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迄今为止,眼科医生仍未能找到一种彻底能够完全阻止后囊膜混浊的方法,研究表明:用1%不含防腐剂的利多卡因对离体兔眼进行晶状体上皮与皮质间的水分离,可能会将皮质的清除提高到细胞水平,从而阻止后囊膜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人工晶状体(intraocu lar lens,IOL)的材料分为亲水和疏水2类。IOL囊膜相容性包括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膜、前囊膜混浊、后囊膜混浊和囊膜皱缩的程度。2类IOL在囊膜相容性方面差异较大。本文就目前的研究进展,对其病理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光学材料与晶状体前后囊混浊及撕囊收缩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囊袋混浊是人工晶体植入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研究者们一直在探寻理想的人工晶体以减少囊袋混浊的发生.目的:观察3种具有锐利光学边缘的人工晶状体光学材料对晶状体前后囊膜混浊和撕囊收缩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照观察,于2005-05/2006-12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完成.对象:随机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35例(148眼),其中男73例(80眼),女62例(68眼);年龄52-81(71.44±6.83)岁.方法: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植入具有锐利光学边缘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随机分3组:疏水材料组43例(49眼)植入疏水丙烯酸材料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亲水材料组42例(46眼)植入亲水丙烯酸材料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亲水疏水一体式材料组50例(53眼)植入亲水疏水一体式丙烯酸材料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年扩瞳观察前囊膜混浊、后囊混浊及撕囊收缩情况并进行量化评估.结果:疏水材料组、亲水材料组、亲水疏水一体式材料组术后1年后囊混浊发生率分别为:8.3%,26.7%,1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前囊膜混浊的发生率及撕囊收缩量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具有锐利光学边缘的人工晶状体的光学材料对前囊膜混浊及撕囊收缩量均无影响,但影响后囊混浊的形成,其中疏水丙烯酸材料可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前囊膜抛光预防患者后囊膜混浊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前囊膜抛光治疗的68例患者(78只眼)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抛光组;选择同时期不实施前囊膜抛光治疗的62例患者(76只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及术后1、6、12个月的视力分布情况。结果术后6、12个月,抛光组的后囊膜混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两组视力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前囊膜抛光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后囊膜浑浊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亲水性和疏水性丙烯酸酯一片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后后囊膜混浊(posteriorcapsule opacification,PCO)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将48只眼随机分成2组,ISO组(23眼)植入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IOL;AcrySof组(25眼)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IOL。术后12个月扩瞳观察前囊膜混浊(an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ACO)和PCO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2个月PCO发生率AcrySof组显著低于ISO组(P<0.01);而ACO的发生率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IOL可以更有效地减少PCO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抑制浓度。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只24只眼,分为右眼实验组(A组)和左眼对照组(B组),各12只眼。A组兔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术),前房灌注平衡盐液(BSS)中加入5.63μg/ml或6.06μg/ml的全反式维甲酸,B组兔眼行ECCE术,BSS中不加入维甲酸。术后1月至术后4-4.5月观察结膜、角膜、前房炎症及后囊膜情况。术后4~4.5月取出兔眼标本,石腊包埋及切片后病检。结果术后第1~4天术眼有不同程度的结膜浅充血、睫状充血、角膜水肿、房水混浊,术后第5天角膜水肿、房水混浊明显好转,1周后结膜浅充血及睫状体充血消退,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兔晶状体后囊膜梭形细胞及纤维细胞增生、后囊膜增厚明显高于A组(P〈0.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浓度为5.63μg/ml及6.06μg/ml对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术后植入硅胶(silicone)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人工晶状体对晶状体后囊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PCO)影响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3)、EMBASE(1980~2003)、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3年第1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79~2003),收集有关比较PMMA和Silicone两种材料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对PCO形成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并进行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RCT,672只眼.老年性白内障亚组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PCO程度[SMD合并=-0.92, 95%CI (-1.19,-0.64)]和Nd:YAG激光后囊切开率[OR合并=0.35, 95%CI (0.22,0.57)]方面,Silicone组明显低于PMMA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视力方面,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合并=1.22, 95%CI (0.43,3.50)].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亚组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视力方面,PMMA组较Silicone组为好,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合并=0.38, 95%CI (0.15,0.91)];在PCO程度[SMD=0.23, 95%CI (-0.59, 1.05)]和Nd:YAG激光后囊切开率[OR合并=1.82, 95%CI (0.47,6.95)]方面,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资料表明,在降低PCO方面,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选用Silicone优于PMMA;由于纳入研究少,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选用何种材料人工晶状体较好,尚不能得出肯定结论.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摘除术都需要人工晶状体植入,来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当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无后囊膜支撑而不能常规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时,作者采用了双悬吊式人工晶状体Ⅰ期植入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我院2001—09~2005—06收治无晶体眼无后囊膜患者41眼,采用后房重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获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效果。方法:14例(28眼)双眼白内障患者,一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 张力环 人工晶体植入术;另一眼则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 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4例(28眼)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年,其中张力环植入组,后囊膜无明显皱缩,中央区无明显混浊,患者视力下降均≤0.3,有2例(2眼)行了YAG激光后囊膜切开;而未植入张力环组,后囊膜均明显皱缩,且术后视力下降明显,0.25~0.2有2例(2眼),0.4~0.3有4例(4眼),>0.4者有3例(3眼)。其中有7例(7眼)行了YAG激光后囊膜切开。结论: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能有效防止囊袋皱缩,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膜增殖,减少后囊膜中央区混浊及需行YAG切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光学部边缘设计人工晶体(IOL)对后囊膜混浊(PCO)的预防作用.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Emhase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取有关不同IOL预防PCO的相关文献.按照选择标准选取合适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PCO发生率和Nd:YAG激光囊膜切开率为临床治疗终点,以危险差作为治疗效应量,根据异质性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总计有10项试验纳入Meta分析,1项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IOL、3项植入丙烯酸IOL、7项植入硅凝胶IOL.锐利边缘和光滑边缘比较,激光囊膜切开率的合并危险差,PMMA IOL为-25%(-45%,-5%)、丙烯酸IOL为-15%(-22%,-8%)、硅凝胶IOL为-6%(-11%,-1%);后囊膜混浊率的合并危险差,丙烯酸IOL为-32%(-51%,-13%)、硅凝胶IOL为-29%(-36%,-22%).结论:锐利边缘设计作为产生机械屏障作用的最佳几何构型,具有阻挡晶状体上皮细胞向视轴生长的屏障效应,可以有效预防PCO,并显著降低激光囊膜切开率.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521-522
调查白内障超声乳化前囊联合后囊抛光技术应用于后囊浑浊疾病的临床疗效,为该技术在眼科中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经验。抽取我院眼科2015年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的109例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其中一组患者(42例)接受单一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前囊抛光手术,另一组(67例)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前囊联合后囊抛光手术,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后囊混浊程度、患者浑浊度自评得分,比较分析两组差异。单一白内障超声乳化前囊抛光手术患者术后的后囊混浊自评得分(71.03±9.48)高于白内障超声乳化前囊联合后囊抛光手术患者术后的后囊混浊自评得分(85.66±10.14),两组患者自评得分差异有统计意义(t=10.23,P=0.00)。白内障超声乳化前囊联合后囊抛光可以显著降低后囊浑浊程度,使患者视力基本达到正常标准,其疗效显著好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4.
付少山  陈宁 《临床医学》2009,29(5):88-8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可行性、技术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对56例(58只眼)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悬韧带断裂≤120°)患者,实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环形撕囊,植入人工晶状体入囊袋内。结果58只眼有56只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人工晶状体稳定、居中;2只眼因晶状体脱位处囊膜缺失,行人工晶状体单袢缝合术。术后视力均有较大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晶状体脱位≤120°的白内障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是可行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背景:软性人工晶状体的材料主要有硅凝胶、疏水性丙烯酸酯、亲水性丙烯酸酯和水凝胶等,但各材料优缺点不同,其长期生物学特性仍待临床检验。为改善白内障术后的视觉质量,提高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及光学性能,进行新材料的开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评价自主研制的新型硅橡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兔眼植入半年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白兔,均单眼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实验组(10眼)植入自主研制的硅橡胶(T-10)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对照组(10眼)植入现已上市的硅凝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EFC550)。结果与结论:植入后早期,两组兔眼均有较重的前房渗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兔眼后囊膜混浊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植入后90d及180d,实验组虹膜后粘连情况轻于对照组。可见新型硅橡胶人工晶状体色素层生物相容性优于硅凝胶人工晶状体,具有临床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6.
17.
背景:氧等离子处理可有效改善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人工晶状体材料表面的亲水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但等离子体聚合形成的薄膜可能产生卷曲和破裂或因与基质是非共价键结合而产生剥离,影响材料本身的理化性能和光学性能.目的:初步评价优选氧等离子处理表面改性后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人工晶状体材料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氧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修饰疏水性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人工晶状体材料的表面,处理功率及时间分别为:20 W、50 W、100 W和30 s、1 min、3 min、10 min.应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定仪、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材料表面亲水性和表面化学元素组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材料表面形貌.通过人晶状体上皮细胞黏附实验观察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表面改性前后细胞的数量及形态改变.结果与结论:最佳改性条件为100 W,30 s,20 mL/min,40 Pa.此条件改善了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人工晶状体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对材料表面无刻蚀作用,改善了人晶体上皮细胞在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人工晶状体材料表面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GSL)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8例(72只眼)。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36只眼)与对照组34例(36只眼)。观察组给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GSL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眼压、视力情况、前房中央深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视力情况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及前房中央深度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GSL能够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降低眼压,且患者的预后情况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洋  韩宏光 《中国临床康复》2013,(25):4745-4750
背景:白内障患者植入不同材料人工晶体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有所不同,选择适宜的人工晶体材料是研究的关键。目的:探讨人工晶体材料的特征和生物相容性。方法:按人工晶体的硬度和植入后不同位置将材料进行分类,分析各种人工晶体的优缺点,指导患者选择适宜的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对目前常用的人工晶体生物材料的特征以及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体是硬性材料的首选,但不能耐受高温高压消毒。丙烯酸酯人工晶体具有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似的光学和生物学特性,属于软性可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后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并发症较少。后囊膜混浊是最重要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指标,与人工晶体的材料和设计有关,人工晶体在囊袋的稳定性也是生物相容性的体现指标。在人工晶体材料的设计和选择上应充分的考虑材料的特性、生物相容性、植入后视功能等方面性能。保证人工晶体植入后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白内障患者获得视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