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根据多相脂质体139注射液的处方组成及其主要有效成份的结构和性质,设计了利用碘量法测定139注射液中不饱和度(双键氧化)和电导滴定法测定酸度的变化规律,得出包封于脂质体中药物的氧化反应符合零级反应速度方程,载体主要成分的脂键水解反应也符合零级反应速度方程;并求得了多相脂质体139注射液中双键氧化反应与载体成分的水解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速度常数;预测了药物贮存期 t_(0.9)~(25℃)=2.63年。同时,本文提出了利用电导滴定曲线确定在缓冲溶液及多种化学成份的复杂体系中弱酸盐滴定终点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多相脂质体139-2号注射液中唐松草新碱(TD)的包封率测定法。建立了凝胶柱-荧光法。考察了Sephadex G-50凝胶柱对139-2号注射液中脂质体等微粒和药物分子的分离能力、凝胶柱对脂质体等微粒的回收率、包封率的测定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较好。适用于139-2号注射液的包封率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多糖多相脂质体的物理性质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多糖多相脂质体的物理性质——多相脂质体加热灭菌前后的形状、结构、粒度分布变化以及对药物丝裂霉素的包封率和聚结稳定性。实验证明:多糖多相脂质体的热稳定性好。经100℃60 min灭菌可保持完整多相脂质体形态、均匀的粒径与稳定的包封率。用Coulter计数仪测定了贮存过程中聚结成人粒子的变化规律。测得其聚结活化能E=99.992 kJmol-1,是比较稳定的多相脂质体。  相似文献   

4.
喜树碱多相脂质体包封率测定方法及渗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清民  顾学裘  沙沂  张永恒 《药学学报》1987,22(12):918-922
本文应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不经分离喜树碱多相脂质体中包封的喜树碱与游离的喜树碱直接测定了喜树碱多相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为73.±3.4%。同时考查了影响喜树碱多相脂质体渗漏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胸腺五肽脂质体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胸腺五肽脂质体的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胸腺五肽脂质体,超速离心法测其包封率,以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处方,并对其表面特征、包封率、粒径等情况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处方制备的胸腺五肽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08.2 nm,药物的平均包封率为62.10%,Zeta电位为-48 mV,脂质体外观圆整均匀,分散性好。结论所制胸腺五肽脂质体工艺简单、重现性好,粒径小,包封率较高,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紫草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紫草素脂质体,超速离心法测其包封率;以包封率、粒径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处方,并对其表面特征、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进行考察。结果:优化处方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87.73 nm,药物的平均包封率为76.9%,Zeta电位绝对值为38.94 mV,外观圆整,分散均匀。结论:制备的紫草素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小,混悬液体系稳定,为紫草素脂质体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微柱离心-HPLC法测定盐酸丁卡因脂质体包封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邓英杰  王娜 《中国药房》2009,(28):2226-2228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丁卡因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柱离心法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并计算包封率。结果:微柱离心法能很好地将脂质体与游离药物分离,空白脂质体的回收率为90.4%~100.1%,游离药物吸附率为96.6%~99.2%;盐酸丁卡因脂质体包封率均在80%左右。结论:所建盐酸丁卡因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微柱离心法结合胆固醇含量变化来考察水溶性药物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脂质体混悬液中胆固醇的浓度,以微柱离心法分离游离药物和脂质体,并用过柱前后脂质体混悬液中胆固醇浓度之比考察脂质体的过柱回收率,进一步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所建立的HPLC法可以准确测定脂质体破乳后溶液中的胆固醇浓度。采用筛选的微柱离心条件洗脱,1、2管空白脂质体的柱回收率为(98.49±0.29)%(n=3),而药物不被洗脱下来,第315管游离药物的平均柱回收率为(99.59±0.28)%(n=3)。测定水溶性药物苯妥英钠脂质体的包封率为(25.46±0.27)%(n=3)。结论微柱离心法适用于水溶性药物苯妥英钠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游离药物和脂质体被有效分离,通过结合过柱前后胆固醇浓度变化考察脂质体的过柱回收率,可获得更加准确的包封率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测定其包封率.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优选处方,薄膜分散法制备三氧化二砷脂质体,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游离药物,DDC-Ag法测定包封率.结果:最佳处方制备的药物平均包封率为(78.8±0.9)%(n=3).结论:本试验制备的三氧化二砷脂质体具有包封率高的特点,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冰片-葛根素脂质体中葛根素含量及包封率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冰片-葛根素脂质体,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中葛根素的含量和包封率.结果:葛根素在8~16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 ;柱层析法可有效分离药物,分离游离药物的柱回收率为99.32%(RSD=1.16%,n=9),加样回收率为98.56%(RSD=1.23%,n=9).3批样品的平均包封率为62.35%,65.41%,63.18%(n=3).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可用于冰片-葛根素脂质体中葛根素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The methods on observation of the pattern of polyphase liposome and on determination of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and particulate matter of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polyphase liposome (139) in the form of suspension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Microscopic photographs of the injection of polyphase liposome (139) demonstrated the structure of artificial cell of polyphase liposome. With Coulter counter (TAⅡ) and microscope-micrometer th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in the injection of polyphase liposome (139) in the form of suspension is shown. The results of measurement by the two methods are the same, especially the results on size of the large particles in the injection (139). Moreover, the membrane filter-microscope method described in USP ⅩⅩ for measureing the particulate matter in large-volume injection for single dose infusion was improved. The improved method was use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polyphase liposome (139) in the form of suspension. This method is not only more accurate but also more simple and convenient than the original USP ⅩⅩ method.  相似文献   

12.
多相脂质体139注射液物理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多相脂质体139注射液蘑要的物化性质,在研究中发现其电导率对多相分散体系分散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因此,设计了电导法测定体系分散度变化规律,得出其凝聚速度方程、凝聚活化能和凝聚速度常数,描述了此类多相分散系分散度变化的规律,这些数据可定量地砰价此类多相分散系的物理稳定性。同时,本文又利用库尔特计数器(Coulter counter)测定了139注射液的粒度分布和粒径变化规律,由粒度变化求得的凝聚活化能与由电导法求得的凝聚活化能一致,说明电导法是可靠的,反映了多相分散系中全部分散粒子分散度即凝聚的变化规律,该方法比较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
唐松草新碱两种剂型的药物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经乙醚提取看,由反相HPLC测定血样中唐松草新碱(TD)的方法。用该法研究和比较了TD多相脂质体(139-2)和TD盐酸液(72)两种剂型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行为和差异。所得血药浓度数据经PCNONLIN程序处理,结果表明,(139-2)和(72)单次尾静脉注射后的药时曲线均符合开放双隔室模型。其双指数方程分别为C=23.73e~(-0.1972t)+1.203e~(0.0294t)以及C=21.446e~(-0.536t)+4.356e~(-0.0623t)。其中α、β相半衰期分别为3.52、23.58min和1.293、11.12min。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两种剂型的药物动力学过程有显著差异。质脂体使TD在血循环中维持较高的浓度和持续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多相脂质体139注射液重要的物化性质,流变性、荷电、导电性和相变温度,发现其电导率随多相分散体系分散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因此设计了电导法测定体系分散度变化规律,得出其凝聚速度方程,凝聚活化能,描述了此类多相分散系分散度变化即分散微粒凝聚的规律,并求得凝聚速度常数,这些数据可定量地评价此类多相分散系的物理稳定性。本文利用电导法和库尔特计数器(Coulter Counter)测定了多相脂质体139注射液的物理稳定性、粒度分布和粒径变化规律,并由显微镜照像证实了多相脂质体的组成。测定数据说明139注射液符合静脉注射剂的要求。电导法可靠,简便易行。本文还提出了利用电导—温度曲线测定多相分散系相分离温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组葡激酶脂质体的制备、活性及其包封率的测定方法,为重组葡激酶脂质体的研究开发提供实验数据。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重组葡激酶脂质体并用溶圈法测定其活性,分别采用超速离心和直接点样2种方法测定重组葡激酶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溶圈法测定重组葡激酶活性的板内精密度的 RSD 为8.4%(n=5),板间精密度的 RSD 为12.4%(n=5)。直接点样法测定所制备的3批重组葡激酶脂质体包封率分别为54.36%,51.67%,54.67%;离心法测定所制备的3批重组葡激酶脂质体包封率分别为71.75%,67.43%,68.46%。所制备的重组葡激酶脂质体表面药物吸附量为15.65%。结论:溶圈法可用于重组葡激酶脂质体活性的测定;离心法测定的重组葡激酶脂质体包封率包括脂质体表面吸附药量;离心法与直接点样法测定包封率的差值为脂质体表面吸附药物量。  相似文献   

16.
多相脂质体139能够明显抑制癌细胞 DNA 合成,其抑制~3H—TdR 掺入艾氏腹水癌细咆 DNA 合成的曲线为缓慢递增型,表现为可逆性抑制并具有浓度依赖性。药物剂量为1.0mg/ml 时对 RNA 合成呈现轻度抑制并导致癌细胞核酸含量减少。“139”对S—180鼠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作用显著,最高抑制率为67.8%。对 RRL 蛋白质合成抑制率为46.8%,这种抑制作用是在延迟了十分钟后表现出来的,说明反应体系中聚核糖核蛋白体上已经开始合成肽链的核糖核蛋白体仍可继续完成肽链的合成,而新的核糖核蛋白体重新由其亚基组合时则受到一定抑制。“139”对肽酰—~3H—嘌吟霉素结合反应并无抑制作用,故不是转肽抑制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盐酸表阿霉素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以改良乙醇注入-pH梯度法制备盐酸表阿霉素脂质体,以阳离子交换纤维装柱,离心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盐酸表阿霉素在5.0~35.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柱长为1 cm的阳离子交换纤维柱可以完全吸附0.1 mL质量浓度为0.5~2.0 g.L-1的盐酸表阿霉素溶液,且脂质体柱回收率大于99.0%。结论阳离子交换纤维微柱离心法可用来测定盐酸表阿霉素脂质体包封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高三尖杉酯碱多相脂质体(代号139—5号)注射液的物理稳定性。提出了研究此类分散物系粒度分布的简便方法即微孔滤膜—光密度法。以此方法研究了139—5号注射液室温及100℃的粒度变化动力学,结果表明,在9个月常温贮存后,体系中大于5μm 粒子小于0.6%;9个月贮存后以及加热100℃12小时后最大粒径不超过16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