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香椿与臭椿的对比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香椿和臭椿的最佳鉴别方法。方法:利用药材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反应等鉴别方法对香椿和臭椿进行对比鉴别。结果:找出了香椿和臭椿在药材来源、外观性状、显微特征、理化反应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结论:香椿和臭椿不能混淆使用,必须分别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找出构叶的生药鉴别方法。方法野外采集结合文献查阅、与作药材的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结果找出了构树叶的外观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并进行了描述、绘图及显微照相.同时作了其灰分、水分、浸出物含量测定等理化鉴别。结论为该药材的鉴别和开发利用其药材资源,制订其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市场上销售的薄荷及其混伪品留兰香进行微性状鉴别。方法 采用生物显微镜结合显微成像系统,对薄荷及留兰香叶面、叶缘和叶脉的微性状进行观察、拍摄和鉴别。结果 薄荷和留兰香的上表面、下表面、叶缘、叶脉的微性状具有较大差异,薄荷叶上表面的非腺毛明显长于留兰香,薄荷叶叶缘和叶脉主脉存在大量的非腺毛,而留兰香叶缘和叶脉主脉则很少有非腺毛。结论 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别法可以对薄荷及混伪品留兰香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4.
寻骨风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找出鉴别生药寻骨风的有效方法。方法 野外采集结合查阅文献、作显微及理化鉴别研究。结果 找出了药材的外观性状、其叶、茎及根茎及粉末显微特征与理化鉴别方法,并测定了其微量元素含量。结论 本项研究为寻骨风的真伪鉴别、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制订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别冬虫夏草的真伪,为珍贵药材的真伪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从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性质和紫外吸收光谱鉴别等各方面对冬虫夏草正品及其伪品进行了分析、比较以及鉴别描述。结果冬虫夏草正品与伪品在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性质等各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临床药学人员通过提高鉴别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可以鉴别冬虫夏草的真伪,有效减少伪劣冬虫夏草流入市场,以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滇产忍冬属植物淡红忍冬Lonicera acuminate Wall.的生药学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以及理化鉴别的方法对淡红忍冬进行生药学初研并与正品忍冬进行性状和显微特征比较。结果:淡红忍冬生药学特征明显,与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有明显差异,所含主要成分与忍冬大体一致。结论:为扩大金银花类的药用品种、鉴别、临床应用及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青羊参为萝摩科鹅绒藤属(Cynanchum)植物青羊参(Radix Cynanchi Otophylli)的干燥根,是云南省的地方性药材,本文对青羊参进行了生药学研究,找出鉴别生药青羊参的有效方法。方法:野外采集结合查阅文献、作显微及理化鉴别研究。结果:对青羊参进行了较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找出了生药的外观性状、根的横切面与粉末的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别方法,并绘制了青羊参根横切面详图及简图和显微照像粉末特征图。结论:本项研究对青羊参的真伪鉴别、开发利用、制定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黎族常用药牛耳枫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牛耳枫药材进行系统地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的方法对牛耳枫药材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牛耳枫茎横切面主要由木栓层、皮层、韧皮部及木质部等组成;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重现性好。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可为生药牛耳枫的鉴别、质量研究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民族药野棉花的生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族药野棉花AnemoneVitifolaBuch -Ham的植物来源、药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作了初步研究 ,为其药材鉴别、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鉴别百合科黄精属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及易混品轮叶黄精[Polygonatum verticillatum(L.)All.]的方法。【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对2种黄精属植物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二者在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化学大类成分方面均有差异,尤其可通过药材性状中根茎形状、断面特征,显微特征中根茎横切面皮层所占比例及维管束分布情况等作为鉴别要点进行区分。【结论】所得结果可作为二者的鉴别方法,亦为二者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薄荷药材特征图谱与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关系,探讨薄荷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总抗氧化能力评估法(FRAP)法分别测定薄荷样品抗氧化活性,同时测定样品相应的特征图谱,通过偏最小二乘法研究特征图谱色谱峰和抗氧化活性相关性,筛选活性色谱峰,并结合HPLC-MS/MS n 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筛选得到的橙皮苷、香叶木苷、蒙花苷、百里香新、黄姜味草酸等6个化合物与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相关,橙皮苷、蒙花苷、反式丹酚酸J、迷迭香酸等8个化合物与总抗氧化能力相关。结论谱效关系研究能够表征中药化学成分-药效相关关系,可以较为快捷地从复杂体系中筛选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法对不同采收期薄荷药材样品中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挥发油成分,GC-MS进行分析鉴定,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成熟期薄荷药材共检出47种化合物,定性并定量12种化合物,总含量为78.23%。对薄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成分左旋柠檬烯、薄荷酮和左旋薄荷醇进行不同采收期的对比,初步确定该种薄荷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结论该方法可以高效、快速地分析薄荷药材的挥发油成分,为揭示不同采收期薄荷药材中挥发油成分动态变化及确定薄荷药材合理采收期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薄荷、白术混合挥发油的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别.方法 以薄荷脑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对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及超声法进行比较试验,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包合工艺条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对包合物进行分析.结果 优选的包合方法为研磨法,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葎草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木犀草素对照品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研究.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8:2:0.5)展开后Rf值适中,斑点清晰.结论:建立的薄层鉴别方法对律草中木犀草素的鉴别有较好的适应性,重现性好,为完善其质量标准奠...  相似文献   

15.
肉苁蓉为沙生名贵的滋补中药材,具药用和食用价值。主要化学成分有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及其苷类、木脂素及其苷类、多糖等,其中苯乙醇苷类为主要药效物质。该文对肉苁蓉化学成分进行总结,阐述肉苁蓉的药理作用,从亲缘性及特有性、传统药效、新的药效、传统药性、代谢转化、可测性,分析可作为其质量标志物的成分,为肉苁蓉的临床用药提供更精准明确的依据,制定更加科学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麻黄、炙麻黄及麻杏石甘汤对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的影响,探讨麻黄炮制、组方的意义。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11组(生理盐水组,盐酸麻黄碱组,麻黄高、中、低剂量,炙麻黄高、中、低剂量组,麻杏石甘汤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予相应药液6d,末次灌胃后45min各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观察小鼠睡眠情况,记录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结果与麻黄高、中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睡眠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与麻黄低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睡眠时间极显著延长,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麻杏石甘汤中、低剂量组的睡眠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8组的睡眠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与麻黄各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的潜伏期无显著变化,P>0.05;与麻黄各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炙麻黄的潜伏期和睡眠时间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本文实验条件下,以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为指标,与等剂量的生麻黄相比,炙麻黄20、10、5g/kg(以生麻黄计)均无降低中枢兴奋作用,而麻杏石甘汤20、10、5g/kg(以生麻黄计)均有显著降低中枢兴奋作用,且有量效负相关关系,其中...  相似文献   

17.
淫羊藿黄酮精制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中药淫羊藿总黄酮的精制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淫羊藿苷的含量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淫羊藿总黄酮的最佳精制工艺;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产物中主要活性成分淫羊藿总黄酮的含量平均为54%以上.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淫羊藿总黄酮提取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切实可行、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草药益母草抗突变作用和对脾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MNT):3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即阴性对照组(NS)、环磷酰胺(CP)组(30 mg•kg-1)及益母草抗诱变组(益母草1.0、2.0、4.0和8.0 g•kg-1 +CP 30 mg•kg-1),按改良方法制片检测微核频率;淋巴细胞转化实验:24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即生理盐水组、CP组(30 mg•kg-1)、益母草水煎液组(2.0 g•kg-1)及益母草水煎液+CP组(2.0 g•kg-1益母草+CP 30 mg•kg-1),采用MTT法计算刺激指数(SI)。结果:益母草2.0、4.0和8.0 g•kg-1剂量组微核率低于CP组(P<0.05);生理盐水组、益母草水煎液组、益母草水煎液+CP组、CP组的SI分别为1.89±0.19、 2.17±0.14、1.73±0.13和1.45±0.09; 益母草水煎液组的SI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益母草水煎液+CP组SI高于C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母草具有抗诱变作用,即对遗传物质具有保护作用,并且益母草能提高淋巴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豨莶草抗血栓有效组分筛选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筛选出豨莶草抗血栓有效组分。方法 分别以对正常小鼠凝血时间影响、对冰水-肾上腺素型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和对静脉血栓型大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3种动物模型为指标,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确定豨莶草抗血栓有效组分。结果 腺梗豨莶部位Ⅱ抗血栓作用最好。结论 腺梗豨莶部位Ⅱ为抗血栓有效组分。  相似文献   

20.
米口袋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米口袋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为米口袋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柱色谱法从米口袋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质谱图用NIST98谱库检索并与标准图谱进行比较,鉴定各种成分,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137个峰,鉴定了其中80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9.325%。结论:米口袋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9,12-(Z,Z)-十八二烯酸乙酯(20.843%)、十六酸乙酯(19.324%)、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1-醇(7.016%)、3,7,11,15-四甲基-1-十六烯-3-醇(5.430%)、9,12,15-(Z,Z,Z)-十八三烯酸乙酯(5.078%)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