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振华  安英  陈良 《新疆医学》2013,43(5):41-4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血糖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糖尿病史的ACS患者60例(不除外未确诊的糖尿病),根据病情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STEMI)14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MI) 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1例.3组分别测发病时晨起空腹血糖,观察其血管平均值及异常血糖的发生率,及其3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结果:STEMI组空腹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和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在3组中均最高,UA组均最低,而NSTEI组居中.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血糖最高的STEMI组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及程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程度相关,是AC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朱立新  华红霞  郭晨贤 《四川医学》2012,(11):2002-2004
目的探讨入院空腹血糖水平对无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35例无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其入院次日空腹血糖水平分为A、B、C 3个组,血糖水平分别为:≤6.1mmol/L、6.2~10.0mmol/L、≥10.0mmol/L。对所有患者的临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和CK-MB、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A组(P<0.05);B组、C组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功能不全(LVF)、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C组AMI、LVF、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入院空腹血糖增高使ACS患者近期不良预后发生率增加,临床应加强对ACS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3.
王琳 《安徽医学》2011,(9):1361-136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常伴有高血糖,急性血糖升高可以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许多有害的影响,并可加重患者的不良转归。入院时低血糖与高血糖一样,也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入院时血糖水平、住院期间空腹血糖水平、低血糖、  相似文献   

4.
李守凯 《吉林医学》2011,(21):4321-4323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34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空腹血糖(FPG)水平分成三组:Ⅰ组低血糖组,FPG<5.0 mmol/L;Ⅱ组正常血糖组,5.0 mmol/L≤FPG≤7.0 mmol/L;Ⅲ组高血糖组,FPG>7.0 mmol/L。对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因性死亡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血糖组相比,低血糖组和高血糖组的预后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FPG水平与预后呈明显的"U"形曲线关系,5.0 mmol/L≤FPG≤7.0 mmol/L者预后相对良好。结论:空腹血糖水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住院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住院的初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负性生活事件的问卷调查,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治疗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按照近6个月以来患者家庭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负性生活事件种类进行分组,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疾病转归进行数据统计。结果:相同的治疗时间、相同治疗方案情况下,负性生活事件越多,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就越差(P0.01)。结论:负性生活事件作为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不但在疾病的诱发方面有影响,而且对患者的预后也显著相关。如何有效的减少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于文汇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152-152,116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睾酮含量,了解睾酮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8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男性患者31例,选择同期门诊健康男性体检者30例,睾酮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院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结果在所有研究的31例ACS患者中,血浆睾酮水平低下,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睾酮水平低下,对预后影响较大,尤其低于40μg/L者预后更差,易患心肌梗死、猝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随访的ACS患者94例纳入本研究。根据Hb Alc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观察患者VLDL、CRP、BMI、EF水平变化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Hb Alc水平和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随访3个月时VLDL、CRP水平低于入院时,EF水平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随访3个月时VLDL、CRP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随访12个月时VLDL水平低于入院时,EF水平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随访12个月时VLDL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衰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其他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其他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可预测疾病发展情况,可辅助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68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63例、血糖轻度增高组51例和高血糖组54例,分别测定入院时的NT-proBNP和cTnI值,并统计住院期间出现的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和死亡例数。结果高血糖组NT-proBNP及cTnI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而LVEF值3组无明显差异(P>0.05),高血糖组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NT-proBNP值与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Ⅲ级及病死率均呈正相关关系(r=0.312、0.287、0.473,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并应激性高血糖预后不良,而NT-proBNP值能较好地评价心功能、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应激性高血糖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影响。方法将我院诊治的12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入院时血糖检测结果,分为A组(〈7.8 mmol/L)60例、B组(7.8 mmol/L~11.1 mmol/L)28例、C组(〉11.1 mmol/L)32例,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三组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随着血糖水平的上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Ⅲ级等发生率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C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Ⅲ级等发生率及c Tn I、NT-pro BNP等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为21.88%,显著高于A组1.67%、B组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提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状况不良,当血糖水平〉11.1 mmol/L时,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虽然临床治疗ACS的技术及药物有了较快发展,但是患者出院后仍不同程度存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地了解早期血糖变化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病人490例,将入院24h内空腹血糖浓度〈6.6mmol/L作为A组,入院24h内空腹血糖浓度在6.6-11.1mmol/L为B组.入院24h内空腹血糖浓度〉11.1mmol/L为C组,分别计算各组发生心衰、心源性休克的百分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A组心衰发生率9.72%.心源性休克发生率2.86%,住院病死率2.86%;B组心衰发生率38.20%,心源性休克发生率26.63%,住院病死率23.56%;C组心衰发生率50.12%,心源性休克发生率28.45%,住院病死率24.87%。B组、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比A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而B组与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糖浓度增高,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郁症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期间因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入院的患者278例。所有病人入院后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根据结果分为抑郁症组(>16分,82例)及非抑郁症组(≤16分,196例)。所有患者自入选开始,并在心内科门诊随访6个月,观察是否发生下列临床事件:①任何原因的死亡;②由于急性冠脉综合症引起的再次住院治疗;③出现新发或恶化的心力衰竭。结果抑郁症组患者全因死亡、新发或再发心肌梗死、新发或恶化心衰发生率分别为32.97%、35.37%、23.17%,明显高于非抑郁症组,分别为18.37%、20.41%、1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抑郁症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更差,抑郁症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之一,应及早发现、合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因其发病急、进展快及预后差等临床特点,使其成为引起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ACS的诊断及治疗手段日益成熟,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冠脉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使ACS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然而,ACS患者仍具有很高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根据对ACS患者的临床预后的准确预断以指导冠脉介入、冠脉搭桥等诊疗策略的制定越来越为临床医师所重视,也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影响ACS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进行系统的综述,以期为ACS的诊治及临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行整体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2-9月在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9例,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的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89)和观察组(n=90),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项评分均显著提高,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2年发现,对照组患者再梗死、心绞痛发作、死亡比例分别为19.1%、51.7%、14.6%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11.1%、37.8%、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整体护理对于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均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清白蛋白水平在各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变化及对预后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1年7月治疗的9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符合ACS诊断指南的诊断标准.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2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6例.在入院时、首次发病4d、发病后10d三次采集静脉血监检测ALP、CRP及BNP水平.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次数.并根据入院时血清ALB水平分为低ALB组(<35g/L)及正常组(35~55g/L).比较血清ALP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CRP及BNP水平关系.结果 (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血清ALP水平降低,CRP及BNP水平升高;(2)低蛋白组心衰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3)起病4d时低蛋白组血清CRP及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4)ACS患者ALB水平与CRP、BNP、心衰、死亡率有相关性,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ALP与CRP及BNP对预测ACS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且相比于后两者,血清ALP指标使用更为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g)变化与发病的关系,同时观察辅以温阳益气法治疗对ACS患者纤维蛋白原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测定57例ACS患者(ACS组)、20例非ACS病人(正常组)外周血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ACS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温阳益气法治疗,分别测定其出院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随访3月,观察短期预后结果。结果 ACS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出院前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月,辅以治疗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程度降低(P=0.101)。结论 纤维蛋白原在ACS的发生发展中其重要作用;温阳益气汤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Fig水平,改善ACS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g)变化与发病的关系,同时观察辅以温阳益气法治疗对ACS患者Fig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测定57例ACS患者(ACS组)、20例非ACS患者(正常组)外周血血浆Fig水平;AC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温阳益气法治疗,分别测定其出院前Fig水平,同时随访3个月,观察短期预后结果.结果 ACS组Fig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观察组出院前Fig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有一定程度降低(P=0.101).结论 Fig在AC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温阳益气汤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Fig水平,改善ACS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戈睿佗  王曼虹  虞旭东  张利勇 《浙江医学》2011,33(4):523-524,528
目的 探讨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07例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前空腹血糖(FBS)水平分为3组:A组FBS<5.6mmol/L,B组5.6≤FBS<6.1mmol/L,C组FBS≥7.0mmol/L.对3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及30d内心力衰竭、全因病死率、新发生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空腹血糖水平ACS患者其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B、C两组与A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增高(均P<0.01) B、C两组与A组比较多支病变增加,植入支架数明显增多(P<0.05或0.01),C组与A组比较B2、C型病变增多(P<0.05) 随着血糖水平的增高,B、C两组与A组比较心力衰竭、全因病死率明显增多(均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也增高(均P<0.05).结论 空腹血糖升高提示ACS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发生情况及其对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急性冠脉综合征297例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对部分患者进行心理和(或)药物干预,观察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入院时有焦虑情绪者92例(30.97%),抑郁情绪者71例(23.90%),焦虑抑郁共存者35例(11.78%);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半年后随访资料显示,心理干预和(或)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负性情绪。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对其及早进行心理疏导或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和远期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心脏中心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老年ACS患者360例,根据入院首次空腹血糖水平分3组,A组(<7.0mmol/L组),B组(7.0~11.0mmol/L组),和C组(>11.1mmol/L组).对其住院期间临床心血管事件及出院6个月的总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增高,患者在住院期间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左室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与明显增高;与A组比较,随空腹血糖增高,患者出院6个月内的总死亡率逐渐增高,OR及95%可信期间分别为:B组2.25[1.74~2.710];C组6.06[4.78~9.8]; 经过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住院首次空腹血糖与出院6个月的总死亡率显著相关.结论: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增高,老年ACS患者住院期间临床事件及出院6个月的总死亡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