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外周血细胞中的多胺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缪金明  孙云 《上海医学》1989,12(10):569-573
本文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18例正常人外周血的红细胞、淋巴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的多胺浓度。以nmol/10~9细胞为单位,其白细胞的腐胺、精脒与精胺的浓度要高出红细胞几百倍,然而淋巴细胞与多形核细胞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且性别之间亦无差异。不同年龄组血细胞多胺测定发现,淋巴细胞中的精脒、精胺水平有随年龄增长而减低的趋势,而多形核细胞中的精脒、精胺则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韵趋势,这些均可能与细胞的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107例不同年龄正常人角膜中央部内皮细胞的形态,密度和面积的结果。正常青年和儿童的角膜内皮细胞呈六角形,大小一致;而40岁以上者形态和大小不一致。内皮细胞的密度随年龄增长而减低,面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本文并讨论了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密度和面积的生理与病理因素,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密度和面积改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年龄段ADSCs进行培养及传代,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细胞培养至第3代进行诱导分化,各年龄组细胞均在成骨诱导分化后进行检测。观察其形态变化、细胞凋亡率、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离子浓度测定。结果体外培养的ADSCs呈梭形,诱导条件下,各年龄组细胞形态由梭形变为立方形、多角形;经检测,随年龄的增长细胞的凋亡率在不断增大,幼年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较老年组高,钙离子浓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结论ADSCs成骨分化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年龄因素对大鼠脂肪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对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年龄段ADSCs进行培养及传代,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细胞培养至第3代进行诱导分化,各年龄组细胞均在成骨诱导分化后进行检测.观察其形态变化、细胞凋亡率、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离子浓度测定.结果 体外培养的ADSCs呈梭形,诱导条件下,各年龄组细胞形态由梭形变为立方形、多角形;经检测,随年龄的增长细胞的凋亡率在不断增大,幼年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较老年组高,钙离子浓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结论 ADSCs成骨分化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氧自由基在银屑病皮损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了解氧自由基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 ,包括静止期和进展期病变皮肤进行了 Cu Zn-SOD免疫组化研究 ,并对皮损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分布与活性脂质过氧化物 (LPO)水平进行测定 ,并与正常皮肤对照。结果 :银屑病皮损区主要病理改变为多形核白细胞 (PMNS)浸润 ,表皮增生 ;Cu Zn-SOD免疫组化研究表明皮损区的 SOD阳性细胞较正常皮肤明显减少 ,Cu Zn-SOD阳性染色细胞主要分布在棘细胞层及基底细胞层 ,皮损区 SOD活性及 LPO水平均下降 ,SOD活性与 LPO水平无相关性。正常皮肤 SOD活性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SOD活性与年龄增长呈线性负相关 ;LPO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LPO水平与年龄增长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银屑病皮损区 SOD活性下降 ,可能导致自由基 (O2 - )增多 ,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 ,慢性炎性改变 ,上皮增生 ,PMNS浸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不同胎龄人胎小肠GnRH-IR细胞的变化.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4例第9~38周新鲜人胎小肠GnRH-IR细胞染色定位后,用体视学方法对其进行形态学测量分析.结果 ①GnRH-IR细胞散在分布于人胎小肠的上皮细胞之间和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形态多样;②上皮GnRH-IR细胞比固有层更规则,同肠段上皮GnRH-IR细胞的形状因子(FF)比固有层小(P<0.05);③上皮GnRH-IR细胞比固有层大,上皮GnRH-IR细胞的平均截面面积(A)和平均周长(B)比固有层大(P<0.05);④GnRH-IR细胞的相对数量在肠段之间有差异,其体密度(Vv)、数密度(Nv)从十二指肠到回肠依次减少(P<0.001).各肠段GnRH-IR细胞数量随胎龄而变化,且上皮和固有层变化不同,在上皮第21~24周以前Vv、Nv随胎龄增加而增大,其后则随胎龄增加而变小;在固有层Vv、Nv随胎龄增加而增多,且第21~24周以前增长明显,以后增长变缓.结论 人胎小肠GnRH-IR细胞广泛存在于人胎小肠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形态多样,大小不一.数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依次减少,且随胎龄增加上皮GnRH-IR细胞数量与固有层出现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老年体检人群贫血的患病率,分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对老年人群贫血的影响。方法:对弋矶山医院体检中心8 677例老年体检人群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老年人群贫血的患病率、贫血的细胞形态分布情况及eGFR下降对老年人群贫血的影响。结果:8 677例老年人中贫血者1 259例,贫血的患病率为14.5%,其中男性贫血患病率为12.3%,女性贫血患病率为17.9%。随年龄增加及eGFR下降,老年人群贫血患病率逐渐增加;各eGFR水平组均以正细胞性贫血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各eGFR水平均为老年人群贫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01、2.085、9.708和37.243,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贫血患病率增加。eGFR是老年体检人群贫血的危险因素,随eGFR下降,贫血患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某高校高干及高级知识分子血脂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高校高级知识分子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分布特征。方法对某高校2 202名高级知识分子的血脂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C,LDL-C水平与性别、年龄有关,50岁之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在51-60年龄组达高峰,70岁后有所下降;5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则高于男性(均P<0.001)。TG男性高于女性(P=0.005),在41-50年龄组达高峰,随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血脂异常检出率男性为56.1%,女性59.2%。血脂异常患者危险分层中,男女两性随年龄增加低、中、高危患病率的变化趋势不同(P=0.001)。男性70岁以前低危人群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中危、高危人群患病率则随年龄增加而增高,70岁以后低危人群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中危、高危人群患病率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少(P=0.001);女性低危人群患病率50岁之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50岁以后则逐渐下降,而中危、高危人群患病率在40岁之前随年龄增加而减少,40岁之后则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高校高级知识分子血脂异常的状况应引起高度关注,中年男性和绝经后妇女是调控血脂、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率的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9.
彭珂文  贾飞鸽  古治梅  孙冰  沈比先  高慧 《广东医学》2012,33(16):2456-2458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影像特征,探讨两者影像鉴别诊断中较具特异性的影像征象。方法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腮腺腺淋巴瘤与33例多形性腺瘤,对其发生部位、形态、大小、平扫密度等CT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病灶形态、最大径线、病灶密度的均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部位及平扫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淋巴瘤好发于腮腺后下象限,而多形性腺瘤更多发生于其他象限。腺淋巴瘤平扫密度较多形性腺瘤明显偏高。结论发生部位与平扫密度在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影像鉴别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镜面反射显微镜对部份穿透角膜移植术后10天~24年的105例(107眼)作了植片内皮照相检查。发现: 1.植片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正常角膜明显降低(500~2386/mm~2)。 2.术后半年至1年后,内皮细胞界线才比较明显、细胞的损失率才趋于稳定。 3.植片内皮细胞大小形态及排列亦有所改变;细胞密度越高则大小形态越均匀,排列也越整齐;相反,细胞密度越小,则细胞的大小形态越参差不齐,排列越不规则。 4.在某些植片内皮上可见黑区和黑带;几乎所有植片与植床之间均可见到一条约0.2—0.5mm宽的环形黑带。 5.植片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后时间呈负相关(r=-0.325 P<0.001)。  相似文献   

11.
低频超声体外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低频超声辐照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探讨低频超声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强度(10%~100%)的低频超声(1 MHz,20 s)作用于体外培养的C6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光密度(OD)值,计算超声辐照后C6细胞的生长率,应用TUNEL法观察C6细胞的凋亡形态及计算细胞凋亡率.结果 低频超声辐照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后,在超声强度<50%范围内,随超声强度增加C6细胞的生长率显著下降,细胞形态出现核浓缩和核碎裂等凋亡改变,细胞凋亡率随超声辐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当超声强度>50%时,C6细胞的生长率和凋亡率不随超声强度增加而改变.C6胶质瘤细胞凋亡率与生长率显著负相关.结论 低频超声辐照能够在体外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TGF—β和FN在皮质型核型老年性白内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兵  蔡小军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12):594-595
研究表明 ,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凋亡是白内障发生的机制之一〔1、2〕。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主要靠基因、细胞外基质、细胞密度来调控。而晶状体为一无血供器官 ,主要靠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细胞密度调控。细胞外基质 (ECM )影响各种细胞的粘连、迁移、分化〔3~ 5〕 。其中纤维连接蛋白 (FN)诱导的增殖细胞分化能力下降 ,且迁移能力下降 ,这些细胞对Ⅰ型胶原和FN有较强的亲和力。在白内障患者中 ,特别是老年性白内障中 ,晶状体核越堆越厚 ,各种还原酶能力下降 ,抗氧化能力下降。机体为弥补这些改变自动调节一些细胞因…  相似文献   

13.
运用立体学方法,对幼年(1月龄)、成年(12月龄)和老年(31月龄)Wistar大鼠腺垂体各种内分泌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核仁、线粒体及脂褐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老年动物的细胞质体密度(Vv)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中是增加的,但在催乳素细胞中却是减少的;细胞核体密度(Vv)在促性腺激素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中增大;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促性腺激素细胞的核仁体密度(Vv)却出现下降。线粒体的体密度(Vv)在生长素细胞、催乳素细胞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都有所增加,而且在生长素细胞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中线粒体的面数密度也明显变大。至于脂褐素体密度(Vv)在五种细胞中均有出现,但其含量仅在生长素细胞、催乳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促性腺激素细胞中出现年龄性差异。本文讨论了结构变化与细胞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胎蓝斑神经元的发育,为蓝斑脊髓移植挑选适宜胎龄的蓝斑细胞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用Nissl染色法系统地观察了人类4一8mo胎龄蓝斑神经元的发育。结果人胎4mo蓝斑神经元已经发现,其数目随胎龄增加逐渐减少;胞体由小到大,细胞形态呈圆形、印圆形、锥形、梭形、多角形。细胞密度,胚胎早期升高,晚期随胎龄增长逐渐下降。蓝斑细胞主要位于蓝斑背侧部。结论人胎蓝斑移植时,用胎龄4mo的蓝斑作为移植供体较适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脑听觉系统微血管密度年龄变化与听觉发育的关系及其规律。方法 应用碱性磷酸酶 (AKP)组织化学染色法 ,对 7例新生儿和婴幼儿脑听觉系统微血管密度进行观察拍片及定量分析。结果 微血管密度存在着年龄、区域差异。随年龄增长微血管管径增粗 ,数量增加 ,密度增大 ,形态由简而繁 ,由稀疏到密集 ,形成复杂的网络。结论 人脑听觉系统微血管密度的年龄变化与生后听觉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快速发育密切相关 ,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张玉  郭飞 《重庆医学》2021,50(5):721-726
目的 研究纳秒脉冲脉宽参数与细胞凋亡之间的量效关系.方法 将纳秒脉冲电场参数组合(电场强度7、10、14 kV/cm,脉宽50、100、200 ns,脉冲个数30,频率1 Hz)作用于离体SKOV3细胞,利用An-nexin V 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膜和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情况;仿真计算纳秒脉冲作用时膜电位、微孔密度及电导率的实时动态变化.结果 脉冲处理后细胞膜跨膜电位下降程度随脉宽增加而增加,而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程度随脉宽增加而减小,且100 ns脉冲同时诱导最大的细胞凋亡率(32.14±3.76)%及较小的坏死率(5.04±1.72)%;仿真计算中膜电位变化规律与实验结果 吻合,其中50 ns脉冲诱导最高的微孔密度(2.93×1015/m2)和电导率(0.004 S/m).结论 通过合理选择纳秒脉冲脉宽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细胞的生物电效应.  相似文献   

17.
家兔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了解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阳性细胞在家兔消化道内的分布位置及其形态。方法 取家兔消化道,冲洗、固定、石蜡切片,用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HT阳性细胞。结果 食管和胃贲门部呈阴性反应,其他部位均有5-HT细胞分布,分布的密度近似呈字母“M”形。5-HT细胞形态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只有小肠段5-HT细胞呈梭形具有突起,直肠部5-HT细胞呈锥体形。5-HT细胞多分布于粘膜上皮或腺泡上,但直肠部的5-HT细胞位于固有膜内。结论 家兔的食性、消化特点对5-HT细胞分布型形成有一定影响,5-HT细胞形态与其内、外分泌功能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8.
荆州市成人体检血脂及载脂蛋白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644-2645
目的:调查荆州市部分成年人体检的血脂和载脂蛋白的水平,为临床血脂研究与心血管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2003年至2005年来我院体检的1656名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含量。结果:TC、TG值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女性比男性增高更明显。男性ApoA1和ApoB值在各年龄段基本一致,女性则是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但在60岁以后又下降。老年前期、老年人血脂异常率较高且比较接近。结论:脂类代谢与年龄密切相关,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血脂异常明显增加,表明动脉粥祥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用抗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系统地观察了人胎蓝斑内TH样神经元的分布及形态。结果证实:①蓝斑TH样神经元在人类胚胎第四个月时已经出现。②TH样神经元的数目随胎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以胎龄四至五个月增加显著,TH样神经元的密度,胚胎早期升高,晚期随胎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③蓝斑TH样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蓝斑的背侧部,少量较大的细胞位于蓝斑的腹侧部。④蓝斑TH样神经元开始出现时为圆形或卵圆形,五至六个月以锥形、梭形细胞为主,七至八个月则以棱形、多角形为主。胞浆随胎龄的增长逐渐增多,胞核与胞浆之比随胎龄增长逐渐变小,胞突由宽短,表面粗糙变为细长而平滑。结果提示:人胎蓝斑移植,以胎龄4个月作供体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用免疫组化法显示人胎十二指肠 EC 细胞,用单网格测试系统进行体视学测量,分别测算出以上皮组织为包容空间的体积密度(Vv C,E)和以肠组织为包容空间的体积密度(Vv C,T)并与以往的计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Vv C,E 值随胎龄而增加,而 Vv C,T 值呈峰形变化。结果还显示,计算单位长度上皮内的阳性细胞数的普通计数法可以反映肠内分泌细胞与上皮组织的对应关系,Vv C,T 值能够综合而准确地反映 EC 细胞与肠组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