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态度和认知,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提高大学生无偿献血的参与度。 方法 于2016年5月4日—2016年11月10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几所南京地区医学院校自制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献血经历、献血态度及影响因素、对献血及其相关法律的认知。对在校大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填写,最后回收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本次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有献血经历的占19.36%。其中,男同学献血的参与度显著高于女同学(P<0.001)。进行年级分析发现,献血率最高的为研究生及以上的同学(42.1%),其次为大三(27.5%)和大二(22.4%)的同学。大学生献血动机各不相同,最重要的原因是认为自己身体好,应该去帮助别人。近八成的学生认为公民无偿献血是有必要的,并且对有无偿献血经历的人群产生敬佩感(67.54%)。但大部分学生对于无偿献血存有顾虑,主要是担心自己的安全和对献血机构的不信任,部分学生是由于没有合适的献血机会。无献血经历的学生表示,在安全和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愿意无偿献血(86.1%)。部分学生对无偿献血事业缺乏足够认识,61.1%的同学认为家人或自己受益能提高自己献血积极性。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网络媒体,而绝大部分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对血液循环、血液再生以及献血对人体的益处不了解。 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态度是积极的,部分学生对无偿献血有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不足,安全便捷的献血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2-2016年南京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艾滋病流行特征,计算HIV感染者晚发现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示范区更好地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6年南京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报告的HIV感染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064例研究对象中,以男性为主(占93.0%),报告职业为学生的占10.0%,传播途径以性途径为主(占95.3%),50~岁组占15.1%。样本来源以检测咨询(占42.5%)和医疗机构(占42.0%)为主。3 064例研究对象中,晚发现931例,晚发现率30.4%。多因素分析发现,30~(OR=2.72,95%CI:1.49~4.99)、40~(OR=4.38,95%CI:2.34~8.21)、50~岁组(OR=3.51,95%CI:1.86~6.62)、来源于医疗机构(OR=2.34,95%CI:1.93~2.85)的病例晚发现率较高,同性传播(OR=0.66,95%CI:0.53~0.83)、注射吸毒传播(OR=0.29,95%CI:0.15~0.57)、来源于监管场所(OR=0.44,95%CI:0.21~0.94)的病例晚发现率较低。结论今后南京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应进一步加强男男性接触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学生和50~岁岁组重点人群的防控,在继续实施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专题调查等基础上还需要全面推进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检测咨询(provider 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ing,PITC)工作,提高早发现病例能力,扩大艾滋病检测覆盖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太原市社区老年人对生前预嘱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山西省太原市6个社区抽取540名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老年人对生前预嘱的认知以及签署生前预嘱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得到有效问卷513份,有效率95.0%。社区老年人对生前预嘱的认知水平较低(44.1%,226名),不同年龄(χ2=11.09,P=0.001)、文化水平(χ2=7.95,P=0.005)、日常生活能力(χ2=8.10,P=0.017)者对生前预嘱的认知状况不同。普及相关概念后,愿意签署生前预嘱文件的老年人也较少(49.9%,256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60~74岁(OR=2.151,95%CI:1.380~2.941)、文化水平在本科及以上(OR=3.048,95%CI:1.571~5.913)、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障碍(OR=2.849,95%CI:1.223~6.638)、慢性病患病种数≥2种(OR=1.654,95%CI:1.138~2.404)、之前听说过生前预嘱(OR=1.596,95%CI:1.098~2.322)的老年人更愿意提前签署生前预嘱文件。结论太原市社区老年人生前预嘱的认知及接受度较低,我市应继续加强对生前预嘱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安徽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近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近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皖南医学院1 235名医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总体近视率为80.7%,中度近视率为5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力的保护因素为写字保持胸距桌一拳(OR=0.577,95%CI=0.424~0.785),而眼镜没配好(OR=1.628,95%CI=1.097~2.417)、熬夜玩手机(OR=1.467,95%CI=1.005~2.139)是导致近视的危险因素.结论:近视检出率较高,应指导大学生采取良好的用眼和生活习惯,以预防新发近视和缓解近视程度的加深.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北省5岁以下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现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石家庄和邯郸6个自然村6~59月龄儿童的家长或看护人9 984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9 984名家长手足口病KAP平均得分(33.76±7.29)分,及格率为70.60%,其中知识平均得分(10.68±3.47)分,相关知识知晓率66.77%;态度部分平均得分(11.52±3.96)分,家长获得知识途径大部分(67.19%)是通过医生讲解,75.13%认为医生讲解最可靠;行为部分平均得分(11.56±2.26)分,行为形成率82.56%,大部分(92.53%)有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但有将近一半(45.96%)洗手时间短于半分钟;知识、态度和行为均及格仅占到总人数的30.9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OR=1.107,95%CI:1.007~1.216)、30岁组(OR=1.920,95%CI:1.595~2.310)和30~50岁组(OR=1.638,95%CI:1.354~1.982)、职业为农民(OR=4.322,95%CI:3.236~5.772)和临时工作者(OR=2.122,95%CI:1.561~2.886)、0~月龄(OR=1.168,95%CI:1.000~1.364)和24~月龄(OR=1.294,95%CI:1.112~1.506)、孩子上幼儿园(OR=1.267,95%CI:1.125~1.428)为幼儿家长手足口病KAP得分高的促进因素。结论河北省5岁以下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相关认知水平低,获取知识途径单一,因此需加强该类人群健康教育,对不同特征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蚌埠市4所高校大学生的无偿献血意愿,探索影响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的因素.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蚌埠市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开展调查,获得受访者的一般情况、无偿献血意愿和对无偿献血相关常识的了解程度;计算出受访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率;分别根据性别、学历、年级和专业分组比较不同组别间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率和对无偿献血相关常识的了解程度;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的因素.结果 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率为72.2%(818/1132),其中,女生高于男生(P<0.01),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P<0.01),理工医类学生高于文史哲类学生(P<0.01),本科生高于专科生(P<0.03).对于血液生理常识的认知,各组得分均不高,其中,男生低于女生(P<0.05),专科生低于本科生(P<0.05);对于无偿献血认知和献血安全认知,各组得分均不高,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免费用血政策的认知,各组得分均很低,其均值在30分左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生理常识认知、无偿献血认知、献血安全性认知、免费用血政策4个因素均是影响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的重要因素.结论 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较强,但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加强无偿献血知识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孕晚期妇女焦虑、抑郁的发生状况,探讨影响因素,为孕晚期妇女的心理健康调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4年6月~2014年7月选取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待产的孕晚期妇女606名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焦虑发生率为33.3%(95%CI:29.5%~37.1%);抑郁发生率为56.7%(95%CI:42.8%~60.6%)。个人为独生女(OR=0.55;95%CI:0.36~0.83),计划内妊娠(OR=0.54;95%CI:0.35~0.81),参与医保(OR=0.75;95%CI:0.43~0.87)是发生焦虑的保护因素;有重大疾病史(OR=2.34;95%CI:1.15~4.77),和丈夫家人同住(OR=2.75;95%CI:1.72~4.39)、和自己家人同住(OR=2.25;95%CI:1.23~4.10),妊娠压力源3升高(OR=1.65;95%CI:1.19~2.27),其他妊娠压力升高(OR=1.63;95%CI:1.11~2.39)是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越高(OR=0.53;95%CI:0.39~0.73),职业为工人(OR=0.45;95%CI:0.28~0.73),有不良妊娠史(OR=0.26;95%CI:0.12~0.59),计划内妊娠(OR=0.39;95%CI:0.26~0.59)是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居住在农村(OR=3.23;95%CI:1.73~6.03),妊娠压力源3升高(OR=1.41;95%CI:1.03~1.92)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焦虑、抑郁自评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孕晚期妇女的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应重视该人群的心理健康调适。危险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有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某院恶性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 280例,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分为MDRO感染组(270例)和非MDRO感染组(1 010例),分析MDRO的检出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恶性肿瘤患者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1 280例恶性肿瘤患者,MDRO感染发生率为21.09%(270/1 280)。270例MDRO感染患者共检出多重耐药菌菌株295株,居前3位的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1.19%)、铜绿假单胞菌(23.05%)及大肠埃希菌(19.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卧床(OR=2.804,95%CI:1.725~4.364)、侵入性操作(OR=3.907,95%CI:2.914~7.523)、使用抗菌药物种类(OR=5.306,95%CI:4.105~9.248)、使用抗菌药物时间(OR=3.117,95%CI:2.208~6.731)、低白蛋白水平(OR=2.105,95%CI:1.286~3.740)是恶性肿瘤患者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MDRO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以降低MDRO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香港地区针灸戒烟受试者的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8月到2015年6月参加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香港博爱医院联合开展的"中医针灸戒烟先导研究"的受试者,比较脱落人群与未脱落人群的人口学、吸烟背景、戒烟意愿等资料的差异。以8周和52周是否脱落作为因变量,使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出针灸戒烟的依从性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受试者4 480例,8周、26周和52周的依从率分别为68.86%、58.24%和49.51%。纳入的受试者以男性为主(62.25%),年龄(43.50±12.04)岁,文化程度以中学为主(62.46)%;烟龄(25.09±11.61)年,每日吸烟数(17.68±7.90)根,法氏烟草依赖评估量表(FTND)指数(5.35±2.29)分,大多数(81.12%)曾经戒过烟,80.96%的受试者因担心自身健康戒烟;总针灸次数(5.40±3.25)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针灸戒烟8周受试者依从性的因素有FTND(OR=1.048,95%CI 1.007~1.092);是否因他人劝说戒烟(OR=0.795,95%CI 0.708~0.892);选择中医针灸原因(OR=1.101,95%CI 1.031~1.176);总针灸次数(OR=1.346,95%CI 1.290~1.404)和是否首月完成6次治疗(OR=2.975,95%CI 2.424~3.652)。影响针灸戒烟52周受试者依从性的因素有性别(OR=1.406,95%CI 1.207~1.637);总针灸次数(OR=1.134,95%CI 1.097~1.173)和是否首月完成6次治疗(OR=5.128,95%CI 4.242~6.220)。结论香港地区针灸戒烟受试者依从性较好,其中高质量的针灸治疗是提高受试者依从性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无偿献血者做出献血决策的相关社会认知因素,为招募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668名无偿献血者开展问卷调查,同时访问相关知情人士。结果:常住人口比流动人口无偿献血的次数更多,P0.05,愿意再次献血占总人数的85.6%(568/664),不清楚或不愿意再次献血占总人数的14.4%(96/664),其中常住人口倾向更为明显。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无偿献血者做出献血决策的相关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对无偿献血认知、血液知识认知、免费用血政策以及献血安全认知。结论:以无偿献血者做出献血决策的因素为依据,积极宣传相关献血知识,拟定有效方案,落实无偿献血者的招募与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原藏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病因。方法回顾性收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AP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民族、性别、年龄、城乡、县域(草地县和非草地县)以及文化程度分组进行病因对比分析,有意义差别项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原藏区AP的病因仍以胆源性、酒精性及高脂血症为主,在不同民族、居民、县域、文化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572,6.741,9.251,21.545;P:0.059,0.456,0.235,0.088);在不同性别之间,男性以酒精性为主,不明原因性较多,女性以胆源性、高脂血症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分组,高龄组以胆源性为主,低龄组以酒精性为主,中等年龄组以高脂血症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803,40.137;P:0.000,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不同性别间(二元),男性酒精性、不明原因性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女性胆源性、高脂血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年龄组(多元),高龄组以胆源性、低龄组以酒精性、中等年龄组以高脂血症为独立危险因素[不同性别间,男性酒精性(OR=15.247,95%CI:1.106~7.836,P=0.006),男性不明原因性(OR=8.162,95%CI:0.196~1.836,P=0.016),女性胆源性(OR=20.318,95%CI:,1.014~6.436,P=0.001),女性高脂血症(OR=10.785,95%CI:1.506~5.066,P=0.002);不同年龄组,高龄组胆源性(OR=6.016,95%CI:0.080~0.754,P=0.014),低龄组酒精性(OR=20.172,95%CI:0.118~0.433,P=0.000),中等年龄组(OR=27.164,95%CI:1.027~9.529,P=0.000)]。结论高原藏区AP因性别及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须采取相应不同的处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项目的实施一是了解大学生无偿献血的原因,及对无偿献血的认知;二是针对献血的状况寻求其解决措施,提高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积极性。方法:就嘉兴市5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献血率仅为19.6%,在献血者中72.2%出于无私奉献,在未曾献血者中58.5%因为担心献血卫生条件不合格和出于对血液管理机制不透明的担忧而未曾献血。结论:大学生有献血的热情,但由于自身的条件及外部条件(献血宣传、献血卫生条件、反馈机制等)的影响导致献血人数并没有呈现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祁军平  任红 《甘肃医药》2015,(3):176-178
目的:了解兰州市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组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计算各变量的比值比(OR)和95%的可信区间(CI),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2.465,95%CI:1.599~3.802)、吸烟(OR=2.907,95%CI:1.891~4.469)、吸烟年限(OR=1.921,95%CI:1.468~2.515)、日吸烟量(OR=1.931,95%CI:1.496~2.494)、开始吸烟年龄(OR=2.186,95%CI:1.566~3.072)、吸烟指数(OR=1.936,95%CI:1.472~2.546)、药物过敏史(OR=3.355,95%CI:1.885~5.971)和家族肺病史(OR=2.465,95%CI:1.450~4.191)为COPD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731,95%CI:1.055~2.838)、吸烟(OR=2.415,95%CI:1.484~3.931)、药物过敏史(OR=3.230,95%CI:1.755~5.943)和家族肺病史(OR=1.994,95%CI:1.135~3.501)为COPD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吸烟、药物过敏史和家族肺病史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珠海市艾滋病(AIDS)病例晚发现的状况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早期发现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珠海市2012-2016年HIV检测和AIDS新病例报告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珠海市2012-2016年累计新报告AIDS病例933例,晚发现比例34.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5~44岁年龄组(OR=1.84,95%CI=1.06~3.21)、45~54年龄组(OR=2.41,95%CI=1.26~4.59)和55岁以上年龄组(OR=2.48,95%CI=1.24~4.98)相对于最低年龄组(25岁以下)是危险因素,本市户籍(OR=1.93,95%CI=1.43~2.59)、被动发现(OR=2.58,95%CI=1.94~3.44)是AIDS病例晚发现的危险因素;未婚相对于已婚有配偶是病例晚发现的保护因素(OR=0.55,95%CI=0.36~0.84),男男同性传播相对于异性传播病例晚发现的风险更小(OR=0.58,95%CI=0.41~0.81)。结论珠海市HIV抗体检测数量逐年上升,但晚发现病例所占比例仍然较高,应结合晚发现的影响因素,制定更为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促进AIDS病例的早发现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广州市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宫颈癌生存质量评估量表(FACT-Cx)对237名从广州市癌症登记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的女性宫颈癌患者进行调查,使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评估关联。结果认为获得了医生更多关注的患者总的生存质量得分更高(OR=4.65,95%CI:1.69~12.87),有更高的生理状况评分(OR=5.88,95%CI:2.17~16.06),更高的社交状况评分(OR=5.88,95%CI:2.16~16.05),更高的情感状况评分(OR=4.77,95%CI:1.93~11.89),更高的功能状况评分(OR=5.26,95%CI:1.91~14.53)。知道全部或大部分病情的患者相比不知道病情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更高(OR=2.36,95%CI:1.05~5.34)。结论医患关系,主要是医生的态度,而不是患者的参与,是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有效的干预需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阴市12~18岁组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现状,探讨超重、肥胖发生的相关因素,为肥胖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江阴市4 946名12~18岁组初、高中生,对其进行超重、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结果江阴市12~18岁组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3.49%和6.21%,其中男生为17.19%和8.36%、女生为9.69%和4.01%。男生的超重率(χ2=59.61,P0.05)、肥胖率(χ2=40.16,P0.05)均明显高于女生,各年龄组超重检出率(χ2=15.78,P0.05)、肥胖检出率(χ2=13.6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城区和乡镇青少年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97%和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5)。12~18岁组青少年中男生超重的风险是女生的1.77倍(OR=1.77,95%CI:1.15~2.72),父母均肥胖的青少年超重的风险是父母无肥胖的2.23倍(OR=2.23,95%CI:1.26~3.93),饮食习惯中荤菜为主的青少年超重的风险是荤素搭配的1.38倍(OR=1.38,95%CI:1.03~1.85),而12~18岁组青少年年龄每增长1岁超重的风险降低0.21倍(OR=0.79,95%CI:0.63~0.98),每周体育活动量7 h的青少年超重的风险比每周体育活动量1 h的降低0.24倍(OR=0.76,95%CI:0.67~0.88)。结论青少年肥胖的预防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意识、倡导合理的膳食结构、养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从而有效预防青少年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医学不同专业大学生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疲劳评定量表(FAI)、疲劳量表和自制问卷对某医学院450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实际分析。结果:(1)不同专业疲劳发生率不同,临床专业为43.3%,护理专业为48.7%,药学专业为58.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疲劳发生影响因素不同,单因素分析主要与睡眠质量、担心就业、睡眠时间、人生目标确切、专业、缺乏休闲活动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疲劳主要影响因素是睡眠质量(OR=2.704,95%CI=1.294~5.644),担心将来就业(OR=2.993,95%CI=1.624~6.088),临床专业和护理专业对比(OR=3.102,95%CI=1.632~6.326),临床专业和药学专业对比(OR=3.048,95%CI=1.524~6.098)。结论:大学生疲劳影响因素不同,应针对不同的专业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5):486-489
目的:分析不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皖南地区某高校355名大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327份,男生163人(49.8%),女生164人(50.2%);有78名学生检测出抑郁情绪,占23.9%。学生年级、家庭收入、主观与父母关系、主观学习成绩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如家庭收入与大学生抑郁状况:χ~2=10.51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更易发生抑郁情绪(OR=1.505,95%CI:1.080~2.906);与父母关系越差,越容易发生抑郁情绪(OR=0.577,95%CI:0.389~0.854);家庭月收入越低,越容易发生抑郁情绪(OR=0.775,95%CI:0.602~0.999)。结论:大学生抑郁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家庭因素影响,应重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影响,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解大学生的献血行为,及影响其献血行为的主要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法.方法 使用自制问卷,随机抽取莆田学院720名学生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大学生献血者与未献血者对于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男女生献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非献血者.②大学生了解无偿献血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由他人得知".③献血者中绝大多数人认为献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而未献血者认为自己未献血的主要原因是身体条件不符合献血标准.结论 性别、文化程度、身体条件、宣传方式等因素均对大学生无偿献血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采取相应针对措施,促进大学生无偿献血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茂县农村居民低血压患病情况,探讨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在茂县抽样调查的人群资料,进行低血压的横断面研究。10~14岁儿童低血压标准为:收缩压(SBP)≤80 mmHg(1 mmHg=0.133 kPa)或者舒张压(DBP)≤50 mmHg,15岁以上低血压标准为:SBP≤90 mmHg或者 DBP≤60 mmHg。结果:男性和女性的低血压患病率分别为8.2%和12.2%。从低年龄组到高年龄组(10岁~、20岁~、40岁~、60岁~),低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7.3%、12.3%、4.8%、5.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566,95%CI 0.406~0.789)、性别(OR=1.999,95%CI 1.171~3.411)和民族(OR=6.967,95%CI 2.322~20.905)与低血压状态相关。结论:低年龄组人群是低血压的高发人群,女性和非羌族人群在当地可能是易患人群,这为进一步探索低血压的病因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