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目的是通过5例尸检心脏标本和18例有症状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成年病例评价二尖瓣成形术对瓣膜解剖和心室功能的效果。方法:尸体心瓣膜扩张 5例二尖瓣均有瓣膜连合处融合、钙化结节和瓣膜扭曲,采用25mm瓣膜成形球囊导管扩张。术后大体检查瓣膜连合处分离、瓣叶裂开、瓣环变形、钙化碎屑和瓣叶活动度改变。3例瓣膜成形术后,摄X线以识别钙化碎片。经皮穿刺二尖瓣成形术研究组18例重度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女性13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49(23~75)岁,均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术前均作心导管和冠脉造影检查。9例透视示广泛二尖瓣钙化,包括瓣环钙化。5例房颤,13例窦性心律。4例有显著的冠状动脉病变,14例冠脉正常。术前无中风  相似文献   

2.
1975年1月1日至1983年1月1日间,美国Alabama大学为477例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施行瓣膜修复术101例次(A组)和瓣膜替换术389例次(B组),部份患者兼作三尖瓣瓣环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A组中13例瓣膜修复术失败而分别于手术当时(11例),术后3天(1例)和术后3.25年(1例)改行瓣膜替换术(这13例保险统计和危险函数分析中不列入A组)。修复术式有三类:Carpentier成形环40例,Reed瓣环成形术33例,交界处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再次手术的问题。方法:自2002年至2009年间共438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不包括完全性或部分性房室通道)患儿行二尖瓣成形手术,所有患儿中有15例(3.4%)行再次二尖瓣手术,其中再次行二尖瓣成形术12例(组1),二尖瓣置换术3例(组2)。再次手术的原因包括:严重溶血和残余或复发二尖瓣关闭不全。术中根据瓣膜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成形方法,包括二尖瓣瓣环环缩、腱索转移、双孔成形和瓣膜置换手术。对所有患者均行临床评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二尖瓣功能。结果:全组患儿无死亡病例,所有15例随访患儿亦无死亡。组2患儿年龄、体质量和心胸比均大于组1。组1患儿中术中见原缝线撕裂2例,瓣环扩大4例,瓣叶局部裂3例,组1患儿术后超声心动图见二尖瓣关闭不全较术前明显减轻(P0.01)。组2中3例患儿均行二尖瓣双叶机械瓣置换。结论:二尖瓣成形术仍是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再次手术的首选术式,对术前心功能差且瓣膜条件不理想的患儿行瓣膜置换手术是理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缘对缘瓣膜成形术在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继发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24例,先矫治其心内畸形,对三尖瓣瓣环成形不良者采用缘对缘瓣膜成形术。结果本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病例,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出院时超声检查示,无或仅有微量的三尖瓣关闭不全20例,轻度反流4例;术后平均随访52.4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示,无或仅有微量的三尖瓣关闭不全10例,轻度关闭不全12例,中度关闭不全2例,无三尖瓣狭窄。结论缘对缘瓣膜成形术用于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后早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常规二尖瓣替换术后常有左心室功能恶化,有作者推测术中二尖瓣结构的破坏是导致术后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保留瓣下结构的影响。方法:总结了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26例,其中部分保留22例为二尖瓣狭窄,完全保留4例为二尖瓣关闭不全。结果:与同期完全切除的26例(均为二尖瓣狭窄)比较,保留瓣下结构者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发生率较低,左心房缩小较明显,未发生左心室破裂。其余5项指标两组间无差异。结论: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应完全保留瓣下结构,其中将人工瓣置入二尖瓣口内更为简便安全。部分二尖瓣狭窄者可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而瓣叶和瓣下结构病变严重者则应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18例二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风湿性病变3例,退行性变11例,先天性病变4例。重度关闭不全16例,中度关闭不全2例。根据二尖瓣病理改变对瓣叶和瓣下结构做针对性瓣膜成形术后,均植入人工瓣环。10例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行成形术。结果成形中术后二尖瓣无返流6例,轻度返流9例,中度返流1例。2例改行二尖瓣置换术。随访7个月至6年7个月,平均3.6年,心功能均有显改善。结论对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心包进行心脏二尖瓣、三尖瓣瓣膜成型的技术特点和可行性,评价其术后效果.方法2005-01-2006-06我院采用自体心包成型心脏瓣膜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致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黏液变性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4例二尖瓣病变采用了双孔成型技术,同时用自体心包片制作成型环,替代人造瓣环或自体心包片修补后叶.2例三尖瓣病变用自体心包片修补三尖瓣前瓣叶以及隔瓣,瓣环再行De vaga环缩.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术后二尖瓣、三尖瓣返流程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患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自体心包材料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瓣膜成型手术的优势,降低并发症,降低手术费用,近期效果良好,长期资料有待进一步的随访.  相似文献   

8.
<正>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是治疗二尖瓣狭窄的有效方法。最近出版的欧美瓣膜性心脏病指南均对PBMV的适应证作了明确论述,但不一定符合我国实情。笔者认为除了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外,二尖瓣狭窄合并轻中度关闭不全,或合并轻中度主动脉瓣病变,或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或合并心房颤动及左心房血栓、瓣膜钙化均可行PBMV。这部分患者在PBMV术后服用利尿剂及控制心室率很重要。左房影"井"字定位法在房间隔穿刺时简单  相似文献   

9.
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二尖瓣双病变患者心功能Ⅲ-Ⅳ级、药物治疗无效、瓣膜交界分离术未能修复者,应考虑瓣膜替换术。二尖瓣换置术的手术死亡率比主动脉瓣换置术高,因此决定二尖瓣换置术较为困难。二尖瓣狭窄病例瓣膜换置术的医院死亡率远比二尖瓣关闭不全者为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食管二维与实时三维超声结合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成形术中的作用。方法:26例临床诊断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拟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术前联合应用经食管二维超声与实时三维超声,对二尖瓣功能不全进行分类,详细定位病变部位,测量二尖瓣前后叶厚度、长度及瓣环径。术后即刻评价疗效。结果:术前超声诊断单纯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0例(38.5%),单纯二尖瓣狭窄4例(15.4%),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伴狭窄轻度9例(34.6%),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伴狭窄中度3例(11.5%);瓣膜功能不全Ⅱ型4例(15.4%),ⅡAⅢa-P型18例(69.2%),Ⅲa-AⅢa-P型4例(15.4%)。术后即刻超声评价疗效,3例在超声指导下2次成形,其中2例最终选择瓣膜置换术。结论:经食管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结合,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成形术前对瓣膜功能不全进行分类诊断,能准确评估二尖瓣叶厚度和长度,指导术式和人工瓣环的选择。术后即刻评价疗效,在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3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在修补缺损的同时作了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其中2例伴有严重的三尖瓣关闭不全而需同时作修补。患者女性9例、男性4例,年龄10~63岁。13例均有二尖瓣环明显扩大,其中1例同时伴有腱索断裂无法修补而用8号Kay-Shiley碟瓣换置,其余12例均作瓣膜修补,采用Kay等报道的二尖瓣瓣环成形术,即在二尖瓣后内及前外交界区各以2号丝线作1~2个间断“8”字缝合,结扎后约可缩小大瓣部瓣环的65%,留下的二尖瓣口可通过2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61年11月第一次成功地应用Starr-Edwards人造瓣膜作二尖瓣替换术以来,已超过10年。本文分析1961年11月至1965年8月间所施行的100例人造二尖瓣替换术的结果。手术时病人的年龄为10~64岁。女性53例,男性47例。98例为风湿性,2例为继发于心内膜炎的腱索断裂。50例为单纯二尖瓣狭窄或以狭窄为主,另50例为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以关闭不全为主。心功能Ⅱ级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中的应用.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10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不包括完全性或部分性房室通道)婴幼儿行二尖瓣成形手术,所有婴幼儿中有3例(2.7%)行再次二尖瓣成形术.术中根据瓣膜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成形方法,包括二尖瓣瓣环环缩、Wooler瓣环成形术、瓣裂修补、乳头肌缩短技术及复合技术.对所有患者均行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二尖瓣功能.结果:全组婴幼儿无死亡病例,所有婴幼儿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残留少量反流23例(21.3%),中度反流12例(11.1%),重度反流3例(2.7%),3例重度反流患几分别于术后2年、2年9个月及4年行再次手术,再次手术后1例无反流,2例少量反流.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是婴幼儿先心病中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的首选术式,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二尖瓣交界分离术以隔膜型单纯二尖瓣狭窄病例最相宜,合并明显二尖瓣关闭不全或明显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不宜行二尖瓣分离术。因此,术前明确瓣膜病变情况很重要。典型二尖瓣狭窄的诊断并不难。但重度二尖瓣狭窄由于常伴有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或有肺动脉高压而产生功能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不易与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主动脉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二尖瓣瓣膜成形术(MVP)对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非风湿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患者23例接受手术治疗,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16~71(49.4±5.7)岁.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因中,其中先天性5例,退行性改变12例,缺血性改变4例,感染性病变2例.术前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均为大量返流,术前患者心功能Ⅲ级19例,Ⅳ级4例.瓣环成形13例,腱索短缩3例,裂修补1例,腱索转移1例,后瓣环成形 裂修补4例,部分瓣膜切除 裂修补1例.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3例.结果 早期死亡率4.3%(1例),术后超声心动图示无或少量二尖瓣反流13例,少量到中量反流8例,大量反流1例.随访6~60个月(平均27个月),出院后2例患者死亡,再次手术1例.存活20例,心功能Ⅰ~Ⅱ级.结论 应用二尖瓣膜成形术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可行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外科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心包进行心脏二尖瓣、三尖瓣瓣膜成型的技术特点和可行性,评价其术后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采用自体心包成型心脏瓣膜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致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黏液变性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4例二尖瓣病变采用了双孔成形技术,同时用自体心包片制作成形环,替代人造瓣环或自体心包片修补后叶.2例三尖瓣病变用自体心包片修补三尖瓣前瓣叶以及隔瓣,瓣环再行De vaga环缩.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术后患者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程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心功能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自体心包材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瓣膜成型手术的优势,降低并发症和手术费用,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二尖瓣闭式扩张术、瓣膜成形术、瓣周漏、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生物瓣衰坏等原因引起的复发性瓣膜病变进行再次手术的效果和相关因素。方法: 复发性瓣膜病患者331(男143,女188)例,年龄12~73(46±12)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2月~25(17±8)年。其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再狭窄143例,二尖瓣或主动脉瓣成形术后瓣膜病变复发53例,生物瓣衰坏32例,瓣周漏26例,换瓣术后其它瓣膜病21例,人工瓣膜替换或瓣膜成形术后心内膜炎17例, Ebstein畸形矫治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15例,人工瓣膜机械功能故障9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并行瓣膜成形术后心内膜炎7例,完全或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和矫正性大动脉转位术后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6 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2例。再次手术方式为二尖瓣替换术,主动脉瓣替换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替换术,三尖瓣替换术,瓣周漏修补术及三尖瓣成形术等。结果: 全组共死亡27例,占8.2%,早期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左心室破裂、感染性心内膜炎、肾功能衰竭。随访259例,随访期6月~21(10±7)年,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189例。复发性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心功能差、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急诊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长等。结论: 针对再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防治,适时而妥善的外科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仍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因瓣膜粘液退行性改变和脱垂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修复手术已广泛开展,修复术后瓣膜远期效果良好,并可减少心内膜炎和血栓栓塞的发生。但是在各组报道中却都有一定的失败率。本文报道3例行二尖瓣修复,包括腱索缩短术的患者,术后出现腱索断裂,并引起严重的二尖瓣关闭不全需再行二尖瓣置换术。这3例患者第一次手术前均为二尖瓣重度返流并引起充血性心衰,造影检查未发现冠心病。术前二尖瓣病变情况基本相同,为腱索冗长,双瓣叶脱垂,后瓣叶有多个裂孔及瓣环明显扩大。每个患者都作了后瓣叶小段  相似文献   

19.
材料和方法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心脏标本67个,正常心脏标本25个。心脏以常规方法剖开。按Lev等介绍的方法测量心腔和瓣环。按Carpentier等建议的命名法描述本研究的腱索。按触诊将钙化分为+(小的钙化灶)、++(一个交界区或瓣叶钙化)、+++(一个以上交界区或瓣叶钙化)级。结果:对照组25例,平均年龄29.16岁。病变的心脏分两组:示单纯狭窄者54例,左室容量指数小或等于正常,平均年龄28.64岁;示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者13例,左室容量指数大于正常,平均年龄29.6岁。二尖瓣装置包括环、叶、交界区及腱索。(1)环:对照组前叶与后叶在环的附着区大小之比包括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6年11月有70例为再次瓣膜手术,本文重点介绍术中血液保护及心肌保护方法,并认为是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本组男29例,女41例,年龄14~60岁,体重37~74kg。除2例第四次术前为先天性心脏病外,余为风湿性心脏病。曾行生物瓣置换术者52例,二尖瓣成形术门例,机械瓣置换术7例。本次手术原因:生物瓣坏损52例,成形术后再次发生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回回例,瓣周漏6例,双瓣膜行机械瓣置换术后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回例。心功能Ill级以上65例(占93%),心肌比率0.50~0.87,大于0.7者9例。肺动脉压3.33~6.67k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