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SM相邻两节段颈脊髓减压的两种术式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CSM相邻两节段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内固定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按同一标准选择的40例相邻两节段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行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内固定术,B组(20例)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状态、植骨愈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高于A组;术后6月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3月、6月B组改善率均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植骨全部融合,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节约手术时间、创伤相对较小;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彻底,手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前路两种不同的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治疗的62例短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取骨植骨加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25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加钛网植入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椎间高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关键在于充分减压及有效植骨融合,两种方法均是治疗短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JOA评分、Cobb角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73例患者手术效果总优良率为95.89%(70/73);手术时间为96~157 min,平均(112.8±24.3)min;术中出血量为118~429 ml,平均(246.9±43.4)ml;住院时间为9~14 d,平均(11.8±2.1)d。术后JOA评分、Cobb角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呼吸困难、切口感染、声音嘶哑、喉返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出血量少,Cobb角得到改善,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采用前路颈椎减压,环锯法取髂骨块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9例,结果,优5例,良3例,不变1例,并对其术式优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2008年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前路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1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经8~24个月平均12.6个月随访,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5.2%,其中优31例,占50.8%;良21例,占34.4%;中8例,占13.1%;差1例,占1.6%。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能直接解除脊髓受压、重建颈椎稳定性,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ACCF)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器融合术(ACD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行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CCF组34例,ACDF组29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椎体高度、融合节段稳定性及融合率.结果 与ACCF组比较,ACDF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颈椎生理曲度及椎体高度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2组间住院时间、JOA评分、融合节段稳定性及末次随访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CF加钛网、ACDF加融合器均是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ACDF加融合器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体高度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多节段颈椎病前路选择性手术的评价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分析不同颈前路手术对多工段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7例患手术后情况时间回顾,第1组7例为单一平面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患,第2组26例为多平面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患,第3组14例为颈椎次全椎体切除术患,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第2,3组手术效果好于第I组,但并发症发生率也较第1组高,第2,3组间手术效果无显差别,第3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与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63例因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ACCF组31例,ACDF组32例.统计所有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T1椎体倾斜角(T1 Slope)、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植入物下沉、融合率、头尾端邻近节段骨化分级、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痛、上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结果 随访时间为12~40个月.ACCF组出血量显著高于ACDF组(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T1椎体倾斜角、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均获得100%融合率,植入物下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ACCF组影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颈椎曲度、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JOA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2组各影像学参数与JOA评分和VAS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两种颈椎前路手术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ACDF在出血量及改善颈椎曲度、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等方面优于ACCF.两种颈椎前路术后影像学指标与临床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颈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颈前路多椎间隙减压、椎间融合器(Caga)植骨融合术(28例)及颈前路多椎间隙减压、植骨块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术(21例)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包括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椎间隙高度及颈椎曲度的变化、植骨融合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8个月椎间隙高度与术后3d 比较,均无明显丢失,两组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 Cage 组患者颈椎曲度值大于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植骨融合率均较高,神经功能恢复均较好,并均能保持椎间隙高度,但 Cage 较钛板能更好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和长节段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累及≥3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6例,其中18例采用分节段单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其它椎间盘单独切除植骨内固定术(A组),即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另18例采用≥2个椎体一起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长节段钢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1.
冯敬  蒋涛  冯智  王眷华 《四川医学》2003,24(4):348-349
目的 探讨颈椎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21例颈椎疾病及损伤患者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21例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颈椎植骨处牢固骨性融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松动,滑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颈前路带锁钢板可使颈椎术后即刻稳定,植骨块更牢靠,提高植骨融合率,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及生理弧度,避免了由于椎间塌陷带来的继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指征、进路、技巧。方法 对 5 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手术 ,其中前路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术 4 6例 ,后路颈椎板双开门成形术 10例。结果 经随访 2~ 8a ,平均 5 2a,前路手术优良率 82 6% ,后路椎板开门成形术优良率 90 %。结论 对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及后路手术各有其适应证 ,应根据脊髓腹侧或背侧受压加以决定 ,应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彻底减压和良好的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在这方面 ,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体会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性颈髓损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的呼吸变化,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 28例患者急行颈髓损伤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采用低流量吸氧、雾化吸入、应用抗生素、翻身、拍背、吸痰、气管切开给氧呼吸以及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加强呼吸训练,并注意出院后的指导.结果 平均住院21 d,所有病例均经3~24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余25例呼吸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改善呼吸功能、消除呼吸系统并发症、加强呼吸训练等是促进颈髓损伤植骨融合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重要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piratory method of operating for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grafe-bone fusion in acut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 Twenty-eight cases of acute cervical spinal cord were operated with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Adopt low flow inhaleoxygen,Atomize inhale and antibiotic use,turnover and pat back and suck sputum, gibeing oxygen respiration of trache poerate,machineing respiration of trache instudetract. Results It has Live hospital average 21 days.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rom 3 to 24 months(average 13 months).3 cases were dead,the reason was MSOF. It has completely renewed respiratory functional in 25 patients. Conclusions It improve respiratory function and eliminate complication are important method of promote Cervical vertebras grefe-bone fusion in acut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前入路显微手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通过颈前入路显微手术对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并采用自体髂骨、钛网或Cage融合后使用钉板系统固定,在术中运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监护。以JOA"17"评分法分别对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情况予以评价,对数据行均值配对t检验。结果:99例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24个月。各组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前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病手术创伤小,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安全可行,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手术的患者106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35例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2组35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36例行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神经功能优良率、手术前后JOA评分及颈椎弧度D值。结果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优良率为86.11%,高于对照1组的71.43%和对照2组的74.28%,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5,P〈0.05),两对照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三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颈椎D值对照1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较术前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2组术后即刻与随访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术后3例有不同程度咽痛,对照2组2例,观察组2例,均3~5d后缓解;t组无一例椎动脉损伤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能较好地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弧度,行颈椎后路手术者术后颈椎弧度部分丢失。  相似文献   

16.
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3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后肢体功能及全身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0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椎间植骨全部融合,无断钉、断板及内固定松动。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laminoplasty,LM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7年6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于本院接受颈椎ACDF或后路LMP手术治疗的患者102例。其中ACDF组45例,LMP组57例。术后至少连续随访1年,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CDF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P<0.001)、住院天数缩短(P=0.022)。两组患者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升(P < 0.001),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椎管占有率(OR)及JOA评分显著影响患者术后功能评价结果(P<0.05)。ACDF组术后颈椎前凸角、手术节段颈椎前凸角及T1倾斜角较术前明显增大(P < 0.05)。ACDF组术后颈椎活动度减少11.8°,明显大于LMP组的5.1°(P < 0.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ACDF及LMP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相比于LMP术,ACDF术中失血量减少、术后住院天数缩短、矢状位的稳定性提升;然而,ACDF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较多;术前的OR及JOA评分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主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并对其临床结果进行JOA疗效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32例前路植骨于11-18周骨性愈合,术后无椎间高度丢失,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4分上升到14.2分。手术有效率为93.8%,优良率为78.1%。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是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前路钢板具有促进植骨融合,防止术后高度丢失等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论断中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资料齐全并行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术前症状及MRI颈脊髓受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进行分析。结果按JOA评分所有病例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改善率与术前MRI显示颈脊髓受压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构成正相关关系(P〈0.05),即术前颈脊髓压迫程度越重,术后颈脊髓形态恢复越不明显,症状改善差;术前颈脊髓压迫程度越轻,术后颈脊髓形态恢复越明显,症状改善好。手术前后JOA评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