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l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以及这两种基因多态性对于EH的发病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 对740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进行10年的纵向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方法检测ACE基因第16位内含子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及ATlR基因All66C多态性分布。结果 10年前或10年后EH组的ACE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EH组的AT1R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EH组中同时具有DD基因型和AC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的男性EH亚组中,同时具有DD基因型和AC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基因All6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DD基因型和AC基因型联合作用时对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GTⅠR)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 (DN)及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PCR技术分别检测 86例 2型无肾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和 15 3例不同程度蛋白尿的DN患者AGTⅠR基因多态基因型。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与无肾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相比 ,AGTⅠR A116 6 C基因AC型频率和C突变基因的携带率增高 (分别为 9.15 %vs 2 .0 0 % ,4.5 8%vs1 16 % ) ,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 =4.30 ,P <0 .0 5 ;χ2 =3.97,P <0 .0 5 ) ,AC型患者的血压高于AA型(t=2 .10 ,P <0 .0 5 )。不同病期糖尿病肾病各组之间AGTⅠR A116 6 C变异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116 6 C基因AC型 2型糖尿病患者易感肾病 ,检测AGTⅠR A116 6 C基因多态性可能有助于DN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基因A1 1 6 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入选 1 0 59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 ,并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 (n =1 93)和正常对照组(n =86 6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进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基因A1 1 6 6→C位点的多态性分布检测 ,并测定入选者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基因AC基因型频率比正常对照组AC基因型频率高 ( 2 7 4 6 %vs.2 3 4 4% ,P >0 0 5) ,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1 1 6 6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 1 3 73%vs.1 1 84 % ,P >0 0 5) ,但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基因A1 1 6 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基因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AT1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的关系,以及这两种基因多态性对于EH的发病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对740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进行10年的纵向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方法检测ACE基因第16位内含子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及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分布.结果 10年前或10年后EH组的ACE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EH组的AT1R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EH组中同时具有DD基因型和AC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的男性EH亚组中,同时具有DD基因型和AC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DD基因型和 AC基因型联合作用时对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探讨其与山东地区汉族男性高血压病(EH)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在随机选择的20例男性EH中对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作SNP的筛查,同时在96例EH男性患者和107例正常对照男性人群中评价这些SNP与EH的关系。结果共发现了7个SNP,其中有4个SNP在本研究中初次发现。对其中2个SNP(A1675G和T1334C)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A1675G位点上男性EH患者中A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H组A等位基因频率为49.0%,正常组为34.6%,P 〈 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的A1675G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山东地区男性EH患者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T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华东地区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AT1基因的启动子区、5’非翻译区、外显子及邻近内含子和3’非翻译区设计引物进行分段扩增,采用直接测序法在20个随机样本中检测AT1基因的SNP,选择所发现的SNP在213例单纯高血压、17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和20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基因分型,以期探讨ATl基因在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结果共检出8个SNP,其中6个在启动子区,1个在编码区,1个在3’非翻译区,分别对SNP6(A-153G)、SNP7(T573C)和SNP8(A1166C)行基因分型,显示位于启动子-153G等位基因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中的频率是17.8%,在对照组中是11.5%(P〈0.05),而T573C和A1166C多态则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启动子-153位A被G替代可能与华东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型血管紧张素 受体 (AT1R)基因 A 116 6 / C多态性与国人原发性高血压 (EH )的关系 ,并探讨 EH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的方法检测 70例健康人 (对照组 )和 70例 EH患者 (EH组 )的 AT1R基因型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血脂水平。结果 :EH组的 AC基因型频率 2 4.3% ,C等位基因频率 13.6 %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1%和 3.6 % (P <0 .0 0 5 ) ;在 EH组和对照组中 ,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 A、B水平及年龄、血压在 ATIR不同基因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T1R基因 A116 6 / C多态性是 EH的重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AT1R)基因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用PCR-DdeI酶切法检测52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患者DR(+)及68例不伴视网膜病变者DR(-)的基因型。正常对照40例。结果 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间AT1R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DR(+)组突变基因及基因型频率显著性高于DR(-)组及对照组(P<0.05);增殖型DR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性高于单纯性DR组,DR发生危险因素分析病程、果糖胺、收缩压进入方程。结论 AT1R基因参与DR的发生,而与DM无关。AT1R突变基因可能促使DR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R)基因多态性及多种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病(EH)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唐山开滦矿业集团职工1043人,实际完成调查1007人。所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体检、测量血压。用PCR、限制酶切、琼脂糖电泳分型的方法检测ACE、AT1R基因型。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ACE基因、AT1R基因各基因型在正常血压组和EH组的分布差异无显性。在与EH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存在的条件下,ACE基因DD型、AT1R基因AC CC型EH患病率较高,但差异无显性。两种基因的DD AC联合基因型EH患病率高于其他基因型,差异显。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的筛选,与血压有关的因素有年龄、性别、打鼾、肥胖、EH家族史、心率、高甘油三酯血症7项指标,ACE、AT1R基因及DD AC联合基因型均未进入模型。结论:在其他危险因素存在的前提下,ACE基因的DD AT1R基因的AC联合基因型人群患EH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但单一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在EH的发病机制中,环境因素可能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SP70-hom(2437 T/C)单核苷酸多态性的人群分布特点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样本HSP70-hom单核苷酸多态性。总计1291例(男446例,女845例),其中高血压组359例(男138例,女221例),对照组455例(男134例,女321例),另外排除糖尿病、肝、肾、心脏病、肿瘤史者等477例。结果 HSP70-hom单核苷酸多态性的人群分布情况为基因型CC 6%、CT 38%和TT 56%,等位基因C 25%和T 75%,在男女性别之间3种基因型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96,P=0.029),等位基因的分布也具有显著差异(χ~2=3.97,P=0.046)。男性高血压组和男性对照组CC+CT和TT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显著(χ~2=4.25,P=0.039),等位基因C和T的分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9,P=0.029),而女性高血压组与女性对照组CC+CT和T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C和T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SP70-hom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男性高血压发病有关,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可能是其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增殖抑制基因第二内含子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正常血压人群500名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30名,提取血中白细胞基因组DNA后设计特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引物进行定量多聚酶链反应,通过荧光定量方法确定该基因是否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多态性位点.结果 7个不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中有3种即rs873457、rs2336384和rs4846085的基因型频率在正常血压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P<0.05),分别为TT:TC:CC=21.8%:46.6%:31.6%/22.5%:53.0%:24.5%、CC:CA:AA=21.8%:46.8%:31.4%/22.8%:52.6%:24.6%及TT:TC:CC=22.6%:46.4%:31.0%/23.4%:51.8%:24.7%,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血压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组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别(P<0.05),分别为T:C=45.1%:51.0%/49.0%:51.0%、C:A=45.2%:54.8%/49.1%:50.9%及T:C=45.8%:54.2%/49.1%:50.6%,其余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在正常血压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对不同性别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男性正常血压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组的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P<0.05或P<0.01),而在女性正常血压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体质指数、年龄和基因型与血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P<0.05).在进行了年龄和性别调整后,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和rs873457与血压密切相关.单倍体型分析发现C-G-A-A-A-C-C(以 rs873457、rs2336384、rs1474868、rs4846065、rs4240897、rsrs2236055和 rs873458为序)无论在总体人群、男性还是女性人群中,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P<0.01).结论 增殖抑制基因的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尤其是男性高血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对氧磷酶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对321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病例组和206例高血压颈动脉内膜正常的对照组进行研究。病例组中汉族230例,维吾尔族91例;对照组中汉族123例,维吾尔族83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技术分析对氧磷酶1L55M基因多态性。结果新疆汉族高血压人群对氧磷酶1 L55M的M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高于对照组(χ2=4.038,P=0.044);维吾尔族高血压人群中对氧磷酶1 L55M的三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汉族高血压人群中M等位基因携带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新疆汉族对氧磷酶1 M等位基因、年龄、体质指数是高血压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疆汉族高血压人群对氧磷酶1 L55M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55M等位基因是高血压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M等位基因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为肺结核的早期预警提供新的候选分子标志物。方法检测147例肺结核患者(病例组)及206例健康个体(对照组)中IL-10基因-819(CT)、-1 082(AG)多态位点基因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样本均衡性检验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个体之间在性别(P=0.575)、年龄(P=0.840)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基因分型检出率为99.7%;哈德温伯格平衡检测显示对照组个体符合遗传学规律(P值分别为0.137与0.311);-819位点CC、CT、TT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901);-1 082多态位点AA、AG、G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8.6%、43.2%和8.2%,而在对照组中分别为60.5%、36.1%和3.4%,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2),G为风险等位基因(OR=1.55,95%CI 1.10~2.19)。结论 IL-10基因-1 802(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我国西部汉族人群肺结核易感性显著相关,可作为该地区肺结核早期预警筛查的候选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桂北地区汉族代谢综合征(MS)与脂联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108例MS患者为MS组和76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酸(UA)以及进行肝脏B超检查,比较两组人群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对MS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两组人群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77C/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以及不同基因型相关体格测量和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MS组和对照组之间临床资料(体质指数、血压、FPG、TG、TC、LDLC、HDLC、ALT、AST和U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尿酸以及脂肪肝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P<0.05);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77C/G位点在MS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S组和对照组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77C/G不同基因型体格测量和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脂联素基因启动子SNP-11377C/G与桂北地区汉族MS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REN基因C-5312T、AGT基因A-20C和M235T、AGTR1基因A1166C、CYP11B2基因T-344C5种多态性与低肾素性高血压(LR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ALDI-TOF质谱检测技术对137例LRH患者和245例正常肾素高血压(NRH)患者进行5个基因多态性分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LRH组较NRH组收缩压、血钠、24小时尿钠明显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下降、左室重量指数明显增高。CYP11B2基因-344C等位基因频率在LRH组显著高于NRH(0.36vs0.26,P=0.003)。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后,-344C等位基因携带者LRH易感性增加(显性模式:OR=1.93,95%CI1.23-3.01,P=0.004),而其他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CYP11B2基因C等位基因携带者与TT基因型相比,有更低的血浆肾素活性和尿醛固酮水平(P均0.05)。结论 CYP11B2基因T-344C多态与LRH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启动子区-69G/A、-629C/A、-971G/A和-1337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调血脂效果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207例经辛伐他汀调脂治疗的血脂异常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4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并比较各项血脂水平的改变量在各多态位点基因型之间的差异.结果 -69G/A多态未检出A等位基因;辛伐他汀治疗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改变量在-629C/A多态各基因型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5; P=0.000),-629AA基因型个体的总胆固醇水平下降幅度较CC基因型个体要高出0.495 mmol/L(P=0.020),-629AA和CA基因型个体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幅度比CC基因型个体分别高出0.577 mmol/L和0.352 mmol/L(P=0.000,P=0.01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改变量在-1337C/T多态各基因型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3.064,P=0.04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幅度在-1337TT、TC和CC基因型组间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各项血脂水平的改变量在-971G/A多态3种基因型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29C/A多态和-1337C/T多态与他汀类药物调血脂效果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Context:

The variation in clinical outcome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is determined by virological, immunological and host genetic factors. Genes encoding cytokines are one of the candidates among host genetic factors. Polymorphisms in gene promoter can lead to different levels of cytokine expression and unique immune response. Being involved in the inflammatory cytokine network, interleukin-18 (IL-18)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athogenesis of HBV infection.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considering available literature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L-18 gene promoter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137 C/G and -607 A/C) and susceptibility to chronic HBV infection.

Evidence Acquisition:

Published literature from PubMed, EMBASE, and other databases were retrieved. All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association of IL-18 gene promoter SNPs, -137 C/G and -607 A/C, with susceptibility to chronic HBV infection were included.

Results: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genotype -607A/A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usceptibility to chronic hepatitis B. Furthermore, allele C at position -137 is suggested to play a protective role against development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

Conclusions:

Host genetic f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outcome of HBV infec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IL-18 genotype -607 A/A is 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chronic hepatitis B. Furthermore, the carriage of allele C at position -137 may play a protec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TNFRSF1B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选取208例冠心病患者和104例相匹配的对照者,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史、体格检查等临床资料及其它流行病学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各组TNFRSF1B基因6号外显子rs1061624位点的基因型,并统计各组的多态性频率.结果 rs1061624的AA和GG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冠心病组GG为33.5%,GA为52.8%,AA为13.7%;对照组GG为33.3%,GA为48.5%,AA为18.2%;P=0.52).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传统的危险因素后,以显性遗传模式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分布相关性依然不存在.结论 TNFRSF1B基因rs1061624位点的等位基因A/G与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