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晓华 《微创医学》2022,(5):665-668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1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聚焦解决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疾病不确定感、心理状态,以及遵医行为、一次性电极植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满意度评分、一次性电极植入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术期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从而提高其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探讨其与患者的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分别应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1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中,不明确性维度得分为(46.80±15.12)分,复杂性维度得分为(25.82±5.44)分,不一致性维度得分为(19.10±6.55)分,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为(14.84±4.87)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106.20±19.19)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7.56±10.39)分,其中客观支持得分为(11.06±5.33)分,主观支持得分为(18.90±7.72)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为(7.56±1.85)分;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455,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确定感大多处于中等水平,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调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有效社会支持,帮助患者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希望水平、应对方式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ishel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Herth的希望量表(HII)、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33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体得分范围45~67分,平均(56.42±6.63)分,其中不明确性因素得分范围28~42分,平均(35.58±4.05)分,复杂性因素得分范围13~26分,平均(20.76±3.11)分。面对的应对方式使用最多,屈服的应对方式使用最少;27.27%的患者处于低希望水平,66.67%的患者处于中等希望水平,6.06%的患者处于高希望水平。疾病不确定感与面对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屈服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回避应对方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并促使患者积极的应对疾病及化疗所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樊少磊  张谦  单岩  苗金红  韩晗 《广东医学》2013,34(6):981-983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对80例尿毒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尿毒症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为中等水平,得分为(102.16±5.97)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1.60±3.69)分;生活质量处于中低水平。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生活质量均呈负相关。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程度及生活质量状况,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尿毒症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希望水平、应对方式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Mishel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Herth的希望量表(HⅡ)、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33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体得分范围45~67分,平均(56.42±6.63)分,其中不明确性因素得分范围28~42分,平均(35.58±4.05)分,复杂性因素得分范围13~26分,平均(20.76±3.11)分.面对的应对方式使用最多,屈服的应对方式使用最少;27.27%的患者处于低希望水平,66.67%的患者处于中等希望水平,6.06%的患者处于高希望水平.疾病不确定感与面对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屈服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回避应对方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并促使患者积极的应对疾病及化疗所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226例,对入选患者均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运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评价,比较患者在住院手术期间不同时间点疾病不确定感与状态焦虑水平等变化.结果 1)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状态焦虑水平:入院当天处于高水平;与入院当天比较,术前1晚、术后3 d明显下降(P〈0.05);而出院当天显著下降(P〈0.01).2)出院时患者满意度、护患沟通率以及健康教育覆盖率,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整体护理可以降低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状态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科癌症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症状困扰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4例妇科癌症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100.75±12.46)分,其中90.38%的患者为中、高水平。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肿瘤分期、症状困扰和社会支持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论:大部分妇科癌症化疗患者存在中、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护理人员应根据其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0):102-10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不确定感对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肝硬化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确定感调查结果分为低水平组16例、中水平组30例、高水平组14例。比较三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应对方式评分,分析肝硬化患者不确定感水平与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不确定感低水平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为(74.3±8.3)分、自我效能为(30.3±3.6)分、应对方式为(48.6±5.3)分,在三组中均最高,高水平组上述评分均最低,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确定感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926,P=0.000)。不确定感与自我效能呈显著负相关(r=-0.952,P=0.000)。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859,P=0.000)。结论肝硬化患者的不确定感影响其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在临床工作中,应对患者的不确定感进行评估,以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感知的心理授权现状。方法采用心理授权量表对云南省综合医院的86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心理授权感知的总体心理授权得分为(2.78±0.47)分,工作意义维度得分(4.21±0.51)分,工作影响维度得分(2.19±0.32)分,自我效能感维度得分(2.83±0.43)分,自主性维度得分(1.35±0.37)分。结论急诊科护士感知的总体心理授权处于中等水平,工作意义处于高水平,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影响及自主性均处于低水平,护理管理者应该采取措施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心理授权水平。  相似文献   

10.
高征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188-189
目的:探讨疾病不确定感对恶性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对我院2007年5月~2011年5月70例恶性骨肿瘤住院患者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体得分(125.00±15.98)分,疾病不确定感在4个维度上均存在。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较低水平组患者低(P〈0.05),且在疾病不确定感的4个维度中患者的不明确性评分最高。结论:医护人员应采用各种相关的措施,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帮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道单中心100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结果,总结相关经验。方法 连续入选2010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我中心行T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00例,观察分析手术成功率、死亡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78.1±6.8)岁,其中男性68例,胸外科协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STS)平均分数9.9±6.0。12例患者经颈动脉途径,87例经股动脉,1例经升主动脉。均使用自膨胀瓣膜,手术成功率97%。术中预扩张球囊平均大小(19.6±2.0) mm,后扩张球囊平均大小(21.4±2.2) mm,瓣膜植入平均深度为瓣环下(4.3±3.4) mm。术前、术后平均跨主动脉瓣压分别为(51.3±19.7) mmHg和(11.7±6.1) mmHg (P<0.001),术前、术后瓣口面积分别为(0.6±0.2) cm2和(1.7±0.5) cm2 (P<0.001)。随访30天内,死亡率为2%,中风发生率为1%,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率9%,TAVR术后起搏器植入组与非起搏器植入组的瓣膜植入深度分别为(7.2±3.1) mm和(4.2±3.3) mm (P=0.011)。二叶式主动脉瓣组与三叶式主动脉瓣组在并发症及血流动力学方面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TAVR对我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二叶式与三叶式主动脉瓣膜的手术结果相似。TAVR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发生率较低,这与植入深度密切相关,可能与较小球囊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临时起搏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科收治AMI合并慢性心律失常患者30例,植入临时起搏器后,观察血压改变、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起搏器植入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脉压差较植入前明显升高(P〈0.01);在临时起搏器的支持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抢救成功率90%;平均植入时间(10.5±2.5)min;平均起搏时间(5.2±3.5)d;经临时起搏后,恢复窦性心律,顺利渡过超急期,仅1例需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予相应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临时起搏器在AMI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效果肯定,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抢救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63例次永久起搏器更换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永久起搏器更换原因及更换术并发症的防治对策,并探讨旧电极的处理方法.方法 更换术病人57例,男38例,女19例,年龄74岁±8岁(56~94)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1例,Ⅱ度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6例.单腔起搏器49例,双腔起搏器8例,起搏器平均使用时间9.25(2~15)年.共更换63例次,其中更换电极13例次.结果 起搏器更换术原因为起搏器电池自然耗竭57例次,电池提前耗竭2例,电极导线不全断裂2例,囊袋感染2例.更换术并发症9例,分别为囊袋血肿4例,电极脱位3例,废弃电极脱入右室2例.更换起搏器时起搏阈值[(0.77±0.40)V]比初次植入时的阚值[(0.60±0.21)V]明显高(P<0.01).更换时的电极阻抗[(854±136)Ω]、R波振幅[(12±4)mV]与植入时[(828±176)Ωn、(12±4)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起搏器更换主要原因为电池自然耗竭.经测试大部分心室电极可以继续使用.起搏器更换术严重的并发症是废弃电极脱入右室,正确的电极处理方法可以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徐小雅 《西部医学》2012,24(4):794-796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护理对策及健康指导。方法对2009年4月~2011年10月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4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17.5%,其中起搏器囊袋积血2例(28.6%),起搏器感知障碍1例(14.3%),起博器综合征1例(14.3%),电极脱位2例(28.6%),肺内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14.3%)。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重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观察及护理,熟悉相关理论知识,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对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报告29例(53次)缓慢心律失常的老年人(≥60岁)经静脉埋藏永久起搏器的结果,就埋藏永久起搏器患者缓慢心律失常类型,病因,适应证,随访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着重了解老年患者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起搏器安置术后囊袋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院心内科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行起搏器安置及资料完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囊袋并发症。结果 (1)本组810例,平均年龄(68.2±8.6)岁,其中男494例,女316例。148例(18.3%)为VVI/或AAI单腔起搏器安置术患者,662例(81.7%)为双腔起搏器(DDD)、心脏同步化起搏(CRT)及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安置术患者;(2)囊袋血肿31例(3.8%),其中年龄75岁以上、长期服用抗栓药物、合并血管疾病与囊袋血肿发生率密切相关(P<0.05);(3)囊袋皮肤破溃14例(1.7%),10例发生在术后3~12个月内,其中年龄75岁以上、起搏器更换、体质量指数22以下、手术时间与囊袋皮肤破溃密切相关(P<0.05)。结论囊袋并发症并不少见,合理使用抗栓药、尽量深埋起搏器是防治囊袋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住院放疗期间疾病的不确定感以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描述性研究,选择在我院住院放疗的鼻咽癌患者98例为调查对象。渊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症状、社会支持情况、疾病不确定感等,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凶素。结果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得分(82.1±12.8)分,其中低水平患者22例,占22-4%,中等水平患者76例,占77.6%。社会支持、症状对生活的妨碍是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冈素(P〈0.05)。结论社会支持、症状对生活的妨碍、文化程度、放疗次数、诱导化疗+同时期放化疗、不同职业等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性以及不同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罗彬  冯琦  姜华 《中外医疗》2016,(24):7-9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水平和患者预后情况之间的联系的相关性。方法从该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住院患者中整群选择重症肺炎ICU患者进行对照试验,一共65例,对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和外周静脉血的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①随着病程的延长,两组患者在血液和肺泡灌洗液中的IL-6有所降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第7天,可见IL-6与患者预后没有显著的相关性;②随着病程的延长,无效组血液和肺泡灌洗液中IL-10水平有所升高,好转组血液和肺泡灌洗液中IL-10水平有所降低,第4天(10.11±2.64)pg/mL比(3.10±2.49) pg/mL和第7天(18.42±6.22)pg/mL比(2.02±1.02)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患者的IL-10水平变化与预后有一定相关性。结论了解炎症细胞因子与重症肺炎病情的之间的关系,对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诊断价值,从而进一步了解细胞因子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长期程控随访的临床结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416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患者术后随访及程控资料,随访时间1~5a,内容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起搏器故障发生情况,行多导联心电图、胸部X线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根据需要对部分患者调整起搏参数和重新手术处理。结果 程控随访过程中发现各种起搏功能障碍及随访中的并发症31例,经过调整参数和重新手术处理均得到满意转归。结论 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定期程控随访至关重要,可及时发现和处理永久性起搏器相关的起搏故障和并发症,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