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骨肉瘤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骨肉瘤微血管密度(MVD)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对33例骨肉瘤组织标本应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骨肉瘤MVD;用VEGF多克隆抗体检测肿瘤细胞浆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1)骨肉瘤MVD与VEGF表达程度呈正相关,VEGF高表达组的MVD平均值明显高于VEGF低表达组;(2)骨肉瘤中VEGF的表达和MVD与骨肉瘤组织病理分级无关。结论 VEGF是骨肉瘤血管形成的一种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肝癌大鼠进行肝动脉区域灌注化疗,研究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癌模型后,将造模2周后的肝内荷瘤大鼠1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外周静脉组和肝动脉组各6只。大鼠的5-FU给药剂量为20 mg/kg,连续给药4 d。化疗结束后第7天摘取肝脏肿瘤,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和CD3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VEGF蛋白染色测定积分光密度(IOD),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对照组VEGF表达(IOD值)为(46351.48±2926.24),明显高于外周静脉组(43678.84±2852.76)和肝动脉组(35518.86±2657.16),且肝动脉组的肝癌VEGF表达明显低于外周静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动脉组肝癌组织CD34蛋白表达和MVD最低(36.26±8.43),均明显低于外周静脉组(62.08±10.77)和对照组(69.74±16.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周静脉组和对照组的CD34蛋白表达和MV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能有效抑制肝癌组织VEGF表达,降低MVD,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D40、人乳头瘤病毒(HPV)、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CD34在不同宫颈组织上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39例子宫颈组织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正常子宫颈组织38例,慢性宫颈炎4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02例,宫颈鳞状上皮癌标本5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不同宫颈组织中CD40、HPV16/18-E6、VEGF的表达以及以CD34抗体检测宫颈癌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D40分子、HPV16/18-E6、VEGF和CD34+MVD在宫颈癌中均为高表达,与正常宫颈组织及慢性宫颈炎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0分子的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HPV16/18-E6、VEGF以及CD34+MVD的表达成正相关(P〈0.01或〈0.05)。CD40分子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和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肌层浸润深度亦成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 CD40分子在宫颈癌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及肿瘤血管的生成中起着一定的作用;CD40分子在宫颈癌组织上的表达不仅为研究肿瘤的临床进展提供了参考指标,同时也为宫颈癌的肿瘤生物学治疗提供了一靶分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和CD34在42例乳腺癌和相应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计数组织内MVD.结果 42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25/42 vs 7/42,P<0.01).CD34染色显示乳腺癌组织中有大量的新生血管形成,其密度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分化差、有转移的癌组织MVD增高,并且,VEGF阳性组MVD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存在VEGF的过量表达和大量的新生微血管, VEGF的表达与组织内MV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34例胃癌及正常组织进行VEGF多克隆抗体及CD34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胃癌VEGF的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性。③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二者均与大肠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但与性别无关。④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胃癌组织微血管形成有关,VEGF和MVD均与胃癌的生长转移相关,可作为反映胃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雷华江  岳军  孙红兵 《西部医学》2011,23(5):820-821,824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NACT)的临床疗效以及NACT前后宫颈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例宫颈鳞癌组织NACT前后CD34的表达。结果 29例宫颈癌患者接受NACT后,临床完全缓解(CR)4例(13.8%),部分缓解(PR)21例(72.4%),总有效率(CR+PR)86.2%;在所有接受NACT的29例宫颈癌组织中,MVD水平在NACT后(13.57±5.60)较NACT前(20.65±7.17)亦有明显下降(P〈0.05);临床有效组MVD计数在NACT后(14.27±5.49)较NACT前(22.17±6.55)显著下降(P〈0.05),临床无效组MVD计数在NACT后(19.02±5.70)较NACT前(24.98±9.42)亦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NACT对宫颈癌有效;NACT后MVD表达下降。NACT发挥效应的机制之一可能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一2(COx一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新生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50例正常宫颈组织和62例宫颈癌组织中cOX一2、VEGF的表达并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值,分析其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的COX一2、VEGF的表达及MVD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OX一2、VEGF的表达及MVD计数在不同年龄、临床分期的宫颈癌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病理分级、是否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宫颈癌组织中COX一2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一0.8214,P〈0.05);COX一2蛋白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一0.7928,P〈0.05);VEGF蛋白的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一0.8035,P〈0.05)。结论:在宫颈癌组织中cox2、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MVD值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血管生成过程,检测cOx一2、VEGF的表达及MVD值能够作为宫颈癌诊断和转移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计数,及两者与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及6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VEGF及CD105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为68.3%,MVD值为36.50±9.43,与正常结肠组织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O)及MVD值(16.68±7.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VEGF的表达及MVD与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VEGF参与结直肠癌的血管生成,且与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甲状腺癌组织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EnVision)检测68例人甲状腺癌组织CD34和VEGF的表达,并对CD34表达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对VEGF表达阳性血管进行半定量计数,结合甲状腺癌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68例甲状腺癌组织中,有50例VEGF表达,阳性率为74%.甲状腺癌组织VEGF阳性组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VEGF阳性和MVD在甲状腺癌中明显增高,VEGF阳性表达对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PEDF在胃癌组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PEDF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人体胃癌组织标本中胃癌细胞内PEDF和VEGF的表达;标记CD34分子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上述胃癌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统计学分析上述分子标记物间的关系以及各分子标记物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的正常胃黏膜均有PEDF表达,胃癌组织PEDF表达率约43%,VEGF表达率约54%;与高分化胃癌相比,低分化胃癌组织PEDF表达率低(P〈0.05),MVD高(P〈0.05);PEDF低表达的胃癌细胞易侵犯浆膜(P〈0.05),易淋巴结转移(P〈0.01)和远处转移(P〈0.01);胃癌组织PEDF表达与MVD(P〈0.01)和VEGF(P〈0.01)表达呈负相关关系,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PEDF低表达和VEGF高表达可能是胃癌组织内微血管生成的分子基础。是促进胃癌细胞发生淋巴及血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化疗前后的表达、细胞凋亡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无锡市第四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行动脉灌注化疗(A组)静脉化疗(B组)+手术治疗且临床分期为Ⅰb~Ⅱa期宫颈癌40例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检测治疗前后各组survivin蛋白表达率和表达量。结果:(1)宫颈癌的总有效率A、B两组分别为70.00%和55.00%,A组与B组对宫颈癌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B两组治疗后宫颈癌组织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P<0.01,B组P<0.05);A组与B组的survivin阳性表达量下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宫颈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P<0.01,B组P<0.05);A组与B组的AI增高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B两种治疗法均可降低宫颈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率和表达量、提高AI,但A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30例卵巢癌组织和36例正常卵巢组织中VEGF的表达,并以抗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测定MVD。结果卵巢癌组织VEGF呈高表达,阳性的比例为70.8%(92/130),而正常卵巢组织VEGF表达阳性的比例为27.8%(10/36),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VEGF可能通过促肿瘤血管生成来影响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对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术前腔内放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意义。方法2000.-08~2007.11收治的51例宫颈癌患者中,26例接受了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其中12例加用了腔内放疗;25例接受了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其中10例加用了腔内放疗。化疗方案均以卡铂为主的联合方案。介入治疗或腔内放疗后2周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治疗前的宫颈活检标本和手术后的标本共102份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由治疗前的64.7%下降为4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VEGF的阳性表达与FIGO分期、肿瘤分级和病理缓解有明显的相关性。VEGF阳性表达的患者动脉化疗/栓塞或联合腔内放疗后的临床有效率(54.5%,18/33)低于VEGF阴性表达者(77.8%,14/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治疗前VEGF表达阴性的宫颈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高于表达阳性者(100%、94%vs.73%、75%,P=0.043,P=0.112),总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前VEGF表达可能是评价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术前腔内放疗治疗宫颈癌临床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新生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分别检测52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3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标本中EphA2、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值,分析其相关性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EphA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及MVD值分别为76.9%、84.6%和46.4±9.5,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和正常宫颈上皮组(P<0.01)。EphA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及MVD值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E-phA2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和MVD值呈正相关(P=0.000)。结论:EphA2、VEGF、MVD(FⅧRAg)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微血管形成中起一定的作用,EphA2有望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并成为宫颈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NSCLC组织中COX-2、PCNA、VEGF及CD34表达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78例NSCLC中,COX-2、PCNA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89.74%及60.25%,CD34表达的MVD值为(38.5±7.59),COX-2表达与NSCLC组织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NM(tumor-node-metastasis)分期中Ⅲ~Ⅳ期组,PCNA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存在显著差异(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COX-2阳性表达与VEGF及MVD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COX-2阳性表达强度与PCNA阳性表达强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COX-2、PCNA、VEGF和MVD在NSCL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同时检测NSCLC组织中COX-2、PCNA、VEGF及MVD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新辅助化疗(NACT)对宫颈癌微淋巴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60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全身静脉化疗和髂内动脉栓塞灌注化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种途径NACT前后的局部宫颈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D(VEGF-A,C,D)的表达量,并分析两种NACT疗效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VEGFA,C,D在癌症组织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2经静脉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VEGF-D治疗后的表达量低于治疗前(P<0.05),VEGF-A,C在治疗前后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经动脉灌注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VEGF-C,D治疗后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VEGF-A的表达量在治疗后也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静脉化疗和动脉灌注化疗均降低了宫颈癌组织内的LMVD,动脉灌注化疗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4两组患者均达到明显的近期临床缓解,动脉灌注化疗组患者的疗效优于静脉组,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5静脉化疗疗效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有关,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均无关;动脉灌注化疗总的有效率高达93%,但其疗效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均无明显关系。结论: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在宫颈癌近期治疗效果好,可以有效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朱涛  谢红岩 《中原医刊》2011,(15):61-6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否作为评判宫颈癌化疗近期疗效的预测指标,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监测60例宫颈鳞癌患者及20例正常健康妇女血清中的VEGF水平(P〈0.01)。结果宫颈癌I期血清VEGF值低于Ⅱ期者(P〈0.05);宫颈癌患者术后血清VEGF表达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术后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术后明显下降(P〈0.01);宫颈癌I期患者术后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Ⅱa期、IIb期患者术后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宫颈癌1Ib期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后血清VEGF浓度较NACT前降低(P〈0.05)。结论VEGF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化疗近期疗效和判断术后是否需要辅助化疗及化疗疗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