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病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诊断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手术技能的改善,近年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治疗都有了较长足的进步,尽管距离彻底澄清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因、减少手术残石率和再手术率这一目标相差甚远。但获得的成果还是有目共睹的。而在这巨大的成绩中,纤维胆道镜所扮演的角色至今无法替代。我院于1979年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胆道镜的诊治肝内胆管结石和其它胆道外科疾患, 相似文献
2.
郑光琪 《肝胆胰脾外科杂志》1997,3(2):119-120
一、肝切除治疗肝内结石的病理学基础 与机体的动脉、静脉、淋巴暂这些体液输送系统相比.胆管系统运进胆液的流量很小、流速很慢、在胆总管下端括约肌紧张时胆管内的阻力较高。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已证明胆流瘀滞和肠原性细菌逆行感染是肝内胆管胆色素结石形成的两大因素。肝内胆管结石梗阻、管腔陕窄、二级肝管异位锐角汇合(常见右前或右后支汇入左肝管)和肝内胆管节段性扩张会进一步降低胆液的流速造成胆流瘀滞,从而在病变肝胆管的近端形成结石。临床上经常发现肝内结石多局限于1~3个二级肝管及其所属胆管对中,其中各支含石多少和胆管病变的严重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患者在结石祛除后胆管壁病变的变化和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从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24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胆道镜图片资料。选取每位患者其中一支有铸型结石的胆管为目标胆管,观察目标胆管在取石完成后即刻的管壁病变情况包括:黏膜充血及脱失、管壁硬化、黏膜下血管网萎缩、胆管狭窄、胆管扩张、黏膜新生物等,并在随访期内对以上黏膜病变的转归进行观察记录,评价是否有好转、不变、恶化。结果 24支目标胆管在取石后95.8%存在黏膜充血及脱失;54.1%存在胆管硬化病变;100%存在黏膜下血管网萎缩,黏膜显现苍白;33.3%存在胆管狭窄;83.3%存在胆管扩张;16.6%的胆管可见乳头样新生物。经3~165周的观察发现:100%的黏膜水肿和脱失可以在1~3周内好转;15.3%的胆管硬化病变稍有好转;黏膜下血管网均未见明显恢复;胆管扩张持续存在;75%胆管狭窄恶化。有2例患者的扩张胆管内发现“草笼”状结构的絮状物。结论 肝胆管结石取净后,急性炎症性黏膜病变在短期内有明显好转,但慢性硬化性胆管的管壁病变依然存在甚至会有加重趋势,这可能是导致患者结石复发和胆管癌变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下通道胆囊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2001年6月~2008年5月,采用皮下通道胆囊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43例。在清除结石、解除肝内外胆管狭窄、肝门整形的基础上,利用胆囊壶腹部切开相应大小的切口与切开的胆管吻合,并适当游离胆囊,使其底部可以被固定到切口皮下。要求术中基本取尽肝内结石或切除病灶。结果同时行肝切除18例(41.9%)。术后残石率39.5%(17/43)。该术式联合肝切除与未联合肝切除的残石率分别为27.8%(5/18)、48.0%(12/25)。术后出现1例胆漏,1例真菌感染。43例随访1~83个月,平均27.6月。再发胆管炎和结石3例,胆管炎发作1例,再发结石1例,均通过皮下通道切开引流、取石而治愈。结论皮下通道胆囊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微创、简便。 相似文献
5.
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和胆管狭窄的中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考察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THG)治疗肝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对该院1994年12月至2000年6月期间行STHG手术的59例患者的术后中、远期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THG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且并发症的种类也较少;本组病例术后无返流性胆管炎的表现,也无胃肠道功能紊乱和吻合口溃疡发生。STHG既保存了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又保证了胆汁的生理流向,还能防止肠液的返流,从而避免了术后功能紊乱和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肝胆管结石和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陈战勇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3(8):669-669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的病人,常出现胆总管内结石残留或再发结石。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是比较简单的方法。但如果结石较大、较硬,取石篮即使套住也难以取出。强行取出会造成窦道断裂而形成胆汁瘘,或难以控制的胆管出血。钬激光经胆道镜碎石后取石,操作简单。笔者总结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道镜术后经置管振荡灌洗溶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25例肝内胆管多发结石需行胆道镜多次取石的患者,其中17例进行胆道镜术后置管灌洗溶石治疗,作为治疗组;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胆汁中胆红素浓度、两组B超下残余结石最大径变化,统计两组胆道镜平均操作次数.结果 治疗组胆汁中胆红素浓度大于对照组(P<0.01);B超测量治疗组灌洗后残石最大径均值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平均胆道镜操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道镜术后置管灌洗溶石可提高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阿力马斯·阿斯哈尔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12):1297
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至2011年期间对30例肝胆管残余结石患者术中运用OLYPUSCHFP20细型胆道内镜通过术中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或术后利用T管窦道进行检查、取石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胆道镜辅助治疗肝胆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术后结石残留和复发是胆道外科的一项复杂疑难课题,有报道,国内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残石率为60%~70%[1],仅靠外科手术难于取净治愈,虽然手术方式几经改革,且手术有越做越大的趋势,但其手术效果至今不甚满意.加之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合并症和死亡率肯定较前次为高,最后导致胆道反复感染,胆汁性肝硬变,肝肾功能衰竭,甚而死亡,成为良性病的不治之症[1],使病人处于绝望境地,临床亟待解决;胆道镜的出现为其带来曙光,不仅可以微创地治疗胆道残余结石,而且术中应用还能够最大限度的较少结石残余,故重视和提高纤维胆道镜技术,在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实施的49例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开腹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open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OTCBDE)22例,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27例。结果OTCBDE组:22例手术成功20例(占90.9%),平均手术时间为(76.8±26.8)min,术后平均住院日为(8.30±1.7)d,出现1例胆漏,无胆道残余结石发生。LTCBDE组:27例手术成功23例(占85.2%),平均手术时间为(136.3±38.9)min,术后平均住院日为(5.6±2.0)d,出现1例胆漏,无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结论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避免了切开胆总管和放置T管,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体内冲击波碎石机,经胆道镜碎石治疗手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间75例带T管胆道残余结石的患者,在胆道镜直视下,应用冲击波碎石机将结石击碎后,用取石篮取出,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胆道。结果75例中31例1次取净结石(占41.3%),35例2次取净(46.7%),9例3次以上取净(12%)。取石成功率100%,取石次数1—3次,平均1.7次,无胆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有12例(10%)患者发生术中胆道少量出血,2例(2.7%)患者呕吐,5例(6.7%)患者术中有疼痛感,均经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体内冲击波碎石机与胆道镜配合,将能窥见的难取性胆道残留结石击碎取出,安全易行,疗效确切,大大提高了取石成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可行性与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2004年5月我院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14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46例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成功127例,置T管引流12例,中转开腹7例。手术时间90-210min,平均125min。术后住院时间5-14d,平均7d。腹腔引流管留置3-13d,平均6d。术后胆漏18例,引流胆汁量5-300ml/d,平均25ml/d,持续1-12d.均保守治愈。无胆道出血及腹腔感染,无手术死亡。115例随访0.5-6年,平均1.5年,胆总管残石3例,再发结石2例,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治愈。B超检查无胆管狭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安全可行,尤其适用于继发结石的治疗,结石单发或〈10枚,直径≤1.0cm,肝内、外胆管无狭窄、占位,下端通畅无须引流。 相似文献
14.
胆道镜微创技术联合常规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狭窄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及狭窄常规手术治疗结合胆道镜微创技术以改善疗效、降低手术残石率及最终残石率的方法。方法对1981年1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07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采用胆道镜治疗(包括膜状狭窄胆管的扩张治疗),并根据术中胆道镜探查结果指导手术方式。手术分别采用或组合应用肝门部胆管切开成型术、肝叶切除术(包括肝叶、肝段、契形、不规则切除术)、肝实质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含皮下空肠盲襻)、肝内胆管引流术、肝内外胆管U形管引流术、胆总管T管引流术等术式。术后采用胆道镜取除残石、术后胆道镜介入下微创技术包括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狭窄胆管球囊导管扩张、狭窄胆管微波切开治疗等。结果对带有T管的拟手术的4例肝内外胆管广泛结石患者,术前应用胆道镜治疗,手术费时少,术后较早拔除了T管。应用术中胆道镜,取除残留结石、扩张膜状狭窄胆管、指导术式选择,使手术残石率由78.0%(409/524)降低为24.4%(128/524)。术后经胆道镜取石治疗,最终残石率为2.4%(26/1076),其中17例胆管狭窄,经胆道镜球囊导管扩张治疗,狭窄胆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15例胆管狭窄,经胆道镜微波切开治疗,狭窄得以解除;25例巨大的或嵌顿性残石,经胆道镜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结石取净。结论肝胆管结石及狭窄常须手术联合胆道镜微创技术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有利于手术方法的正确选择,既可有效减少手术残石,又能减少手术创伤;术后胆道镜及胆道镜介入下的微创治疗直接关系到肝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的最终治疗效果,应争取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从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共行8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将这些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老年组(≥70岁)40例,年轻组(<70岁)46例。对比两组临床特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放手术率,术后累计并发症发生率,残石率和死亡率。结果老年组表现出较高的麻醉评分(P=0.003)及基础疾病患病率(P<0.01),而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放手术率,残石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不仅对年轻胆总管结石患者安全有效,对老年患者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Stones in the common bile duct (CBD) are reported worldwide, and this condition is majorly managed through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CBD stone recurrence is an important issue after endoscopic stone removal.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identify its risk factors to determine the necessity of regular follow-up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ndoscopic removal of CBD stones. The authors identified that the S and polyline morphological subtypes of CBD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tone recurrence. New morphological subtypes of CBD presented by the authors can be important risk predictors of recurrence after endoscopic stone removal. Furthermore, the new morphological subtypes of CBD may predict the risk of residual CBD stones or technical difficulty in CBD stone removal. Further studies with a large sample size and longer follow-up durations are warranted to examine the usefulness of the newly identified morphological subtypes of CBD in predicting the outcomes of ERCP for CBD stone removal.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管的处理方法。方法1997年7月-2004年10月,我院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置T管治疗肝外或肝外合并肝内胆管结石420例。明确有胆总管结石后,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或置T管。结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27例(6.4%),置T管393例(93.6%)。术中取尽结石236例(56.2%),术后胆道镜取石184例(43.8%)。209例术后3-4周行经T管胆道造影,无残余结石,拔除T型管。420例随访3个月-6年。平均47.5月,3例复发。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管拔管时间,T管造影无残留结石拔管时间应3—4周,T管造影有残留结石,应于术后6周胆道镜取石后拔管,均闭管2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对比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后经左肝断面胆管行硬质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与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在治疗胆总管合并左肝外叶胆管结石的疗效,探讨前者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9例行胆总管结石合并左肝外叶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32)采用经肝断面行硬质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取石;对照组(n=27)采用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及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取出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WBC、CRP、肝功能Child-Pugh评分、ICG R15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结石取出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第1、5天WBC、CRP、肝功能Child-Pugh评分、ICG R15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后经左肝断面胆管行硬质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取石在治疗胆总管合并左肝外叶胆管结石,在临床上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疗效与可行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0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男性44例、女性62例,年龄18~75岁,平均(46.5±15.7)岁。10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伴或不伴胆囊结石与肝内胆管结石,其中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67例,腹腔镜下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39例,对两组病例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胆总管一期缝合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分别为(72.8±21.0)min、(2.8±1.9)d和(5.5±2.3)d,优于T管引流术组的(95.5±26.5)min、(5.7±1.4)d和(8.1±2.6)d(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两组分别为(1.9±0.8)d和(2.1±0.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肝衰竭、腹腔感染、胆管残余结石、胆道出血及穿孔,胆漏发生率T管引流术组(3例)高于胆总管一期缝合组(0例)(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病人明显受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钬激光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钬激光联合胆道镜在治疗复杂性胆总管结石中的价值。方法通过胆道镜工作通道,应用钬激光,功率为1.0J/10Hz,直径为200μm光导纤维,在直视下接触结石,将胆总管结石击碎后注水冲出,或用取石篮套出。结果17例均取石成功,取石时间10—50min,平均20min。探查后胆总管一期缝合8例,T管引流6例,经窦道取石3例,术后无胆道出血,胆漏。16例随访6—15个月,平均10个月,腹部B超或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检查,未发现结石复发及残留,无胆道狭窄。结论钬激光联合胆道镜治疗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碎石确切、操作容易、安全有效等优点,为治疗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