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急诊PCI术后氯吡格雷替换替格瑞洛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的患者分2组,分别为术前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各300 mg负荷量(A组),术前使用替格瑞洛180 mg和阿司匹林300 mg(B组)负荷量,术后均使用75 mg/d氯吡格雷的维持量.对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情况进行分析,所有临床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急诊PCI手术均可成功恢复血流至TIMI 3级,手术成功率100%.A组和B组的患者术后出现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分别为1例(1.9%)和2例(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术后使用氯吡格雷替换负荷量后的替格瑞洛并不引起急诊PCI术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风险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阿司匹林联合欣维宁预防PCI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联合国产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8月~2007年2月以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置入50枚支架作为普通治疗组,此外以20例ACS患者,共置入支架25枚作为实验组,比较效果。结果普通治疗组46例患者中有1例在术后3d发生心绞痛,冠脉造影示前降支支架远端有新鲜血栓,给予国产血小板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先以10!g/kg的剂量大于3min静脉注射治疗,5min后造影血栓消失。实验组随诊3月未见亚急性血栓形成。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国产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联合疗法对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尤其是高危患者)亚急性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联合国产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8月~2007年2月以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置入50枚支架作为普通治疗组,此外以20例ACS患者,共置入支架25枚作为实验组,比较效果。结果普通治疗组46例患者中有1例在术后3d发生心绞痛,冠脉造影示前降支支架远端有新鲜血栓,给予国产血小板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先以10μg/kg的剂量大于3min静脉注射治疗,5min后造影血栓消失。实验组随诊3月未见亚急性血栓形成。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国产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联合疗法对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尤其是高危患者)亚急性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接受急诊PCI的ASTEMI患者,按患者是否在PCI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n=44例)和对照组(n=4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术中使用肝素。观察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发生血栓负荷、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总的少量出血事件发生率、轻度血小板减少症、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大量、中量和局部出血事件、重度和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6个月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重建发生;替罗非班组便潜血阳性发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急诊PCI治疗的ASTEMI患者于介入治疗过程中开始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性相对较好;替罗非班治疗支架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芮浩淼 《重庆医学》2013,(35):4326-4328
目的评估国产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96例,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和对照组。研究1组38例,在球囊扩张病变血管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15mL,PCI治疗应用Firebird支架,术后静脉滴注替罗非班24~48h。研究2组32例,PCI治疗应用Firebird支架但未给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对照组26例,PCI治疗应用裸金属支架,未给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结果 3组患者行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均即可再通,梗死相关动脉即刻再灌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研究1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3级血流获得率为94.7%,明显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校正TIMI计帧数显示研究1组血流速度显著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P<0.05)。3组住院期间未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血栓,术中和术后均无严重大出血并发症,3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18个月,研究1组、研究2组心绞痛发生率、亚急性血栓形成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irebird支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降低患者急性、亚急性和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盐酸替罗非班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包括术后出现的事件或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结果:两组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再缺血事件的发生,在经桡动脉PCI围术期与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宣城市中心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血栓抽吸、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A组)32例,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B组)28例。 A组术中行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持续给予36 h,同时肝素抗凝,监测APTT;B组行标准PCI术。结果 A组在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抗栓基础上加用血栓抽吸、冠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明显地改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胸痛症状、心电图好转、心肌的损伤及左室重构,术后2周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B组;同时,减少了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而出血病例并没有增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应用血栓抽吸、替罗非班效果良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中近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9月至2007年1月我科收治的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NSTEMI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7例)及对照组(57例),所有患者PCI术前均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用药后24 h和30 d的复合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以及用药后48 h和30 d的出血和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CI后24 h内:对照组1例(1.8%)再发心绞痛,2例(3.6%)发生急性血栓;替罗非班组无上述事件发生.术后30 d:对照组2例(3.6%)、替罗非班组1例(1.8%)再发心绞痛;对照组2例(3.6%)发生亚急性血栓,替罗非班组无亚急性血栓发生.住院期间对照组及替罗非班组均有1例(1.8%)发生了上消化道出血.两组30 d内均无死亡、无皮肤黏膜出血、无颅内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24 h和30 d的复合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出血和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CI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能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较对照组无显著增加,证明其在早期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使用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联用替罗非班对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用替罗非班的方案;对照组30例,采用直接介入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表现。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例数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术后死亡例数较对照组患者减少(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对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支架内血栓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桡动脉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和低分子肝素,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包括梗死后新出现的心绞痛 新发心肌梗死 死亡〔含血管重建事件: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结果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患者30d内复合终点1、复合终点2及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发心肌梗死和死亡单项终点的发生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在经桡动脉PCI围术期与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PCI介入治疗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于PCI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4~36h。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8h后血小板聚集率及PCI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48h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为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有效地减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2-1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替罗非班预防冠心病PCI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经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按照术后用药方式不同分为二联用药组(n=42,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和三联用药组(n=58,在常规给药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用药后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率。结果:1三联用药组治疗后亚急性支架血栓发生人数小于二联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联用药组治疗后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高于二联用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经PCI术后,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替罗非班可有效减少亚急性支架血栓发生率,且无明显出血事件发生,但能一定程度增加血小板减少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防治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替罗非班组(28例),所有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术后替罗非班组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对照组应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观察2组患者冠脉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术后远端血流(TIMI)分级情况,并比较无再流、慢血流发生和术后的出血危险性.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为0级及TIMIⅠ~Ⅱ级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TIMI Ⅲ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中3例发生急性血栓形成,1例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2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3个月后有1例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支架内再狭窄.替罗非班组术中1例发生慢血流,2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1例出现牙龈出血,2例血小板减少,无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结论:急诊PCI术中、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防治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Crush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在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的基础上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40例冠脉造影显示真正的分叉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受试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均应用Crush技术在冠脉主支和分支内分别置入支架,并进行最后的对吻球囊扩张术(FKB)。受试组于术中给予替罗非班负荷量0.4μg/(kg&#183;min),术中及术后维持量0.1μg/(kg&#183;min),维持36h。对照组不给替罗非班。观察术后院内及随访期(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受试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无死亡、大出血的临床事件发生。对照组有2例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冠脉分叉病变应用Crush技术置入支架,结合应用替罗非班安全可行,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15.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Q波心肌梗死)人选标准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替罗非班,n=28)和对照组(n=28),在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负荷量10 μg/kg,在3 min内推注),继以0.15 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24~36 h;对照组病例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 治疗组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7%比21.4%,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心功能(射血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改善心肌缺血,安全性好.但其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常规治疗)和对照组(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终点事件是24小时和30天的复合缺血事件(死亡、冠脉无复流及慢血流、新发心肌梗死、顽固性心肌缺血、梗死后心绞痛、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结果 替罗非班组24小时及30天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cTnT峰值水平及24小时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ST段回落优于对照组.两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AMI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预防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内注射国产替罗非班对支架内急性血栓的治疗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在急诊PCI时冠状动脉内有急性血栓的DM患者,分为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组(18例),对照组为术中未应用替罗非班组(5例),比较两组用药20 min后冠状动脉造影情况,随访术后即刻及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治疗组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后造影示,梗死血管TIMI 1~2级3例,对照组8例(P=0.026),术后1个月替罗非班治疗组心血管事件3例,对照组8例(P=0.026)。结论:DM患者急诊PCI时急性冠状动脉内血栓采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迅速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术后即刻冠状动脉狭窄率及术后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不增加出血、血肿等与穿刺相关并发症及脑出血等其他并发症,能明显减少DM患者急诊PCI后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不同时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心肌灌注和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在行血栓抽吸前经由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行血栓抽吸,随后根据病变特点行PCI并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B组先行血栓抽吸,抽吸后经由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根据病变特点行PCI并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组先经由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行血栓抽吸,血栓抽吸后再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最后根据病变特点行PCI并植入支架.比较3组PCI术中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TMP)分级、术后90 min ST段回落情况、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I)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和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衰加重、死亡等)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比较,术后TIMI血流、TMP分级、ST段回落幅度、CK-MB峰值、肌钙蛋白I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出血事件发生率、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急诊PCI术中血栓抽吸前和抽吸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改善心肌灌注,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周长青  韩裕富  高唱 《重庆医学》2022,(22):3899-3902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序贯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WUIS)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急性非房颤WUIS患者9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序贯治疗组(治疗组)和双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先给予替罗非班治疗48 h,之后换用阿司匹林100 mg联合氯吡格雷75 mg序贯治疗19 d,最后改单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患者入组后接受阿司匹林100 mg联合氯吡格雷75 mg治疗21 d,之后改单抗治疗。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和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7、14、30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78%,对照组为5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试验期间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认替罗非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2月—2016年3月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在该院住院治疗的患者313例,随机分成2组,A组155例,术前使用替罗非班进行预防性治疗;B组158例,术前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进行预防性治疗,分析两组药物的疗效以及术后出血以及发生血栓栓塞的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颅内再出血事件6例(3.87%);发生血栓栓塞事件7例(4.52%).B组患者颅内再出血事件5例(3.16%),发生血栓栓塞事件12例(7.59%),两组颅内再出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血栓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预防性应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