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毒立论"治疗痹证,毒为痹证发生的外部原因,虚为痹证发生的根本原因,瘀为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毒、虚、瘀"在痹证发生发展过程中,既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亦是重要的病理产物。在治疗上,灵活应用"解毒、补虚、祛瘀",痹证急性期,当以解毒为先,兼以祛瘀,酌加补虚之品;痹证缓解期,以祛瘀为重,兼以解毒,补虚扶正以驱邪外出,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全面总结中医学有关“毒邪”的证治理论.方法:收集相关“毒邪”理论及“毒邪”致病的文献资料,归纳“毒邪”历史源流,探讨“毒邪”致病的证治规律.结果:“毒邪”可归为“邪盛为毒”与“邪蕴为毒”二说,长于“外毒”而短于“内毒”.从“毒邪”辨治来看,对于诸多顽疾的认识与治疗亦有所创新.结论:近代医家对“毒邪”颇有创新,主张“邪盛为毒”,倡导“毒分内外”,其中“内毒”为患,既为病变之所生,亦为病变之始因,但其毒理未详,尤当深究.  相似文献   

3.
赵昌林 《中医学报》2016,(11):1633-1636
毒邪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因,恶性肿瘤所产生的内源性毒邪是肿瘤进展和转移的中心环节。因此,解毒抗癌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具体分为清热解毒、健脾解毒和活血解毒三类,其中清热解毒法用于治疗毒热内结证,健脾解毒法用于治疗正虚毒盛证,活血解毒法用于治疗毒瘀内阻证。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证型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痹证是临床的常见病症,在该病治疗中经常使用乌头。结合为什么使用乌头、临床应用剂量、应该怎样使用乌头以及如果发生乌头中毒后如何处置各个方面展开了详细论述,并介绍了应用乌头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今古对比研究,汲取百家之言,浅谈"毒"的含义及解毒之法。方法通过查找文献和归纳总结名医经典理论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重点论述了"毒"的古今含义及解毒之法,更进一步的了解中医有关"毒"的理论。结论毒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也是药物的本性;同时使人们在应用时应树立客观辩证的态度,避其害,用其利。  相似文献   

6.
芜湖市中医医院李有伟主任从事痹证临床研究多年,对于“有毒”中药在痹证治疗中的应用颇有心得,笔者有幸师从,现将学习所得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黄又名生军、川军、将军、大王、黄良、火参、肤如等,其功效以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以大黄为主的大、小及调胃三承气汤方最为人所熟知,主治实热便秘,积滞腹痛,并广泛用于内伤杂病中。笔者认为,大黄长于泻火解毒,功善活血,经适当加减配伍于治痹方中可通经络之瘀滞,清关节红肿热痛诸症,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痹证。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治疗恶性肿瘤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随着对于"毒邪致癌"机理认识的深入,解毒类中药在恶性肿瘤治疗方剂中的配伍应用日益广泛。根据初步统计,在治疗常见恶性肿瘤方剂中配伍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者达30%以上[1],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方剂中配伍使用攻毒祛邪类中药者近40%[2]。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在痹证治疗中的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时,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内由痰、瘀、热毒引起经脉闭阻,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着沉困,麻木不仁,关节肿大,屈伸活动不利,甚则关节变形,累及脏腑,致瘫痪等病症。  相似文献   

10.
消渴日久,脏腑耗损,气阴两虚,精微化生过剩,津液输布失常,内生糖毒、浊毒、热毒,"毒"淫机体,挟糖毒耗损气血,挟浊毒黏滞缠绵,挟热毒灼营伤阴,致使血行不畅,"瘀"从"毒"化,共损目络,而成消渴目病。"毒瘀损络"为消渴目病的关键病机,解毒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解毒通络使水谷精微得以运化,津液输布恢复正常,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受其濡养,从而改善消渴目病诸症。针对毒之成因和毒之特性,在解毒通络的同时,结合益气、养阴、化痰、清热等法治病求本,扶正祛邪。健脾益气使脾气强健,气血化生源源不息;养阴生津使阴精充足,肝肾之精源源不绝;祛除痰浊、清热解毒,使营阴充足不黏稠、血行流利不成瘀。活血化瘀法应贯穿本病的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1.
吴鞠通对痹证的认识和治疗独具一格。痹证寒湿固有,热湿尤多,病机为湿聚热蒸,蕴于经络,而为热痹、湿热痹。吴氏遵循治疗温病的思想,对热痹、湿热痹重在清利,创立治痹之主方加减木防己汤,并主张宣通肺气,通利下焦,湿热具化,经络畅通。  相似文献   

12.
痹证多因风、寒、湿邪阻痹气血经络而致,病程迁延难愈,恢复缓慢,故饮食调理显得更为重要。为了饮食疗法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使人们能更好地减轻疾病所带来的痛苦,该文将从痹证的五个证型对其饮食疗法进行分析探究,以每个证型具体的食疗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同步12导联心电图信号的Lyapunov指数谱。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西医诊断冠心病且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同步12导联心电图信号的Lyapunov指数谱差异。结果:两组年龄、吸烟史、体重质量指数(IBM)、血压、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同步12导联(Ⅰ、Ⅱ、Ⅲ、a VR、a VL、a VF、V1、V2、V3、V4、V5和V6)心电图信号的最大Lyapunov指数分别为(0.0201±0.0037)、(0.0193±0.0036)、(0.0282±0.0057)、(0.0276±0.0057)、(0.0297±0.0065)、(0.0270±0.0059)、(0.0273±0.0066)、(0.0290±0.0065)、(0.0279±0.0068)、(0.0277±0.0062)、(0.0274±0.0061)和(0.0285±0.009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0649±0.0092)、(0.0621±0.0088)、(0.0866±0.0010)、(0.0880±0.0094)、(0.0797±0.0087)、(0.0801±0.0087)、(0.0826±0.0095)、(0.0806±0.0105)、(0.0769±0.0099)、(0.0864±0.0089)、(0.0811±0.0087)和(0.0764±0.006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图和lyapunov指数谱变化曲线图发现,心电图信号具有明显的混沌特征。结论:同步12导联心电图信号的最大Lyapunov指数可作为心血瘀阻型胸痹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论中医毒邪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王永炎院士为首的老一辈专家将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作用的清开灵注射液应用于缺血性中风病急危重症的救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疗效。现代研究发现,脑缺血发生后出现的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毒性氧自由基、酸中毒、花生四烯酸等一系列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神经细胞的凋亡,而清开灵注射液在不同环节、不同程度上阻抑了上述具有“毒”性效应的级联反应因子,这就促使我们对中风病病因病理深入思考。1997年王永炎在“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一文[1]中,明确提出了毒邪的概念:“毒,何谓也,我们认为主要是…  相似文献   

15.
16.
Thirteen patients with disabling idiopathic hemifacial spasm received botulinum toxin A injections to the affected muscles. Previous treatments, including one 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 had no sustained benefit. There was excellent response in all the patients with improvement in social disability. Local side effects were mild and transient and include mild facial weakness. One patient had mild diplopia. The benefit lasted more than three months. Reinjection resulted in identical efficacy. Botulinum toxin A injection is a useful therapy for Hemifacial spasm.  相似文献   

17.
中医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为“寒湿疫”、“湿毒疫”范畴,是“疫”邪引起,以湿邪为重要特征,由寒湿起病,在疾病早中期呈现寒湿袭表、阻肺、碍脾的临床表现,故其病位在表、在肺、在脾,呈现痰湿内蕴。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聚湿成痰、化热化燥、湿毒壅肺,伤阴致瘀,甚者闭脱危象,总体病理变化表现为“痰、湿、毒、瘀”,痰湿为本,毒瘀为标。治疗当以化痰祛湿,贯穿始终,早期应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可截断病情,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李曼  李军 《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0):62-63,66
目的:通过在胸痹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特色疗法,揭示其在胸痹护理中的显著疗效.方法:在胸痹临床护理中应用整体观念、辨证施护及五行学说等中医特色护理.结果:各项护理工作到位,能提高胸痹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中医特色护理疗法对于胸痹有着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热毒学说在心系疾病中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前气候环境、饮食结构、工作生活习惯、体质等较以前有所不同 ,易导致火热之邪 ,同时体内脂毒、糖毒、浊毒、瘀毒蓄积蕴结 ,变生热毒 ,邪气亢盛 ,败坏形体 ,损伤心及心络 ,导致冠心病、高血压、过早搏动、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心系疾病的发生发展 ,并且具有病变复杂、骤发性烈、凶险善变、虚实夹杂、顽固难愈等毒邪致病的特点。临床及实验研究资料证明 :以清热燥湿、解毒通络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清热解毒通络、滋阴和营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 ,清热解毒法治疗高血压 ,清火化痰解毒法治疗过早搏动 ,益气补心、养阴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均取得良好效果。本文阐述的心系疾病的热毒学说 ,深化、发展了对心系疾病本质的认识 ,并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 ,已成为指导心系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学说。它的核心是重视热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积极应用清热解毒的方法 ,阻止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减轻脏腑气血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毒损络脉诠释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毒损络脉是晚近由作者在致力于复杂难治性疾病的研究中,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从创新中医学病因与病机的理论高度首次提出的。是一种具有病因、病机和病证属性等多种内涵的新的理论假说。该假说的先声是切入中风病研究的毒损脑络学说的提出[1],嗣后于国内系列展开的毒损肺络、肝络、肾络等的研究,以及由这些研究所得到的临床效应和生物学基础方面的证据,使毒损络脉学说逐渐成为中医界关注的焦点。1毒损络脉的理论基础据对有代表性的千余部古代医籍的初步检索,古人关于毒的散在论述多达万余处,可见于历代医家的文献记载中。不仅有病名、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