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HD+唧组)24例和单纯血液透析组(m组)2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等生化指标;使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法(MQSGA)评估营养状况;健康人1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血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各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两组之间营养不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D+HP治疗后各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下降,MQSGA评分显著降低(P〈0.01);HD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透患者存在着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炎症介质,改善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补肾排毒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排毒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90例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补肾排毒合剂,对照组加用爱西特和百令胶囊.比较两组肾功能、营养状态和血浆瘦素、神经肽Y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UN、Scr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营养状态好转,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治疗前Leptin、NPY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Leptin、NPY较治疗前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排毒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疗效明显,可降低BUN、Scr,改善营养不良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入选ESDN患者75例,其中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25例、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组(HD+ HDF组)28例、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组(HD +HP组)22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与胰岛素抵抗、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S)及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应用Daugirdas公式计算透析充分性(KT/V),分析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ESDN患者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的影响;健康人1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3组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与营养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TNF-α及IL-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治疗12周后,血液灌流治疗与胰岛素抵抗、CRP、TNF-α、IL-6、Hb、Alb及BMI均显著相关;胰岛素抵抗和营养状态:HD+ HP组治疗前后有改善(P<0.05),较HD组和HD+ H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因子:HD+ HP组治疗前后、以及较其他两组显著降低(P<0.01),较正常对照组仍增高(P<0.05),HD+ HDF组与HD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的ESDN患者体内长期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炎症介质,降低ESDN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瘦素(Leptin)、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MHD患者60例,随机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组(A组)、高通量血液透析组(B组),血液透析滤过组(C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D组),分析MHD患者血清瘦素、炎症水平及营养状况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统计参数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及透析相关参数:透析时间、透析剂量、超滤量、血红蛋白、体重指数、Leptin浓度、IL-6浓度、电解质水平、尿素氮清除率(Kt/V)等。结果:(1)MHD患者Leptin、CRP、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Alb、BMI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2)A组透析6个月后Leptin、CRP、IL-6、Alb,BMI无明显变化,B、C两组透析6个月后Leptin、CRP、IL-6水平降低,Alb、BMI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MHD患者Leptin与CRP、IL-6水平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CRP、IL-6与BMI,Alb呈负相关。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能够减轻高瘦素血症及炎症反应,改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 (ESRD)患者血清Leptin水平改变与营养不良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 (ELISA)及放射免疫法测定 40例ESRD患者和 12例健康志愿者血Leptin及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水平 ,同时应用临床上常用的整体评估 (subjectiveglobalassessment ,SGA )作营养不良分级 ,并对血Leptin水平与营养不良等级之间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ESRD患者Leptin水平明显较正常对照组高 (39.4± 7.3ng/mlvs18.4± 3 .3ng/ml,(P <0 .0 5 ) ,并与SGA营养不良等级呈正相关。 结论 :ESRD患者血清Leptin异常升高与其营养不良状态密切相关 ,可能是引起ESRD患者厌食、蛋白质摄入不足、能量消耗增多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祛毒丸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营养不良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祛毒丸,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营养不良炎症评分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均升高(P0.01),治疗组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均升高(P0.01),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营养不良炎症评分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祛毒丸可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状态,抑制微炎症状态是其有效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具有健脾益肾、和中降浊、活血化瘀功效的扶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102例长程CA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为基础治疗,治疗组为基础治疗加用扶肾颗粒.结果:扶肾颗粒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能改善患者食欲,降低主症评分及SGA评分(P<0.05),升高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P<0.05).结论:扶肾颗粒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HDF)对挤压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例挤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在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内外科治疗,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HD),治疗组给予血液透析滤过(HDF),同时测定两组血白细胞(WBC)、肌酐(Scr)、尿素氮(BUN)、肌红蛋白(Mb)、血钾(K^+)、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并分析比较两组并发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并发症及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结论:血液透析滤过较血液透析对治疗挤压综合征有更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艾灸对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腹膜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药艾灸)与对照组各13例,观察治疗前后透析超滤量(UF)、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及中医症状计分和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法(MQSG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总超滤量明显增加,hs-CRP、IL-6明显下降,Alb及Pre-A明显增加,中医症状计分和MQSGA评分增加,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艾灸可以有效提高透析超滤量,减轻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重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效果。 方法:51例HL-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重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第2、7天的相关疗效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2天,观察组血甘油三酯(TG)及血、尿淀粉酶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大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前白蛋白明显升高,SIRS评分、APACHE II评分、Ranson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而对照组除Ranson评分明显降低外,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第7天,观察组以上指标均进一步改善,对照组大部分指标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双重血液滤过能有效降低TG水平,改善微循环障碍,维持机体促抗炎细胞因子平衡,改善HL-SAP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疗法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1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血肌酐、尿素氮、eGFR(用EPI公式估算)、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尿酸、肝功能(ALT、AST)、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情况;并每周监测以下指标:血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治疗组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且对水肿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eGFR水平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eGFR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的血肌酐、eGFR水平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有显著减少(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ALT、AST水平也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PT、APTT、TT水平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Fib水平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F早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具有改善凝血/纤溶系统紊乱,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进展;且治疗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适合长期治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金蝉补肾汤治疗慢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金蝉补肾汤治疗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在生化及免疫指标方面的变化,探讨其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临床慢性间质性肾炎病例72例,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肾两虚型、气滞血瘀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治疗前2周开始低蛋白饮食,治疗组服用中药金蝉补肾汤,对照组服用西药科素亚与中药保肾康。观察治疗3个月后两组临床症状、生化及免疫指标方面的变化。结果:金蝉补肾汤治疗组用药前后比较,患者24h尿蛋白定量下降(P〈0.05),肌酐和尿素氮明显下降(P〈0.01),尿渗透压明显提高(P〈0.05),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用药前后比较,24h尿蛋白定量显示下降明显(P〈0.05),而血常规指标无差异。治疗组以尿β2-M降低及6-K-PGF1α升高尤其显著(P〈0.05)。对照组以血、尿β2-M降低及tpA/PAI升高尤其显著(P〈0.01,P〈0.001)。结论:金蝉补肾汤通过保护肾间质微血管而减少肾小管间质慢性损伤,是延缓肾间质纤维化、治疗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及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疗效。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30例,随机分对照组(A组)、饮食干预组(B组)和左卡尼汀组(c组),每组10例;均给予每周3次血液透析治疗,B、C组患者给予饮食干预,C组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连续观察12周,比如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A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B组BMI、TP、Alb、PA、SCr、BUN、TC及TG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BMI、TP、Alb、PA、SCr及BUN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BMI、TP、Alb、PA、SCr及BUN较B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通过充分的血液透析、饮食干预及左卡尼汀治疗能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维持血液透析(HD)患者在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后血清瘦素(Leptin)浓度及一些营养指标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40例HD前血清Leptin浓度,对其中20例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的HD患者,予口服碳酸氢钠,比较治疗前后血清Leptin浓度变化,将Leptin与体重指数(BMI)、血清碳酸氢盐、血浆胰岛素、血浆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及其他生化指标作相关分析.设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各组均以性别再分组.结果:HD患者血清Leptin男组(5.987±5.708)μg/L,与BMI正相关(P<0.05),女组(8.081±4.524)μg/L,与BMI无相关性.酸中毒组治疗后Leptin、胰岛素略升,血脂代谢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酸中毒的HD患者血清Leptin与碳酸氢盐、胰岛素、iPTH、白蛋白、血脂等均无相关性.男、女两组Leptin均与健康对照组和无酸中毒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后HD患者营养状况有所改善,血清瘦素浓度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及微炎症状态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适应证。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以单纯西医治疗为对照,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39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9例),治疗12周,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瘦素(Leptin)、白蛋白(Alb)、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等疗效指标及肝功能、不良事件等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的人口学特征及hs-CRP、Leptin、Alb、RBC计数、Hb及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1)单纯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RBC计数、Hb及Hct,hs-CRP、Leptin、Alb分别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更显著(P〈0.05)。2)相关分析表明血清hs-CRP浓度与Hb、Hct、Alb呈负相关(P〈0.05或P〈0.01)。3)观察过程中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贫血状态和微炎症状态,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静脉营养治疗是否可以通过逆转营养不良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方法采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法对65例MHD患者进行评分,按照得分分为轻、中、重度营养不良,同时测定与营养不良相关的血生化指标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b6)水平,将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周3次在血液透析中给予肠外营养治疗(IDPN),共4周,治疗期结束后再次进行MIS评分及以上指标检测,对照组不接受IDPN治疗。结果治疗期末,治疗组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比例(17.14%和2.86%)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MIS评分下降[治疗前为(13.92±2.18)分,治疗后为(8.48±1.32)分,P〈0.05)];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升高,铁代谢和贫血指标改善;治疗后CRP和IL-6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RP治疗前为(6.82±2.71)mg/L,治疗后为(3.05±1.86)mg/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治疗前为(82.65±22.38)ng/L,治疗后为(33.19±12.50)ng/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PN可改善MHD患者营养状况,减轻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六君子汤对慢性肾衰竭(CRF)伴营养不良患者血清瘦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CRF伴营养不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复方-α酮酸片治疗,每次2.52 g,每日3次;治疗组加用加味六君子汤,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Scr、Leptin、CRP、IL-6、TNF-α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Leptin、IL-6、TNF-α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六君子汤可能通过下调Leptin、CRP、IL-6、TNF-α水平等机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一炎症反应综合征现象普遍存在而且目前为止尚无有效治疗措施的情况下,探索新的组合型治疗方式——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血液净化中心筛选C-反应蛋白(cRP)大于8mg/L的MHD患者20例,先HD治疗3个月,每周透析3次,之后改为HD联合HP治疗3个月,每周透析3次,其中一次为HD联合HP,再改为HD治疗3个月。于0,3,6,9月时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各项指标并进行营养相关的体格测量和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结果:(1)患者CRP水平在0、3、6、9月时分别为:(18.62±12.71)mg/L,(23.60±12.16)mg/L,(10.91±7.14)mg/L,(12.13±6.95)mg/L,加用HP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停用HP后CRP水平有所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D+HP治疗能降低Leptin、IL-8、TNF—α水平(P均〈0.01),停用HP后Leptin、IL-8、TNF—α水平有所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在O、3、6、9月时分别为(35.4l±0.88)g/L,(35.49±O.96)g/L,(36.89±0.66)g/L,(36.54±0.5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用HP后Alb水平有所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联合HP能降低维持性血透患者CRP水平及部分中分子毒素水平.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Alb水平,从而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尿毒清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a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MHD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血hs-CRP、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清胶囊可以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改善贫血。  相似文献   

20.
结肠透析治疗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治疗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CRF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结肠透析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尿毒清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微炎症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前白蛋白(PA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透析治疗可改善CRF患者的微炎症及营养状态,延缓肾功能进展,延长非透析治疗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适用于CRF早中期特别是合并有习惯性便秘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