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rhIL 11对急性辐射损伤后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流式细胞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别在照射后不同时间观察了rhIL 11对 5 5Gy6 0 Co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了各组小鼠骨髓细胞Bcl 2和P5 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照射前应用rhIL 11可使照射后 6h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率下降 ,而照射后给药组照射后 12h凋亡率下降更加明显。②照射后 3d给药组P5 3蛋白表达均较照射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Bcl 2蛋白表达则明显升高 ;照射后 7d给药组Bcl 2升高仍明显。结论应用rhIL 11可有效抑制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 ,有利于造血功能的恢复。rhIL 1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与Bcl 2和P5 3等蛋白的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确定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rh KGF)对模拟的事故性一次辐射剂量诱发的急性口腔炎的作用。方法 :用 2 5 k V X射线一次照射 C3H/ Neu小鼠舌下端中间表面上皮 (3× 3mm2 )。实验分组 :A,单独给予 KGF连续7d;B,单独一次照射 6~ 15 Gy;C,一次照射 7.5~ 2 6 Gy加KGF处理 ,并按 KGF给予时间不同分为 :1照前 4~ 2 d;2照前 3~ 1d;3照射当天至照后第 2天 ;4照射当天至照后第5天 ;5照前第 3天至照射当天及照后第 1天。每个实验用10只小鼠。KGF:临用前新鲜配制为 1mg/ m L ,每日一次皮下注射 5 mg/ kg体重。观察小鼠舌粘膜溃疡…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60 Coγ射线为参比射线 ,研究裂变中子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时间效应 ,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形态学观察、DNA电泳、流式细胞仪 (FCM )分析及二苯胺 (DPA)法检测细胞凋亡 ;用斑点杂交方法检测 p53与bcl 2的基因表达。 结果 :小鼠经裂变中子 2 .5Gy照射后 2~ 2 4h ,在各时间点上均检测到胸腺细胞DNA梯状条带 ,利用光镜与电镜观察到具有典型凋亡特征的胸腺细胞 ;以DPA法、FCM分析与形态观察计数测定的结果 ,绘制时间效应曲线 ,发现胸腺细胞凋亡比例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在 6h前上升较快 ,8~ 10h达到峰值 ,12h后开始下降 ,2 4h较 4~ 12h明显降低 (P <0 .0 5) ,但略高于正常水平。γ射线 5.0Gy照射后 ,胸腺细胞凋亡比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之相似 ,但在 6h之前增加较缓 ;此外 ,在照后 2 4h检测不到DNA梯状条带。裂变中子 2 .5Gy照射后 ,小鼠胸腺细胞 p53基因表达水平在 2、4、12、2 4h均比未照射组有显著增加 (P <0 .0 5或P <0 .0 1) ;bcl 2基因表达水平均比未照射组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裂变中子 2 .5Gy照射小鼠可诱导其胸腺细胞凋亡 ,且与γ射线 5.0Gy照射有类似的时相性 ,但裂变中子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比γ射线增加快、持续时间长 ,表明裂变中子对小鼠免疫系统损伤较  相似文献   

4.
作者探讨消炎痛(INDO)对造血组织的辐射防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1.小鼠(雌性,C3Hf/kam,3月龄)受250kV的X线全身照射6.6~8.9Gy,剂量率为1.7Gy/min,分别测定INDO组(照前饮用35μg/ml INDO溶液6天)与对照组的LD50/30)2.小鼠X线照射6.5~9.5Gy,分INDO组(照前或照后饮用INDO溶液1~6天)与对照组,照前30min均腹腔注射WR-2721(400mg/kg),照后第9天测定内源脾结节数;3.INDO组(饮用INDO溶液6天)与对照组小鼠各照射1.5、2、3、4、5及6Gy,照后立即制备双侧股骨骨髓细胞悬液,以2×10~4~2.8×10~6的细胞数静脉注射给受8.5Gy照后1天的小鼠,注射后8天测定外源脾结节数.结果:1.INDO组与对照组内源脾结节数均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6Gy全身一次 60Coγ线照射对大鼠小肠吸收酪氨酸的影响。方法 :用在体实验方法研究 6Gy全身一次60 Coγ线照射后第 1、3、5、7天大鼠小肠对酪氨酸的吸收率的变化 ,并进行相应的小肠上皮细胞计数。结果 :6Gy全身一次60 Coγ线照射后第 3天出现小肠对酪氨酸的吸收率下降 (P <0 .0 5 ) ,第 5天已恢复正常水平。小肠上皮细胞计数在照射后第 1天即出现明显下降 (P <0 .0 5 ) ,第 3天达最低 (P <0 .0 5 ) ,第 5天即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6Gy全身一次 60 Coγ线照射后大鼠小肠对酪氨酸吸收率的变化与小肠上皮的损伤和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死亡观察剂量率、照后恒温培养时间和生长因子对电离辐射诱导的分裂间期细胞死亡的作用。方法 :将健康成人静脉血淋巴细胞在 RPMI 16 40培养基中培养 16 d。开始培养 6 d换半液 ,随后每隔 2 d换液 1次 ,经流式细胞仪检测 96 %~ 97%的细胞处于 G0 期。用高剂量率 (HDR,45 Gy/ h)或低剂量率 (L DR,0 .0 2 4Gy/ h)的 1~3Gy1 3 7  Csγ射线照射 G0 期淋巴细胞。在 3Gy L DR组开始照射的第 1天 ,同时进行 HDR组照射 (HDR1) ,并在 3Gy L DR组结束照射的第 6天进行另一组 HDR照射 (HDR6…  相似文献   

7.
用荧光法测定小鼠经3种射线、不同照射方式照射后不同时间小肠组织胺含量.结果表明:4Gy中子照射后小肠组织胺含量增加的程度远比同剂量γ线明显;15Gyγ线照射后第3天小肠组织胺含量增加程度略高于同剂量X线.同种射线相同剂量不同照射方式引起小肠组织胺含量变化也不一致.15Gyγ线一次全身照射后第3天小肠组织胺含量增至正常值的149.7%;而15Gyγ线分5次连续5天照射后第3天则为正常值的104.3%;15GyX线全身一次照射组、照射腹部组和屏蔽腹部组照射后第3天小肠组织胺含量分别为正常值的131.8%、123.1%和111.6%.本文并对上述改变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自然高温环境下,受γ射线照射小鼠生存的变化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改变。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室温组和不同时间的自然高温环境组,分别接受6.5,9.0Gy的γ射线照射和相应的高温作用后,观察30d内小鼠的死亡情况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的规律。结果6.5Gy照射的小鼠,高温9h和全自然环境组的生存时间与室温组差异有显著性,9.0Gy照射的小鼠,高温6,9h、全自然环境组的生存时间和室温组差异有显著性;室温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下降速度低于各高温组且外周血淋巴细胞存在顿挫回升,而各高温组无。结论高温环境,受照射小鼠的生存指标明显下降;加重照射后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L-11受体在中于照射骨髓造血细胞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100只雄性BALB/c小鼠经2.5和4.0Gy中子全身照射,于照射后6h,1、2、3、5、7、14和28d分批活杀,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骨髓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和DNA凝胶电泳检测骨髓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定量检测IL-11Rα及gp130的表达。结果 2.5Gy中子照射后3d内,小鼠骨髓造血细胞见凋亡与坏死,数量进行性减少;至照射5d后逐渐恢复,28d恢复至正常。4.0Gy中子照射,骨髓损伤更严重,未见恢复。2.5Gy中子照射后1d内,IL-11Rα在造血细胞膜及胞浆略有增加,2~7d减少,14d后逐渐恢复;而gp130于照射后7d内在造血细胞膜及胞浆减少,14d后逐渐恢复。4.0Gy照射后2d内,IL-11Rα和gp130均进行性减少,较2.5Gy减少更为明显。结论 IL-11Rα及gp130表达在中于照射后骨髓损伤期减少,而于恢复期逐渐恢复,参与了骨髓辐射损伤后造血功能重建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相对半定量的全小肠嗜银染色计数嗜银细胞的方法对60Coγ线不同剂量及不同时间全身一次性照射后小鼠全小肠嗜银细胞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1~7Gy照射后72小时,嗜银细胞数量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逐渐增多,7Gy达峰值,8 Gy后则随剂量的增加呈指数减少,至160Gy仅为对照的11%.变化最显著的区域在10~30Gy.照射后不同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8.10Gy照后1天嗜银细胞减少60%,2天开始回升,4~7天出现超常,2周时恢复正常.15、20Gy照后1天减少显著,2天略见回升,8~5天又复减少.30Gy照后嗜银细胞呈进行性减少直至动物死亡.这一实验结果提示小肠嗜银细胞与电离辐射的量效关系有独特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大剂量全身照射比格狗生物效应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为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实验治疗提供依据 ,观察了不同剂量照射比格狗的生物效应。方法 :60 Coγ辐射源分别照射 6 .5 ,5 .5 ,5 .0 ,4.5 ,3.5 ,2 .5Gy ,照射剂量率为 7.2 2 4× 10 _2 C/(kg·min)。观察照射动物的一般临床表现、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培养。结果 :所有比格狗于照射后 0 .5~ 2h均有呕吐。 6 .5Gy照射组动物于照射后第 2天出现腹泻 ,并伴有白色黏液 ,其中 3只动物出现血水样便或咖啡样便。 5 .5Gy组有个别动物出现水样便 ,而 4.5Gy以下剂量照射组动物出现一般稀便。比格狗除 2 .5Gy组有一只动物活存外 ,其余均死亡 ,各组死亡动物平均活存时间依剂量的大小分别为 5 .0 ,8.0 ,9.3,9.5 ,10 .5和 14.1d。照射后 1d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数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照射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最低值出现时间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提前 ,且剂量效应关系显著。结论 :对临床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及活存时间的分析结果表明 ,比格狗的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偏轻 )模型的全身照射剂量为 4.5~ 5 .0Gy。  相似文献   

12.
小鼠经γ线全身一次50、100、400和600Gy照射后,动物产生重度肠型和脑型急性放射病,并观察小肠运动的变化和套叠形成.结果在50和100Gy照射后1~2天即可见到肠套叠形成.照射后5h出现肠运动增强,1~2天后运动逐渐减弱,死前处于较深抑制或肠麻痹.400和600Gy照射后活存24h和6h两组动物均未见套叠形成,部分400Gy照射小鼠肠运动有增强,但未见到深度抑制,600Gy照射小鼠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肠运动抑制,未见肠麻痹,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对急性照射小鼠存活率及造血系统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137Cs 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两次实验的照射剂量分别为6.0Gy和8.0Gy,剂量率均为1.01Gy/min.每次实验取健康雄性C57BL/6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523)及33.3?100?300mg/kg西咪替丁组,每组10只.西咪替丁各剂量组于照射前6d灌胃给药,每天1次,照射后5h给药1次;阳性药组于照射前1d灌胃给药1次,照射后5h给药1次.检测8.0Gy照射后30d小鼠存活率,以及6.0Gy照射后30d小鼠外周血象?骨髓DNA含量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8.0Gy照射后,模型对照组小鼠于第21天全部死亡,西咪替丁低?中?高剂量组30d存活率分别为50%?20%和30%;6.0Gy照射后第30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照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明显降低(P<0.01),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P<0.05),骨髓DN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西咪替丁高剂量组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P<0.01),西咪替丁各剂量组骨髓DNA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降低(P<0.01,P<0.05)并趋于正常.结论 西咪替丁能提高急性照射小鼠30d存活率,且对其造血系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以相对半定量的全小肠嗜银染色计数嗜银细胞的方法对60Coγ线不同剂量及不同时间全身一次性照射后小鼠全小肠嗜银细胞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1~7Gy照射后72小时,嗜银细胞数量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逐渐增多,7Gy达峰值,8 Gy后则随剂量的增加呈指数减少,至160Gy仅为对照的11%.变化最显著的区域在10~30Gy.照射后不同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8.10Gy照后1天嗜银细胞减少60%,2天开始回升,4~7天出现超常,2周时恢复正常.15、20Gy照后1夭减少显著,2天略见回升,8~5天又复减少.30Gy照后嗜银细胞呈进行性减少直至动物死亡.这一实验结果提示小肠嗜银细胞与电离辐射的量效关系有独特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 2 3 3  U、2 3 9  Pu和 2 41  Amα发射核素照射 CBA/ H小鼠诱发的骨肉瘤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与 3核素在组织中剂量释放模式的差异。方法 :将 12周龄 CBA / H小鼠分组腹膜内注射 2 3 3   U、2 3 9  Pu或 2 41   Am柠檬酸盐溶液 ,每个核素给 3组动物 (每组 5 0~ 10 0只 )注射的活性水平以注入后 5 0 0 d对骨平均剂量约为0 .2~ 0 .3Gy、0 .5~ 1.0 Gy和 1.3~ 1.6 Gy进行估算 ,对照组(10 0只 )注射稳定性溶液 (35 m mol柠檬酸盐 ,p H6 .5 )。实验动物每 5~ 10只为一亚组观察 18个月 ,如发现任何体征即杀死动物 ,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成年小鼠妊娠13~18天受到累积剂量分别为0、0.1、0.2和0.4Gy的60Coγ射线持续照射对其仔代生后发育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0.2Gy及以上剂量组仔代小鼠多种发育及行为指标受到影响, 表现为体重下降, 二种生理指标(开眼和张耳)及四种新生反射(平面翻正, 听觉惊愕, 空中醐正和视觉定向)出现不同程度延迟, 上述结果表明这种辐射行为致畸效应的闯剂量大约在0.1~0.2Gy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软X线照射对体外培养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软X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观察培养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照射后细胞计数的变化、划痕实验和"营救"实验.结果在0.5Gy~8Gy剂量范围内,剂量与成纤维细胞的增长成反比,而且0.5~4Gy剂量的量效关系经回归分析成直线型.0.5Gy、1Gy剂量照射后,在1~3天的增长的幅度明显比3~5天的小,而2Gy曲线在1~5天增长幅度明显低于5~7天.在0.1~0.025Gy的照射范围内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曲线和空白对照没有差别.划痕实验中对照的长满时间明显比照射的长满时间短,实施了"营救"措施的细胞照射与对照的长满时间没有明显差别.结论照射后成纤维细胞的增长与剂量成依赖关系,并且剂量越大细胞增殖恢复也越慢.照射对细胞的运动也有抑制作用.未照射细胞对照射成纤维细胞的增长有"营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方法 :1妊娠 2 0 d的 Wistar- MS大鼠用 6 0 Coγ射线照射1.5 Gy或 2 .6 Gy(0 .15 Gy/ m in)前 30 min,每只大鼠腹腔注射(ip) WR- 2 72 15 0 mg/ 1.5 m l,称为 W1 .5 和 W2 .6 组 ;若 ip半胱胺2 5 m g/ 1.5 ml,称为 C1 .5 和 C2 .6 组 ;若 ip生理盐水 1.5 ml,称为S1 .5 和 S2 .6 组 ;若不照射只 ip生理盐水 1.5 ml,称为 S0 组。 2所有大鼠在哺乳期结束后 1个月于肩胛间皮下植入己烯雌酚 (DES,肿瘤助长剂 )小丸 ,每 8周更新小丸。 3防护指数的计算是用照射组与不照射组肿瘤发生率之差除以给药照射组与不照射组发生率之差求得。4D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鼠经中子及γ射线照射后肠组织中EGF和EGFR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350只二级雄性BALB/C小鼠,经不同剂量的中子和γ射线照射,于照后6h、12h及1、2、3、4、5、7、10、14、21、28天分批活杀,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EGF和EGFR在肠组织中的变化。结果肠黏膜上皮和隐窝细胞浆内EGF及EGFR表达在2.5Gy中子照后1天内增强,1~2天减少,3~7天增多,5天达高峰,14天后恢复至正常水平;4.0、5.5Gy中子及12Gy γ射线照射后6h增多,12h-4天进行性减少;5.5Gyγ射线照射后3天内增加,3天达高峰,5天后逐渐恢复。结论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肠内源性EGF及EGFR的表达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参与了肠放射损伤及修复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小鼠经6Gy、15Gy和100Gy全身一次γ线照射后用荧光法测定小肠组织胺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小肠组织胺含量因照射剂量和照后时间不同而变化:6Gy照后每克小肠组织胺含量轻度下降;15Gy和100Gy照后小肠组织胺含量逐渐增加;在照后第三天各组小肠组织胺含量分别为正常的84.0%、149.7%和151.9%.实验同时观察到15Gy照前用WR-2721预防与单纯同剂量照射组相比小肠组织胺增加程度明显缓和.文章中对上述小肠组织胺含量改变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