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庆伟 《世界中医药》2012,7(3):275-275
血管性头痛属于中医的内伤头痛范畴,为青壮年常见病。我们自2001年1月-2010年6月,用自拟川芎止痛汤治疗血管性头痛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中,女性32例,男性18例;17~29岁15例,20~29岁15例,30~39岁12例,40岁以上8例;发病时间,6天~1年18例,2年19例,3~4年6例,5年以上7例。1.2诊断依据反复发作,呈一侧发作性头痛,为持续性跳痛,或两侧头部交替性作痛,后多固定一侧刺痛。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脑血流图示:上升快,下降速,波幅高,两侧波幅不对称。1.3治疗方法给予自拟川芎止痛汤(川芎15~30g,天麻20g,白芷15g,白芍15~30g,白蒺藜15g,菊花10g,蝉蜕12g,地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又顽固的疾病,发作性神经一血管功能障碍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钻痛或搏动性头痛。近年来,笔者以自拟穹七芍苦场治疗本病患者36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IO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71岁,其中10~ZO岁者4例,ZI~30岁者16例,31~40岁者9例,41~50岁者5例,50岁以上者2例;病程:1年以内者12例,1一3年以内者14例,3~5年者6例,5年以上者4例。头痛情况:单侧头痛者16例,双侧头痛者12例,单侧合并巅顶痛者8例;其中血管搏动性头痛者丑例,伴视觉…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岁~30岁11例,31岁~40岁10例,41岁~50岁9例;病程1年以内10例,1年~5年15例,5年以上5例.全组病例均有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腹泻多在餐后出现,粪便检查无特殊发现。2治疗方法生姜泻心汤加味:生姜12g,半夏10g,干姜10g,大枣10g,黄连6g,黄苓10g,党参15g,白芍20g,炙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5周~7周。3治疗效果痊愈:用药5周~7周大便恢复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有效:用药5周~7周腹痛停止,大便复常,但停药后偶有复发;无效:用药5周~7周临床症状改善不大。结果:30例中痊…  相似文献   

4.
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17例,女25例;年龄17~50岁;病程1~15年。头痛均为周期性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过程相似,发作3次以上。均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2治疗方法止痛汤组成: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2g、熟地黄10g、白芷10g、夏枯草10g、珍珠母20g(先煎)、细辛2g(后下)、天麻10g、  相似文献   

5.
笔者用中草药威灵仙泡茶饮治疗偏头痛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5~55岁,平均41.6岁;病程2~7年。诊断标准:(1)经常反复发作性头痛,间歇期正常;(2)服咖啡因有效,服一般止痛药无效;(3)体检病理反射阴性,脑电图正常,脑CT未发现占位性病变。治疗方法1.心理治疗:详细了解病人病情及发作情况,向患者解释偏头痛发作的原因及与精神因素的关系;2.药物治疗:威灵仙2g泡茶饮,每日2次。30天为一疗程。疗效不明显者可进行第二疗程治疗。仍无效则终止此疗法。治疗效果疗效标准:痊愈:第1或…  相似文献   

6.
我院中医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2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2例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0~40岁13例,41~60岁8例,61岁以上1例;从发病到入院时间最短48小时,最长15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14)×109/L8例,(15~19)×109/L11例,20×109/L以上3例;体温37.4℃以下3例,37.5~38℃16例,39℃以上3例,最高达41℃;右下腹腔包块最小4cm×2.5cm×2cm,最大9cm×6cm×4cm。2诊断依据典型的反复发作的阑尾炎病史;右下腹局部触及固定性肿物,压痛,反跳痛,伴腹肌紧张;发热,口干舌…  相似文献   

7.
神经血管性头痛是顽固、容易复发的常见病。我们从1994~1996年,对30例神经血管性头痛患者应用蒙药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整理如下。1一般资料3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女性20例,男性10例;学生占21人,干部6人,工人农民3人;15~20岁18例,21~30岁10例,31~50岁2例;疗程最短者5d,最长者21d。2治疗方法根据蒙医理论,分为二型。赫依性头痛:内服方:①苹果仁25g、丁香15g、木香25g、小茵香15g,粉碎成粗粉。1次3~5g,早晨水煎服;②蒙成药查格德日,1次11~13粒,晚用白糖水送股。血性头痛:内服方:①土木香6g、苦参6g、珍珠杆3g…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方治疗偏头痛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7年开始,用自拟偏头痛方治疗偏头痛32例,取得显著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中,男11例,女21例;20岁以下者9例,20~40岁17例,40岁以上者6例;病程最短1.5年,最长15年。所有病例均经检查排除脑肿瘤、癫痫、脑损伤及耳鼻眼科等疾患。中医辨证属外感者12例,属内伤者20例。 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头风诊断标准。反复发作性头痛,病程在6个月以上,或至少有5次发作;疼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巅顶、后脑或左右辗转发作或呈全头痛;疼痛的性质多为搏动样跳痛、刺痛、憋胀痛、重痛、昏痛、隐痛、空痛……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头痛是由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反复发作性头痛。临床较为常见 ,笔者近 5年来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4 8例患者均为 1996年 3月~ 2 0 0 1年 5月在我院就诊的病人 ,其中 ,男 9例 ,女 39例 ;年龄 15~ 38岁之间 ,病程 1~ 4年。2 临床表现本病为反复发作一侧额颞或左右额颞辗转发作性头痛。头痛的性质多为搏动性跳痛 ,可见颞侧动脉怒张而红 ,有时可有幻视、暗点等短暂先兆 ,持续 1~ 2 4h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脑CT检查无异常。3 治疗方法天麻钩藤饮加减组…  相似文献   

10.
牵正三合汤治疗三叉神经痛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 995年 5月~ 1 998年 1 2月采用自拟牵正三合汤治疗三叉神经痛 84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84例中男性 3 6例 ,女性 4 8例 ;年龄 1 5~ 53岁 ;病程 1个月~ 1 2年 ,平均 5.3年。患者均表现反复发作的一侧颞部、眼眶、额部的剧烈性跳痛 ,常伴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及睡眠障碍 ,脑血流图示波幅高 ,双侧不对称 ,并排除其它疾病所致的头痛。治疗方法均用自拟牵正三合汤 :全蝎 6g,蜈蚣 3 g,川芎、僵蚕各1 5g,白附子、羌活、防风、天麻各 9g,何首乌 1 8g,当归 1 2 g。将上药用水浸泡 3 0 min,武火烧开后文火煎 3 0 min,每剂…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头痛是门急诊中常见的多发病,属祖国医学的“头痛”、“偏头风”等范畴。笔者5年来运用细辛天麻三虫散治疗本病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0例中,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20~30岁18例,31~30岁15例,41~50岁9例,50岁以上8例;病程3天~26年。按中医分型为气滞血瘀型19例,风痰阻络型13例,肝阳上亢型12例,气血不足型6例。治疗方法内服细等天麻三虫散:细辛30g、天麻20g、蜈蚣20g、全蝎20g、僵蚕30g,上药共研粉,过7号筛,贮瓶密封。每次服6g,早晚各1次,以开水送服,10天为1疗程。气滞血瘀型加川芎,风痰阻络型…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血管神经性头痛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症状经长期治疗而少效者21病例,治用自制蝉葛芎芍汤而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导如下:一、一般资料男7例,女14例。年龄11~20岁1例,21~30岁2例,31~40岁2例,41~50岁9例,51~60岁3例,61岁以上4例。以中老年病例为多。病程3个月以内2例,3个月以内2例,1年余1例,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中,男18例,女38例;年龄14岁~64岁,平均35岁;病程<1年者12例,1年~5年者29例,5年以上~19年者15例。临床表现:反复发作性一侧头痛,可伴有血管搏动感,头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周,时痛时止,发病时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眼球胀痛等症。常因过度劳累、烦躁、焦虑、用脑过度、失眠、饮酒、月经期或月经前后等诱发。2 治疗方法 自拟祛风通络汤药物组成:全蝎10g,白僵蚕10g,蜈蚣2条~3条(研冲),赤芍15g,川芎10g,白芷15g,白芍20g,甘草5g。辨属风寒者加细辛、吴茱萸;痰湿者加半夏、陈皮;气虚者加黄芪;血虚者加当归;肝阳上亢者…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血管舒缩功能异常的头痛。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自拟关健头痛丸治疗本病1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诊断标准1.1一般资料:120例中,男36岁、女84岁;年龄13-78岁,平均45岁;病程6个月至35年;头痛持续时间4小时至10无,多数病人2-7天:头痛间隔时间数天或数年,其中5例病人每天定期发作。1.2临床表现:120例中,一侧须、额、枕部疼痛76例,双侧须、额部疼痛24例,左右两侧交替性头痛20例,疼痛性质:搏动性跳痛72例,胀痛28例,疼痛时伴有恶心108例,呕吐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植物性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蔓荆子汤治疗血管性头痛9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由于颅内和颅外血管功能障碍所致的发作性疾病,笔者近年来运用蔓荆子汤加味治疗本病,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93例中男28例,占30%,女65例,占70%。年龄最小者8岁,最大者74岁。9岁以下3例,10~19岁4例,20~29岁21例,30~39岁37例,40~49岁20例,50岁以上8例。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40年,3年以下者32例,3~+~6年16例,6~+~9年19例,9~+~19年11例,19年以上的15例。有家族史的54例,占58%,无家族史的39例,占42%。典型偏头痛57例,普通型36例。二、诊断依据1.有两次以上反复发作的严重头痛病史。2.头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流泪或发作前有视觉障碍等先兆症状。3.排除发热、高血压、精神紧张或其他全身性和局部疾患所致头痛。4.头痛性质多呈一侧搏动性,持续时间一般在数小时至数日。  相似文献   

16.
赵辉 《四川中医》1998,16(8):23-23
笔者自1986~1997年,运用平肝熄风法治疗头痛92例,其中有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血管性头痛、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等等。自拟平肝熄风定痛汤,经10多年的临床验证,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92例头痛患者中,男68例,女24例;年龄18~35岁13例,36~60岁55例,61~75岁24例;病程1~10年。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头痛剧烈,甚则抽痛、跳动,经久不愈,疼痛部位多在一侧或双侧颞部、颠顶、额角,伴口苦、面赤,舌质淡红,苔黄,脉弦有力。CT扫描:无占位病变。2治疗方法方用平肝熄风定痛汤:天麻9g,双钩藤15g,代赭石20g,石决明…  相似文献   

17.
慢性扁桃体炎为儿科常见病,其病程较长,疗效缓慢。笔者用复元活血汤治疗慢性扁桃体炎60例,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例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2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8年。2诊断标准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2年以上;扁桃体肿大,扁桃体及腭舌弓呈慢性充血;自觉咽部有异物感;陷窝内有脓性分泌物。3治疗方法复元活血汤:制大黄4~10g,柴胡4~10g,当归5~10g,桃仁4~10g,红花4~10g,穿山甲3~8g,,瓜蒌根4~10g,生甘草2~6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1个月为1疗程。4疗效标准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20年采用中药内服外治之“冬病夏治”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3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38例均按1972年全国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工作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而确诊。其中男142例,女96例;年龄13~68岁;病程3~10年156例,10~20年62例,20~33年20例;临床特点为咳、痰、炎、喘反复发作,每年3个月,连续2年以上,伴有气短、纳差、背部发凉、腰膝疲软、大便稀溏等症。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作胸部拍片、心电图、痰培养、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测定。2治疗方法2.1内服处方穿山龙10g,地龙10g,沙棘子15g,杏仁10g,白芥子15g,苏子15g,…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丛集性头痛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表现为眶部和头部疼痛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的密集性发作为特征,又称组织脓性头痛、偏头痛性神经痛、自杀性头痛、面部血管性头痛、红斑性头痛、霍恩纳氏综合征等。笔者采用针刺治疗获得'7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16例,女4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52岁。春夏发病者15例,秋冬发病者5例。头痛病史最短2年,最长20年。周期性发作者约占患者的80~97%,-·般无先兆和家族史,发作持续数日至3个月,间歇期间可达数月至数年,其间症状完全缓解。以后仍以同样方式,同样季节和同一侧复发。…  相似文献   

20.
崔爱珍 《陕西中医》2010,31(6):720-720
笔者白拟柴芎汤为主治疗本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38病均来自门诊病例,女26例,男12例;右侧头痛20例,左侧头痛14例,双侧头痛4例,年龄在18~75岁;病程1~15年。诊断标准:①具有反复发作的病史,每次持续数十分钟,数小时或数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