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和非洛地平缓释片组。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对比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缓释片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5),但在控制血压变异性方面,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要强于非洛地平缓释片(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作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可有效改善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2.
王颖 《包头医学》2021,45(3):13-15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88例住院分娩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对比两组血压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均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氨氯地平联合培垛普利分次给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探索临床干预BPV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给予苯磺酸左氨氯地平联合培垛普利治疗,比较两组的血压变异性.结...  相似文献   

4.
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也叫血压波动性,其阐明了平稳降压的重要性,影响着降压治疗的最终结局.有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增大导致终末期靶器官损害,且独立于血压的绝对值[1].对BPV治疗不佳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即使平均血压得到控制,但仍有不良的临床预后[1-2].理想的降压药物改变BPV,也对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为了更好地关注降压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本研究选择了10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片两药单用或联合用药的降压疗效和BPV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曹伟钊  李志存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17-118,125
目的 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和非洛地平组,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判断降压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总有效率为84.62%.非洛地平组总有效率为80.77%,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7.69%)显著低于非洛地平组(17.31%)(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时对运动中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用药前后对照方法。选取轻中度高血压患者40例,试验前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周以上,给予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mg/d,早餐后服用,连续用药4周,每周复查一次,观察其诊所血压(CBP),如降压疗较差,加量至5mg/d。所有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6min步行运动。40例(男19例)患者均完成试验。结果:治疗4周后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下降(21.70±9.34)mmHg与(13.50±7.83)mmHg,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所总有效率为90%。结果:治疗4周后运动后即刻测SBP和DBP分别下降(27.18±9.34)mmHg与(18.70±11.58)mmHg,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程度轻可耐受,无患者退出试验。结论:左旋氨氯地平作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可有效降低诊所血压,同时能降低运动中血压,适合单独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其血胰岛素抵抗及左室肥厚的变化。方法:对5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组测定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C肽值,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后,复查上述指标并与用药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能显著降低血压,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左室肥厚的诱发因素之一。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降压的同时,具有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和左心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999版的诊断标准,针对2009年10月~2010年10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一次口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5.0 mg,疗程8周.每周后分别进行诊室坐位血压和心率检查,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8周末,血压由(155.0±19.2)/(102.0±10.4) mm Hg下降至(136.8±9.9)/(82.5±6.6) mm Hg,总有效率85%,显效率5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平稳,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9.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降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及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3月我院门诊就诊高血压患者72例,每日服苯磺酸左旋氨氟地平片2.5 mg,平均疗程12周.用药前及服药12周后行动态血压监测,同时记录某些靶器官参数.结果 ①用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明显减小,谷峰比值(T/Pratio)增高;②用药后EF、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之比(E/A)增加.颈总动脉分又处IMT、24 h尿MAU减小.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具有稳定的降压作用和明确的靶器官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9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停用其他降压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每次2.5mg,每日1次,疗程8周,出现不良反应即停药。如用2周后,血压下降不理想,将剂量增至每次5mg。结果经过8周治疗患者坐位血压明显下降,血压降压显效率73%,有效率为20.6%,总有效率为93.6%。治疗过程中血压变化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心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效果确切、持续平稳、作用时间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10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1~2周安慰剂导入期后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 mg/d),共8周,不服其他降压药,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8周后:患者收缩压(SBP)由(154.59±12.16)mmHg降至(131.10±10.21)mmHg,舒张压(DBP)由(100.55±3.99)mmHg降至(82.79±7.01)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血压监测(ABPM)显示SBP、DBP谷/峰比分别为0.72±0.36、0.83±0.54。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复查血常规、血糖、血脂、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76例,每日晨起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采用逐渐增量的方法,最大剂量5 mg/d,疗程为6周.对比用药前后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的变化,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老年高血压病人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后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无明显变化,治疗6周后,血压由(172.0±19.2)/ (106.0±9.6) mmHg下降至(141.3±12.7) / (85.6±6.1)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61.84%,总有效率90.7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脂控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冠脉事件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诊治的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脂控制情况将其分为A(血脂正常)、B(血脂异常)两组,测定比较两组血脂指标、血压变异指标及冠脉事件发生率,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脂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TC、TG、LDL-C、24hSBPSD、24hDBPSD、24hSBPCV、dSBPCV、nSBPCV、nDBPCV均显著低于B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冠脉事件发生率为16.00%,显著低于B组的33.7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4hSBPSD、24hDBPSD、24hSBPCV、dSBPCV、nSBPCV、nDBPCV与TC、TG显著正相关,24hDBPSD、24hSBPCV与LDL-C显著正相关,24hSBPSD、24hDBPSD与HDL-C显著负相关.结论:血脂异常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加冠脉事件发生几率,需加强血脂控制以维持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稳定,减少冠脉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压变异(BPV)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125例伴CAS的EH患者(CAS组)与99例非颈动脉粥样硬化(NCAS)的EH患者(NCAS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 结果 不同性别之间CAS的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 <0.05);CAS患病率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相关(P <0.05);CAS与24h平均收缩压(SBP)、24h平均舒张压(DBP)、24h收缩压标准差(SSD)、24h舒张压标准差(DSD)等动态血压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SBP、24 h SSD均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219,1.587,均P<0.05). 结论 EH患者CAS的发生与BPV具有相关性,尤其是与24 h SSD独立相关,加强动态血压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及动脉硬化特点.方法 选择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体检离退休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4例,分别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和动态血压、心-踝血管指数(CAVI)测定,根据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变异性、动脉硬化特点.结果 与非H型高血压组相比,H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表现为非杓型和反杓型明显增多.H型高血压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日间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加权标准差、24 h舒张压加权标准差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两侧CAVI与非H型高血压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HbA1C、体质指数及Hcy是CAVI的独立影响因素(β=0.231、0.132、0.123、-0.157、0.096,均P<0.05).结论 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及昼夜节律减弱,动脉僵硬度增大,年龄、收缩压、HbA1C、体质指数及Hcy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CAVI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综合征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BP)及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MS分为伴MS高血压组(38例)及单纯高血压组(4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24小时AB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ABP和BPV。结果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合并MS的高血压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显著升高;日间收缩压变异性、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显著增大(P〈0.05);而舒张压变异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MS患者日间及24小时平均收缩压较单纯高血压组增高,相应的变异性增大,这可能是其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观察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降压疗效。方法 选取 4 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试验前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 1周以上 ,给予口服左旋氨氯地平 2 .5mg/d ,连续用药 4周。每周观察其诊所血压 ,如降压疗较差 ,加量至 5mg/d。所有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和治疗 4周后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结果 左旋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诊所血压 (P <0 .0 5 )。动态血压结果显示左旋氨氯地平有降低 2 4h血压 (P <0 .0 5 )。治疗前后的血压曲线呈分离状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 %。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作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可有效降低诊所血压和 2 4h血压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对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清Hcy的测定及动态血压的测定,其中高Hcy组61例,正常Hcy组59例。比较两组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结果高Hcy组患者24hSSD(17.06±6.62mmHg蟠14.71±4.14mmHg)、dSSD(15.60±5.19mmHg螂12.01±4.15mmHg)、nSSD(12.93±2.32mmHg口s10.01±2.04mmHg)均高于正常Hcy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Hcy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大,直接加重动脉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和对照组(厄贝沙坦)各36例.其中观察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初始量每日2.5 mg,如未出现不良反应,3d后增至5 mg/d,厄贝沙坦(江苏瑞恒药业有限公司)初始量为每日150 mg,如未出现不良反应,3d后增至300 mg/d,每日1次,疗程4周;对照组予厄贝沙坦初始量为每日150 mg,如未出现不良反应,3d后增至300 mg/d,每日1次,疗程4周.治疗前后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电解质及心电图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达94.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SBP、DBP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显著.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高丽  段蕴  王雪胜  张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9):1194-1195,1198
目的:研究动态血压脉压指数(PPI)和收缩压变异性(SBpV)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208例高血压患者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颅脑CT及MRI平扫,计算PPI,并以PPI≥0.40和SBpV标准差(SBpV-SD)≥12 mmHg为基数,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缺血性脑卒中90例,总发生率43.27%。PPI≥0.40、SBpV-SD≥12 mmHg、PPI≥0.40且SBpV-SD≥12 mmHg脑卒中发生率均明显高于PPI<0.40、SBpV-SD<12 mmHg、PPI<0.40且SBpV-SD≤12 mmHg的患者(P<0.01)。结论:24 h ABpM中PPI≥0.40和SBpV-SD≥12 mmHg是预测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