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带血管蒂的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解剖及临床疗效。方法 :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于 10例 2 0侧尸体标本内 ,对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进行解剖及观察 ,修复手腕部及前臂部软组织缺损2 4例。 结果: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血供来自旋髂浅动脉 ,并在髂前上棘外 (2± 0 .4 ) cm处出浅筋膜进入真皮下 ,供应最大面积为 9cm× 2 0 cm ,全部存活且功能及色泽较好。结论 :带血管蒂的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2.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是临床修复皮肤缺损的常用方法。其不包括皮下脂肪等筋膜组织,皮瓣的早期血供来源于真皮下血管丛。真皮下血管丛丰富,彼此吻合成网状结构,来自蒂部的血供可达整个皮瓣。皮瓣的真皮下血管丛与受区直接接触,供、受区毛细血管容易相互吻合沟通[1]。后期皮瓣血供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扩张后含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皮瓣的血运来源,蒂的作用,纤维囊对皮瓣的影响。方法:在家猪背两侧埋置扩张器进行皮肤扩张,形成长宽比为5:1的含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皮瓣,与未扩张的含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皮瓣进行对比,观察其血运重建。结果:皮瓣血供来自基底、创缘及蒂部,蒂部血供的长宽比达3.5~4:1,纤维囊不影响皮瓣的血供。结论:扩张后含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皮瓣的血供主要来自蒂部,长宽比例明显超过未扩张的含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皮瓣(1~1.2:1),约2倍。在皮瓣长宽比例不超过5:1时,纤维囊壁对皮瓣的血运重建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眼轮匝肌为蒂的皮下蒂皮瓣修复上下睑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眼轮匝肌为血供的皮下蒂皮瓣修复上下睑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 30例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标本 ,解剖观察眼轮匝肌形态及血供 ,临床修复 8例上下睑缺损 ,为眼轮匝肌为蒂的皮下蒂皮瓣的使用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 :8例上下睑缺损修复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以眼轮匝肌为蒂的皮下蒂皮瓣是修复上下睑缺损理想的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5.
以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2 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对上臂皮神经及伴行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外径进行解剖观测 ,并研究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关系。结果 :上臂所有皮神经均有伴行营养血管 ,其伴行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 ,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 ,营养筋膜皮肤。结论 :以上述 4条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 ,可分别设计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或游离皮瓣 ,修复临近部位、手部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鼻唇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面颊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鼻唇沟部血运丰富,利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增加其长宽比例,以扩大移转范围,且皮瓣厚度变薄,有利于更佳的外形修复。方法 以鼻唇沟血管走行的任何部位为蒂,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局部移转修复面颊部缺损或畸形,长宽比例可达5:1。结果 临床应用36例均获成功,外形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鼻唇沟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面颊部应用,方法简单可靠,可提供更长而薄的皮瓣修复,较传统的鼻唇沟皮瓣更为灵活可靠,并扩大了应用范  相似文献   

7.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腓肠神经的行走、分支情况,神经伴行营养血管的来源、口径、穿出深筋膜的位置,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关系,以及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关系进行显微解剖研究,设计出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新鲜成人下肢标本14个,从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对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结果: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既营养神经,同时也沿途发出许多细小的分支营养皮肤。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血供可靠,静脉回流充分,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腕部尺侧筋膜血管网对前臂远端蒂组织瓣的供血作用.方法 选用红色乳胶及中国墨汁动脉灌注标本共20例,上肢动脉铸型标本5例,观察腕部血管网的构成,且重点观察腕尺侧血管网构成与前臂筋膜皮肤血管网的联系.结果 腕部血管网有众多的血供来源,相互间吻合形成复杂,腕部尺侧血管网与前臂尺侧的纵行筋膜皮肤血管网,特别是与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在尺骨茎突周围相交汇.结论 前臂尺侧筋膜皮肤的纵向血管网与腕部血管网有丰富的吻合.以腕尺侧筋膜皮下组织为蒂组逆行供血设计皮瓣,血供可靠,蒂部更长,旋转点更低,转位更加灵活,可覆盖手部各种创面.  相似文献   

9.
鼻唇沟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鼻唇沟皮瓣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解剖73侧成人鼻唇沟区尸体标本;应用鼻唇沟皮瓣修复45例患者颜面部组织缺损。结果 鼻唇沟区血供有以面动脉为主型、眶下动脉为主型、面横动脉为主型、多源性等四种类型,45例颜面部组织缺损患者应用鼻唇沟皮瓣修复后效果满意。结论 鼻唇沟区有多种类型的血供,应用鼻唇沟皮瓣能良好修复颜面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下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下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 ,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下肢所有皮神经都有营养血管伴行 ,在神经旁形成纵向血管链 ,除营养神经外 ,发出众多皮支与深筋膜血管网、皮下血管网广泛吻合营养皮肤。结论 :以下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灌注1/10中国墨汁,观测营养血管的血供范围。结果:隐神经的营养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营养筋膜皮肤。结论:以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爪形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以下简称薄皮瓣 )修复爪形手 33例 ,效果均满意。笔者对随意型和轴型两种薄皮瓣的临床解剖特点、适用范围、断蒂时间、临床中的使用价值等作了分析 ,认为有较强的实用性。  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包括随意型和轴型两种薄皮瓣(前者不含轴型血管 ,后者含腹壁浅动脉和 /或旋髂浅动脉 )。该薄皮瓣含真皮下血管网丰富 ,血供良好 ,成活率高 ,位置隐蔽 ,修复手部创面外形好 ,断蒂时间短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1 ] 。自 1996年以来 ,应用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爪形手33例 :随意型薄皮瓣 2 3例 ,轴型薄皮瓣 10例 ,…  相似文献   

13.
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鉴于扩张皮瓣远端常因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皮瓣部分坏死影响治疗效果。探讨是否可以将扩张皮瓣远端修剪成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以改善其血运。方法 将14例扩张皮瓣远端修剪成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转移修复缺损。结果 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处无静脉回流障碍皮瓣成活良好,随访一年,皮肤颜色质地均与近端扩张皮瓣类似。结论 将扩张皮瓣远端修剪成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有利于减轻皮瓣静脉回流负担,提高皮瓣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腓动脉终末支在外踝后间隙内发出的皮肤穿支及其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供血作用。方法:通过2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标本的制作,观察测量腓动脉终末支发出皮肤穿支的分支、分布及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的吻合情况。结果:腓动脉终末支为外踝后动脉和跟外侧动脉,其中外踝后动脉外径为(0.7±0.2)mm,参与外踝血管网的组成;跟外侧动脉外径为(1.1±0.2)mm,参与跟网的组成。两者在外踝后间隙内共发出2~5条皮肤穿支(直径0.1~0.8mm),它们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之间存在丰富的吻合,其中总可寻找到1~2条大于0.5mm的皮肤穿支,可作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血供来源,它是皮瓣选取和设计的解剖基础。结论:外踝后穿支位于外踝后间隙内,位置相对恒定,由于吻合丰富,供血区域较大,可设计以外踝后穿支为远端蒂的腓肠神经筋膜皮瓣,将旋转轴点下移至外踝尖上方1~2cm,降低了"无效"折叠的距离,适用于治疗足踝远侧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5.
暴露真皮下血管网的带蒂皮瓣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作者在应用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的基础上,开展了暴露真皮下血管网的带蒂皮瓣移植,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皮瓣的薄型皮瓣。这种皮瓣的特点是将普通皮瓣的皮下脂肪大部分去除,部分或全部暴露真皮下血管网层,使之与受区早期建立血管交通网,与蒂部共同组成两个供血渠道,因而成活率高。15例全部成活,愈合后色质兼优,不臃肿。此皮瓣用于修复面部及四肢的皮肤缺损尤为合适,但远位转移时须行二期断蒂术.  相似文献   

16.
带腓肠神经逆行筋膜蒂皮瓣的解剖学观察及手术方法改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移植的应用解剖进行系统观察,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同时对手术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提高疗效. 方法:利用经动脉灌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标本15具(30侧)进行解剖学观测.对15例(30侧)成人的活体小腿应用多谱勒血管探测仪测定小腿远端后外侧皮支穿支点的分布.总结近年小腿逆行筋膜蒂皮瓣49例,对手术方法进行总结、改良.结果:腓肠神经周围伴行数支恒定的细小动脉,且相互吻合,在发出营养神经的血管同时,亦发出2~6个小分支,平均为3支,供养相应区域的皮肤.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背,足跟,内外踝,小腿中下段胫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较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具有不牺牲肢体的主要血管,血管危象风险小的优点,皮瓣血管蒂恒定,变异较少,且手术操作简易.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良,使皮瓣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报告了采用3种岛状皮瓣,即耳后岛状皮瓣、鼻唇沟岛状皮瓣、颞额部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外翻畸形的体会。耳后岛状皮瓣较薄,较柔软,更接近于眼睑皮肤且不增加面额部疤痕,具有其它皮瓣无法比拟的优点;鼻唇沟岛状皮瓣,色泽质地与面部一致,血供来源丰富,无静脉回流障碍,转移灵活方便;颞额部皮下蒂岛状皮瓣法可避免增加眼外侧部疤痕,亦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8.
前臂桡侧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手部缺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前臂链式血供远端蒂筋膜组织瓣的解剖特点及其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14具新鲜前臂标本的血管灌注与显微解剖,观察了前臂筋膜皮肤的血供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和筋膜皮下组织瓣,修复手部创伤缺损24例。结果:前臂桡侧筋膜皮肤的血供来自桡动脉发出的数目众多的细小肌间隙穿动脉,这些穿动脉在深筋膜表面和浅筋膜的皮神经、皮静脉周围,形成环环相扣的纵向链式吻合血管丛。临床以桡骨茎突  相似文献   

19.
在30侧新鲜成人上肢灌注标本上,解剖观察手背,示、中指背筋膜血管神经蒂“Y”型皮瓣的血供来源、分布和吻合支。结果表明:该皮瓣为筋膜血管网,轴向血管的血供皮瓣。血供来源于示指桡侧背动脉,第一掌背动脉,第二掌背动脉,拇指背动脉,桡动脉的直接筋膜皮支和掌深弓的穿支等。皮瓣的切取不受第一掌背动脉,第二掌背动脉类型的影响,手术操作简单,经临床应用一期再造拇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保留轴型血管的前提下,应用蒂傍轴型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替代原有以轴型血管为主要血供的传统轴型皮瓣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烧(烫)伤后瘢痕畸形矫正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27例为观察组,分别以腹壁浅动脉(8例)、旋髂浅动脉(13例)、腹壁下动脉脐旁穿支(4例)、逆行桡动脉(2例)的蒂傍血管为主要供血血管,在轴型血管分支血供区域内形成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2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轴型皮瓣对创面进行修复。对皮瓣成活率,皮瓣长宽比值及皮瓣的随意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7例转移皮瓣全部成活,2组皮瓣的成活率、皮瓣长宽比值、断蒂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观察组皮瓣中心轴线与轴血管垂直线夹角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蒂傍轴型血管薄皮瓣较传统轴型血管薄皮瓣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