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内埋针治疗遗尿症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尿症多见于儿童 ,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身心健康。近年来我们采用皮内埋针治疗遗尿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特介绍如下 :1 治疗方法取穴 :肾俞、关元俞、关元、三阴交。针具 :皮内针 7支 ,小镊子一把 ,常规消毒备用。操作方法 :穴位皮肤按常规消毒后 ,用右手持小镊子 ,镊住皮内针柄 ,左手用拇食二指将皮肤绷紧 ,将针尖紧贴皮肤与经络循行线呈“十”字式横刺入穴位皮内 ,当针身完全刺入皮内时 ,用左手食指指腹在上面试压一下 ,如患者不觉疼痛 ,即已证实针已全部刺好。外用长方形胶布固定 ,胶布的大小一般要大于针体 3倍 ,要防止胶布移位…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十余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 ,运用穴位皮内埋针治疗遗尿症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48例中 ,男 2 7例 ,女 2 1例 ;最小 4岁 ,最大 19岁 ;病程最长 15年 ,最短半年 ;睡梦中遗尿 ,数夜 1次或一夜 1次 ,重者甚至出现一夜数次 ,大多数患者伴有精神不振 ,腰膝酸困 ,失眠 ,多梦 ,困倦乏力 ,食欲减退 ,面色萎黄等症状。2 治疗方法取穴 :双侧三阴交。方法 :选麦粒型皮内针 ,用镊子夹住针身 ,沿穴位皮肤横刺入皮内 ,使酸胀或麻胀感上下传导 ,然后将针身埋入皮内 0 .5~ 1cm左右 ,再用胶布固定针柄。每3天 1次 ,两…  相似文献   

3.
本组共102例,男72例,女30例。年龄12~65岁,其中26~36岁最多,占37.3%。一、操作方法取穴:束骨。针具:皮内针(无皮内针可改用最短毫针)2只,无齿镊一把。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后,针尖朝足跟,靠赤肉处,呈25°角刺入3分,再用胶布连针尾全部包敷。24小时出针。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皮内针疗法的处方用穴规律,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更好的使用皮内针。方法: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以"皮内针""穴位埋针""耳穴埋针""皮下埋针"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3个数据库有关皮内针疗法的所有临床研究文献,分析皮内针疗法在临床各科疾病中的处方规律。结果:纳入的文献研究中,穴位使用以耳穴最多;按经络分则以膀胱经、胃经和任脉居多;总结了皮内针疗法治疗各科疾病常用腧穴、耳穴及其使用频次;纳入文献中,选用处方用穴不一,有的单用耳穴、有的单用体穴,有的则耳穴及体穴并用。结论:皮内针疗法可选用的腧穴范围很广,几乎所有常用的腧穴均可以作为埋针的选穴,在选穴方面,以耳穴选用最多。  相似文献   

5.
穴位埋针治疗遗尿11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 198 8年以来 ,运用穴位埋针治疗遗尿 114例 ,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114例中 ,男 72例 ,女 4 2例。年龄最大 18岁 ,最小 5岁。治疗方法1.取穴关元、中极、三阴交 (双 )与肾俞 (双 )、命门、列缺 (双 ) ,两组交替 ,久病者另加长强穴。2 .操作穴位消毒后 ,用皮内针与皮肤表面呈 15°角刺入 ,以不痛、无不适感为宜。然后 ,用胶布覆盖固定 ,留置 5 d~ 7d换1次。 5次为 1个疗程。治疗效果1.疗效标准治愈 观察 3个月 ,遗尿完全停止。显效 观察 3个月 ,基本控制 ,偶尔遗尿。好转 遗尿次数明显减少 ,或间隔时间延长。无效 治疗后与治疗前无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任督二脉联合皮内针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6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3例取内关、神门、百会、四神聪,痰热内扰加足三里、丰隆、内庭;阴虚火旺加太溪、心俞;气虚血瘀加血海、脾俞、膈俞、足三里;于神庭、百会平刺帽状肌腱膜0.5寸,捻转泻法;直刺关元、气海1~1.5寸,提插捻转,补法为主;余穴均平补平泻;5次/周。治疗组53例任督二脉主穴:任脉取关元、气海,督脉取百会、印堂、神庭;随证取穴与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皮内针:耳穴取皮质下、神门;取三阴交、神门、心俞;心胆气虚者配胆俞,心脾两虚配脾俞;穴位消毒,体穴用颗粒皮内针,左手按压穴位并撑开穴位皮肤,右手用镊子夹住皮内针,沿皮下入针至真皮内,针身平行埋入0.5~1cm,将针柄用箭头状胶布固定,用箭头标明针尖走向。耳穴用揿针型皮内针,针尖直刺穴位后用方形胶布固定;夏季埋针1~2d,其余季节为3~4d。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AIS评分、夜间睡眠总时间、NIHSS、ADL、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4周),随访3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45%;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1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AIS评分、夜间睡眠总时间、NIHSS、ADL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任督二脉联合皮内针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独刺印堂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取穴:印堂。方法: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1.5寸30号毫针,左手拇食二指将患者印堂穴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对准穴位刺入0.2寸,针尖向下沿皮刺入约1寸,用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外达鼻头,内及鼻腔,鼻部酸胀明显,甚至流泪,留针20分钟。取冰片10g研末储存备用,留针期间用棉球沾冰片粉末少许,置于鼻孔前吸闻,10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疗效:应用本法治疗过敏性鼻炎34例,其中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半年以上不复发)12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尔受过敏原刺激,有轻微鼻塞或流少许清涕,短时可自愈)14例;好转(气候变化或其他因素刺激,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8.
皮内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采用皮内针配合推拿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腰椎间盘患者进行推拿配合皮内针治疗。推拿治疗为在腰部使用攘法、揉法放松腰部肌肉,拔伸并牵抖腰部,行腰部后伸扳法和斜扳法,然后做强制直腿抬高试验,牵拉坐骨神经和腘绳肌,最后再使用揉法放松腰背部肌肉。推拿治疗结束以后,予毫针皮内埋针治疗,取局部阿是穴,患侧肾俞、腰阳关、秩边、风市、阳陵泉。治疗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痊愈102例,显效22例,好转18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4.7%。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别为31.73±2.67、9.16±1.20,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减少(P<0.01)。结论:皮内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皮内针联合中药治疗失眠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3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六味地黄汤(熟地15g,山萸肉、山药12g,丹皮、泽泻、茯苓各10g)、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各15g,薄荷、炙甘草各6g)、温胆汤(半夏、麦门冬去心各4.5g,茯苓6g,酸枣仁炒9g,炙甘草、远志去心,姜汁炒、黄芩、萆薢、人参各3g)、八珍汤(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随证加减,1剂/d,水煎500mL,早晚口服。治疗组65例皮内针,取心俞、肝俞、胆俞、肾俞、神门、安眠等穴位随证组合;用无菌揿针,针刺前皮肤穴位均进行常规消毒,用镊子把掀针取下来,针尖对准穴位,用拇指往下一摁,针刺入穴位后用一块小方形胶布固定即可,埋针2~3d,留针期间按压3~4次/d,1~2min/次。汤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夜间睡眠时间、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7例,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治愈30例,显效11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内针联合中药治疗失眠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皮内针穴位埋针治疗非急性感染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门诊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非急性感染期RRTI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脾氨肽冻干粉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皮内针穴位埋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平均每月发病次数均比治疗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恶风/寒、少气懒言、形体消瘦、纳呆、乏力、次症等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少气懒言、形体消瘦、纳呆、乏力、次症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愈显率68. 75%,治疗组愈显率84. 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皮内针穴位埋针可有效改善RRTI非急性感染期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11.
皮内针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内针治疗过敏性鼻炎:主穴取肺俞(双)、风门(双);配穴取孔最(双)。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医者以左手拇、食二指将准备埋针之穴处的皮肤绷紧,右手持皮内针,针尖对准穴位,向下(孔最穴向上)平行刺入皮内,以不痛舒适为宜,然后以3x3cm胶布固定。3~7...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蜂针不同选穴治疗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PP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A组、治疗B组,各40例。对照组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治疗A组选取八髎穴中压痛最明显的穴位为主穴,配中都、三阴交(交替选穴),进行蜂针治疗,治疗B组选取肝俞、肾俞,以及局部取穴如中极、关元、气海、会阴等穴位(交替选穴),3次/周,各组疗程均为4周,并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行EPS检查,同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疼痛或不适)表(NIH-CPSI)进行评分,观察临床疗效及CPPS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A组总有效率为92.5%,治疗B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B组疗效优于治疗A组(P0.05)。在改善症状和体征(疼痛或不适)的评分方面,3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A、B两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疗法治疗CPPS的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选取肝俞、肾俞,以及局部取穴如中极、关元、气海、会阴等穴位(交替选穴)治疗CPPS,在改善症状和体征方面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针刺加埋针治疗肥胖型闭经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韩洁茹 《中医药信息》2010,27(1):100-101
目的:观察针刺加埋针疗法治疗肥胖型闭经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梁丘、公孙、中脘、丰隆、三阴交、脾俞、足三里、关元、归来、气海、肾俞、中极、血海等穴位,并结合埋针疗法治疗肥胖型闭经36例,并随机选择36例,采用单纯针刺的方法作对照。结果:治疗组(针刺加埋针疗法)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单纯针刺疗法)为77.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加埋针疗法治疗肥胖型闭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正> 治疗方法:取列缺穴,局部消毒后施行皮内埋针。每周2次,左右两侧交替进行。针埋于皮内后,用手按压,以局部产生酸、胀、麻等感觉为好。在针上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埋针处不宜弄脏和搞湿,以防感染。治疗期间,晚上尽量不饮水,不吃稀饭。睡前要排空小便。6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间隔7~10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一般1~2疗程即可见效。疗效:治疗200例中,痊愈(日间饮食如常,夜间不尿床)80例;显效(夜间偶而尿床)27例;有效(尿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阿是穴埋线治疗小面积肌纤维织炎102例,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年余未复发)83例,好转(症状及体征消失1/2以上)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07%。治疗方法:选准阿是穴,在其下方0.5寸左右作为埋线进针点,常规消毒,局部用2%普鲁卡因麻醉,左手持镊夹消毒备用羊肠线(1寸长的2号线),将线中央置麻醉点上,右手持医用埋线针(上海特制),缺口向下压线,双手配合以15~45°(臀臂部可直刺)角度向上刺,将线埋入穴位中,快速拔针,针眼用酒精小棉球和小胶布固定3天即可,每次埋1~3穴,20天左右埋线1次,一般3次即可痊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使用皮内针治疗老年晨峰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按压法,治疗组采用皮内针疗法,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晨峰血压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晨峰血压均下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针疗法及穴位按压法均能使老年晨峰血压降低,而皮内针法疗效优于穴位按压法,值得社区医生在慢病中关注。  相似文献   

17.
皮内针治疗小儿遗尿8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建瑞  张本芳 《中国针灸》1999,19(10):608-608
笔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皮内针治疗小儿遗尿80例,同时设针刺组及埋线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选择门诊病例170例,排除各类脑、脊髓病变。分为皮内针组(治疗组)80例,针刺组50例,埋线组40例。治疗组80例中,男53例,女37例;针刺组男31例,女19例;埋线组男22例,女18例。3组病例中年龄最小3岁,最大14岁。3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上无明显差异,均具可比性。2 治疗方法2.1 取穴 关元、肾俞、三阴交、太溪。2.2 操作方法 (1)皮内针组:选用麦粒型皮内针,常规以酒精消毒皮肤,对准穴位,沿皮下速刺入1cm,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针刺治疗失眠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2例住院/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1例针刺,百会、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平补平泄,留针40min,隔日治疗。治疗组41例穴位埋线,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裁剪2-0#羊肠线1~2cm,75%酒精浸泡,2%碘酒、75%酒精消毒,专用埋线针针芯,镊取羊肠线套在针管针尖缺口,轻推羊肠线进入针管,与针尖齐平,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快速刺入皮下埋入,2周1次;针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恢复正常睡眠、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24%;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7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恢复正常睡眠、治疗总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针刺治疗失眠,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穴位皮内埋针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穴位皮内埋针治疗偏头痛山东省临沂农校医务室(276003)刘兰瑛崔振远关键词偏头痛太阳头维皮内埋针偏头痛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是一种常见病。笔者近年来采用穴位皮内埋针治疗偏头痛37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  相似文献   

20.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运用皮内针治本病30例,取得满意效果。今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发病年龄为24~56岁,病程1月以上。30例患者均为其他治疗无效者。治疗方法:选用34号5毫米长的皮内针,埋于阿是穴。每周二次,三次为一疗程.诊断标准:1.颞颌关节区疼痛。2.下颌运动障碍。3.关节弹响。疗效标准:显效:疼痛消失,运动自如,无弹声响。有效:疼痛消失,运动基本自如,偶有弹响。无效:治疗二个疗程以上症状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