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丹阳  郑健 《重庆医学》2006,35(14):1289-1291
目的利用神经心理学检查方法对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特点进行研究。方法为横断面比较研究。对40例有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和30例无脑血管病病史的老年人(对照组)首先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排除严重抑郁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然后利用简明精神智能量表(MMSE)、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间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SE检查病例组在总分、注意计算、书写能力、言语复述、结构能力等方面差于对照组(P〈0.01),MMSE其余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文推理联合型测验(CRT)总答对题目数及IQ评分病例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多种认知功能损害,在早期可能记忆功能损伤表现并不明显,但注意计算、结构能力、认知推理能力障碍在VCI的早期表现已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痴呆(PDD)患者神经心理学改变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PDD患者20例作为PDD组,对照组20例为正常认知的健康老年人。对每例研究对象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社会功能活动量表(FAQ)、WAIS数字广度测验(DST)评定,同时1H—MRS技术测定患者双侧海马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值、胆碱(Cho)/肌酸(cr)值。结果PDD组与对照组比较,MMSE、FAQ、DST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D组较对照组NAA/Cr值减低,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D组左侧海马区NAA/Cr值与MMSE评分及DST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而Cho/Cr值与各量表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海马区代谢物NAA/Cr值的变化可作为PDD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对伴抑郁症状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效果。方法:将52例伴抑郁症状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文拉法辛组)和对照组(安慰剂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w及8w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得分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结果。结果:治疗4w及8w后文拉法辛组HAMD评分及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300中N2,P3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P3渡幅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文拉法辛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认知能力的评定。方法:68例 PD 患者中行 MoCA 检查30例(A 组),行 MMSE 检查28例(B 组)。对照组65例中行 MoCA 检查36例(C 组),行 MMSE 检查29例(D 组)。结果:对 PD 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检查的灵敏度,MoCA (75.0%)显著高于 MMSE(53.1%)(P<0.01)。MoCA 特异度的(70.6%)高于 MMSE(64.5%)(P<0.05)。结论:MoCA 对 PD 病人检出早期认知障碍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望成为临床上对 PD 早期阶段筛选的快捷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轻度认知损害的发生率,分析帕金森病伴有轻度认知损害(MCI,即PD-MCI)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根据年龄及教育程度调整的MMSE量表分界值筛选出整体认知功能正常的非痴呆PD患者112例,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价认知功能,MoCA评分≥26分者入PD认知正常组(PD-NC组),〈26分者入PD轻度认知损害组(PD-MCI组),统计分析PD-MCI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同时选取55岁以上无明显躯体疾病的体检者115名作为对照组,MocA评分后分为对照认知正常组(C-NC组)及对照轻度认知损害组(C-MCI组),比较PD-MCI组与C-MCI组MoCA各因素评分的差异及认知功能改变的特点。结果:PD组MCI发生率为55.4%(62/112),对照组MCI发生率为27.8%(3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3,P〈0.05)。PD-MCI组MoCA视空间和执行、注意力、定向分测验得分均低于C-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Ⅲ得分越高,H-Y分级越大,HAMD分值越高则PD-MCI的发生率越高。结论:轻度认知损害在PD患者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视空间和执行、注意力、定向等方面减退,且与运动障碍严重程度、抑郁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心理状况.方法 选择2009年8月至2013年3月20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30 min认知神经心理学测试认知能力,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量表测定非认知能力.结果 观察组在MMSE量表、画钟测验、倒背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转换(译码)和连线试验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指数、焦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在认知和非认知神经心理方面均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焦虑及抑郁与运动障碍、生活质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认知功能障碍及睡眠障碍等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8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定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HAMA评分≥14分或HAMD评分≥20分,满足一项即可入选情绪障碍组,不满足者入选非情绪障碍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和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定运动能力和日常活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采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定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程度;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认知功能;采用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不宁腿综合征评定量表(RLSRS)评定患者日间嗜睡、夜间睡眠情况及不宁腿综合征程度。结果 18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情绪障碍组81例(45.0%),非情绪障碍组99例(55.0%)。情绪障碍组患者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高于非情绪障碍组(P<0.05)。情绪障碍组与非情绪障碍组MMSE评分、MoCA评分、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障碍组UPDRS-Ⅲ评分、PDQ-39评分、SCOPA-AUT评分、PSQI、RLSRS评分均高于非情绪障碍组(P<0.05)。帕金森病患者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UPDRS-Ⅲ评分、PDQ-39评分、SCOPA-AUT评分、PSQI、RLS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合并情绪障碍的患者更易出现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维生素E( Vit-E)、维生素C( Vit-C)、丙二醛( MDA)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病房及门诊帕金森病患者组和健康体检组各40例,对帕金森病组进行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检测,同时2组均抽空腹静脉血测Vit-E、Vit-C、MDA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组和PD认知功能下降组血清MDA水平明显增高(P<0.001);血清Vit-E、Vit-C水平明显降低(P<0.001)。 PD认知功能下降组比PD组的MDA增高和Vit-E降低、Vit-C降低更明显( P<0.05)。 MMSE得分在25分、MOCA-C得分在23分以上的PD患者较MMSE得分在25分、MOCA-C得分在23分以下的PD患者血清Vit-E、Vit-C水平明显降低(P<0.001)、MDA水平明显增高(P<0.001)。结论:氧化应激增强参与P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过程,Vit-E、Vit-C、MDA的测定对于PD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估和指导治疗具有临床应用、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帕金森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2012年国际运动障碍协会颁布的PD—MCI诊断标准,自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康复科病房应用MoCA量表筛选出PD—MCI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另外给予银杏叶提取物进行治疗,疗程共6个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分别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积分测量,分析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MMSE及MoCA积分变化、治疗有效率及痴呆转化情况。结果治疗组3个月及6个月后MMSE及MoCA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增高(P〈0.05),治疗组3个月及6个月后MMSE及MoCA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3个月及6个月后MMSE及MoCA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P〈0.01),治疗组6个月MMSE及MoCA有效率比3个月增高(P〈0.05),两组3个月及6个月痴呆转化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在6个月内持续改善PD—MCI患者认知功能,疗效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抑郁相关因素及应用西肽普兰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的PD患者共100例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Haimilton抑郁量表(HAMD)、一般情况调查表及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的评定,对相关因素进逐步回归及偏相关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SDS、HAMD评定后,筛选出抑郁症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予西肽普兰治疗,对照组予谷维素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00例PD患者中出现抑郁症状42例,占42.0%。伴发抑郁相关因素有性别、婚姻、家庭关系、UPDRSⅢ评分、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应用西肽普兰治疗前后HAMD评分分别为23.7±2.8vs15.7±1.3;UPDRSⅢ评分分别为32.5±12.3vs22.8±10.5,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0.9%,对照组为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伴发抑郁的相关因素复杂,抑郁可能与社会心理、神经生物学相关,西肽普兰可改善PD抑郁症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65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及西酞普兰,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酞普兰,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Barthel指数(MBI)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3%。对照组为58.1%,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MMSE、CSS、MBI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MMSE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疗效,而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和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对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患者,选择普拉克索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4月PD合并抑郁患者45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PD合并抑郁患者分为B1组(观察组20例)与B2组(对照组25例)。B1组: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拉克索治疗,普拉克索剂量从0.375mg/d起,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可以逐步加大剂量,但每日不得超过4.5mg;B2组: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慰剂口服l片,3次/日,疗程3月,观察记录治疗前后B1组与B2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两组PD合并抑郁患者完成治疗后,在HAMD评分方面,B1组优于B2组PD合并抑郁患者极为显著(P<0.05)。在治疗有效率方面,B1组高于B2组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针对PD合并抑郁患者,普拉克索在缓解PD患者的抑郁症状方面效果满意,应用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海涛  田洪涛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580-580,638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结合心理疏导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给予西酞普兰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MMSE、MB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酞普兰结合心理疏导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能减轻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早期非痴呆帕金森病(PD)患者全面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探讨抑郁等相关因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41例早期PD患者进行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Hoehn和Yahr分期、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操作智商(PI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结果较高教育水平、较年轻和发病年龄较早的患者SECF、WAIS-RC测验得分较高,疾病严重程度和认知功能相关。患者出现执行功能减退而并非全面认知功能减退,并与抑郁的严重程度相关。当把患者分为较低教育水平组(≤5年学校教育,n=21)和较高教育水平组(〉6年学校教育,n=20),PIQ得分仅在较低教育水平组与抑郁存在负相关。结论非痴呆PD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可能使执行功能减退程度恶化,特别是对于较低教育水平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广州地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广州地区六家医院107例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测评,并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及Hoehn—Yahr(H—Y)分级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影响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有83.2%的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其中以短时记忆、语言功能最易受损,其次为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抽象思维,发生率均超过50%;PD患者MoCA评分与患者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t=0.542,P〈0.05),与年龄、发病年龄、UPDRSⅡ-Ⅳ评分、H-Y分级及HRSD评分呈负相关(rs分别为-0.257,-0.266,-0.472,-0.381,-0.357,均P〈0.05),与病程、起病方式无关,服用与未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PD患者间MoC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广州地区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以短时记忆、语言最易受损;高龄、高发病年龄、运动障碍严重、抑郁状态的PD患者认知功能易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姜坤 《大家健康》2016,(12):35-36
目的: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抽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PD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组各50例。西医组患者接受口服美多巴+金刚烷胺治疗,中西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辩证分型进行中医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Hoehn-Yahr评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UPDRS II及III部分评分,根据积分情况依照“尼莫地平法”评定疗效,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oehn-Yahr评分、HAMD评分和UPD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中西组患者Hoehn-Yahr评分、HAMD评分和UPDRS评分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中西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PD患者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住院24小时内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组3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40例,仅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于入院24小时内及一月,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观察二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CSS、ADL、HAMD评分及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在护理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护理一月后,与护理前比较,CSS评分降低、ADL评分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AMD评分较护理前均升高。早期康复护理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CSS、ADL、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一月后两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3.89%、35.0%,两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能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痴呆帕金森病(PD)患者轻度认知障碍与发病年龄和疾病阶段的关系.方法:将120例非痴呆PD患者按年龄分为年轻组(<60岁,65例)和老年组(≥60岁,55例),再按照病程分为年轻早期非痴呆PD组(33例)、年轻晚期非痴呆PD组(32例)、老年早期非痴呆PD组(27例)和老年晚期非痴呆PD组(28例).将60例正常人按年龄分为年轻对照组(34例)和老年对照组(26例).分别采用简明精神量表(MMSE)、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语言流畅性测验(RVR)、积木测验(BD)和数字广度测验(DS)评定神经心理学功能.结果:①按照年龄分组,年轻正常对照组与年轻早期非痴呆PD组及年轻晚期非痴呆PD组间各神经心理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正常对照组与老年早期非痴呆PD组及老年晚期非痴呆PD组间MMSE、FOM、RVR、BD及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972、5.015、5.078、4.891和4.943,P均<0.05).按照疾病阶段分组,年轻早期非痴呆PD组与老年早期非痴呆PD组间各神经心理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轻晚期非痴呆PD组与老年晚期非痴呆PD组间MMSE、FOM、RVR、BD及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34、2.926、2.972、2.773和2.741,P均<0.05).②检出51例(42.5%)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非痴呆PD(PD-MCI)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非痴呆PD-MCI患者与认知正常的非痴呆PD患者相比年龄更大,起病更晚,运动损害更为严重.结论:非痴呆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下降.在非痴呆PD患者中筛查出PD-MCI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PD-MCI的发生与非痴呆PD患者年龄和疾病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疾病阶段非痴呆帕金森病患者的P300改变.方法将120例帕金森病(PD)患者按病程分为早期PD组(60例)和晚期PD组(60例);其中早期PD组又按年龄分为年轻早期PD组(33例)和老年早期PD组(27例),晚期PD组又按年龄分为年轻晚期PD组(32例)和老年晚期PD组(28例).将60例正常人按年龄分为年轻对照组(34例)和老年对照组(26例).分别采用简明精神量表(MMSE)、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语言流畅性测验(RVR)、积木测验(BD)和数字广度测验(DS)评定认知功能,记录分析听觉诱发事件相关电位P300PL.结果年轻晚期PD组5项评分均低于年轻对照组,且P300PL延长(P<0.01);老年早期PD组5项评分均低于老年对照组,且P300PL延长(P<0.01);老年晚期PD组5项评分均低于老年对照组,且P300PL延长(P<0.01);晚期PD组5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300PL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轻早期PD组较年轻对照组5项评分及P300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PD组较对照组5项评分及P300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MMSE、FOM、RVR、BD、DS评分和P300峰潜伏时的延长呈负相关.结论非痴呆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下降,其认知功能的下降与发病年龄及疾病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20.
氟西汀加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西汀加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组、高压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经内科常规治疗,氟西汀组、高压氧组分别加用氟西汀、高压氧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氟西汀加高压氧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组HAMD、MMSE评分改善,各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氟西汀加高压氧能明显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其效果优于单纯加用氟西汀或者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