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速型心室自主节律(AIVR)多见于早期急性心肌梗塞,也发生在洋地黄中毒、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偶见于正常人。最近国内报道的两例正常人AIVR与体位有关,对正常人发生AIVR的机理和诊治有一定参考价值。我们也发现类似情况一例。患者男性,24岁,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按心肌病治疗,心电图时好时坏,患者精神负担日益加重,逐渐出现心烦、易怒、心慌气短和失眠等加速型心室自主节律(AIVR)多见于早期急性心肌梗塞,也发生在洋地黄中毒、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偶见于正常人。最近国内报道的两例正常人AIVR与体位有关,对正常人发生AIVR的机理和诊治有一定参考价值。我们也发现类似情况一例。患者男性,24岁,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按心肌病治疗,心电图时好时坏,患者精神负担日益加重,逐渐出现心烦、易怒、心慌气短和失眠等症,经药物治疗症状基本消失,但常在卧位时胸闷,坐位时缓解,立位时消失,遂来我院诊治。体查发现心律不齐;血、粪、尿、肝功、肾功和血清离子等检查正常。立位和坐位时心电图正常,卧位时异常,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卧位性加速型心室自主节律,室性融合波。卧位心电图示P—P_(?)间期0.76—0.92秒,窦性心律不齐,频率65—79次/分。频率低于65次/分时出现室性心律,65—75次/分时出现室性融合波;高于75次/分时室性心律消失。QRS波群有三种形态:R_1和R_(11-14)波型正常;R_(4-9)宽大畸形,其前无相关P波,R—R间期相等;R_(2-3)和R_(10)的形态介于二者之间,为室性融合波。在患者住院的46天里,发现其发作均与体位变化有关。治疗过程中,本例服用慢心率、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和苯妥英钠等均无明显疗效;加用五味子片和安定等调节神经系统平衡的药物仍无明显效果;改用阿托品后疗效显著。卧位性AIVR很少见,现将本例和国内报告的另外两例列表比较如上。卧位性AIVR发作时室率和窦率相近,血流动力学改变轻微,故多无自觉症状,极易漏诊,实际发生率可能并不很低。目前认为正常心脏的AIVR临床意义不大,不必特殊治疗,也无必要长时间心电监护或特殊处理,有症状的给予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含化即可,预后良好。抑制心肌的药物不仅无效,甚至禁忌。从本例的病史和临床经过考虑,精神负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AIVR发作也许是该例发病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
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AIVR)是一种异位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并非罕见,可发生于多种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其心电图图形类似阵发性定性心动过速,但又与室性心动过速不同,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需要准确地加以识别。本院收治的18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有32例伴发AIVR,现分析报道如下。亚临床资料l.l一般资料本院1991年1月~1996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6例,其中伴发AIVR者32例(17%),均符合AIVR的诊断标准:连续3个以上宽大畸形的QRS波群,频率6O~100次/分,其前无相关的心房波。32例…  相似文献   

3.
<正> 未经特殊治疗的房颤通常心室率在110~140/分之间,当心室率>100次/分时,将休息时心室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60~70次/分;轻微活动<90次/分是个传统观念。理论基础是:心律失常对血液动力学产生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心率的变化,过速则影响了左心室充盈时间,使心搏出量减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即加速性室性自搏节律(Accelerated ldioventricular Rhythm,简称AIVR),是由于窦房结功能损伤和心室潜在的起搏点异常兴奋造成。现将我院近5年来所见到的12例以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段红  谭晓红  陈一丁 《四川医学》2007,28(10):1150-1151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在胸外科手术中快速房颤时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年来148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术中的麻醉记录结果,分析房颤发生的时间、快速房颤的处理及结果等。结果出现慢性房颤(心室率〈100次/min)3例,可不予处理;出现快速房颤(心室率〉100次/min)8例,经静脉给予艾司洛尔心室率均满意降低。结论胸外科手术中发生的快速房颤使用艾司洛尔控制心室率是快速有效,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7例老年人心房纤颤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老年人房颤的主要病因是冠心病,多为阵发性,发作时心室率大多<100次/分,转复后往往有窦性心动过缓,且为间歇性。肺心病、风心病和心肌病引起的房颤多为慢性,发作时心室率多>100次/分,易合并心力衰竭。房颤发作时心室率过快或合并心力衰竭,宜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而心室率不快、症状不多者,无血流动力学改变者不必转复治疗。老年人房颤乙胺碘呋酮转复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控制心房颤动患者活动时心室率的疗效。方法 :将 6 8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 2组 ,第 1组口服地高辛片 0 .2 5mg ,1次 /d ,第 2组口服地高辛片 0 .12 5~ 0 .2 5mg ,1次 /d及倍他乐克片 6 .2 5~ 12 .5mg ,2次 /d ,使患者安静时的心室率为 6 0~ 80次 /min ,然后进行中等强度的活动 ,观察患者活动时心室率的变化。结果 :第 1组心室率增加了 4 3± 17次 /min ,第 2组增加 2 4± 13次 /min。结论 :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控制心房颤动患者活动时的心室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并发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者先给予静脉负荷量150~300mg胺碘酮后,继之以600μg/min静脉点滴维持48 h,同时每天口服胺碘酮600mg。结果:27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室率得到控制,平均心室率由(151±15)次/min下降到(93±11)次/min。有24例在1 h内心室率得到控制,7例快速房颤,3例房性心动过速,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1例室性心动过速在24 h内相继转为窦性心律。随着心室率下降有18例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27例患者住院期间无1例出现房室阻滞或心衰加重。结论:胺碘酮对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律失常是一种极其有效而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预激综合征(简称WPW)患者约11~39%合并房颤,本文分析我院28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简称PE-Af)心电图如下: 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1~40岁,平均33.1岁,职业无特殊.心电图特征:(1)类型:按胸导联QRS主波方向划分:(A)型:V_(1-6)主波向上有21例,内有1例为用洋地黄治疗房颤时揭示潜在性预激综合征.(B)型:V_(1-3)主波向下有7例,内有成串快频率宽畸QRS波群间歇出现的间歇性PE-Af二例.(2)心室率:绝大多数心室率不规则,在130~214(180±3)次/min,其中16例A型室率≥180次/min(5.52%),内有9/21(42.8%)≥200次/min。7例B型室率均≥200次/min.(3)QRS波群:除1例洋地黄治疗房颤揭示WPW外,余27例中均见宽大畸形的QRS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搏定与洋地黄控制房颤心室率疗效情况。方法:将4 6例房颤快速心室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 6例和对照组2 0例,分别静脉注射异搏定和洋地黄,观察用药后心率减慢次数。结果:治疗组可使慢性房颤病人静息时平均心率降低2 3% ( 1 2 5±2 0至83±1 8次/min) ,P <0 . 0 1 ;而活动时的心室率下降2 5%( 1 4 6±2 4至92±2 1次/min) ,P <0 . 0 1。对照组可使静息时平均心室率下降2 0 % ( 1 1 7±2 2至82±2 4次/min) ,P <0 0 5;而活动时心室率下降1 9% ( 1 39±2 9至1 2 6±2 4次/min) ,P <0 0 5。异搏定治疗一次有效率为84 % ,总有效率96 . 1 %。洋地黄治疗一次有效率为51. 6 % ,总有效率为6 4. 8%。结论: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较多选用异搏定似乎更合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地尔硫 艹卓 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 5 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者随机分为地尔硫 艹卓 治疗组 30例和毛花甙丙组 2 9例 ,观察用药后的心室率和血压变化。结果 地尔硫艹卓 组用药后心室率从 14 1次± 18次 / min,降至 82次± 10次 / min,毛花甙丙组用药后心室率从 14 2次± 15次 / min,降至88次± 11次 / min,两组最大效应时间前者为 7.0 min± 2 .5 min,后者为 10 5 min± 2 9min,P<0 .0 1,地尔硫 艹卓 组有效率为93.3% ,毛花苷丙组为 72 .4 % ,P<0 .0 5。地尔硫 艹卓 组有 2例出现一过性无症状性低血压 ,无需处理。结论 静脉应用地尔硫 艹卓 能快速、有效和安全地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反应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时宽 QRS波群心动过速可以是室性心动过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预激综合征等 ,它们之间鉴别十分困难 ,也因为误诊采用不恰当治疗导致严重后果者屡屡发生。故此 ,正确及时地作出诊断对临床的紧急处理和患者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现介绍三者心电图鉴别诊断应注意如下几点。1 心室率1.1 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 ,由于房室旁路具有传导速度快不应期相对短的特点 ,心室率较快速 ,多 >180次 / min,有时心室率高达 30 0次 / min[1 ] 。1.2 房颤合并室性心动过速 ,心率一般 <2 0 0次 / min,多在14 0次 / min~ 180次 / min[2 ]。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是严格控制心室率或宽松控制心室率,哪个更佳?另外找出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心室率控制到多少是最佳,是否存在拐点问题。方法:收集符合标准患者20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宽松心率控制组100例(静息状态下心室率<110次/min)与严格心率控制组100例(静息状态下的心室率<80次/min,活动状态下≤110次/min)。根据心率控制要求单用或联合应用β-R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地高辛,直至心室率达标。结果:心室率严格控制组只有67%心率控制达标,心室率宽松控制组有97%心率控制达标,但两者在心血管原因死亡因心力衰竭住院;中风、晕厥、猝死、影响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宽松控制和严格心室率控制疗效比较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临床常见,部分病例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本文静脉内使用普罗帕酮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82例均有效,现报导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本组82例患者均为两院门诊或住院病人。男45例,女37例,年龄分布18~70岁。所有患者均无心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房结功能不全。1.心律失常种类:阵发性室上速45例,心室律平均165~230次/分,平均190次/分(其中预激综合征并室上速23例),快速房颤37例,心室率在110~170次/分,平均126次/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自然发生的室上性宽QRS心动过速的临床特征、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并用Brugada四步诊断法与室速进行鉴别诊断,评价其敏感性.方法:选择入院时为心动过速的患者,符合窦性P波消失、心室率>100次/分且QRS时限≥0.12S,心脏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后,采用单盲法回顾性的分析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形态学特征,独立做出诊断后,计算Brugada四步诊断法的敏感性并评价其实用性,同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结果:入选50例室上性宽QRS心动过速患者,46例诊断为室上速伴束支传导阻滞或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敏感性92%;心室率<180次/分组与心室率>180次/分组,两组的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 l/3脉压差)均有差别,心率较快组血压较低,P值<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rugada法对室上性宽QRS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对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静脉制剂用于控制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时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时快速心室率患者分别接受了静脉美托洛尔(A组,31例)和去乙酰毛花苷(B组,29例)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心室率治疗后明显降低,A组31例,心室率平均下降(39±16)次/min,最大效应时间15min;B组29例,心室率平均下降(30±9)次/min,最大效应时间2h;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无显著性变化,所有患者未因药物的副作用而终止治疗。结论美托洛尔静脉制剂能迅速有效、安全的控制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时快速心室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院前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患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院前老年患者(年龄≥60岁)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室率≥150次/min)予胺碘酮150 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然后予0.3~0.9 mg/min静脉滴注维持;必要时追加150 mg胺碘酮静脉注射1次。结果以心室率<100次/min或较原有心室率下降了30%为有效,有效率达93%;出现低血压2例,均较易纠正。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院前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副作用少,适合院前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院收治的12例癌症患者合并有冠心病,用阿霉素治疗时,9例出现心脏毒性表现。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阿霉素引起心脏毒性作用 (一)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速6例,心率由治疗前80次/分,增至101~170次/分。②心房纤颤1例,心室率达160次/分,持续3天死于循环衰竭。③室性早搏2例,其中1例呈室性二联律,后出现混乱性心律  相似文献   

19.
一、资料我科于1992年10月和1993年11月先后对2例经体表心电图确诊为心房扑动伴心室率过速的患者,施行了心房调搏术纠治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4岁和43岁。均为器质性心脏病。房扑率平均为300次/分,均为2:1房室传导。二、方法食道调搏采用XD-2A型心脏电生理诊疗仪。在心电监护下,用S、S_1超速抑制法,使S_1的刺激频率高于自身房扑率30~50次左右,在心电图显示心房、心室被夺获后给予5~10秒的猝发刺激,然后每次增加30~50次,直到房扑被终上。三、结果 2例房扑经心房调搏治疗后转为房颤,心室率80~90次/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四、讨论众所周知,房扑系折返机制引起的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室率控制对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高心室率组和低心室率组,两组患者均经美托洛尔缓释片单药或联合胺碘酮控制心室率,治疗目标:高心室率组为80次/分≤心室率<100次/分,低心室率组为60次/分≤心室率<80次/分。根据心室率达目标值后开始进入观察期2年。观察2年内患者临床心力衰竭症状变化、心绞痛发作情况、血清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高心室率组临床心功能不全情况优于低心室率组,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无明显差别。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在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但高心室率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慢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控制在80~100次/分相对优于60~80次/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