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PCN)在结石梗阻性肾积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6例结石梗阻性肾积脓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一期行PCN引流,待患者一般情况好转后进行二期微造瘘通道或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结果 26例患者穿刺成功,解除梗阻,其中21例患者患侧肾功能恢复正常,5例患侧肾功能改善。二期微造瘘通道或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清石率为84.6%(22/26),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一期PCN引流脓液可提高二期手术碎石的安全性,对结石梗阻性肾积脓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与内引流分期治疗结石性脓肾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结石性脓肾患者,一期行皮肾穿刺微造瘘或内引流治疗,二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或肾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80例结石性脓肾患者中,一期行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70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置双J管内引流术10例,手术治疗后病情均快速平稳康复;二期行腔内取石术75例,其中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15例,一次取净15例(100.00%),行经皮肾镜取石术60例,全部取净55例(91.67%),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75例保肾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轻中度组患肾功能好转率高于重度肾组,上尿路反复感染发生率低于重度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一期行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保留患肾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造瘘术后1 d,引流量≥200 mL组患者患肾功能好转率高于引流量<200 mL组,上尿路反复感染发生率低于引流量<200 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结石性脓肾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经皮肾穿刺微造瘘与内引流分期治疗理想,且术前肾功能受损程度轻,造瘘术后1 d平均引流量≥200 mL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78例结石性脓肾患者中,4例行Ⅰ期脓肾切除术,53例行Ⅰ期内腔镜手术(21例行Ⅰ期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32例行Ⅰ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21例行Ⅱ期手术,即Ⅰ期经皮肾微造瘘引流、Ⅱ期腔内技术取石术(18例)或肾切除术(3例)。碎石术采用气压弹道治疗19例,钬激光治疗52例。结果:71例内镜取石术中63例(88.7%)结石被取净,8例行肾切除术,无术后大出血、感染性休克、脓肿播散等严重并发症;37例随访1~12个月,29例(78.4%)肾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8例(21.6%)患肾萎缩(无功能)。结论:采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尤其是结合钬激光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安全、有效,保肾率高,可作为结石性脓肾的首选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Ⅰ期或Ⅱ期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肾造瘘在结石性脓肾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因泌尿系结石导致肾积脓患者共158例,在未行取石手术及输尿管留置双J管内引流前予肾穿刺造瘘术。造瘘术前及术后1-8周检查患者肾功能,观察尿量变化,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尿中无脓球,肾功能肌酐降到150以下,行二期手术取石解除梗阻及安置双J管。无肾功能病例行切肾。结果经超声引导造瘘引流后,二期取石解除梗阻及安置双J管术147例保肾成功,没有脓毒血症发生病例,肾功能恢复或部分恢复.11例造瘘后肾功能无法恢复,肾皮质完全萎缩,引流出尿量不足50ml/天,二次手术切肾。结论经皮超声引导肾造瘘术处理结石性脓肾可以显著减少取石手术并发症,多数脓肾得到保留,不需切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治疗结石性脓肾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结石性脓肾患者在超声定位下行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一期手术26例,二期手术6例即一期经皮肾穿刺造瘘,二期超声碎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5例术后体温为(38~39)℃,(3~7)天后恢复正常,其余病例体温<38℃.随访6月~4年患肾功能恢复部分恢复28例(87.5%),患肾萎缩4例(12.5%).结论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治疗结石性脓肾具有安全、高效、微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复杂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的腔内技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腔内技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2年11月-2007年7月复杂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患者37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后置管内引流8例,微创经皮肾造瘘外引流29例,术后7~14d后,2期行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肾结石。结果:1期内、外引流术中均未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症状,2期行微创经皮肾镜术中出现寒战、发热等菌血症状者2例(5.4%),术中及术后均无大出血和感染性休克症状,残留结石8例(21.6%)。31例随访3个月-1年,27例(87.1%)患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患肾萎缩(无功能)2例(6.5%),患肾肾盂肾炎2例(6.5%),其中患肾切除1例(3.2%)。结论:采用腔内技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是一种比较安全、并发症较少、较好保护肾功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一步扩张法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因结石或各种原因致梗阻性肾积液或积脓、肾功能衰竭患者86例,男56例,女30例。平均年龄42岁。随机分2组行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引流术、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腔内狭窄内切开术。一步扩张法组45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采用一步扩张法直接扩张建立经皮肾通道实施各种腔内操作或造瘘引流;逐步式组41例,采用传统经皮肾筋膜扩张器逐一扩张建立经皮肾通道实施各种腔内操作或造瘘引流。术前2组平均年龄、肾积液程度、血肌酐、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患者建立经皮肾通道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一步扩张法组与逐步式组建立经皮肾通道成功率(97.8%vs 82.9%)手术时间(3分钟vs20分钟)、平均出血量(3 ml vs 50 ml)、平均扩张次数(1次vs6次)次、并发症发生率(2.44%vs17.1%)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一步扩张法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法与传统逐步筋膜扩张器逐步扩张法比较操作简便、安全、出血量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肾积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0例上尿路结石所致的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不全患者.30例均合并肾积脓感染,其中予以急诊行输尿管镜下逆行插管引流21例,经皮肾穿刺造瘘9例,配合全身应用三代头孢抗生素治疗.术前及术后记录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检查血像及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全部输尿管逆行插管引流术和经皮肾造瘘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成功解除了尿路梗阻,无邻近脏器损伤或大出血、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生命体征改善,急诊解除梗阻后血尿素氮(BUN)由(23.2±3.8) mmol/L降至(5.6 ±2.2) mmol/L、血清肌酐(Scr)由(472.3± 142.5) μmol/L降至(54.8±22.3)μmol/L,尿量明显增加,肾功能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尿路结石引起肾功能不全合并肾感染积脓的处理原则是早期解除梗阻,联合全身抗感染治疗.输尿管插管引流术与经皮肾造瘘术均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mPCN)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54例上尿路梗阻的患者采用B超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mPCN)引流尿液后,再根据病因、梗阻部位、肾功能状态、有无继发感染、患者的基本状态等进一步决定治疗方案。结果 14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46例通过手术取出结石,3例矫形解除狭窄,5例患肾无功能采取肾切除术。结论 B超引导经皮肾微造瘘术可以迅速引流尿液,改善肾功能,控制感染,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检查,判断患肾的功能及预后,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用于早期处理上尿路梗阻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磊  吕远  许长宝 《求医问药》2014,(3X):71-71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联合第四代EMS碎石清石系统治疗结石性脓肾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7例结石性脓肾患者,均在本院行经皮肾镜治疗。其中,12例行肾穿刺造瘘引流后Ⅱ期手术治疗,5例行Ⅰ期手术治疗。术中保持低灌注压,时间控制在1h内。结果:本组17例患者,其中,有13例患者一次取净结石,1例术后残留结石>1.5cm,一周后再次行经皮肾镜,另建通道,将结石取净,3例术后残留结石<1.5cm,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将结石排净,一次碎石成功率为16/17。经皮肾镜取石术能迅速解除梗阻,清除脓液,术后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肾镜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可分Ⅰ期(经皮肾镜)或Ⅱ期(肾造瘘后再经皮肾镜)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