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博司捷(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HIE患儿16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6例,对照组8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HIE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博司捷治疗,对照组在HIE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度脑损害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及重度脑损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5,P>0.05);观察组治疗后14、28dNBNA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82、4.36,P均<0.01)。结论:博司捷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症状,减轻后遗症,值得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ly,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6,P<0.05);治疗后3 d、7 d对两组患者的NBNA评分比较发现,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1,3.88,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刘充德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4):1633-1635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高原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2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治疗组(132例);均给予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对照组应用胞磷胆碱及脑活素,观察组应用NGF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15 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颅脑CT检查、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测定。结果两组中度和重度HIE患儿治疗后颅脑CT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度和重度HIE患儿治疗前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度和重度HIE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NBNA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度和重度HIE患儿治疗前血清M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度HIE患儿治疗后血清M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重度HIE患儿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IE发病率较高的高原地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GF,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81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健康足月儿43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及治疗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EPO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EPO每日200 IU/kg,每周3次,每6天查血常规1次,根据血常规结果调整EPO剂量,疗程为2周。所有患儿于生后的7、14、28 d进行新生儿行为测定(NBNA),生后的3个月和6个月进行婴幼儿智能发育评估(CDCC)。并于生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生后7 d的NBNA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均低于正常组(P<0.01);14、28 d时治疗组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0.01);3月龄CDCC评分(包括MDI、PDI评分)治疗组正常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于正常组(P<0.01)。6月龄CDCC评分治疗组正常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 DI评分正常者比例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DI评分正常者比例仍低正常组(P<0.05)。结论应用EP0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较好,优于对照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3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脑苷肌肽,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脑蛋白水解物,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以及治疗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苷肌肽与脑蛋白水解物均能有效治疗HIE并提高NBNA评分,但脑苷肌肽临床疗效优于脑蛋白水解物,更适合临床用于治疗HIE患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直方图参数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8例新生儿HIE患儿为观察组,同期50名无神经系统症状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再依据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分为NBNA评分<35分组(n=40)和NBNA评分≥35分组(n=48)。均行MRI-DWI检测获得直方图参数。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及观察组不同NBNA评分患儿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ADC直方图参数与HIE患儿NBNA评分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直方图参数对新生儿HIE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儿50%、75%、90%及99%ADC值、ADCmax、ADCmean、方差高于对照组(P<0.05);偏度及峰度低于对照组(P<0.05)。NBNA评分<35分组患儿75%、90%、99%ADC值及方差高于NBNA评分≥35分组(P<0.05);偏度及峰度低于NBNA评分≥35分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儿75%ADC、90%ADC及99%ADC与NBNA...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瑞苏治疗HIE的疗效。方法:对86例我院确诊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脑瑞苏)和对照组(胞二磷胆碱),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主要临床表现消失时间、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两组总有效率、主要临床表现消失时间、NBNA评分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脑瑞苏治疗HIE疗效好,可减轻病情、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并以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作为判定脑损伤程度的标准,探讨HIE患儿血清TNF-α浓度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52例HIE新生儿及1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2天血清TNF-α浓度,并对所有对象于出生后第7天进行NBNA评分;HIE新生儿按临床诊断分为轻、中、重度3组,按NBNA分值分为>36分、35~36分和<35分3组.结果 HIE组新生儿TNF-α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9,P<0.01),而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7.510,P<0.01).对照组与HIE患儿轻、中、重度组4组比较,TNF-α浓度及NBN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组新生儿不同NBNA组间TNF-α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49,P<0.01);TNF-α浓度与NBNA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0.185,P<0.05).结论 TNF-α参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早期血清TNF-α水平与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新生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并以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作为判定脑损伤程度的标准,探讨HIE患儿血清TNF-α浓度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52例HIE新生儿及1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2天血清TNF-α浓度,并对所有对象于生后第7天进行NBNA评分;HIE新生儿按临床诊断分为轻、中、重3组,按NBNA评分值分为>36分、35~36分、<35分3组。结果 HIE组新生儿TNF-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5.859,P<0.01),而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7.510,P<0.01)。对照组与HIE患儿轻、中、重度组四组之间TNF-α浓度及NBNA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组新生儿不同NBNA评分组间TNF-α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549,P <0.01); TNF-α浓度与NBNA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0.185,P<0.05)。结论 TNF-α参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早期血清TNF-α水平与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肿瘤坏死因子-α;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与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0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别进行HIE临床分度、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统计合并危重单项指标、NBNA的测定,同时比较两组危重评分与临床分度的关系,出现单项指标与无单项指标与临床分度关系,两组评分与NBNA的关系及预后情况。结果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越低,其HIE临床分度越差,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5.31,P<0.01)。有单项指标出现中重度HIE明显高于无单项指标,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5.58,P<0.01);新生儿危重评分越低,NBNA的评分越低,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5.574,P<0.01);两组评分患儿,评分越低,预后越差,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χ2=9.23,P<0.01)。结论新生儿疾病危重判定,不管是采取评分或采用单项指标,均能很好的反应出HIE的临床分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TNF-α、IL-6水平与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IE患儿54例作为HIE组,HIE患儿根据临床诊断分为轻、中、重度三组,选取正常足月出生新生儿1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所有入选新生儿出生后2d时血清TNF-α、IL-6水平,对生后7d所有入选新生儿NBNA进行评分。对TNF-α、IL-6水平于NBNA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HIE组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HIE轻、中、重度三组与对照组四组之间TNF-α、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水平与NBNA负相关(r=-0.449,P0.01);IL-6水平与NBNA负相关(r=-0.504,P0.01)。结论 TNF-α、IL-6参与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发生过程,与脑损伤和HIE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2.
苏营  黄清秀 《华夏医学》2004,17(4):506-507
目的 :探讨硫酸镁、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疗效。方法 :观察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脑 CT的恢复、NBNA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临床疗效 (χ2 =7.34,P<0 .0 1 )、脑 CT恢复(中度 HIEχ2 =6 .4 6 ,P<0 .0 5 ;重度 HIEχ2 =7.38,P<0 .0 1 )、NBNA评分结果 (中度 HIEχ2 =7.85 ,P<0 .0 1 ;重度HIEχ2 =6 .0 7,P<0 .0 5 )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硫酸镁和纳洛酮治疗 HIE疗效显著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凌赛泳 《右江医学》2008,36(2):160-161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足月新生儿中、重度HIE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支持及对症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FDP。观察两组治疗5~7 d后测查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及患儿生后28天头颅CT检查。结果治疗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头颅CT异常率9.4%,对照组为3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DP能显著改善HIE患儿临床症状,促进脑细胞代谢和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压氧和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及对NBNA评分的意义,并探究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90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NBNA评分的比较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的比较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出生后5 d的NBNA评分基本相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出生后14 d、28 d的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8%)显著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7.2000,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硬脑膜下积液1例,智力低下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硬脑膜下积液2例,智力低下4例,癫痫1例,脑瘫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和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显著,减轻患儿的后遗症发生率,NBNA评分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四肢肌张力、原始反射、意识状态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1例(2.56%),对照组死亡2例(5.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30 d后,观察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血清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06例HIE新生儿(HIE组)于出生后24 h测定血清CK-BB及cTnI水平,并与同期36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中、重度HIE患儿出生后24 h血清CK-BB及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HIE患儿血清CK-B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HIE患儿之间CK-BB及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7、14 d时,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35的HIE新生儿血清CK-BB、cTnI水平均高于NBNA评分≥35者(P<0.01)。结论 HIE新生儿出生后24 h检测CK-BB及cTnI水平有助于评估HIE严重程度及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硫酸镁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02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对照组44例,两组给予相同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25%硫酸镁,疗程7d。两组治疗前后行NBNA检查(平均间隔12d),并用丹佛发育筛查法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前两组间NBNA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而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显著(χ2=3.93,P<0.05),随访发现智能发育落后者观察组2例,对照组6例,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95,P<0.05)。结论早期应用硫酸镁治疗HIE有利于智能发育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贾学云 《当代医学》2014,(9):133-134
目的:研究胞二磷胆碱和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ofnewborn,HI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渭南市白水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HIE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胞二磷胆碱和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15,P<0.01);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BN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和二磷酸果糖联用可显著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状态,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83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GM1,每次20mg,每天1次,10~14d为1个疗程。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神经症状恢复时间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来判断药物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神经症状恢复时间和NBNA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GM1治疗HIE疗效好,能促进临床症状缓解,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重度HIE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rhEPO 200 U皮下注射,每周3次,连续给药4周.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GM1 20 mg静脉滴注,2h注射完毕,每天1次,连续给药4周.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神经行为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患儿显效14例(36.8%),有效19例(50.0%),无效5例(13.2%),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患儿显效8倒(20.5%),有效20例(51.3%),无效11例(28.2%),总有效率为71.8%.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BNA评分均逐渐升高:治疗14、28 d后NBNA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个月后两组患儿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E患儿早期联合使用rhEPO和GM1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HIE患儿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