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共施行介入封堵治疗61例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1例,室间隔缺损2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15例,肺动脉狭窄2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均采用Amplatze...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并对近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120例先心病经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PDA36例,ASD13例,VSD70例,PDA并VSD1例,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采用造影或术后72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结果PDA、ASD、VSD成功率分别为97.2%、100%、98.6%,不成功原因为缺损或导管直径过大,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PDA、ASD、VSD是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一种可靠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应用超声心动图指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心导管放置封堵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缺损部位,是近几年来介入治疗先心病的一种新方法。本文总结了我院2003年10月~2006年10月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行Amplatzer封堵的室间隔缺损31例患者资料,以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介入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X线透视、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以及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结果 即刻成功率98.7%(78/79).2 例封堵术后早期少量残余分流;1例VSD术后出现血尿,经药物治疗5 d后症状消失;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均经药物治疗后消失;全组无死亡.结论 经导管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ASD、PDA、VSD和PBPV治疗PS近期疗效确切,操作技术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例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予即刻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观察疗效。结果22例均封堵成功,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术毕PDA和VSD杂音消失,即刻造影和TTE随访均无残余分流;ASD术后即刻TTE示有2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微量二尖瓣反流,随访3~6个月时2例残余分流和1例二尖瓣反流消失。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PDA、ASD或VSD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PDA 1例,ASD 3例,VSD 2例)均在X线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和VSD。结果全组封堵成功率83.3%,1例未做封堵。所有封堵成功的患者均于术后48小时、1月和6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残余分流。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是治疗PDA、ASD和VSD的一种操作方便、成功率较高、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何劲松  莫云秋  庞伦祥  王强 《广西医学》2009,31(11):1621-1622
目的观察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1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其中房间隔缺损(ASD)5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66例,室间隔缺损(VSD)98例。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即刻封堵成功214例。成功率为99.1%(214/216);66例PDA和52例ASD全部封堵成功;VSD98例,封堵成功96例,成功率97.96%。不成功的2例是因为封堵器到位后分别出现Ⅱ度2型房宣传导阻滞和主动脉瓣反流而未释放封堵器。结论国产封堵器闭合ASD、PDA和VSD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透视下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和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共19例病人,其中房间隔缺损12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室间隔缺损2例,均在心脏超声和X线指引下用国产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19例病人均封堵成功,术后超声显示无残余分流,术后1月、3月、半年复查,均未见残余分流及其他并发症.结论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9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进行微创封堵治疗,包括172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术,34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经皮封堵治疗术,63例室间隔缺损采用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术,29例采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矫正术。术后3 d、3个月、6个月、1 a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定期随访疗效。结果 172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中,13例改为经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修补术,余均封堵成功。34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经皮封堵治疗术中,27例封堵成功,7例改为经胸小切口封堵成功。63例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治疗中,7例改为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修补术。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11例合并Fallot四联症,7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1例合并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其中动脉导管未闭全部封堵成功,术后房、室水平无分流。术后随访1 a,封堵成功患者无封堵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够有效地指导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封堵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例CHD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4~32岁),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0例,房间隔缺损15例,室间隔缺损3例,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TTE)及X线影像指导下,经皮沿导丝经传送鞘管将合适的Amplatzer封堵器至缺损处行封堵。结果:①TTE测量房间隔缺损为(13.8±6.5)mm,所用封堵器为(18.6±8.9)mm,术后即刻TTE未发现分流;②左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为(6.9±2.9)mm,封堵器(8.9±3.4)mm,无1例存在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100%;③造影测量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直径为(7.3±2.8)mm,所选用封堵器为(11.2±4.2)mm,封堵成功率100%,随访2月至69月,仅1例有少量分流。结论: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可靠、近期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房间隔缺损患儿4例,在透视及彩色二维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患儿7例,在透视下经6F输送器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10分钟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所有病例均在术后48小时、1月、3月、6月、1年、2年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11例患儿中,除1例戽间隔缺损术后48小时超声心动图显示有残余分流外,其余均完全闭合,5例随访2年、3例随访6个月未见任何并发症。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前病例选择和术中监测及术后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TE检查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患者共81例。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8例,动脉导管未闭14例,室间隔缺损4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术中超声与X线共同监测封堵器传送、释放全过程,术后超声复查随访封堵结果及后期效应。结果 49例室间隔43例成功,2例干下型及1例缺损畸形未成功,3例术中发现条件不符合放弃封堵;18房间隔缺损均成功;14动脉导管未闭13例成功,1例未成功。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无论是术前病例选择、术中实时指导检测还是术后随访和评价,彩色超声心动图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例CHD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4~32岁),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0例,房间隔缺损15例,室间隔缺损3例,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TTE)及X线影像指导下,经皮沿导丝经传送鞘管将合适的Amplatzer封堵器至缺损处行封堵。结果:①TTE测量房间隔缺损为(13.8±6.5)mm,所用封堵器为(18.6±8.9)mm,术后即刻TTE未发现分流;②左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为(6.9±2.9)mm,封堵器(8.9±3.4)mm,无1例存在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100%;③造影测量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直径为(7.3±2.8)mm,所选用封堵器为(11.2±4.2)mm,封堵成功率100%,随访2月至69月,仅1例有少量分流。结论: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可靠、近期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国产封堵器用于245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分别包括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局部解剖结构满足封堵条件。在局麻或全麻下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经导管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手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术后随访13个月。[结果]堵闭操作技术成功率98.3%。有2例患者手术后3-7 d 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发生心源性晕厥;安装临时起搏器3 d后心率正常。3例患者术后发生溶血,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是筛选先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手段。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低,恢复快,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理想手段之一。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研究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应用介入治疗的2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 8例,室间隔缺损VSD5例,房间隔缺损ASD13例.结果 26例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封堵成功25例,成功率为(96.15%).一例室间隔缺损行左心室造影示缺损小于3mm,终止介入治疗.,术后随访2月-4 年,无严重不良并发症.结论 国产封堵器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马丽芬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0):116-117
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确诊为房间隔缺损17例,卵圆孔未闭1例,动脉导管未闭13倒的患者,所有病人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27例患者行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rE)监护,4例术中未监测。结果:30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1例ASD封堵失败,在术后10分钟复查超声心动图有6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复查2例仍有残余分流。结论:经皮封堵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术中、术后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应用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PDA、ASD及VSD患者55例临床资料。5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PDA33例,ASDl6例。VSD6例)均在X线透视及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及VSD。术后分别于1~3d复查超声心动图,随访1个月~3年。结果 PDA封堵成功率94%,ASD封堵成功率88%,VSD封堵成功率100%。封堵成功的患者均于术后24h、1个月~3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随访,均无残余分流和并发症,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左、右心室功能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是治疗PDA、ASD和VSD的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应该成为PDA、ASD及VSD治疗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花霞  李曦  杜利军  张建敏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1):1561-1561
<正>先心病在封堵介入治疗中超声心动图作为必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完善手术过程,保证手术的成功,起到积极地作用。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54例先心病患者,男30例,女24例,其中24例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7例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13例为动脉导管未闭,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严格筛查,界定为符合封堵介入手术的条件。2仪器与方法介入方法GEViVid7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M3S,频率为3.5MHz。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封堵介入术均经皮穿刺股静脉或股动脉,将封堵器经输送鞘管置入缺损或未闭的导管处,以恢复或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104例无锡儿童医院住院适合用介入方法封堵治疗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49例,女55例,年龄10个月5天~15岁,平均年龄(3.8±2.9)岁;体重8.5~68.0 kg,平均(16.25±9.3) kg。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5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26例,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1例,均行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口服阿司匹林3~5 mg/(kg·d)(最大量100 mg/d),疗程6个月。同时术后24 h复查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第1、3、6、12个月予心脏超声、心电图追踪及随访,以后每年常规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 结果 共植入国产封堵器106个,同时植入2个封堵器患儿4例。介入封堵成功102例,2例封堵失败,封堵成功率为98.08%。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96%,其他并发症17例。所有患者均无心包填塞,无封堵器移位,无溶血,无血栓或气栓形成。 结论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疗效肯定,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把握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术后坚持长期随访心电图及心脏超声。   相似文献   

20.
应用超声心动图指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心导管放置封堵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缺损部位,是近几年来介入治疗先心病的一种新方法。本文总结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