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本浜松医科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人类出现老化现象最大的原因在于大脑萎缩,最显著的症状是舌头僵化和面部表情变得呆板。  相似文献   

2.
癫痫是由于大脑局部病灶神经元兴奋性过高。产生阵发性的异常高频放电,并向周围扩布而出现的大脑功能失调综合症。根据发作症状主要分为小发作、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近年来,发现一些药物按常规使用也能诱发癫痫发作,综述如下。1息斯敏 某男[1],17岁,吃桃后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及皮疹,口服息斯敏10mg,2h后出现四肢持续性痉挛、抽搐、烦燥不安、意识丧失约1min。立即肌注安定,予能量合剂,口服苯妥英钠,3d后症状缓解。10月后再次吃桃,又出现全身皮肤瘙痒、面部和颈部皮疹,再次服用息斯敏 10mg,又出现上…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再灌流后脑水肿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珊  董为伟 《贵州医药》1999,23(2):97-99
利用大量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流模型,动脉观察了再灌流后脑水肿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患侧脑水肿于再灌流6小时出现,12-48小时水肿最严重,第7天水肿消除。健侧半球水肿也于再灌流后出现,持续至第5天,但程度不如患侧。  相似文献   

4.
环球集萃     
《家庭用药》2013,(11):5-5
记忆力衰退或可逆 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人类大脑样本的比对研究发现,受衰老影Ⅱ向最严重的基因是RbAp48,该基因产生的RbAp48蛋白在老年人的大脑齿状回中减少了一半。他们还发现,在年轻小鼠中关闭该蛋白基因会导致健忘,  相似文献   

5.
李园园  李秉权 《云南医药》1999,20(5):390-391
男性,16岁,学生。于9月前(1995年3月)在球场上与别人头部相撞后跌倒,当时昏迷2~3分钟,醒后感头内有节律性杂音,经当地治疗后无好转并逐渐出现右眼突出。入院后体查发现:右上眼睑可见一增粗的静脉,右眼底静脉回流受阻,压迫右颈总动脉后血管杂音消失。术前(1995年12月21日)TCD经颞窗检测:右颈内动脉和右大脑前、中动脉呈高流速、低脉动指数、颇谱混杂紊乱有杂音(见附表),左侧颈内、大脑前、中、后动脉频谱正常〔2〕。压迫右颈总动脉后右侧颈内和大脑前、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下降、杂音变小;右侧大脑后…  相似文献   

6.
全身多种脏器和组织都在葡萄糖稳态的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人们发现大脑中也存在胰岛素信号通路,所以大脑在葡萄糖稳态的调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近来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糖脂代谢紊乱的同时,还会并发大脑认知调节功能障碍,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2007年EASD大会专门设立了“糖尿病与脑”的专题,  相似文献   

7.
衰老引起的记忆衰退是许多国家都普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研究发现,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饮食会导致啮齿类动物出现记忆损伤。这种损伤与大脑炎症有关,也与影响神经元功能的结构性蛋白质损害有关。此外,饮食不良还与眼睛、耳朵等重要器官的功能衰退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C)在超急性期脑梗死CT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发病1~6h内行CT扫描及发病后24h后复查CT进行双侧大脑密度及脑沟、脑裂对比,发现脑内更多、更早病灶。结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16例中表现为HMCAS者,均为单侧,且HMCAS诊断脑梗死的特异性高于敏感性,其预后差,死亡率高,16例患者均发现有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24h后复查CT,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均出现大片状低密度灶,其中7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消失。结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yerdense middle cerebralartery sign,HMCAS)的认识,探讨其在超急性期脑梗死CT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发病1~6h内行CT扫描及发病后24h后复查CT。结果16例患者均发现有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24h后复查CT,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均出现大片状低密度灶,其中7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消失。结论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是CT诊断超级性脑梗死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0.
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Joe Tsien等在11月10日出版的《科学》上报告,他们发现了重要的机制,大脑以此将短期记忆变成永久记忆,这对理解大脑如何维持长期的稳定性,有广泛的意义。大脑的某种系统反复重放和加强细胞的同一活动,导致记忆的初步形成。这种加强很重要,创造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联系,构成长期记忆,只不过这是一种自发的重温机制。  相似文献   

11.
脚语最诚实     
《医药保健杂志》2004,(5B):25-25
英国心理学家莫里斯经过研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的部位,其可信度越大。”离大脑中枢最近而最不诚实。我们与别人相处,总是最注意他们脸。所以,人们都在借一颦一笑撒谎。可是脚远离大脑,绝大多数人都顾不上这个部位,于是,它比脸、手诚实得多,它构成了人们独特的心理泄露——脚语。  相似文献   

12.
大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挥着人们的思维活动和肢体活动,大脑系统疾病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作为大脑疾病的一种,丘脑出血对人的身体健康的损坏是十分巨大的,丘脑是人体的感官知觉的输送中枢,一旦丘脑出现问题,人体感官(除了嗅觉之外)都会消失。丘脑位于大脑的第三脑室两侧,结构较为复杂,神经系统汇聚于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无症状与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和影响因素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所收治的50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观察组(根据情况又分为稳定组和复发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50例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情况又分为稳定组和复发组),进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结果 1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为8.0%,对其出现卒中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发现,卒中与颈部超声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有极为紧密的关系;2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出现卒中,有11例复发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为22.0%,对其出现卒中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发现,稳定组在规律抗血小板药的服用上与复发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引发脑卒中的其他影响因素和脑卒中疾病复发与否,无显著差异。结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疾病的复发率比较高,这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规律与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患者有关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的健康教育;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好,其脑卒中的发生和颈动脉斑块、DM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应当强化对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4.
《营养研究》7月刊报道,维生素对2型糖尿病病人大脑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因为摄入过多的油脂食物而对大脑造成的伤害。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摄入高脂肪食物会导致2型糖尿病病人的大脑暂时性缺氧,如果养成长期习惯的话,会造成记忆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下降,使大脑老化加快。而有抗氧化功能的维生素补充剂(维生素C加维生素E)则能将这种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5.
《广东药学》2012,(10):632-632
医学专家在奥地利举行的第22届“欧洲老年痴呆症大会”上透露,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有望得到预测和防治,其疫苗或抗体制剂已进入初期试验阶段。目前医学家已发现,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变异等蛋白质异常,以及海马区代谢能力下降、大脑体积萎缩等与老年痴呆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视野     
《广东药学》2011,(2):I0004-I0004
前沿进展 增加嘌呤霉素敏感性氨肽酶含量可缓解老年痴呆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增加大脑中一种酶的含量,可有效减缓阿尔茨海默症和其他一些老年痴呆症的病程发展,且不会产生副作用。大脑中Tau蛋白质的过度磷化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症和其他一些老年痴呆症的主要原因。大脑中已经发生变异的蛋白质Tau会大量吸附磷酸盐,然后大量聚集并破坏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的高密度征在CT诊断急性脑梗死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认识。方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入院治疗的86例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高密度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CT扫描及CT复查,分析相关资料。结果在86例患者中,有66(76.7%)例患者发现存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61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行溶栓治疗,其中50(82%)例未出现明显后遗症,血管再通;另5例未确诊,未在24h内行溶栓治疗,结果 CT影像中5(100%)例均出现急性脑梗死后特征,即大面积低密度灶。溶栓治疗后,多数患者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减轻,35例患者高密度征消失。结论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高密度征对于CT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价值,可列为首选临床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1.提出问题一个完整的、严谨的科研题目,是不会在瞬息间形成的,而是要经过一个酝酿、思考,甚至可能是相当长的构思过程。但是,无论是医学实践的需要,还是文献资料的提示,问题的线索都是在脑海里显现出来的,这种瞬息的灵感,哲学上称作初始意念。初始意念,虽然可能是幼稚的、不完善的,但都是非常可贵的,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科研课题、重大的发现、有些甚至是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明与创造,无不出于这初始意念。〈br〉 在大量实践与观察的基础上,人们的大脑中贮存了各方面的信息,信息存贮越多,通过大脑的整合作用,对偶然现象产生联想的可能性越大,当机遇出现时,越易出现瞬息闪念的升华。18世纪中叶,苏格兰医生曾发现食用柑桔和柠檬能治疗航海中船员经常发生的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症)。这不仅提示了人们发现和认识长期航海的船员易发生坏血病及柑桔中和柠檬中存在抗坏血病的物质,还使人们把这些现象联系起来,将这种物质提纯:发现了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9.
科研人员曾对于那些有望帮助人们戒烟、减肥的新药抱以厚望,不过在临床应用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这些药物在大脑中发挥的作用似乎有些过度。  相似文献   

20.
《家庭用药》2013,(2):6-6
日本有研究小组发表文章称,人类眨眼是为了“重置大脑”。研究人员发现,当人在看电影时,大脑中的活跃区域会在眨眼瞬间发生改变。他们根据这一发现提出上述假说。大阪大学副教授中野珠实介绍称:“通过闭眼可以将故事情节划分为若干段落,暂时关闭对外界的注意力,使信息处理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