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白血病反应(尤其是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易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相混淆。类白血病反应有明确的病因,有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常为严重感染及恶性肿瘤,一般多伴有严重的临床表现。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无类白血病反应之明确病因,所有病例均有脾肿大,而且患者组织病理学镜下检查常见中性成熟粒细胞的弥漫性或灶性浸润。本文对1例肺癌合并类白血病的骨髓诊断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 (CNS)浸润的临床特征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 2 32例APL患者中 17例合并CNS浸润病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结果 APL合并CNS浸润的发生率为 7.3%。 12例发生在缓解后的治疗阶段 ,3例仅有CNS的髓外复发而无骨髓复发。 4例先出现CNS浸润后骨髓复发。 5例骨髓复发后 1~ 3个月相继发生CNS浸润。 17例中 3例在缓解 6 0个月后出现CNS浸润。对 17例CNS浸润患者采用MTX +Ara -C +DX鞘内注射、全脑放疗和全身化疗后 ,11例获得了再次缓解(6 4 .7% )。 3年生存 7例 (4 1.2 % ) ,生存 5年以上 4例 (2 3.5 % )。结论 APL合并CNS浸润的发生率较高 ,完全缓解 (CR)后应重视和加强对CNS浸润的防治 ;采用MTX +Ara -C +DX鞘内注射、全脑放疗和全身化疗 ,是治疗APL合并CNS浸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以吡柔比星(THP)为主化疗方案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65例疗效.方法:对本院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住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65例,采用以THP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其中急性白血病52例,恶性淋巴瘤8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结果:急性白血病中初治的有效率82.3%,恶性淋巴瘤有效率75%,多发性骨髓瘤有效率80%.65例中总有效率81.5%.吡柔比星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其他非造血系统的反应,多可耐受.结论: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为一种高效低毒的诱导方案,THP可作为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蒽环类药物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侵犯骨髓以外的任何器官均称为髓外白血病。近年因白血病治疗缓解率提高和存活期延长,髓外白血病的相对发生率增多。中枢神经系统(CNS)是髓外自血病最多发生的部位。本文报告CNS 以外的髓外白血病于下。一、一般资料1983~1986年我院收治白血病229例,其中CNS 浸润15例,占髓外浸润的30%,浆膜腔浸润11例(22%),眼浸润9(18%),肺浸润4(8%)、皮肤浸润5(10%),胰腺浸淘2(4%),心脏浸润2(4%),乳房浸润1(2%),口鼻腔浸润1(2%)。二、白血病浆膜腔浸润是除CNS 浸润外最多的,共11例.其临床特点是:①白血病类型:慢粒8例,急淋2例,急单1例。②浸润部位:8例慢粒中3例在腹膜,2例在胸膜,另3例同时侵犯胸膜与心包。  相似文献   

5.
张小青  江志兰  姚华尹 《新医学》2003,34(Z1):50-51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中分类不明细胞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骨髓涂片中发现分类不明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的骨髓涂片中发现分类不明细胞0.03~0.24(中位数0.13),原发病分别为①恶性肿瘤29例(83%),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5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17%),恶性组织细胞病2例(6%),转移癌2例(6%);②非肿瘤良性疾病共6例(17%),包括SLE、急性溶血、真菌败血症、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各1例.结论骨髓涂片中出现分类不明细胞以恶性肿瘤性疾病的骨髓浸润为常见,少数为良性疾病的骨髓刺激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应用唑来膦酸不良反应的护理经验,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对2011年6月-12月2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治疗后所产生的发热、骨关节疼痛、消化道反应、低钙性抽搐、骨坏死及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予以对症护理。结果治疗中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热6例(21.4%),骨关节疼痛4例(14.3%),胃肠道反应4例(14.3%),低钙性抽搐2例(7.1%),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均予缓解。结论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只要采取积极对症的治疗护理措施均可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多种实体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放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258例我院收治的实体恶性肿瘤确诊病例,抗肿瘤治疗后均出现骨髓抑制.其中132例伴有骨转移(主要病种为肺癌及乳腺癌)病例设为骨转移组,126例不伴骨转移病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检测骨髓抑制情况和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骨髓坏死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丛支亮  宋玮  刘兵  董颖 《临床荟萃》2004,19(8):455-456
骨髓坏死(bonemarrownecrosis,BMN)是指骨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骨髓造血细胞及基质大量坏死,细胞溶解破坏,临床表现为剧烈骨痛、发热、外周血三系减少,血涂片表现为类白血病反应,骨髓涂片及活检显示坏死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其原发病为恶性肿瘤,特别是血液系统肿瘤的骨转移,目前无有效治疗办法,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9.
惠州市2004年恶性肿瘤死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广东省惠州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为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惠州市10个样本区(镇)全部人口共230 786人进行死亡人口登记,对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等.结果:2004年惠州市10个样本区(镇)总死亡人数863例,其中恶性肿瘤181例,死亡率为78.43/10万,包括男116例,女65例,男女死亡人数之比为1.78:1.恶性肿瘤前9位死因死亡人数及其死亡率分别为肝癌58例(25.13/10万),肺癌33例(14.30/10万),胃癌20例(8.67/10万),大肠癌17例(7.37/10万),白血病14例(6.07/10万),乳腺癌8例(3.47/10万),食管癌7例(3.03/10万),宫颈癌5例(2.17/10万),鼻咽癌6例(2.60/10万),其它1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06例,占恶性肿瘤总构成的58.56%.结论:肝癌、肺癌、胃癌、大肠癌和白血病是影响惠州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死因的78.45%.  相似文献   

10.
炎症、感染、组织损伤、肿瘤浸润等病理状态均可刺激骨髓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25.0×109/L,以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为主,同时出现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时,即称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我院近年收治1例以类白血病反应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结肠癌,曾被误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