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内含子C1217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测定208例正常健康人(Ⅰ组)、168例非GIO患者(Ⅱ组)和104例GIO患者(Ⅲ组)护骨素基因内含子C1217T的基因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股骨、腰椎等部位的骨密度.结果:内含子C1217T发现CC、CT、TT3种基因型,GIO组基因型CC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T和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非GIO组、应用激素组(GIO组+非GIO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对照组OPG基因C1217T的CC基因型组各部位的骨密度有高于CT和TT基因型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非GIO组和GIO组OPG基因C1217T的CC基因型组腰椎的骨密度明显高于CT和TT基因型组(P<0.05),分别为:非GIO组CC(1.01±0.17)g/cm^2,CT+TT(0.99±0.07)g/cm^2;GIO组CC(0.93±0.12)g/cm^2,CT+TT(0.81±0.08)g/cm^2.经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校正后,差异仍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OPG基因C1217T基因型在正常人和应用激素患者(Ⅱ、Ⅲ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它可能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无关;C1217T基因型在GIO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它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有关;OPG基因C1217T多态性与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Ⅱ、Ⅲ组)腰椎的骨密度明显相关,等位基因C可能是骨量的保护因子,它可能与应用糖皮质激素后骨量的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2.
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体内糖皮质激素水平正常的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G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间的关系。方法 用特异的等位基因PCR方法检测人群的GR基因型,用DEXA检测腰椎、股骨各处骨密度。结果 在男性病例,各基因型间BMD的T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女性病例,各基因型间BMD的T值比例:TT型比CC型T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GR基因外显子8的678位点突变(C→T),可使女性腰椎骨密度增加,具有骨密度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护骨素基因T149C多态性对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启动子T149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骨密度和骨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测定126例正常健康人(Ⅰ组)和138例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Ⅱ组)护骨素基因启动子T149C的基因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股骨、腰椎等部位的骨密度,同时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启动子T149C发现TT、TC、CC 3种基因型,各基因型分布频率Ⅰ组为TT 81.75%、TC16.67%、CC 1.58%,Ⅱ组为TT 82.61%、TC 15.94%、CC 1.4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各基因型之间股骨颈的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分别为TT(0.91±0.06)g/cm2,TC+CC(0.87±0.08)g/cm2.经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校正后,差异仍有明显意义(P<0.05).Ⅰ组的各项指标和Ⅱ组的其他指标在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均P>0.05).结论OPG基因T149C基因型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它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无关;OPG基因T149C多态性与应用激素患者股骨颈的骨密度明显相关,等位基因T可能是骨量的保护因子,它可能与应用糖皮质激素后骨量的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72例和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160例的空腹静脉血,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联合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位点,并比较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MTHFR基因型及不同MTHFR基因型冠心病患者中血清Hcy水平的变化。结果:①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MTHFR基因C677T分布频率分别为CC型20.3%比32.5%(P〈0.05)、CT型44.8%比43.1%(P〉0.05)和TT型34.9%比24.3%(P〈0.05);②冠心病组血清Hcy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③冠心病的TT基因型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CC基因型组和CT基因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组MTHFR C677T基因TT型分布频率及Hcy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MFHFR基因C677T TT型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人群精液质量指标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就诊的59名男性不育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THFR基因型C677T分型分为CC、CT和TT基因型3组,比较各组精子质量参数,包括各组重度少、弱精子症、严重少弱精子症和正常精子者的比例,精子存活率、DNA完整性和顶体完整性,同时分析各组精液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CT基因型组正常精子者比例显著低于CC基因型组(P0.05);TT基因型组重度少、弱精子症、严重少弱精子症比例显著高于CC基因型组,严重少弱精子症比例亦显著高于CT型组,正常精子比例显著低于CC型和CT型组(P均0.05)。CT基因型组精子存活率显著低于CC基因型组,TT基因型组精子存活率显著低于CC、CT基因型组(P均0.05)。TT基因型组较CC、CT基因型组精子DNA完整性相关指标均有显著升高(P0.05);TT基因型组精子顶体完整性则显著低于CC、CT基因型组(P0.05)。CT基因型组ROS水平显著高于CC基因型组(P0.05),TT基因型组ROS水平显著高于CC、CT基因型组(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人群的精子质量指标相关,可能与ROS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骨密度(BMD)与降钙素受体(CTR)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方法 对深圳地区77例60岁以上男性,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髋部BMD值,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TR基因型.结果 老年男性CTR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CC、CT、TT(分别占0.831、0.169、0),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16、0.084.不同基因比例:非骨质疏松组以CC型为多,骨质疏松组CT型为多(P<0.01).结论 男性CT基因型者可能为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降钙素受体基因C1377T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山东半岛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测定290名山东半岛汉族成年人和77名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降钙素受体基因型并计算出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各部位骨密度是否存在相关.结果 本研究人群降钙素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χ~2=1.325,P>0.05).367名受试人群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CC型占88.6%,CT型占11.4%,TT型占0%.在将年龄和体质量指数进行校正后发现CC基因型较CT基因型在腰椎(P<0.05)、wards三角(P<0.05)有较高的骨密度.骨量正常组各基因型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7,P>0.05).结论 CC型是山东半岛汉族人群最常见的类型,降钙素受体基因型与腰椎、wards三角部位BMD有关联,CT型具有较低骨密度,提示CTR基因型C1377T多态性可能成为胶东半岛汉族人群发生骨质疏松危险性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本地区蒙古族中老年男性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 )基因的多态性位点C677T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门诊及住院蒙古族骨质疏松(包括骨质疏松性骨折)男性患者135例。对照组为按年龄配比的门诊体检内蒙古籍蒙古族中老年男性180例。入选者全部行腰椎(L2-L4)及股骨近端股骨颈骨密度扫查,并排除骨代谢疾病的影响,并进行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骨质疏松组MTHFR基因受体C677T基因型CC、CT、TT频率分别为CC 25.2%、CT 40.0%和TT 34.8%;对照组基因型CC、CT、TT频率分别为31.2%,54.5%和14.3%,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松组中的T等位基因频率为54.8%,显著高于对照组(41.6%,P<0.05),提示T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OR=1.70,95% CI=1.24~2.34,P=0.001)。与CC基因型相比,TT基因型携带者的骨松发生风险增加至2.97倍(95% CI=2.57~5.65,P=0.001)。 结论 MTHFR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 Hardy-Weinberg定律,T等位基因可以增加蒙古族中老年人骨折发生风险,MTHFR C677T基因变异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易感性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护骨素(OPG)基因启动子区T950C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随机选取的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和50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妇女,OPG基因T950C的基因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分别测定腰椎(L1-4)和股骨颈、髋部的骨密度。结果在绝经后妇女中发现TT、TC、CC三种基因型,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TT,27%;TC,51%;CC,22%,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之间OPG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各基因型的骨密度,绝经后妇女三种基因型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关系不密切,可能不能作为绝经后妇女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G蛋白β3亚基(GNB3)C825T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IgA肾病(IgAN)的发生与病情进展。方法:病例组为216例原发性IgAN患者,对照组为20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各组GNB3 825位点基因型。病例组分为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同时按基因型的不同将病例组分为TT组、CT组与CC组。结果:(1)病例组与对照组TT、CT、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76%、54.63%、23.61%与18.00%、47.00%、35.00%,两组TT、TC、TT+TC基因型与CC基因型分布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49.07%vs 41.50%,P〈0.05)。(2)216例IgAN中,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TT、CT、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88%、49.31%、17.81%与16.09%、57.34%、26.57%(P〈0.05)。高血压组T等位基因频率较非高血压组明显增加(57.53%vs 44.76%,P〈0.05)。(3)病例组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病理分级轻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4)病例组中不同基因型携带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尿蛋白排泄量(〉1 g/d)、血肌酐水平、血胆固醇水平及三酰甘油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T组高尿酸血症患者较CT组及CC组高。结论:(1)病例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果显示GNB3 825T等位基因可能与IgA肾病的发病有关,提示该基因可能与IgA肾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2)GNB3 825T等位基因能影响IgA肾病患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的发生。GNB3C825T等位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发病及病情进展的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的易感性和肾小管间质损伤(TID)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 检测98例PNS患者和128名健康对照者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位点的基因型, 并根据肾活检病理TID程度分级分组比较。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所有受试对象的血清TGF-β1水平。同时测尿蛋白量(24 h)、Scr、BUN、血压等。 结果 (1)PNS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均能检测出T、C两种TGF-β1等位基因,存在TT型、TC型、CC型3种基因型。(2)TGF-β1基因-509C/T位点多态性在PNS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3) TID轻度组、重度组TGF-β1基因-509C/T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TID重度组患者的T等位基因频率和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TID轻度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 < 0.01),而TID轻度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TID重度、轻度组及健康对照组TGF-β1血清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NS组TT基因型患者血清TGF-β1水平高于CC和CT基因型患者,且与CC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PNS的发病无关,但其T等位基因可能是PNS患者TID的重要遗传因素。血清TGF-β1水平升高和TID程度与TT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111例山西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DN+)组56例,糖尿病非肾病(DN-)组55例,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并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111例患者的MTHFR基因多态性,测定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纯合基因型TT、T等位基因在DN+组(21.43%,46.43%)的频率均明显高于DN-组(7.27%,29.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DN+组还是DN-组中,TT基因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平均水平均大于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患者,DN+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D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叶酸浓度≤6.92nmol/L时,DN+组(24.24%,48.49%) TT型发生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DN-组(3.70%,25.93%)(P<0.05),当叶酸浓度>6,92nmol/L时,DN+组TT型发生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与DN-组无差异(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具有相关性,突变的T等位基因是DN易感基因,但其影响效果受叶酸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本地区蒙古族绝经后妇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的多态性位点C677T、A1298C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50例门诊及住院(确诊为骨质疏松)蒙古族绝经后妇女为观察组,对照组来自门诊按年龄配比的骨含量正常的蒙古族绝经后妇女145例,均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以T值≤-2.5诊断为骨质疏松,-2.5≤T≤-1.0为骨含量减少,T值-1.0为骨含量正常,并进行MTHFR C677T及A1298C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骨质疏松组MTHFR基因受体C677T基因型CC、CT、TT频率分别为29.3%、44.0%和27.7%,对照组基因型CC、CT、TT频率分别为42.8%、44.8%和1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骨质疏松症组中的T等位基因频率为48.7%,显著高于对照组(34.8%,P=0.005),提示T等位基因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OR=1.77,95%CI=1.18~2.64,P=0.001)。与CC基因型相比,TT基因型携带者的骨质疏松发生风险增加至3.15倍(95%CI=1.45~6.86,P=0.004),该作用在年龄≥60岁及体重指数偏高的女性中表现更明显。而MTHFR A1298C的多态性位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P=0.513)。结论 MTHFR C677T基因变异与蒙古族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易感性明显相关,MTHFR A1298C的多态性位点与蒙古族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生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多态性与其表达及与化疗血液毒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提取92例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DNA,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MDR1外显子(exon)26(C3435T)位点的多态性,并用RT-qPCR方法检测该92例患者癌组织及其中26例配对癌旁组织MDR1 mRNA的表达。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3435T位点多态性与化疗血液学毒性的关系。 结果:92例乳腺癌中, C3435T位点CC,CT,TT 3种基因型分别占21.7%(20/92),62.0%(57/92)和16.3%(15/92),所有乳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MDR1 mRNA表达,但各基因型间MDR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3,P=0.841);癌组织MDR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3.83±5.27) vs. (1.81±4.42),t=2.522,P=0.018]。C3435T各基因型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型中性粒细胞减少(III~IV度)的发生频率(5.0%)明显低于CT和TT型(26.3%和46.7%;χ2=8.075,P=0.018,95%CI=0.017~0.022),而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方面各基因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乳腺癌患者MDR1基因C3435T位点多态性与MDR1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关系,CT和TT型患者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荆门地区人群CD14-159C/T多态性与胃癌关联性及其与幽门螺杆菌交互作用。 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127例胃癌患者和127名健康者的CD14-159C/T基因型。非条件Logistic分析各基因型与发病中易感性关系以及与幽门螺杆菌的交互作用。 结果携带C(CC/CT)基因个体患病风险较非C基因携带者(TT)风险明显增加(OR=1.35,95% CI=1.22~2.56,P=0.000;校正OR=1.61,95% CI=1.21~3.01,P=0.000)。条件Logistic分析表明,携带CC/CT基因型幽门螺杆菌个体胃癌罹患风险是携带TT基因非幽门螺杆菌个体的3.39倍(OR=3.39,95% CI=2.66~5.36,P=0.000)(RERI=1.94,95% CI=1.41~2.77;API=0.59,95% CI=0.33~0.84;S=1.46,95% CI=1.37~2.66)。 结论CD14-159C/T多态性增加荆门地区个体胃癌的罹患风险,且与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病中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种族之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型频率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术(PCR—RFLP)、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汉族尿石症患者、健康人群以及维吾尔族尿石症患者和健康人群各200名的VEGF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VEGF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汉族尿石症患者中CC基因型占1.00%、CT基因型占80.50%、TT基因型占18.50%,而维吾尔族尿石症患者中CC基因型占1.50%、CT基因型占69.50%、TT基因型占29.00%。汉族健康者中CC基因型占0.00%、CT基因型占85.50%、TT基因型占14.50%,维吾尔族健康者中CC基因型占0.25%、CT基因型占85.50%、TT基因型占13.75%。两民族VEGF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汉族、维吾尔族尿石症患者VEGF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国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多态性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的关于中国人群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多态性与胃癌发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16年6月。采用Stata 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其中病例组包括2 569例胃癌患者,对照组包括3 495位健康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中国人群而言,与CT基因型相比,CC基因型是保护因素[OR=0.75,95%CI为(0.67,0.85),P=0.001];与TT基因型相比,CT基因型是保护因素[OR=0.77,95%CI为(0.68,0.89),P=0.001];与TT基因型相比,CC基因型是保护因素[OR=0.56,95%CI为(0.49,0.65),P=0.02];与含T的基因型(CT+TT)相比,CC基因型是保护因素[OR=0.68,95%CI为(0.61,0.76),P=0.001];与TT基因型相比,含C的基因型(CC+CT)是保护因素[OR=0.73,95%CI为(0.60,0.89),P=0.002]。结论中国人群中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YP19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性的性激素水平及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182例老年男性患者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根据骨密度分为骨密度减低(包括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组94例和正常组88例。所有受试者测CYP19基因外显子3G—A的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清总睾酮(TT)、雌二醇(E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血清白蛋白。并计算游离睾酮(FT)、生物有效性睾酮(Bio—T)、游离雄激素指数(FAI)、游离雌二醇(FE2)、生物有效性雌二醇(Bio-E2)、TT/E2、FT/FE2及Bio-T/Bio-E2。结果 正常的老年男性与骨密度降低的老年男性比较,CYP19从型基因型频率明显增高,GA型与GG型明显降低(P=0.001);CYP19基因GA型、GG型的老年男性,腰椎(L2-4)、股骨颈、Wards和粗隆的骨密度明显低于从型(P〈0.01,P〈0.05);CYP19基因多态性与腰椎(L2-4)、股骨颈、和粗隆的骨密度均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03、0.001、0.013),但Wards的骨密度与CYP19基因型无关(P=0.094);各种性激素与CYP19基因型均无相关性(P〉0.05);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BMI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P=0.004),CYP19G等位基因及骨折史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风险因素(P=0.0285,P=0.0031),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影响的大小顺序为,CYP19基因型,BMI及骨折史。结论 在汉族老年男性人群中,CYP19基因的GA型与GG型可导致腰椎、股骨颈、Wards及粗隆的骨密度降低。CYP19pA基因多态性与汉族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CYP19基因可作为研究我国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病因学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OPG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绝经前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在235名绝经前后妇女中,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6个护骨素(OPG)基因的SNP进行分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髋部和股骨颈骨密度(BMD)。结果rs6993813TT基因型股骨颈BMD显著高于CC型,CC型各部位的BMD均低于TC/TT型 (P <0. 05)。rs4355801GG 型股骨颈的 BMD 高于 AG/AA 型(P <0. 05)。rs1032129 AA 型股骨颈的 BMD 高于 AC/CC 型(P < 0.05)。rs2073618 的 CC 基因型股骨颈的 BMD 显著高于 GG/GC 型(P < 0. 05)。结论 rs6993813,rs4355801,rs1032129 和rs2073618均与中国绝经前后女性BMD有关,其危险基因分别为C,A,C和G,而T,G,A和C则具有保护作用,含有保护基因者骨密度高于含有危险基因者,但确切的机制尚需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20.
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高钙尿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降钙素受体(CT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特发性高钙尿症的关系,探讨特发性高钙尿的发病机理。方法提取湖北地区76例汉族特发性高钙尿患者及12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并分析CTR基因核苷酸序列1377位点C/T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结果2组标本CTR基因C/T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患者组CC、TC、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3.7%、17.1%、9.2%,对照组分别为89.7%、9.5%、0.8%;2组等位基因c、T分布频率分别为84.2%、15.8%和94.4%、5.6%,患者组等位基因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而等位基因C和C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R基因1377多态性位点C/T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湖北地区汉族人群特发性高钙尿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