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临床已大量开展的可应用介入治疗的先心病为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肺/主动脉瓣狭窄等,先心病新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包括VSD封堵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经皮球囊主/肺动脉瓣成形术、PDA封堵术等),以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RT-3DE检测2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包括8例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损和5例动脉导管未闭),分析缺损口和未闭导管的空间位置、大小和形态;并于封堵术后RT-3DE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及其距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等周围组织和血管的距离。结果RT-3DE能实时动态地显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及其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中1例室间隔缺损和2例房间隔缺损因缺损处周边没有足够的边缘组织,改行外科手术。结论RT-3DE在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病变的解剖位置,观察封堵器释放后的形态结构,明确残余分流的性质及原因等方面较二维超声心动图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房间隔缺损导管封堵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往的治疗方法为开胸手术,1976年King等首次应用双伞型装置经右心导管闭合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以来,随着导管技术的不断发展,导管封堵术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的首选治疗方法,因此,房间隔缺损导管封堵术病人的护理日显重要。笔者就我院近期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病人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的护理48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随着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封堵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我院于2004年9月在大型C臂机和VV—-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监视下,应用镍钛合金封堵器治疗心房间隔缺损患儿8例,室间隔缺损患儿26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13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复杂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复杂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例,年龄5月龄~2岁,体重5~10kg。其中3例为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1例为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弓部狭窄、肺动脉瓣轻度返流、肺动脉高压;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镜面右位心、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本组病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手术,术后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前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筛选适宜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患者20例,在X线和经胸超声(TIE)监测下行封堵手术,术后TIE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20例先心病封堵术,放置19个封堵器,封堵术后1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存在少量残余分流,1例室间隔缺损(VSD)主动脉瓣下少量反流;1例ASD患者由于封堵器选择过大,术后再行开胸手术。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准备行封堵术,后经造影确诊为较大的动脉导管未闭.并伴有重度的肺动脉高压,未行封堵术。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疗效评价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手术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自1985年1月至2005年5月心内直视手术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7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法洛四联症矫正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结果:1例死于术中复跳困难,14例治愈出院。术后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导管无再通。结论: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或后天性心脏疾病的动脉导管未闭,只要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同期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Sonos 7500超声诊断仪、X4探头.对23例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经心导管行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结果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立体显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的血流起源、方向和立体空间分布,能准确引导房间隔、室间隔及动脉导管介入手术.结论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评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05年5月~2007年5月对60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进行介入封堵手术,其中30例室间隔缺损(VSD),15例房间隔缺损(ASD),1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果全组均在Advantx LC^+心血管专用X线介入系统和彩色多普勒配合下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封堵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技术成功率高等优点,优质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先天性左心室肿瘤极为罕见,主动脉瓣下肿瘤在心脏收缩时会影响主动脉瓣的开放,导致心功能减退,如不及时手术将危及患儿生命。国内开展此手术较少,少见此类手术护理配合的报道。2010年12月~2016年5月本院施行浅低温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下肿瘤切除术共2例,手术顺利,患者已全部康复出院,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2007-10/2008-11天长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6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动脉导管未闭4例,房间隔缺损6例,室间隔缺损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5~52岁.动脉导管未闭直径5~17mm;房间隔缺损直径20~32 mm;室间隔缺损直径4~10 mm.全部患者均接受国产Amplatzer封堵器置入治疗,置入过程中超声心动图及造影检测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直径,置入后72 h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疗效.全部患者均一次置入封堵器,置入成功率100%,置入过程中未发生重要并发症.置入后72 h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出现.4例患者置入后发热,其中2例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例静脉复合麻醉手术患者置入后合并肺部感染.2例患儿置入后在苏醒过程中谵妄烦躁,而出现局部血肿,硫酸镁湿敖后消退.1例房间隔缺损和2例审间隔缺损置入后出现心律失常.提示只要严格按照适应证选择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置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正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类型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等,而根治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纠正畸形[1]。由于心脏直视手术中心包引流量、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等多因素影响[2-3],术后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与外科相关的心律失常主要与手术所诱导的血液动力学异常以及手术切开位置有关,通常发生在术后晚期[4]。作者通过对1 02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直视手术早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的护理4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随着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封堵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我院于 2 0 0 4年 9月在大型C臂机和VV—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监视下 ,应用镍钛合金封堵器治疗心房间隔缺损患儿 8例 ,室间隔缺损患儿 2 6例 ,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 1例 ,动脉导管未闭患儿 13例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 4 8例 ,男 2 6例 ,女 2 2例 ,年龄 3~16岁 ,平均年龄 8.9岁。均为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病例。其中房间隔缺损 8例 ,室间隔缺损 2 6例 ,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 1例 ,动脉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及瓦氏窦瘤破裂的治疗体会.方法 118例室间隔缺损患者中合并主动脉瓣脱垂80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为(+~+++);合并瓦氏窦瘤破裂37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合并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7例,合并主动脉-右心室通道1例.结果本组无术后早期死亡,无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复查部分病例仍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术后3个月再次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及瓦氏窦瘤破裂及早手术治疗总体效果好.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正确处理是治疗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2岁5个月.出生后1个月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出生后4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膜周型),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于外院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室间隔缺损修补+动脉导管结扎术.  相似文献   

16.
超声心动图对婴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婴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3例婴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超声心动图特征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2例,单纯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单纯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8例(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3例,房、室间隔缺损1例,单纯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右冠状动脉双支)。13例中,12例术前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1例冠状动脉畸形超声未检出。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早期明确诊断婴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及其分型,为临床提供准确信息,对婴儿早期进行大动脉转位调转术的筛选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进展:国产封堵器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包括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均可行封堵器置入治疗.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缺损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国产封堵器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在国内广泛普及.但应用封堵器置入治疗时还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置入操作要领,尽量减少其并发症.文章检索并归纳了相关国内文献,介绍了近年来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进展,阐述了不同类型封堵器在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心导管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成熟,经导管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除了单一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等常见病种外,临床工作者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将介入治疗技术联合应用于治疗一些复合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2002年3月-2005年7月进行联合介入治疗30例患儿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手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常留有多种心律失常后遗症,影响预后。对2002年10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心律失常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状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20例患儿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个月~12岁。室间隔缺损12例(其中3例合并有卵圆孔未闭、肺动脉高压,1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肺动脉狭窄1例、法乐氏四联症4例。术前均常规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检查结果均为窦性心律。20例患儿均在低温、全麻、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以便指导临床对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与合理治疗。方法 对63例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多切面扫查,以显示房室大小、畸形部位及异常血流情况,判定有无肺动脉高压形成。结果 63例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AsD)42例(66.67%),室间隔缺损(VSD)5例(7.94%),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4.76%),其它类型先心病13例(20.63%)。其中,出现右向左分流者29例(46.03%)。结论 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多见,异常的血流动力学致使心脏增大和心脏功能改变。对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中老年先心病,一旦明确诊断且不伴肺动脉高压者,应建议患者尽早手术治疗,以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