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约8.5%~38%的患者可以合并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中老年患者,发病率明显升高。本人对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进修期间(2003年)收治的20例中老年肾病综合征并血栓栓塞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并发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情况,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防范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肾病综合征并发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肾病综合征所致,患病至肺血栓栓塞症的间隔时间为6±2天,其中5例完全治愈,2例部分缓解,1例死亡,病死率12.5%。结论:肾病综合征易并发肺血栓栓塞症,应引起重视和防范,尽早溶栓和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症(附9例报告)广西南溪山医院肾脏科李然珠刘创基(桂林541002)肾病综合征并发的各种肾外表现,尤其常易并发动静脉血栓栓塞症日益受到监床关注。往往使用激素治疗失败,甚至造成患者病残。现将1978~1994年我科收治的256例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肾病综合征(NS)合并血栓栓塞症的认识.方法 对21例NS合并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NS时,深静脉血栓最多见;生化检查示血脂、a2-球蛋白、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抗凝+溶栓治疗有效.结论 NS时常存在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一旦疑有此症,应尽早检查确诊并立即溶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手段.方法对我院2008年—2012年确诊的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9例的诊断、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例中,1例为肾病综合征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并发肾静脉主干血栓形成,6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9例均在免疫抑制剂基础治疗上,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均治疗成功.结论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应该早期积极有效抗栓治疗,其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血栓形成是肾病综合征(NS)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栓在形成过程时患者由于血液粘稠(有效血容量减少)及高脂血症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此外因某些蛋白质丢失及肝代谢合成蛋白质增加,引起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系流失衡,因此肾病综合征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对本病采取积极预防,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及时处理与正确护理是预后的关键,现将我科收治2例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动脉血栓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例NS并发DVT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 8例NS患者中6例血栓位于下肢深静脉,2例位于肾静脉;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诊断;在免疫抑制基础上给予抗凝和溶栓治疗,8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诊DVT;抗凝和溶栓治疗对并发于NS的DVT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高金颖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6(6):489-489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31岁 ,主因头痛、双眼胀痛伴呕吐 7d于 2 0 0 2年 5月 7日入院。内科查体无异常。眼底检查 :双侧视乳头边界不清 ,无出血、渗出。实验室检查 :血浆总蛋白 39.5g/L ,白蛋白 17.5g/L ;2 4h尿蛋白定量 4 .2 g/d ;尿常规 :尿蛋白( ) ,红细胞 (+) ;腰穿 :脑脊液无色透明 ,压力 2 6 0mmH2 O ,常规、生化正常 ;头颅CT :右侧枕叶略高密度影。头颅MRI :双侧枕叶矢旁皮层下T1WI低信号 ,T2 WI高信号 ,占位效应明显 ,横窦、矢状窦流空效应消失。全脑血管DSA显示上矢状窦后部、横窦显影不完全。入院诊断 :①颅内静脉窦血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8年5月北京医院收治的343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合并下肢DVT情况分为近端DVT组、单纯下肢远端DVT (IDDVT)组和无DVT组.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343例PTE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患者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手段。方法:对维吾尔族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中1例为肾病综合征并发肺血管血栓形成,1例并发脑血栓形成,12例并发肾静脉血栓形成,16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0例均在免疫抑制基础上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均有效。结论:肾病综合征时常存在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尤其维吾尔族患者由于生活习俗、饮食习惯更易形成,故应积极预防,一旦疑存些症,应尽早确诊并立即溶栓。 相似文献
13.
静脉血栓栓塞症3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临床特征,为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与及早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三间教学医院15年来确诊的VTE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343例(1992-2006)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发生于左下肢者(67.5%)多于右下肢者(26.1%)。主要致病危险因素,有年龄〉40岁(89.2%)、卧床≥3d(58.7%)、4周内行手术者(20.4%)、恶性肿瘤(16.8%)、糖尿病(12.3%)、曾发生静脉血栓病史者(11.1%),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占40%。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肢疼痛与压痛(49.4%)、下肢肿胀(69.9%)、患者小腿〉健侧≥3cm(55.8%)。肺栓塞(PTE)主要症状为胸痛(35.3%)、心率〉100次/min(47.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DVT和多层螺旋CT对PTE的辅助诊断效果佳。结论警觉DVT-PTE存在的致病危险因素,细致掌握临床表现,及时应用辅助诊断技术,可提高诊断水平并可加强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高金颖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6(6)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31岁,主因头痛、双眼胀痛伴呕吐7d于2002年5月7日入院.内科查体无异常.眼底检查:双侧视乳头边界不清,无出血、渗出.实验室检查:血浆总蛋白39.5g/L,白蛋白17.5g/L;24h尿蛋白定量4.2g/d;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260mmH2O,常规、生化正常;头颅CT:右侧枕叶略高密度影.头颅MRI:双侧枕叶矢旁皮层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占位效应明显,横窦、矢状窦流空效应消失.全脑血管DSA显示上矢状窦后部、横窦显影不完全.入院诊断:①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②肾病综合征.入院后给予颈动脉穿刺注射尿激酶25万U等抗凝治疗,10d后,复查腰穿压力为165mmH2O(正常),继续口服华法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S)并发肺血栓栓塞(PTE)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以尽早识别出高危患者.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1年1月~2011年10月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并发肺血栓栓塞的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确诊为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但未发生肺血栓栓塞的患者1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先行单因素分析,再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病例组纤维蛋白(5.28±1.61)g/L,高于对照组的(3.78±1.12)g/L(P <0.05);病例组D-二聚体定量(433.29±213.61)ng/mL,高于对照组(160.14±95.62)ng/ mL(P <0.05).病例组使用糖皮质激素者4例(57.1%),高于对照组的1例(7.1%)(P<0.05).而年龄、病程、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计数、血白蛋白、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浆膜腔积液和使用利尿剂的情况,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D-二聚体定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系数为0.016,OR值为1.016,而两组纤维蛋白原和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定量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PTE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中D-二聚体水平增高应高度警惕PTE风险. 相似文献
16.
正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因此易发生静脉血栓,而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较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如不及早作出诊断及处理,有可能导致肢体坏死。目前常用于肾病综合征的抗凝药物主要为低分子肝素及华法令。近年来,新型抗凝药物不断出现,达比加群在2014年被批准用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1-2])。现将本科2015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和(或)肺栓塞(PE)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诊治体会.方法 对10例确诊的NS并发DVT和(或)PE患者(血栓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0例NS无血栓患者(无血栓组)的年龄(AGE)、血浆白蛋白(ALB)、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UP)、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血栓组10例,肾活检6例,膜性肾病3例.血栓组AGE、ALB、24-UP、FIB与无血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L、TG、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经抗凝、溶栓、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等治疗后,血栓均基本消失.结论 AGE、ALB、24-UP、FIB在NS并发DVT和(或)PE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膜性肾病是NS合并血栓栓塞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一旦合并DVT和(或)PE,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抗凝、溶栓、介入治疗.经皮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DVT导致PE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12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常见的误诊原因。结果因为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导致临床医生对该病诊断意识不足是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对肺血栓栓塞症的非典型患者进行肺螺旋CT强化血管造影(CTPA)检查是必要的,已便及时作出正确诊断,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手段。方法对我院1998~2006年确诊的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6例的诊断、治疗进行总结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6例中,1例为肾病综合征并发脑血栓形成,1例并发双肾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并伴有急性肾衰竭,4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均在免疫抑制剂基础治疗上,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均抗栓治疗成功,1例成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结论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应该早期积极有效抗栓治疗,其可能改变预后,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危险因素评分”分析围产期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相关因素,以探究孕产妇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产科重症病房自2015年9月开设以来至2020年12月期间接诊及被转诊的孕产妇资料,其中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为PTE的1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治经过及预后资料,并统计纳入患者的“孕产妇VTE危险因素评分”,以分析影响孕产妇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果 15例患者中,3例在妊娠期和分娩前后未出现PTE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其余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及体征,其中胸闷伴气促者8例、咳嗽伴咯血者2例、下肢肿胀者1例、仅表现为术后持续低氧血症者1例。10例患者发病时心率≥100次/min, 12例患者呼吸频率≥20次/min。4例患者妊娠合并内科疾病;8例患者发生妊娠并发症;4例患者诊断PTE同时确诊DVT。根据“孕产妇VTE危险因素评分”,极高危(≥4分)患者8例,高危(产前3分,产后2~3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