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血栓形成是肾病综合征(NS)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栓在形成过程时患者由于血液粘稠(有效血容量减少)及高脂血症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此外因某些蛋白质丢失及肝代谢合成蛋白质增加,引起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系流失衡,因此肾病综合征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对本病采取积极预防,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及时处理与正确护理是预后的关键,现将我科收治2例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动脉血栓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栓形成是肾病综合征(NS)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栓在形成过程时患者由于血液粘稠(有效血容量减少)及高脂血症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此外因某些蛋白质丢失及肝代谢合成蛋白质增加,引起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衡,因此,肾病综合征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对本病采取积极预防,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及时处理与正确护理是预后的关键。现将我科收治12例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睢伟  冯喜强 《中原医刊》2004,31(13):24-24
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约8.5%~38%的患者可以合并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中老年患者,发病率明显升高。本人对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进修期间(2003年)收治的20例中老年肾病综合征并血栓栓塞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肾病综合征(NS)合并血栓栓塞症的认识.方法 对21例NS合并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NS时,深静脉血栓最多见;生化检查示血脂、a2-球蛋白、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抗凝+溶栓治疗有效.结论 NS时常存在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一旦疑有此症,应尽早检查确诊并立即溶栓.  相似文献   

5.
肾病综合征患者机体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失衡,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黏稠度增加,处于血液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及栓塞性并发症[1].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并发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情况,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防范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肾病综合征并发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肾病综合征所致,患病至肺血栓栓塞症的间隔时间为6±2天,其中5例完全治愈,2例部分缓解,1例死亡,病死率12.5%。结论:肾病综合征易并发肺血栓栓塞症,应引起重视和防范,尽早溶栓和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症的治疗经验,寻求有效的防范、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症的机制,并给以抗凝治疗。结果患者均为肾病综合征所致,其中11例完全治愈,4例部分缓解,3例死亡,有效率83.3%。结论肾病综合征易并发血栓、栓塞症,通过早期溶栓和抗凝治疗可降低死亡率,达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凝血功能、血小板检测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泉州市光前医院2018年2月-2020年7月诊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中选出106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6例为对照组,同时将观察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血栓形成分成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对2组受检对象进行凝血功能四项和血小板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凝血...  相似文献   

9.
肾病综合征(NS)之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常伴有血液粘度升高和高凝状态,因而易引起各种血栓栓塞并发症。现将我科近2年来遇到的3例NS并发心、脑、下肢动脉及肾静脉栓塞的病例报告如下,并试对NS时血栓形成的机理、发生血液高凝状态的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1 病例简介  相似文献   

10.
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症(附9例报告)广西南溪山医院肾脏科李然珠刘创基(桂林541002)肾病综合征并发的各种肾外表现,尤其常易并发动静脉血栓栓塞症日益受到监床关注。往往使用激素治疗失败,甚至造成患者病残。现将1978~1994年我科收治的256例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针在治疗肾病综合征继发血栓栓塞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9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用激素治疗,治疗组60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针,对照组未用、三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血脂、肾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血脂代谢及肾功能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针能明显预防肾病综合征继发的血栓栓塞并发症,降血脂,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测定115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和100例正常人的体外血栓及全血粘度。结果表明全部患者上述两项目的测定值均高于正常人的测定值,另外房颤组,有栓塞史组,左房大于55min组,有左房附壁血栓组,年龄大于40岁组和心功能不全组均分别高于相应对照组的测定值(P<0.01或P<0.001)。体外血栓,全血粘度与该病患者年龄和左房内径呈正相关,与心输出量呈负相关。说明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血液呈高粘滞状态,体外血栓,全血粘度可作为判断血栓形成和栓塞危险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74例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进行血清ATⅢ的测定,对其中17例肾病综合征同时测定了血清白蛋白。发现在肾病综合征组、尿毒症组、慢性肾炎组中,ATⅢ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对阐明肾脏疾病中凝血机制及其治疗可能有益。并观察到在肾病综合征中血清ATⅢ与血清白蛋白有显著的正相关,白蛋白明显降低时,要防止血栓形成和栓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患者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手段。方法:对维吾尔族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中1例为肾病综合征并发肺血管血栓形成,1例并发脑血栓形成,12例并发肾静脉血栓形成,16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0例均在免疫抑制基础上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均有效。结论:肾病综合征时常存在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尤其维吾尔族患者由于生活习俗、饮食习惯更易形成,故应积极预防,一旦疑存些症,应尽早确诊并立即溶栓。  相似文献   

15.
庞戈红  郭宇峰 《广东医学》2005,26(8):1144-1145
目的 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在儿童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规则激素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高凝状态明显缓解,未发生血栓栓塞。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儿童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手段.方法对我院2008年—2012年确诊的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9例的诊断、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例中,1例为肾病综合征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并发肾静脉主干血栓形成,6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9例均在免疫抑制剂基础治疗上,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均治疗成功.结论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应该早期积极有效抗栓治疗,其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1 肾病综合征由于凝血和纤溶功能的紊乱,使血液呈高凝状态,病人可表现为多部位、多系统的血栓形成。其中肾静脉血栓形成可高达5~62%。因此,抗凝和溶栓治疗已成为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曾用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并肾静脉血栓形成2例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摘要:张某,男,18岁,因颜面及下肢浮肿4月余,以肾病综合征于1987年5月18日入院。发病前半月曾有上感史。查体:T37℃,BP16.63/9.31kPa(110/70mmHg),颜面及下肢明显凹陷性浮肿,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及,腹水征阳性,双肾区叩痛阴性,尿常规:蛋白#、白细胞+,血常规:Hb103g/L(10.3g%)、  相似文献   

18.
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具有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秘血液学变化,它的病理基础包括:高凝状态、高粘滞状态和血栓症,见于多种疾病,如血液系统肿瘤、肾病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出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存在PTS,PTS参与DN发病,但有关PTS的检测指标在DN病程发展中的作用尚有不同观点。现主要从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纤溶系统三个方面介绍PTS与DN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10例小儿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一般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指导、心理支持、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几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总康复率为90%。结论:提高认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一旦发现血栓形成尽早干预,是改善预后提高患儿生命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甘晓辉 《四川医学》2007,28(5):510-511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手段。方法对我院1998~2006年确诊的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6例的诊断、治疗进行总结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6例中,1例为肾病综合征并发脑血栓形成,1例并发双肾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并伴有急性肾衰竭,4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均在免疫抑制剂基础治疗上,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均抗栓治疗成功,1例成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结论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应该早期积极有效抗栓治疗,其可能改变预后,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