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目的是测定同种异基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s)刺激后分泌不同细胞因子的T淋巴细胞水平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 ,以建立一种监测同种异体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新方法。首先 ,利用新颖的细胞因子分泌检测方法 (CKSA)从单细胞水平定量测定了人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后分泌IFN γ ,IL 4和IL 10的T淋巴细胞水平 ;然后根据上述实验结果 ,分析 2例接受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的患者外周血中分泌IFN γ的T细胞水平。结果表明 :经同种异体PBMNCs刺激后分泌IFN γ的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 [(1.12± 0 .13) % ],而分泌IL 4和IL 10的T淋巴细胞则无升高 ,分别为 (0 .12± 0 .0 3) %和 (0 .10± 0 .0 3) %。患者外周血分泌IFN γ的T淋巴细胞水平和aGVH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利用CKSA从单细胞水平定量测定同种异体PBMNCs刺激后分泌IFN γ的T淋巴细胞水平的技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可以应用于对aGVHD的识别。  相似文献   

2.
Th1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Th1、Th2细胞的数量、比例、产生细胞因子的功能状态及其与造血衰竭的关系 ,判断Th1细胞在重型再障 (S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①采用甲基纤维素培养法扩增 11例S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去除CD4+ 细胞前、后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E)、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 (BFU E)、粒 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体外刺激后的 2 1例SAA患者及 17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中Th1、Th2细胞 ;③RT PCR检测 2 7例再障、2 6例非再障患者及 11名正常人未经体外刺激的BMMNC中Th1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FN γ和Th2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L 4的基因表达。结果 ①去除CD4+ 细胞后 ,SAA患者BMM NC中的CFU GM、CFU E和BFU E产率都有显著提高 ;②SAA患者外周血Th1与Th2细胞比例明显失衡 ,Th1细胞显著增多 ;③SAA和慢性再障患者骨髓中Th1细胞产生IFN γ的功能异常增高 ,而Th2细胞产生IL 4的功能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再障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Th1细胞数量增多及功能亢进可能是导致SAA骨髓衰竭的重要环节 ,也是再障区别于其它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与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功能以及辅助性T(Th)淋巴细胞在此类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纤维素法培养 2 5例初诊、15例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的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和 10名正常人的CFU GM、CFU E、BFU E ;采用RT PCR方法 ,检测 2 5例初诊、15例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的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19例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和 10名正常人未经体外刺激的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中Th1细胞的代表因子IFN γ、IL 2和Th2细胞的代表因子IL 4、IL 10的基因表达。结果 初诊组、治疗后血常规恢复正常的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组、正常对照组BMMNC培养CFU E、CFU GM、BFU E产率 ,三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Th2型细胞因子IL 4、IL 10mRNA的表达在初诊组明显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1;经治疗血常规恢复正常后趋于正常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5。Th1型细胞因子IFN γ、IL 2mRNA的表达在所有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均无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5。结论 引起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可能并非骨髓造血祖细胞本身质的异常 ,而是造血祖细胞以外的因素 ;Th细胞亚群功能失衡、Th2细胞功能亢进可能是此类患者B淋巴细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依赖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和充分调动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CD4+辅助性T细胞在CHB介导的肝损伤免疫反应中起着核心的调节作用。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CD4+T细胞主要分为Th1和Th2型细胞。Th1细胞主要产生干扰素(IFN)、白介素(IL)-2等,调节细胞免疫。Th2细胞主要产生IL-6、IL-10、IL-4等,调节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5.
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与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毒素诱导的肺损伤与Th1/Th2平衡的关系。方法 采用颈静脉注入 ,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 ,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产生IFN γ、IL 4水平及IFN γ/IL 4比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急性肺损伤组外周血PBMC产生IFN γ水平和IFN γ/IL 4比值明显升高 (P<0 0 5 ;P <0 0 0 1) ,而IL 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大鼠发生ALI。结论 LPS诱导的肺损伤 ,体内存在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失衡  相似文献   

6.
<正>天疱疮是一种慢性表皮内棘次松解性大疱性皮肤病,易反复发作,病情较为严重。天疱疮发病机制复杂,多与CD4+T细胞和CD8+T细胞有关,可引起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1/Th2平衡失调[1]。Th1分泌的细胞因子包括血清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等,介导细胞免疫应答[2]。Th2分泌的细胞因子包括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receptor,s IL-2R)、IL-4、IL-6等,介导体液免疫。IL-10是一种多细胞源、多功能的细胞因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均可分泌[3]。Th1/Th2失衡会产生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介导免疫炎症反应,可直接参与天疱疮的发生、发展[4],但目前关于Th1和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与天疱疮病情关系的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拟探讨血清INF-γ、s IL-2R、IL-10水平与天疱疮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7.
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过敏反应性炎症疾病,也是主要受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慢性复杂性疾病。在过敏性反应过程中以体内分泌大量白细胞介素4(IL-4)、IL-5等细胞因子,产生大量IgE产物,聚集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等大量炎症性细胞为主要特征。初始辅助性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活化后分化成2种表型和功能不同的亚型Th1和Th2细胞。Th1与Th2细胞分泌产生具有各自特征性的细胞因子,分别与细胞介导免疫或体液免疫相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Th1/Th2淋巴细胞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中CD4 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 ,探讨Th1/Th2细胞类型与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 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和健康志愿者 15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胞内细胞因子 (IFN -γ ,IL -4 )和表面抗原 (CD4 )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同期Th1,Th2数及Th1/Th2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分泌IFN -γ的CD4 淋巴细胞数少于分泌IL -4的CD4 细胞数 ,致Th1/Th2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但肾功能不同期间Th1,Th2数及Th1/Th2值差异无显著意义。患者Th1/Th2比值与血清BUN和Cr值之间有显著相关 (r分别为 0 5 998,0 4181,P<0 0 5 )。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存在Th1弱势。  相似文献   

9.
肿瘤病人T细胞核仁嗜银蛋白和辅助性T细胞亚群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肿瘤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T细胞核仁嗜银蛋白 (AgNORs)变化和辅助性T(Th)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PBMC经多克隆T细胞活化剂刺激 ,以图像分析法检测AgNORs区面积与细胞核仁面积的百分比 (I.S % ) ;PBMC被离子霉素和佛波醇酯活化 5h后 ,以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检测γ干扰素 (IFNγ)和白细胞介素 4(IL 4)产生细胞的频度( % ) ;以离子霉素加佛波醇酯刺激 2 4h ,用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 和IL 4水平。结果86例肿瘤病人和 44名正常人 ,PBMC中活化T细胞AgNORs表达分别为 ( 4 90± 1 2 0 )I S %和 ( 7 82±1 2 8)I S % ,肿瘤组下降非常显著 (P <0 0 5 ) ;肿瘤组PBMC中Th2细胞频度显著上升 ,Th/Th2比值显著下降 ;同时 ,肿瘤组PBMC产生IFNγ 和IL 4水平发生相应变化 ,变化方式与Th亚群变化相似 ;肺癌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相比 ,Th1细胞数、Th1/Th2之比和IFNγ 的产生下降非常显著 ;在肿瘤组AgNORs表达与Th1细胞频度、Th1/Th2比值、IFNγ 产生和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肿瘤病人PBMC中T细胞表达AgNORs下降 ,与患者Th1细胞功能下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CD4+T细胞细胞因子测定及在SLE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外周血CD4+ T细胞细胞因子测定对SLE患者治疗及疗效监测的意义。方法  37例SLE患者和15例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IFN γ、IL 2和IL 4在CD4+ T细胞内的分泌。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IFN γ和IL 2在CD4+ T细胞的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 ,IL 4在CD4+ T细胞的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静止期SLE患者IFN γ、IL 2和IL 4在CD4+ T细胞的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 (P >0 .0 5 )。IFN γ和IL 2降低的SLE患者发病年龄小 ,病情较重。结论 CD4+ T细胞细胞因子的测定可用于指导SLE患者的治疗及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最近的研究,CD4+T细胞根据发育、功能及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不同,分为Th1、Th2、Treg和Th17四大亚群[1].作为CD4+效应T细胞的新亚群,来源于Th0的Th17主要分泌白介素IL 17A、IL 17F、IL 22、IL 2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这些炎性因子介导了炎性反应(防御胞外病原菌的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移植排斥等.  相似文献   

12.
目前认为,哮喘的免疫学改变的核心是辅助T细胞(Th)的2个亚群Th1/Th2比例和功能失衡,表现为Th2细胞的数目增多和功能亢进,而Th1细胞所占比例和应答水平减弱[1].胸腺肽α1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它可以使Th1类细胞因子如IL-2、IFN-γ等分泌增加,增强Th1类细胞功能,使Th2类细胞因子如IL-4等分泌减少,抑制过激的体液免疫[2-4].本研究采用胸腺肽α1联合舒利迭治疗哮喘,旨在研究其调节哮喘患者Th1/Th2平衡的机制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从结核疫苗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IFN γ的产生及其调控、IL 1 2、IL 6和IL 4等细胞因子在诱导CD4 + T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以及TGF β诱导BCG激活的T细胞凋亡等几个方面 ,概括介绍机体抗结核保护性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联合培养诱生的白血病树突状细胞 (DC)表型和抗原提呈功能。方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和K5 6 2细胞应用GM CSF IL 4 TNF α联合培养后进行细胞表型和激活淋巴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的检测。结果 CML DC和K 5 6 2 DC具有DC的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 ,表达CD1a、CD80和CD86等DC相关抗原 ,并可激活淋巴细胞产生增殖反应 ,并产生针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性 ,同时此种DC可不同程度地分泌IL 12并协助淋巴细胞产生IFN γ。结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和K5 6 2细胞在细胞因子的诱导下 ,可分化为具有DC形态和功能的特异性抗原提呈细胞。  相似文献   

15.
结核性胸液淋巴细胞极化相关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19例,在抗结核治疗前首次所取胸液分离的淋巴细胞为胸液组;健康献血员19名外周静脉血分离的淋巴细胞为正常组;正常组淋巴细胞加入卡介苗提取物(斯奇)孵育为实验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上述各组淋巴细胞培养 48 h后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 γ)、白介素 4(IL -4)的水平。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液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 -γ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而IL- 4水平则较正常组有所下降(P<0.05)。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经斯奇康孵育的培养上清中 IFN -γ、IL- 4 水平与胸液组基本一致(P>0.05)。结论结核性胸液淋巴细胞主要以分泌 IFN -γ为主的Th1细胞占多数,表现为 Th1优势;而分泌 IL- 4 为主的 Th2细胞则处于相对弱势。这种极化现象是由与斯奇康具有相似抗原特性的结核分支杆菌菌体抗原来介导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功能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中的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方法用佛波醇酯(PMA)、离子霉素体外激活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ICP孕妇(ICP组)和24名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PMA等刺激下产生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并与IC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进行相关分析。结果ICP组CD3、CD4、CD4/CD8和Th1均高于对照组,而CD8和Th2低于对照组。结论ICP患者体内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由Th2向Th1偏移,细胞免疫功能增强,ICP患者体内Th1型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的增强可能与肝细胞损伤、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癌组织免疫微环境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Th17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NSCLC 64例,比较治疗前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水平和Th1、Th...  相似文献   

18.
<正>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胞内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是高度异质性的群体,根据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分化抗原的不同,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1986年Mosmann等[1]根据小鼠的CD4+T细胞克隆产生细胞因子类型的不同,将CD4+T细胞分为T辅助性(Th1)和Th2两种类型,随后Romagnani等[2]证实体内存在相应的Th1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 (INDO)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分泌模式的调节作用。方法  78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以干扰素 α(IFN α)和IFN α INDO治疗 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FN γ、IL 4及IFN γ/IL 4比值水平的变化。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FN γ及IFN γ/IL 4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IL 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有IFN γ、IFN γ/IL 4的升高及IL 4的降低 ,且IFN INDO组较IFN组变化趋势更加明显 (P <0 .0 5 ) ;IFN INDO组临床有效率明显好于IFN组 (P <0 .0 5 )。结论 吲哚美辛在慢性乙肝治疗过程中能提高IFN α抗病毒能力 ,其机制似与调节T应答模式向Th1/Tc1应答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观察新诊断的 1型糖尿病患者中Th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 ,了解 1型糖尿病患者中Th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 正常对照组 (N组 )和糖尿病组 (D组 )各 2 0例 ,糖尿病组再分为治疗前和治疗后 ,N组和D组 (治疗前后 )均测定空腹血糖 (FBG)、餐后 2h血糖 (P2hG)、糖化血红蛋白(HbAlc)、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SIL 2R和细胞因子IFN γ、IL 4。结果 ①治疗前D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N组和治疗后 (P值均 <0 0 1) ;NK细胞活性也明显低于N组和治疗后 (P值均 <0 0 1) ;而治疗前D组SIL 2R水平明显高于N组和治疗后 (P值均 <0 0 1)。治疗 12个月后 ,D组的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和SIL 2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但与N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②治疗前D组的IFN γ值明显高于N组 ,P <0 0 1,治疗后D组IFN γ值与N组的差异则无统计学差异 ;而IL 4值则无论在治疗前和治疗 12个月后均明显低于N组 ,P <0 0 1。结论 在新诊断的 1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着T淋巴细胞亚群、Th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改变 ,提示 1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免疫功能的改变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