰、留针时间、治疗间隔时间、疗程等方面分析时间因素对针灸疗效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时间因素对针灸疗效确有影响,但具体最佳时间参数与不同疾病密切相关,如针灸治疗中风和面瘫急性期介入效果更好,痛经患者经前期针灸治疗效果更佳。择时针灸较随到随针效果佳;多数疾病留针时间为30min,而中枢性疾病留针60min甚至更长效果更佳;在有效刺激的前提下,长疗程的针灸治疗较短疗程佳;关于针灸间隔时间尚存在较大争议。[结论]时间因素对针灸疗效至关重要,但具体时间参数尚无统一标准,且相关机制研究甚少,因此探讨针灸治疗中时间因素的规律和时间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灸循经筋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镇痛疗效以及对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及破骨细胞分化抑制因子(OPG)调控机制的表达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原则将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经穴组、阿是穴组以及循经筋规律性阿是穴组,共90例患者,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VAS评分比较,抽取膝关节滑液分离细胞,检测RANKL及OPG表达变化,观察比较各疗法的镇痛疗效和对RANKL及OPG调控机制。结果:三组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经穴组与阿是穴组治疗后RANKL及OPG显著降低,循经筋阿是穴组具有更强的抑制RANKL及OPG表达的作用,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艾灸对膝骨关节炎止痛效果良好,在抑制RANKL及OPG介导的炎症反应方面,经穴灸法与阿是穴灸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循经筋阿是穴灸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CiteSpace对针灸治疗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进展。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1983年1月至2022年5月已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HF的文献,运用CiteSpace绘制针灸治疗HF的科学知识图谱,并对文献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183篇相关文献,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学者以王茎为代表,主要研究机构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代表。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电针、艾灸;常用穴位:心腧、肺腧、内关;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趋势:关注HF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针灸治疗HF的研究热度逐渐上升,当前研究热点为针灸治疗HF的穴位、治疗方法的探索及临床疗效观察,未来会更多转向关注HF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针灸治疗HF的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镇痛疗效和对RANTES及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推拿膝骨性关节炎的镇痛抗炎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原则将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艾灸组、毫针组、推拿组,共63例患者,连续治疗1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VAS评分比较,抽取膝关节滑液分离细胞,检测RANTES及MCP-1表达变化,观察比较各疗法的镇痛疗效和对RANTES及MCP-1调控机制。结果:三组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艾灸组和推拿组治疗后RANTES及MCP-1显著降低,推拿组具有更强的抑制RANTES和MCP-1表达的作用,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推拿对膝骨关节炎止痛效果良好,在抑制RANTES及MCP-1介导的炎症反应方面,毫针疗法没有显示抑制作用,艾灸和推拿疗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推拿疗法优于艾灸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6种针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策略检索在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中关于6种针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时间范围从建库至2020年7月。2位研究者独立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后再使用ADDIS、Stata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1篇文献,3 311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效率上,针刺、温针、隔物灸、热敏灸优于西药及电针;温针、隔物灸优于针刺。6种针灸疗法有效率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隔物灸、温针、热敏灸、针刺、艾灸、电针。结论 6种针灸疗法中隔物灸有效率最高,但受纳入文献数量及质量影响,结论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